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郦道元撰。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今属河北),官至御史中尉、关右大使。因感于《水经》(旧说汉人桑钦撰)“虽粗缀津绪,又关旁通”,故为此注,约成书于延昌四年(515)至孝昌三年(527)间。四十卷。郦氏博览群书,访渎搜渠,在实地考察基础上,征引四百三十六种图书、三百五十种左右金石碑刻,作了二十倍于原书的注释。水道由一百三十七条增至一千二百五十二条,纠正原著错误三十余处。在地理、历史、科技、文学等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对于研究传注、方言、外来语也有重要价值。然亦有讹误,如沿袭原著的“黄河重源”说,南方诸水记载多纰缪,引用资料有怪诞之说。宋代以后渐形成研究《水经注》的“郦学”,清代为鼎盛期,约可分为考据、词章、地理三个学派。在传抄过程中讹脱甚多。明人朱谋㙔《水经注笺》、清人赵一清《水经注释》、清人戴震校定的武英殿本《水经注》、王国维《水经注校》都是著名的精校版本。光绪十八年刊行的王先谦《合校本水经注》以殿本为底本,汇集了明清各家校勘成果。 查看详情>>
作者不详。共十八卷,其中十四卷是战国时作品,四卷为西汉初年作品。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 查看详情>>
地理文献。一卷。记载我国历史上封建王朝首次派遣人员考察黄河源头情况。元代潘昂霄根据都实考察河源的叙述与记录而撰成。潘昂霄,字景梁,号苍崖。济南人。雄文博学,为时推重。官至翰林侍读学士,卒谥文僖。著作有《苍崖类稿》、《金石例》等。《河源志》是潘氏任翰林学士时据都实之弟阔阔出的叙述写成的考察河源的专著。都实属女真族蒲察氏,统乌斯藏暨招讨都元帅,曾三次到达吐蕃,是杰出的旅行家。至元十七年(1280)元政府以都实为招讨使,佩金虎符,前往今青海地区探求河源。在此以前,汉代对黄河上游的认识和了解局限于积石以下,唐代虽有侯君集等人率军到过河源地区,但并非为了考察河源。因此,都实探察河源,是第一次有组织的专门考察,并且取得了突破性的可喜成果。书中叙述了都实在至元十七年(1280)至星宿海寻河源的经行路线。《河源志》系由潘昂霄根据都实之弟阔阔出的叙述而撰成。其后,临川朱思本从八里吉思家得到帝师所藏的梵文图书,其中也有一份考察河源的记录。经比较,二书互有详略,稍具差异。《元史·地理志·河源附录》转录《河源志》全文,而以朱思本译文不同处注于有关文句之下,使这一珍贵文献得到完整保存。《元史》的版本较多,中华书局的点校本是最为常见的通行本。 查看详情>>
《岱史》,明朝查志隆编撰。书成于万历年间。十八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为岱岳(即[[泰山])史志。据卷首序文称:山东长芦巡盐御史谭耀有感于前人所撰岱岳史志简略侵废,乃命属下转运史查志隆重新编辑续补而成此书。全书分十四篇,〈图考〉、〈星野考〉、〈形胜考〉三篇,详考泰山域图、天象及山川形势。〈山水表〉、〈疆域表〉二篇,列举泰山之山水疆域。〈狩典纪〉、〈望典纪〉、〈遗迹纪〉、〈灵宇纪〉四篇,记述历代帝王巡狩泰山,举行祭祀典礼之历史和遗迹。〈宫室志〉、〈物产志〉、〈香税志〉、〈灾祥志〉、〈登览志〉五篇,分别记载泰山宫观寺庙,土产风物,香火税收,灾异祥瑞,并辑录历代登临泰山之文人官吏所作诗词歌咏,序文游记等。全书编辑条理清晰,考释详实,每篇之前冠以小序,概述条例宗旨。 查看详情>>
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先秦古籍。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山海经》全书18篇,31000多字。此为山海经白话文。 查看详情>>
地理文献考证著作。清赵一清撰。《水经注释》四十卷、附录三卷,五十三万余字。 《水经注笺刊误》十二卷,十七万余字。一清字诚夫,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国子监生。赵氏尊其师全祖望之说,以郦道元《水经注》因久传写不仅造成舛误多,且使经注混淆,又有佚卷,故纂是书以正之。成书约在乾隆十九年(1754)。以文义离析原《水经》与道元《注》之文字,用大字与细字分别书写。作者考证、校定、注释文则以双行书写,语不相杂,而文义联贯,统属分明。编者据《唐六典》注称桑钦所引水一百三十七,而今流传本仅一百一十六水;又考宋《崇文总目》载: 《水经注》三十五卷,说明宋代已佚五卷,今本乃为后人将篇帙离析, 以合原卷数,所少二十一水当在已佚卷内。故在全祖望研究成果基础上,探讨原著,博采他书,一一考其所佚二十一水之名。所据有关史志文献颇富,汲取前人成果亦广,考证、补订颇为精赅,更有独创之处。此二编,向为世人所重。明清时研究《水经注》者众多,而以一清与戴震最为有名。是研究《水经注》和地理、方志的重要参考文献。有乾隆十九年(1754)赵氏刊本, 《四库全书》本。 查看详情>>
