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毒蛇圈 [ 吴趼人 ]

法国鲍福原著,周桂笙译,吴趼人评。原载《新小说》第8~24号(1903年10月~1906年1月),上海广智书局1906年出版单行本。 原著名为Margot La Balafrée,1884年问世,译作根据英译本译出。原著者Fortuné Du Boisgobey,当时译作鲍福,法国小说家,曾在非洲阿尔及利亚服役5年。家庭比较富裕,从事写作长达40多年。他是多产作家,著作多达60余部。其通俗小说颇受中国读者的欢迎。清末民初,其汉译小说作品10余部。译者周桂笙,字树奎,一字辛盦或新庵。上海人,肄业于上海中法学堂,治英、法文。开近代白话翻译西洋小说之先河。与当时颇为流行的合作意译不同,他独立直译。最初投稿梁启起创办的《新小说》杂志,不久担任《月月小说》的译述编辑,著译作品甚多。他与吴趼人甚善,相互商榷,堪称当时海上文坛的两大重镇。该译作是一部早期直译小说,保留了原作的创作技法。他在《 <毒蛇圈> 译者识语》中明确指出,《毒蛇圈》起笔处就是父女问答之辞,“凭空落笔,恍如奇蜂突冗,从天外飞来;又如燃放花炮,火星乱起。然细案之,皆有条理,自非能手,不敢出此!虽然,此亦欧西小说家之常态耳”!这种技法对其后的小说创作产生一定影响,如当时吴趼人创作的小说《九命奇冤》。 查看详情>>

月球殖民地小说 [ 佚名 ]

三十五回。未完。荒江钓叟著。发表于光绪三十年(1904)二月至光绪三十一年十一月《绣像小说》第二十一至六十二号。 本书记叙晚清时代亡命南洋的一些爱国志士的抗清活动。湖南湘乡龙孟华,娶妻凤氏,因其岳父被权臣所害,龙孟华刺杀权臣未遂,挈妻逃往南洋,幸遇海南大学堂总办李安武、美华矿务公司总办濮心斋盛情款留。但是不幸龙孟华与凤氏在兰箬河翻舟落水,夫妻失散。龙孟华寄居濮心斋的苍夷别墅,倏忽八载,偶从报纸发现其妻音讯,且知她已生下一子名龙必大。龙孟华如瞀如狂,誓将“上穷碧落下黄泉”,觅其妻儿。幸有日本义士玉太郎自制新式气球,可以自由遨翔寰宇。龙孟华乘气球遍访欧美及南洋诸岛,历尽千辛万苦,方在人迹罕至的海外仙洞飘颻庐与凤氏团圆。其子龙必大却已飞升月宫,乘坐更加光彩夺目的月府气球前来与父母团聚。最后龙孟华携其妻儿一同飞往月球游学。 小说以龙孟华一家悲欢离合的故事为主干,穿插清廷对仁人志士的血腥镇压。李安武、濮心斋都因上书言事而遭缉捕,逃亡海外。唐北江率其门生从南洋筹巨款,秘密运入军械,拟组建一支义勇军,在长江一带举事。事败,唐北江及其门生三十五人就义,似影射唐才常自立军事。此外尚有李安武和孔文、孔武兄弟暗杀总管太监和四权臣事,孔氏兄弟殉难。 小说主旨是“扫祖国百万里的烟尘,救同胞四百兆的性命”(第三十五回),观念比较陈旧,义士所谈“无非是中国百姓如何苦恼,官场如何作恶,一派忠君爱国的话”(第一回)。唐北江竟是明末唐王的后裔,海外遗民犹将崇祯皇帝御赐的蟒袍玉带和金匮所藏的前朝宝器奉为至尊。作者幻想月球文明进化,科学发达,不久将到地球上开辟殖民地。此书系科学幻想小说与旧式侠义小说杂糅而成,情节构思不免生硬牵强。 查看详情>>

上海游骖录 [ 吴趼人 ]

章回小说。近代吴沃尧著。十回。叙江西秀才辜望延,因不满当地官兵镇压乡民,被诬为革命党逮捕。家人辜忠设计将其救出,逃往上海,借住堂兄家。辜读《革命军》等书后,向往加入革命党,但经人介绍所识革命党人,言语谈吐,均不似有志之士。新交李若愚告知革命党人均不可靠,只需五十元,就能高呼皇帝万岁。并为之设计宴请几位党人,使之显露原形。席间,真如李所言,党人丑态百出,甚至扬言,只要有钱,专制也使得,辜大失所望。是时捕讯紧急,辜望延逃往日本。作者认为清政权无药可救,对革命党人也十分失望,将中国社会问题的症结归于道德沦亡,呼吁“今日之社会诚岌岌可危,固非急图恢复我固有之道德不足以维持之,非徒言输入文明即可以改良革新者也”。初载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上海《月月小说》,次年上海群学社出版单行本。

