南北朝

梁高僧传 [ 慧皎 ]

佛教史书。亦称《梁高僧传》。南朝梁慧皎著。十四卷。为类传体。除“序录”一卷外,共分十门:一、译经,二、义解,三、神异,四、习禅,五、明律,六、亡身,七、诵经,八、兴福,九、经师,十、唱导。每门之后附以评论。载自东汉永平七年(64)至梁天监八年(509)间僧人共二百五十七人,附见二百余人。因时地所限而详于江左诸僧,略于北方僧人。所谓“伪魏僧”仅得四人。其《序录》述本书宗旨为:前代所撰多曰名僧,然名者实之宾也,若实行潜光,则高而不名;寡德适时,则名而不高。名而不高,本非所纪;高而不名,则备今录。此后唐道宣著《续高僧传》,北宋赞宁著《宋高僧传》,明如惺著《大明高僧传》,体例大致依此,合称《四朝高僧传》。本书历代藏经均收。金陵刻经处更名为《高僧传初集》,分十五卷单刻。 查看详情>>

颜氏家训译注 [ 颜之推 ]

北齐颜之推著。二卷二十篇。作者痛心于魏晋以来“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既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的社会风气,以《论语》、《孝经》等儒家经典为据,从整饬家庭关系入手,企图扭转时弊。强调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等封建伦理道德规范及维系此规范的家教、家法,宣称“笞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治家之宽猛亦犹国焉。”认为“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重视家庭的经济职能。提倡“应世经务”,反对“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对教子学鲜卑语及弹琵琶以服事公卿的风气,尤深恶痛绝。对魏晋玄学各派人物,均有评论。为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思潮的重要著作之一。此为《颜氏家训》译文注释以及评析。 查看详情>>

颜氏家训集解 [ 颜之推 ]

训诂著作。7卷。北齐颜之推著。王利器集解。以卢文弨抱经堂校定本为底本,参校别本,旁以群籍所引颜书,是正文字,勘谬补缺。书后附录各本序跋、颜之推传、颜之推集辑佚。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初版。 查看详情>>

神灭论 [ 范缜 ]

南朝齐梁时无神论思想家范缜的论战之著。范缜(约450~510)字子真,河南人。出身寒微,性情率直,“好危言高论”,不畏权势。齐梁两朝,先后任尚书殿中郎、尚书左丞等职。早年,曾在南齐竟陵王萧子良西邸发表反对佛教因果报应的言论,退而著《神灭论》。其基本论点是“形神相即”和“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以此推论,人的形体与精神的关系乃是“质”和“用”的关系。“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正如刀刃与锋利的关系一样,刀刃没有了,锋利也就谈不上了。作者还对佛教加以指责,认为“浮屠害政,桑门蠹俗”。南北朝期间佛教盛行,南朝皇帝和世家豪族大都奉佛。寺院林立,僧徒云集,迷信成风,误国害民。《神灭论》一出,“朝野喧哗”。萧子良“集僧难之,而不能屈”,又派人以高官相诱,范缜则断然表示决不“卖论取官”。后来梁武帝萧衍奉佛教为国教,又组织64人发表75篇文章对《神灭论》进行再次围攻,还亲自写了《敕答臣下神灭论》,指责其“妄作异端”、“违经背亲”,并以命令语气说:“言语可息(不要再坚持了)!”但范缜仍然“辩摧众口”,不为所屈。结果,被流放岭南。《神灭论》将中国古代唯物主义传统和无神论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 查看详情>>

论语集解义疏 [ 皇侃 ]

梁皇侃撰。十卷。南宋时已佚。唯唐时旧本流传于日本国,至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则又由日本返回中国。皇侃序云:“门人痛微言一绝,景行莫书,于是佥陈往训,各记旧闻,撰为此书。成为实录,上以尊仰圣师,下以垂轨万代。按此书既是论难答述之事,宜以论为其名,故名为《论语》也。”自何晏《集解》以迄梁、陈之间,说《论语》者,义有多家。自何晏《集解》以迄梁、陈之间,说《论语》者,义有多家。兹据江熙所集,皇侃《义疏》所引有十三家之多,即晋卫瓘、缪播、栾肇、郭象、蔡谟、袁弘(一说乃袁乔之误)、江淳、蔡系、李充、孙绰、周怀、范宁、王珉(一作王琰)。今本皇《疏》于江《集》十三家中,唯蔡系、周怀、王珉三家不见称述。其引取诸通说在江《集》外者凡二十八家。何晏所集《鲁论》七家,又采《古论》孔注为八家,并何为九家;江熙所集十三家,并江为十四家;皇《疏》所引二十八家,并皇为二十九家;通为五十二家。 查看详情>>

鬼谷子注 [ 陶弘景 ]

梁陶弘景注。三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玄部。参校版本:一、四库全书文渊阁本(简称《四库》本)。二、嘉庆十年江都泰氏刻本(简称嘉庆本)。 查看详情>>

刘子 [ 佚名 ]

亦称《刘子新论》、《新论》等。初见于《隋书·经籍志》。新、旧唐书著录并题为刘勰撰。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说:“北齐刘昼、孔昭撰,唐袁孝政注。或以为刘勰,或以为刘孝标,未知孰是。”但《宋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提要》等多认为是刘昼所撰。十卷五十五篇。“泛论治国修身之要,杂以九流之说”。评论儒家,说他们“顺阴阳之性,明教化之本,游心于六艺,留情于五常,厚葬文服,重乐有命;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尊教其道。然而薄者流广文繁,难可穷究也”(《九流》)。以为九流之中,儒与道是最重要的两派。提倡诵读儒家经书,说“不游六艺,不知智之源”(《崇学》)。主张遵循儒家礼教和道德规范,提出治世之人“宜以礼教为先”(《九流》),说“忠孝仁义,德之顺也;悖傲无礼,德之逆也”(《思顺》),指出统治者必须“以仁爱为本,不以苛酷为先。宽宥刑罚,以全人命,省彻徭役,以休民力”(《爱民》),欲以儒家学说弥补道家思想之不足。有《文津阁》本等。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刘子集校》。 查看详情>>

白话魏书 [ 魏收 ]

《魏书》,纪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北齐魏收撰。天保五年(554)成书。一百三十卷,其中帝纪十四卷,志二十卷,列传九十六卷。载北魏建国(386年)至东魏孝静帝亡国(550年)间一百六十五年历史。此为《魏书》白话文。 查看详情>>

白话南齐书 [ 萧子显 ]

《南齐书》,纪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南朝梁萧子显撰。五十九卷。原本六十卷,今本佚《序录》一卷。分本纪八卷,志十一卷,列传四十卷。记事起齐高帝建元元年(499),迄和帝中兴二年(502)。此为《南齐书》白话文。 查看详情>>

白话宋书 [ 沈约 ]

《宋书》记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南朝梁沈约撰。一百卷。分本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记载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至宋顺帝升明三年(479年)六十年间历史。其八志上溯三代秦汉,尤详于魏晋,可补《三国志》之缺。此为《宋书》白话文。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