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

周易爻变义蕴 [ 陈应润 ]

元陈应润撰。四卷。《四库全书》本。此书以古占法“之卦”爻变之例解说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义蕴,各爻颇引史事以为证。并力破陈抟所传之学,于宋、元《易》家中独树一帜。《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其书大旨,谓义理玄妙之谈,堕于《老》、《庄》;先天诸图,杂以《参同契》炉火之说,皆非《易》之本旨。故其论八卦,惟据《说卦传》‘帝出乎震’一节,为八卦之正位;而以‘天地定位’一节,邵氏指为先天方位者,定为八卦相错之用。其注用王弼本,唯上、下经六十四卦。据《春秋》传某卦之某卦例,如:“乾之姤”称“潜龙勿用”,“乾之坤”称“见群龙无首吉”一类,故名《爻变》。据焦赣《易林》之例,以为一卦可变六十四卦,六爻可变三百八十四爻。 查看详情>>

易学启蒙翼传 [ 胡一桂 ]

四卷,元胡一桂著。本书是对其父胡方平《易学启蒙通释》的进一步补充发挥,故名。自序称:“去朱子才百余年,而承学渐失。如图书已釐正矣,复仍刘牧之谬者有之; 卜筮之数灼如丹青矣,复祖尚玄旨者又有之。因于本义附录纂疏外,复辑为是书。”宋朱熹曾作 《周易本义》、《启蒙》,胡一桂的父亲胡方平又作《启蒙通释》以诲之,一桂更推阐而辨明之,故曰《翼传》。书前有胡一桂皇庆二年(1313年)序,称“去朱子才百余年,而承学浸失其真,如图书已正矣,复承刘牧之谬者有之;《本义》已复古矣,复循王弼之乱者有之; 卜筮之数灼如丹青矣,复祖尚玄旨者有之。”因撰作此书,“将以羽翼朱子之易”。其书分为内外篇,内篇又分上中下。 查看详情>>

周易图书质疑 [ 赵继序 ]

清赵继序撰。二十四卷。《四库全书》本。此书说《易》,多取卦变,兼采汉、宋之学;其辨河图、洛书,不主陈抟、邵雍之说。原本不分卷,《四库全书》馆臣为厘定二十四卷。《提要》指出:“其书以象数言《易》,而不主陈、邵河洛之说,谓作图者本于《易》,而反谓作《易》者本于图。盖因钱义方之说而畅之。全书不分卷数。首为古经十二篇。次逐节诠释经义而不载经文,但标卦爻,用汉儒经传别行之例。次为图三十有二,各系以说,而终以《大衍象数考考》、《春秋传论易考》、《易通历数》、《周易考异》、《卦爻类象》。 查看详情>>

周易图说 [ 钱义方 ]

元钱义方撰。二卷。《四库全书》本。此书辨说《易图》凡二十七幅,上卷七图,下卷二十图。《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朱彝尊《经义考》作一卷,疑传写误也。其说谓:河图为作《易》之本;《大传》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乃圣人即理推数,二者可以相通,故并言之,非谓作《易》兼取洛书。又引朱子之说,谓圆图有造作,且欲挈出方图在圆图之外。又谓朱子《易本义》于先天后天卦位必归其说于邵子,似歉然有所未足。该书成于至正六年 (1346)。上卷列7图,下卷20图。认为 《河图》是作 《易》之本,非兼取 《洛书》。复认为朱熹《周易本义》“似歉然有所未足”,而提出较他家较为近理的理论 查看详情>>

周易文诠 [ 赵汸 ]

四卷,元赵汸著。《经义考》载此书为八卷,但旧抄止四卷,首尾完备,不似有阙佚,或后人合并八卷为四卷。原书上有读者题记,节节用细字标题,详其词意,但无所发明,清代刻版已削去。其大旨本宋人绪论,着重义理阐释。对天道人事、吉凶悔吝反复推阐,务求明白晓畅。《四库全书》本。此书大旨,以程颐、朱熹之“义理”学说诠释《周易》文意,间亦兼采邵雍“先后天”之学。《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此书大旨源出程、朱,主于略数言理。然其门人金居敬《跋》,称其‘契先天内外之旨,且悟后天卦序之义’,则亦兼用邵氏学也。 查看详情>>

周易易简说 [ 高攀龙 ]