查看详情>>

两晋演义 [ 吴趼人 ]

章回小说。近代吴沃尧著。二十三回。书叙晋武帝统一三国后,自以为海内一统,天下太平,乃恣意淫佚,取吴宫美女,以充后宫。武帝死,惠帝继位,皇后贾氏弄权。贾氏与辅政杨骏争权,杀杨骏,逼死太后,重用小人,淫乱宫廷。引汝南王司马亮辅政,后又使楚王玮杀亮,旋又杀玮。赵王伦起兵杀贾后,谋废惠帝自立,齐王冏等又杀伦,并互相火并,史称八王之乱。光熙元年(306)东海王越毒杀惠帝,立司马炽为帝,是为怀帝。晋由是元气大伤,内乱外患不止。本书原拟写百回,完整演述两晋史事,后仅完成二十三回,至怀帝立为止。小说大部分敷衍正史,通俗可读,却不免平铺直叙。初连载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至三十三年的《月月小说》。宣统二年(1910)上海群学社出单行本。近有1988年花城出版社排印本,收入《我佛山人作品选本》。 查看详情>>

电术奇谈 [ 吴趼人 ]

二十四回。署“日本菊池幽芳原著”,“东莞方庆周译述”,“我佛山人(即吴沃尧)衍义”,“知新主人(即周桂笙)评点”。发表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八月至三十一年六月《新小说》第八至十八号,标“写情小说”。光绪三十一年八月上海广智书局出版单行本,1923年3月又由世界书局出版。本书是根据日本小说原著改写而成。卷末我佛山入《附记》云:“此书原译,仅得六回,且是文言。兹剖为二十四回,改用俗话,冀免翻译痕迹。”“凡人名皆改为中国习见之人名字眼,地名皆借用中国地名。”“书中间有议论谐谑等,均为衍义者插入,为原译所无。”可见作者实际上进行了再创作。书叙英国技师喜仲达在印度采矿,与高兰酋长之女林凤美相爱,但是由于阶级、种族、宗教的不同,难图婚姻。仲达返英,凤美一往情深,相随远渡重洋。船抵韶安,凤美暂寓客栈,仲达只身前往伦敦,欲向大牧师求取结婚允许状。临别凤美以珠宝一箱赠仲达,中有镂花金镯一副。仲达寓友人医学士苏士马家。士马素习催眠术,自炫其能,误用电将仲达击毙。士马弃尸于河,囊卷仲达珠宝钱钞,潜逃于法。凤美久等仲达不归,追寻至伦敦,托侦探甄敏达访查,杳然无踪。凤美抑郁独居,几为奸人所骗,轻生投河,幸被报贩钝三所救。钝三面目歪斜丑陋,但对凤美忠恳肫挚。凤美易名李赛玉,侧身梨园,名噪一时,法国戏院以重金聘至巴黎演出。苏士马一见销魂,以镂花金镯相馈。凤美大惊,原来正是自己当日赠与仲达之故物。士马谋财害命之迹败露,自杀。钝三触电,忽然恢复本相,原来他就是喜仲达,当日并未死,只是声貌改变,迷失本性,于是有情人终成眷属。本书熔言情小说与侦探小说于一炉。情节诡奇,扑朔迷离,有草蛇灰线、匣剑帷灯之妙;叙情处,秧冶绵密,开近代通俗娱乐小说之先河。 查看详情>>

夜风 [ 萧红 ]

短篇小说。作者悄吟(萧 红)。原载于1933年9月24日—10月8日长春《大同报·夜哨》(周刊)第7—9期。初收于哈尔滨五日画报印刷社1933年10月版《跋涉》。小说通过长青母子的觉醒,写出了农民武装斗争在东北大地上的兴起。牧童长青为张家地主在严冬守夜放哨,冻病了身子,反遭解雇。长青妈因为要照顾生病的儿子,也被东家辞退。走投无路的长青母子俩终于投奔了义勇军, 跟着自己的队伍打回了张家。小说塑造了一个终于走上了斗争道路的劳动妇女长青妈的形象,表现出了人民对民族解放道路的探求,体现了东北沦陷初期北满进步文学的战斗精神和光荣传统。 查看详情>>

白话西厢记 [ 吴趼人 ]