地理文献考证著作。清沈炳巽撰。四十卷。炳巽字绎旃,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沈氏以明嘉靖间黄省曾《水经注》刊本为蓝本,进行校定,历九年纂为是编。雍正九年(1731)成书,五十四万余字。其中有以己意厘正者;对郦道元所引之书,历代传抄讹误者,遍检史志文献,取诸书文字之异同录于下方,以备参考;将诸家考订成果,亦录于后;凡所涉及地理方位、 州县沿革,悉以今地名注释。惟于方位注释,有错误处。然其考订较细,厘正原书之漳水、沁水、漯水等处颇多,取材丰富,故为研究《水经注》重要参考文献资料。有《四库全书》本。 《四库全书总目》误作《水经注集释订伪》。 查看详情>>
山水志。清齐召南撰。二十八卷。召南字次风,号琼台、息园,浙江天台人。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授检讨,官至礼部右侍郎。曾纂修经史考证,著有《礼记注疏考证》、 《前汉书考证》等。因长于地理、被召入翰林院纂修《大清一统志》。久居志馆,饱览图籍,鉴于全国水道除《水经注》外无专著,故参考康熙五十七年(1918)实地测绘编制《舆全图》,用《水经》遗意,上法《禹贡》导川,芟除地志中烦琐附会文字,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成书,正文并注约二十万字。原则上以巨川为纲,所受支流为目,但直接入海小河亦按主源干流、大川巨渎分纲目,故目中有纲,纲中有目。以海为纲中之纲,故冠于首,自北而南,分述海域。以盛京为清王朝故都做起点,自鸭绿江以西而南而西南至合浦(广西南流江口),然后自云南而西而北,又自漠北阿尔泰山、肯特山(今属蒙古人民共和国)而东至今鄂霍茨克海,再而南而西而北包括朝鲜半岛诸水。凡入印度洋、贝加尔湖以西诸湖内海之水系均未收载,声言待续。此前唯《水经注》记水,但详于北而略于南,北水变迁多已非旧;黄宗羲撰《新水经》,仅粗具梗概,塞北诸水颇多舛譌。清前期国土辽阔,借重西法实地测量,各地州县又多有呈进图册、地志,可广为利用,综合编撰新著,必然超越前人,成为我国第一部最全面的专叙水道源流分合的地理专著。由于作者不曾亲自考察,当时科学技术不够发达,采用第二手资料居多,误谬也在所难免,如云乌苏里江全长二千三百余里,今实测为八百九十公里。一些水名张冠李戴。有《四库全书》本,光绪七年(1881)上海文瑞楼铅印本、二十四年(1898)新化三味书室刻本。 查看详情>>
三十六卷。首一卷。清纪昀撰。纪昀字晓岚,又字春帆,晚号石云。乾隆进士。累迁侍读学士。坐事戍乌鲁木齐,寻释还。复授编修。官至协辨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卒谥文达。纪昀贯通经史,旁通百家。任四库全书总纂。前编提要,校订整理,皆出其手。还着有《阅微草堂笔记》、《纪文达公文集》。《河源纪略》故宫博物院影印本,共三十六卷,卷首一卷为御制诗文。其下分七门。一曰图说,为三卷,有河源全图、葱岭河源图、和关河源图、北山河源图、罗布淖尔图、东境北路诸泉图、罗布淖尔东南方浮流沙图、阿勒坦郭勒重源图、河流积石山南会三昆都伦河图、河流绕积石山三面至贵德图、库库淖尔图。又附汉书水经注河源图,及唐刘元鼎出使所穷河源图。二曰列表,为五卷,有河源分合复见表、河源星度表、河源流行方向表、河源古今地名表。三曰质实,为五卷,大旨谓河水发源葱岭,西源为喀什噶尔河,西南源为叶尔羌河,又一源为河关河,三源既合,行经戈壁之北,为塔里木河。东行至罗布淖尔,而伏潜流千五百里,乐南至阿勒坦噶达素斋老流出。是为河水伏流重出之真源。四曰证古,为六卷,一曰昆仑,二曰葱岭河源,三曰于关河源,四曰北山枝河,五、六曰青海重源。五曰辨讹,为六卷,所辨为《山海经》、《史记》、《汉书》、《水经》、《郡国志》、《隋书》等着作中错讹之处。六曰纪事,为六卷,首载平定回部告成太学碑文,末载平定青海告成太庙碑文。余则叙述河水所经各地。七曰杂录,为四卷,凡河流所经,风俗土宜,物产气候,名山胜迹,石刻神象,轶闻琐事,悉附载焉。此书图表明晰,辨说翔实,博引旁征,折衷贵当,展卷了然。 查看详情>>
地理文献考证。清吴任臣撰。十八卷。图五卷。任臣名志伊,号讬园,浙江仁和(今杭州)人。诸生。康熙中举博学鸿辞,授检讨。著有《周礼大义》、 《十国春秋》等。是书因郭璞《山海经注》而补之,故曰“广注”。康熙六年(1667)成书。约十八万字。 卷首有柴绍炳序及任臣自序、杂述,文以山、海、大荒三经列三大门。图分灵祗,异域、兽族、羽禽、鳞介五类一百四十六幅。收入《四库全书》时将图五卷删去。杂述采摭颇宏富,并足资考证,所涉逸文三十四条。正文为《山海经》本文断句,句间有郭璞及任臣注。两注均标明,是非明判。于明物训诂,山川道理皆有所订正,引用书目五百三十余种。是书不失为我国现存《山海经》注本中的佳本。有康熙六年刻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