三卷,明高攀龙著。自序以为,其知易知,其能简能, 易简则天下之理得。故诠释《易》义,每条不过数言。主旨以天下有非易之心,而无非心之易,故贵于学。学之所在知非易则非心,非心则非易,易则吉,非易则凶,可见其书大旨。《四库全书》本。此书大略抄自高氏《周易孔义》而小有删改。全书阐释《易》旨,兼取朱熹、陆九渊之学,以“学《易》以检心”为主。《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是书诠解《易》义,每条不过数言。《自序》云:‘其知易知其能简能,易简而天下之理得。’ 查看详情>>

周易札记 [ 逯中立 ]

三卷,明逯中立著。其书是读书笔记一类,多采自他人之说,偶以己意论说。但去取较为精审,以义理为主,至“中孚”诸卦,又参用《易纬》卦气说及值六日七分说。书前为《启蒙集略》,次分上经为一卷,下经为一卷,《系辞》以下为一卷,都不载经文,只标卦名、篇名。《明史 ·艺文志》、《经义考》不著录。原与其奏议合为一书,《四库全书》始分别著录。是书系作者读《易》笔记,不录经文,只记卦名、篇名,分条札记。卷首有《启蒙集略》。第一卷为上经,第二卷为下经,第三卷为《系辞》以下诸传。为说主于义理。 查看详情>>

周易劄记 [ 杨名时 ]

清杨名时撰。二卷。《四库全书》本。此书系杨氏读《易》时所作札记,其说多承李光地之学,侧重于阐发《周易》义理。《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是编乃其读《易》所记,前后无《序》、《跋》,未详其成书年月。观书中所引证,盖犹在《钦定周易折中》之后也。名时本李光地所取士,故其《易》学多得之光地。虽《说卦传》及附论《启蒙》之类颇推衍先天诸图,尚不至于支离附会。至其诠解经传则纯以义理为宗,不涉象数。大抵于程、朱之义不为苟异,亦不为苟同。在宋学之中,可谓明白而笃实矣。名时为云南巡抚时,夏宗澜尝从之问《易》,所作《易》说,皆质正于名时,其问答具载宗澜书中。然宗澜所说,如《渐》卦‘御寇’,证以孤雁打更之类,颇为肤廓。不及名时所论,犹有光地之遗也。”按,《杨氏全书》收入此书作三卷,以上经、下经、《系辞传》以下各为一卷;而《四库》本则下经与《系辞传》以下并作一卷,故全书只分二卷。 查看详情>>

周易经传训解 [ 蔡渊 ]

二卷,宋蔡渊著。朱彝尊《经义考》作四卷,佚一卷,存三卷。而此本唯存上、下经,名《周易卦爻经传训解》。董真卿《周易会通》说此书以《大象》置卦辞下,《小象》置各爻辞后,皆低一格别之。此本与之合。但书名多“卦爻”二字,疑为书贾所增。解说上经、下经,大旨主于义理之学。《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案朱彝尊《经义考》:蔡渊《周易经传训解》四卷,注曰‘存三卷’。此本惟存上下经二卷,题曰《周易卦爻经传训解》,与朱彝尊所记不符。据董真卿《周易会通》称:此书以《大象》置卦辞下,以《彖传》置《大象》后,以《小象》置各爻辞后,皆低一字,以别卦爻。与此本体例相合,知非赝托。 查看详情>>

周易参义 [ 梁寅 ]

十二卷。元梁寅撰。寅字孟敬,新喻(今属江西)人。元末明初经学家。世业农,家贫。寅自力于学,淹贯百家。元末召集庆路儒学训导,以亲老辞。明初征召天下名儒修述礼乐,寅在礼局中讨论精审,诸儒皆推服。书成,将授以官,复以病辞归,结庐石门山。学者称为“梁五经”,又称石门先生。著述颇丰,除《周易参义》外,尚有《礼书演义》、《周礼考注》、《春秋考义》、《诗演义》、《石门集》。此书为寅所作《周易》之义疏,成于至元六年(1269)。书前有寅之自序。该书大旨以《程氏易传》主理、朱熹《周易本义》主象,稍有异同,因融会参酌,合以为一。又旁采诸儒之说以阐发之。书分《上经》、《下经》、《十翼》,一依古《易》篇次。诠释经义,平易近人,言理而不涉虚无,言象而不涉附会。大都本日用常行之事,以示进退得失之机,故简洁详明。虽剖析尚欠精微,“论其醇正,要不愧为儒者之言焉”。( 《四库全书总目》)该书有清康熙十九年 (1680)通志堂刊《通志堂经解》本,今藏于北京图书馆等多处。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