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卷。明偶桓 (生卒年均不详)编。偶桓字武孟,号海翁,自号瞎牛。太仓 (今属江苏太仓)人,洪武中官荆门州吏目。著有《乾坤清气集》。是集凡十四卷。收录了元一代之诗,分体编次。其中如汪元量、瀛国公,元好问等,上及金宋之末;张以宁、危素等,亦下涉明初。朱彝尊 《静志居诗话》称:明初诗家操选政者,赖良直卿,许中丽仲孚,刘仔肩汝弼,沈先士称,王称孟,都有所蔽。惟有瞎牛的《乾坤清气集》一编,能别开生面。惜余所钞缺七言近体绝句,未得全书,偶桓以为憾。”此本称钞自 《孙氏苍雪斋》,所缺与朱彝尊本相同。又以厉氏 “樊榭山房本”,郁氏 “东啸轩本”参校,颇为精善。虽然卷帙无多,而去取极为谨严。又编在明初,多见旧刻。如七言古诗中陈旅泰定元年八月一首,张翥周《按乐图》一首,郑元祐 《送林彦清》一首,《将还淮扬》一首;古乐府中揭斯 《马上郎》,《车中女》二首,陈泰 《汉使谣》一首; 萨都拉 (原作萨都剌)《秋夜长》一首,张宪 《飞来狐》一首;五言律诗中如 《马祖常寄邵允文 》一首,《南征》一首,张翥 《谋台》一首,《游石头城清凉寺》一首,杨基 《夏夜有怀第二首》。今本集都失不载,惟赖此集以存。又五言律诗中赵孟頫《次袁学士上都集韵》一首,《松雪集》 不载,而谭氏所刻 《赵子昂诗集》有之。亦从此本摘取收录。可见元诗诸选本,终当以此编为善。有 《四库全书》 本。 查看详情>>
十五卷。清史简(生卒年不详)编。此集为地方诗集。共十五卷。全书约十四万字。所录皆为其乡人之诗。自宋末至明初,共五家。有李廷瑞《芳洲集》三卷;吴存《乐庵遗稿》二卷;徐瑞《松巢漫稿》三卷,集末附其从子徐韬诗三十六首,曰 《仰山集》; 叶兰 《寓斋诗集》二卷,末附其父叶德新先生仅存诗一卷;刘炳《春雨轩集》四卷。今观此集,所录以诗为主,间亦及诗余及赋。五家之中,唯刘炳有全集传本,其余四家及所附录二家,均刊本殊稀,赖此刻以存。集中之诗大都谐雅可诵,非夸饰风土、滥盈卷帙者比。有乾隆四十五年(1706)《四库全书》本,民国年间魏元旷校、胡思敬续校南昌退庐《豫章丛书》本。 查看详情>>
二十三卷。宋邵浩编。邵浩字叔义,浙江金华人。生平仕履均不详。前有张叔椿序云:岁己酉,朅来豫章。机幕邵君实隆兴同升,出示巨编,目曰 “坡门酬唱”,总成六百六十篇。命工锓木,以广其传。末题绍兴元年 (1131)五月二十四日。又有邵浩自作引云:绍兴戊寅(1158),浩年未冠,肄业成均。隆兴癸未(1163),始得第以归。因取两苏公兄唱弟和,及门下六君子平日属和两公之诗,摭而录之,曰“苏门酬唱”。淳熙己酉 (1689),浩官豫章,临江 (今四川忠县)谢公为之作序,且更曰 “坡门酬唱”,末题绍兴庚戌四月一日。考癸未为孝宗隆兴元年 (1163),己酉为淳熙十六年(1689),上距高宗绍兴元年辛亥(1131)已五十九年。且庚戌为建炎四年(1130),亦不得题绍兴。二序纪年显然有误。案淳熙己酉,孝宗为禅,次年庚戌,即光宗绍熙元年。则序内绍兴必绍熙之讹。特据浩引所言,叔椿序当先成,乃浩引题四月,叔椿序反题五月,亦为舛误未合。殆传写既久,或经后人所妄改。前十六卷为轼诗,而辙及诸人和之者。次辙诗四卷。次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等诗三卷。亦录轼及诸人和作,惟李廌为缺。其不在八人之数,而别有继和者,亦皆附入,为注以别之。其诗大抵同题共韵之作,比而观之,可以知其才力之强弱,与意旨之异同。较之散见诸集,易于互勘,谈艺者亦深有裨益。至于本集所有,《山谷外集》所载次韵子瞻书黄庭经尾付蹇道士,次韵晁补之、廖正一赠答诗,补之又有和子瞻种松、赠杜舆秀才三首,今坡集载坡诗止二首,而此集均未编入。是为小疵。有 《四库全书》 本。 查看详情>>
