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

春雨杂述 [ 解缙 ]

书学论著。明解缙撰。一卷。本书涉及书法的部分,有《学书法》、《草书评》、《评书》、《书法详说》、《书法传授》等。在《书学详说》中论及学习书法的过程:“愈近而愈未近,愈至而愈未至。切磋之,琢磨之。治之已精,益求其精,一旦忽然贯通焉,忘情笔墨之间,和调心手之用,不知物我之有间,体合造化而生成之也,而后为能学书之至尔。此余所以为书之详说也。” 查看详情>>

续书谱 [ 姜夔 ]

书法理论著述。南宋姜夔著。全书一卷,共20条,今仅存18条,其顺序为: 总论、真书、用笔、草书、用笔、用墨、行书、临摹、方圆、向背、位置、疏密、风神、迟速、笔势、情性、血脉、书丹。《书苑补益》所载还有 “燥润、劲媚”二则,只是有目无文,次序也略有不同。其非补《书篇》之作,旨在继承《书谱》理论,并加以发展。议论精到,史料丰富,为历代书家所推崇。有《百川学海》、《致格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本。

查看详情>>

论书 [ 苏轼 ]

书法心得论著。三卷。宋苏轼撰。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土。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追谥文忠。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等并举为“宋四家”。擅长行、楷,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并上溯晋宋诸名家,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且能自创新意。存世法书有《答谢民师论文帖》、《黄州寒食帖》、《前赤壁赋》、《祭黄几道文》等。生平论及书法的文字甚多,后人辑成东坡《论书》。 查看详情>>

书断 [ 张怀瓘 ]

三卷。书法品评著作。唐张怀瓘撰。是编系著录古今书体及能书人名。定其品第,纪述颇详,是一部重要的书法理论著作。他和孙过庭可以说是唐代书论史上的双璧,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朋友赵僎即赞其《书断》:“统之美而绝举,成一家之孤振,虽非孔父所刊,犹是丘明同事。”录古今书体及善书者名,各述其源流,记述颇详。上卷列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飞白、草书等十体及其源流,系之以赞,末为一篇总论。中卷、下卷将善书者分为神、妙、能三品,每品各以体分。计神品二十五人(除各体重复得十二人) 查看详情>>

法书要录 [ 张彦远 ]

书学论著汇编。唐张彦远编。十卷。辑录东汉至唐代元和年间各代的书法理论著作及著名法书著录等。收录较广,采辑较精,保存不少书法史料,对研究书法有重要参考价值。收载东汉至唐元和 (806—820)时各家书法理论文字及著名法书著录等共38篇,存目4篇。采集较精,前代遗文佚篇,往往赖此以传。存世版本主要有:《王氏书苑》本、《津逮秘书》本、《学津讨源》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查看详情>>

翰墨志 [ 赵构 ]

又名《评书》、《高宗翰墨志》、《思陵翰墨志》。一卷。杂著。宋代赵构撰。乃汇辑平日论书之笔札而成,非一时之作。凡二十二则。大旨所宗,在于二王。自称五十年来未尝舍笔墨,可知其用功之勤。言宋代无字画可称,可窥其眼界之高。论学米书者,不过得其外貌,“殊不究其中本六朝妙处酝酿,风骨自然超逸”,可见其评析之深。言米芾“觉其词翰同凌云之气”、杨凝式“其知与字法亦俱高”,可见其研品之备。又谓学书,宜先学正书,而正草又不可不兼有,今书家犹奉为指南。有《百川学海》本、《说郛》本、《王氏书苑》本、《詹氏书苑补益》本、《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查看详情>>

书法雅言 [ 项穆 ]

明项穆撰。沈思孝序。一卷。分书统、古今、辨体、形质、品格、资学、规矩、常变、正奇、中和、老少、神化、心相、取舍、功序、器用、知识等十七节。其中多有创新之说,如“形质”中在“中和”、“肥”、“瘦”三种书法形态之外,又提出“瘦而实肥”的“清妙”和“肥而实秀”的“丰艳”。又在“老少”中提出书法“老”与“少”的命题。认为“老乃书之筋力,少则书之姿颜。……融而通焉,书其几矣。”这些新颖的见解充实了我国古代书论的宝库。有明万历刊本、《四库全书》本、《美术丛书》本。 查看详情>>

海岳名言 [ 米芾 ]

一卷。北宋米芾撰。是编所録为米氏平日论书之语,表题 “名言”,当係后人所加。辞句豪快,其旨大抵宗魏、晋而薄唐、宋,从唐欧阳询、徐浩、薛稷、顔真卿、柳公权至宋蔡襄、沉辽、黄庭坚、苏轼、蔡京、蔡卞等,无不论难抨击。讥诋欧、柳书为丑怪恶札之祖;徐书肥俗更无气骨,薛稷大字用笔如蒸饼;顔鲁公真书便入俗品,云云。不免于言矜肆之习,抑扬太过。而所论运笔、布格之法,自有独到语,自抒心得,实能脱落蹊径,别阐精微,为书家之圭臬,临池者所宜探索也。然止二十余项,仅属小篇而已。刊有《王氏书苑》 本、《百川学海》 本、《说郛》 本、《美术丛书》 本、《盐邑志林》本、《四库全书》本、《横山草堂丛书》本、《湖北先正遗书》 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查看详情>>

笔势论 [ 王羲之 ]

中国古代书学论文。又名《笔势论十二章》。晋王羲之撰。十二章。亦有人怀疑此文非王羲之所作。收入唐代韦续的《墨薮》。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未标作者,且说“不知何代所辑”。孙过庭《书谱》曰:“代传羲之《与子敬笔势论十章》。”本文开篇即言明此文是给其子子敬学书而作:“略修《笔势论》一篇,开汝之悟。凡斯字势,总有十二章,章有指归,定其模楷,详其舛谬,撮其要实,录其便宜。”提出“本领者,将军也;心意者,副将也”(《创临章第一》),与《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中“心意者将军也,本领者副将也”的说法有所不同,但此处指临摹而言,与王羲之重“意”的思想并不矛盾。亦提出“意在笔前,然后作字”(《启心章第二》)的命题,注重“启心”。另对书法之形体结构、点画笔法、笔画布局、运笔神采、学书步骤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论述。收入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版《历代书法论文选》。 查看详情>>

书旨述 [ 虞世南 ]

又名《书旨术》。一篇。书论。唐代虞世南撰。此篇是通过人物对话随记年代、考究兴亡,简述书体源流变化的作品。其论从元龟者举而叙之,先以“至于唐、虞,焕乎文章,畅于夏殷,备乎秦汉”概略述之,然后自史籀起分述,其内容大体围绕书体的来源、产生原因、实际应用及发展变化等项进行,直到今体。文章语意连贯,内容互有衔接,对源远流长的书体变化可成纵观。“剖析前古,无所不工。八体六言语,必撰其理,俯拾众美,会兹简易,制成今体,乃穷奥旨。”篇末阐明“书法玄微,其难品绘,今之优劣,神用无方,小学疑迷,惕然将寤。而旨述议,其可闻乎?”今有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刊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