《白话西厢记》,凡十二回。是吴趼人将王实甫的《西厢记》传奇改写成白话小说,本书是吴趼人逝世后十二年(1921年10月)才由上海国家图书馆出版单行本。前有陈幹青题识,陈仲子和戚饭牛的序言,并附有袁枚、俞樾两人的《西厢记》评语,金圣叹、杨鹤汀等人的考证文章,合为一册。本次整理,以上海国家图书馆本为底本,只保留了吴趼人的原作,删去了其他附录性文字。
查看详情>>

上海三十年艳迹 [ 吴趼人 ]

原名《胡宝玉》,又名《三十年来上海北里怪历史》,署“老上海撰”。光绪三十二年(1906)八月上海乐群书局出版。全书分为八章,章下或分若干小节,末附二表:《上海洋场陈迹一览表》《上海已佚各报考》。汪庆祺(维甫)编《我佛山人笔记》卷四即为该书,但改题《上海三十年艳迹》,且取消按章节编排之体例,将正文及附录统编为二十五题,题目多用名妓姓名。据汪庆祺(维甫)《我佛山人笔记四种·序》称,包括《上海三十年艳迹》在内的四种笔记,“虽非(吴趼人)先生手编,然皆经先生斟酌改削者也”。可见吴趼人对于汪庆祺改《胡宝玉》为《上海三十年艳迹》,以及体例的变动、个别文字的修饰,是完全认可的。而且将两者比较,书名取《上海三十年艳迹》更为确切,编排也更为眉目清楚,文字也更为干净简洁。因此本全集即据《上海三十年艳迹》加以点校。但此次作了两点变动:其一,原《胡宝玉》第一章《发端》,实为该书序言,而汪庆祺予以删汰。此次将其录于书首,并改题《自序》。其二,《上海三十年艳迹》原第二十篇《花丛事物起原》,与第二十四篇《洋场陈迹一览表》同属一类,故将其后移。 查看详情>>

南京血祭 [ 阿垅 ]

长篇小说,阿垅著。《南京血祭》原名《南京》,是阿垅写于1939年的报告文学体长篇小说,是一部有关南京大屠杀和南京保卫战的纪实作品。由于种种原因,该作品直到1987年12月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首次出版。该书是一部为南京之战雪耻的奇书。作者以自己的参战经历写下了这部长篇纪实小说,是第一部纪实南京大屠杀和南京保卫战的史诗般的作品。这部充溢着血与火、悲愤与抗争的作品依然深深震撼着所有热爱和平的人民。《南京血祭》从全民抗战角度,正面描写中国军民浴血奋战,是当时的填补空白之作,也是对当时效力军国主义、美化侵略罪行、杀人不见血的日本“笔部队”的愤懑反击之作。作者是以带血的写作向世界宣告:“我不相信,‘伟大的作品’不产生于中国,而出现于日本;不产生于抗战,而出现于侵略!” 查看详情>>

小城春秋 [ 高云览 ]

当代长篇小说。高云览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在中国当代文苑里,这是1部较早以长篇体裁表现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和知识青年成长的作品。故事发生在1927—1936年间的海岛小城厦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武装御侮。《鹭江日报》副刊编辑吴坚在报上发表社论抨击投降政策,在斗争中加入中国共产党。石匠的儿子何剑平奋笔撰稿,抨击时弊。1933年春,吴坚到漳州任《漳声日报》主编,何剑平和地下党员、排字工人李悦搞起地下印刷所,办民众夜校。女学生丁秀苇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闽东游击区来的陈四敏以教员身份为掩护,组织领导“厦联社”,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因叛徒出卖,四敏、吴坚、剑平先后被捕入狱。主管审讯的是吴坚当年的“拜把兄弟”赵雄。他一方面企图利用“兄弟情”软化吴坚,另一方面又利用书记员林书菌与吴坚的旧情去打动他,结果均遭惨败,林书菌反而成了狱内外党组织的联络人。为了营救战友,党组织了劫狱斗争。在战斗中四敏为了掩护剑平毅然跳海。越狱后,吴坚、剑平、秀苇转移到“山那边”去了,林书菌也逃出魔窟。作者虽未亲自参加1930年的厦门大劫狱,但惊心动魄的历史事实和英雄们的斗争事迹深深地感动了他。小说描述了投身革命的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对反面人物的刻划也有一定深度。在艺术上,作者善于选择精当的故事情节,运用简洁传神的对话和心理描写,使人物跃然纸上。在结构安排上,作者把动与静,正与反,公开与地下,个人与集体穿插叙述,借景衬情,格调隽永,富有传奇色彩。小说曾被译成多种文字,深受国内外读者欢迎。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