一卷。《附录》一卷。宋朱熹、张栻、林用中撰。朱熹事迹见《晦庵集》条。林用中字择之,号东屏,福建古田人。尝从朱子游。此集作于乾道二年 (1166)十一月。此集前有张栻序,称“来往湖湘二纪,梦寐衡岳之胜。乾道三年 (1167)秋,新安朱元晦来访予湘水之上,偕为此游。”布朱子诗题中亦称栻为张湖南。可能栻当时官于衡湘间,故有此称。而《宋史》本传止载栻孝宗时任荆湖北路转运副使,后知江陵府,安抚本路,不言其曾官湖南。疑史有脱漏。其游自甲戌至庚辰凡七日。朱子《东归乱稿序》称,得诗一百四十余首。栻序亦云一百四十有九篇。而此本所录止五十七题。以朱子大全集参校,所载又止五十题,亦有大全集所有而此本失载者。又每题皆三人同赋,以五十七题计之,并非一百四十九篇。卷中联句,往往失去姓氏标题。其他诗亦多依朱子集中之题。至有题作次敬失韵,而其诗实为栻作之篇。不可能是传写者讹误脱佚,非当日原本。后有朱子与林用中书三十二篇,用中遗事十条,及朱子所作守序二首,皆非此集所应有,或林氏后人所附益。收入 《四库存全书》存目。 查看详情>>
诗集。刘半农著。1926年10月北新书局出版。分为上、中二卷,其中1917年至1920年的诗作编入上卷,1921年至1925年的诗作编入中卷。刘半农是“五四”新诗坛上破旧立新的一位拓荒者。他提出“将古人作文之死格式推翻”、“破坏旧韵,重建新韵”和“增多诗体”。反映到诗歌创作上,他的诗歌形式多种多样。有自由体新诗,有民歌,有小诗、散文诗,也有新格律诗。这种创新精神还表现为诗人将艺术形式的探索与内容的革新相结合。《扬鞭集》的诗篇都焕发着现实主义的光彩,展示了“五四”时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广阔图景。作者以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和受剥削受凌侮的不幸者为对象,唱出了人世间的疾苦和不平,揭示了旧中国的黑暗与罪恶。《游香山》第10首写如狼似虎的公差将只欠五斗租的老农捕走;《相隔一层纸》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社会的不平,阶级的差异,为亿万穷苦百姓鸣不平;《学徒苦》描写学徒的非人生活。这一类诗在《扬鞭集》中占了大部分,表现出诗人对统治阶级的痛恨和对下层人民的同情,体现了浓厚的阶级反抗意识。还有一部分诗是宣扬劳工神圣,赞美劳动人民的淳朴美德和坚韧不拔的创造精神的。如《老牛》表现劳动人民吃苦耐劳、胸怀坦荡的品德,《铁匠》则以开朗热情的笔调,勾勒出淳朴勤劳创造新社会的劳动者的形象。另一部分诗抒发爱国情怀,写实、写景,感怀抒情,有着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一个小农家的暮》用抒情的笔调描绘出普通农家的甘苦生活,《教我如何不想她》以恋歌的形式表现了对祖国的依恋之情,成为广为流传的抒情诗。此外,《扬鞭集》中的《山歌》、《拟儿歌》、《拟拟曲》等,以其新颖活泼的内容和形式,为新诗坛吹进了清新的风,增添了新的活力。刘半农的诗作,以白描手法见长,并采用传统的对比、比兴等手法,使得诗风活泼、生动、晓畅易懂。同时,象征手法的运用,如《窗纸》、《老牛》、《教我如何不想她》等诗篇,又显得诗意盎然,意蕴隽永。 查看详情>>
诗集。刘半农著。1926年4月北新书局出版。收录作者1920年至1924年的民歌体诗共21首。前面有开场歌,后面附录“手攀扬柳望情哥”等19首情歌。《瓦釜集》是刘半农运用江阴方言整理的“四句头山歌”,也是“五四”诗坛整理、仿作民歌的第一次尝试。作者说写作《瓦釜集》的目的是要“把数千年来受尽侮辱与蔑视,打在地狱底里而没有呻吟机会的瓦釜的声音,表现出一部分来。”这种努力可以说是新诗坛上由文言到白话的改革的继续。《瓦釜集》里的民歌有短歌、劳工的歌、情歌、农歌、悲歌、渔歌、牧歌等等,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反映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的,比如第二首《劳工的歌》,第九首《渔歌》,第十一首《滑稽歌》,真切自然地唱出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苦难,表达了对劳苦大众淳朴乐观、吃苦耐劳的精神的由衷赞美。这些诗歌不仅仅是表现生活的黑暗痛苦,而且展示苦甜交织的劳动生活,是对现实更深入的发掘。另一类诗歌是表现下层百姓的爱情生活的。这些情歌活泼开朗、生动风趣,把劳动人民的爱情生活表现得情趣盎然。如第十九首:“河边浪阿姐你洗格啥衣裳?/你一泊一泊泊出情波万丈长。/我隔仔绿沉沉格杨柳听你一记一记捣,/一记一记一齐捣勒笃我心浪。”将农家青年的爱情写得如诗如画,真切动人。刘半农《瓦釜集》中的诗歌采用民歌的形式、纯粹的方言表现下层人民的生活,同时也运用象征、比喻、起兴、夸张与烘托等民歌常用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内容形式得到完美的统一。他的诗平易、流畅、风趣、动人。沈从文赞美说:“他的成就是空前……”,而周作人则风趣地评价道:“我只好连连点头说‘好个,好个!’”(《题半农<瓦釜集>》诗)。 查看详情>>
清诗总集。七卷。清厉鹗、符曾、吴焯、赵昱、沈嘉辙、陈芝光、赵信等撰。此编作者六人每人百首,符曾一百零一首。诗中采摭故实以咏南宋杭州史事,凡与杭州无关者概不入咏。此编为补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西湖游览志馀》而作。凡田《志》有者则避之,或同一事田《志》所阙或所录未详,则广为搜罗,以资博览。其主旨在于网罗一代轶闻。作者上采正史、政书,下搜宋以来诗词文集,旁及野史笔记,别传方志,金石碑刻,取材十分广泛,征引书籍近千种。作者以七言绝句及小注方式,归纳故实,上及开国典礼、宫庙建筑、帝王燕射、典祀国祭、传国玺印、御笔书法、驾幸宴乐、宫闱秘史、陵寝盗发、宋金交涉;中关臣工忠奸、百官除授、科场轶闻、释道理学、文人趣事、画家琴师、音乐书画、佚诗佚文、典籍聚散、时语方言、名胜古迹、园林亭台、花卉树木、鱼禽虫兽、碑刻题名、文物古董、文房四宝、纸钱楮券;下涉四时节令、时尚风土、市井景象、歌妓舞女、名酒名菜、糕点食品、丝绸瓷器,乃至谑语优言、谶兆图纬、火灾火葬、阴曹志怪、戏曲小说等等。凡是南宋整个时代发生在杭州的大小事件,都从不同角度、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反映,可作为一代诗史读。诗以记事,事即注于下。往往合数事以成一诗,鳞次分注,详载书名,并列总目于首,登记作者姓氏。因过于注重排比事实,许多篇章不免有牵缀堆砌之处。但综观全书,大多还可以作为诗读,其中也有不少佳句。赵殿成在《题辞》中即列举七十馀联。故此编不仅有史料价值,亦是一编较好的咏史诗集。此组诗写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至雍正元年(1723)之间。此编前有查慎行、万经、章藻功三《序》并赵殿成《题辞》,后附《南宋杂事诗引用书目》。初刊于雍正间,乾隆丁亥(1767)有小山堂刊本。常见者有刘子端手录、芹香斋摹镌本和同治十一年(1872)淮南书局本。另有道光间扶荔山房刊本。 查看详情>>
诗集。清沈德潜、周准编。十二卷。德潜有《沈归愚全集》已著录。准字钦莱,号迂村,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诸生。有《迂斋文抄》。“别裁”,语出杜甫《戏为六绝句》:“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吾师。”“别裁”是辨别、裁去之意。“伪体”指背离风雅传统的,毫无生命力的诗歌;“别裁伪体亲风雅”,有去伪存真之意。后人就以“别裁”作为选本的代称。意即已将“伪体”剔除,所选均系佳作。此本以陈子龙《皇明诗选》,钱谦益《列朝诗选》、朱彝尊《明诗综》等其他明诗选本为借鉴,本着尊唐、复古的原则,别而裁之,于清乾隆四年(1739)成书。约十九万六千字。卷首有目录及沈德潜、周准、蒋重光三人序。正文十二卷,收自明初名臣刘基、高启至明末抗清诗人陈子龙、夏完淳计三百四十名作者各体诗一千○二十余首。其中何景明诗最多,共四十九首;次则李梦阳、王世贞、李攀龙等,皆前后七子大家,而无竟陵派诗作。第十二卷收方外十一人诗二十一首,名媛九人诗十一首,外国十三人诗十四首。集中亦有圈点评注,大字为诗,小字双行为注,或名人片语,或编者评释,穿插其间。于每位作者名下,亦小字双行记其字、里、经历,间有论诗之语。德潜论诗,强调“温柔敦厚”,注重格调,力求“怨而不怒”,“和平渊雅”。其选诗标准为“始端宗旨,继以规格,终流神韵”。所选之诗,不少为应制诗,亦有仇视农民起义、污辱少数民族之作,为糟粕。然此集取材广泛,能以有限篇幅,反映明代诗歌之大概。尤其能“不因人存诗”,不收“雷同沿袭,浮艳淫靡”之作。故而得以广泛流传。其中刘基《夏夜台州城中作》,陈子龙《杂感》、《小车行》、张纲孙《苦旱行》等,能频陈民瘼,从某些侧面反映明代社会现实,对研究明代诗歌,颇具参考价值。有乾隆四年(1739)刻本,中华书局一九七五年缩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七七年排印本。 查看详情>>
诗别集。三卷、《后集》五卷。唐李群玉撰。《新唐书·艺文志》载《李群玉诗》三卷、后集五卷。三卷者,乃群玉于宣宗大中八年(854)“诣阙上表,自进诗三百首”者(《唐才子传》卷七)。后集五卷,当是三卷以外以及大中八年以后之作。今传《李群玉诗集》有南宋陈道人书棚本,卷数与书目记载吻合。原书今藏于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傅斯年图书馆,但经《四部丛刊》影印,已成为通行之本。明末毛晋汲古阁刻《唐人八家诗》,将其诗按体分排,统前后集为三卷,名为《李文山诗集》,已非旧次。黄丕烈曾取宋本校毛刻,并云:“其(毛刻)异不可胜记,且其谬不可胜言,信知宋刻之佳矣。”(《士礼居藏书题跋记》)然宋本多有缺字,叶德辉《郋园读书志》七录有校记,依《全唐诗》补足宋本之缺字。席启㝢《唐诗百名家全集》本后集卷五末,有“东山席氏悉从宋本刊本琴川书屋”木牌记,是其所据亦宋本,但其墨钉缺字更多。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