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

清明节,寻常京师以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大寒食①。前一日,谓之“炊熟”,用面造枣飞燕,柳条串之,插于门楣,谓之“子推燕”②。子女及笄③者,多以是日上头。寒食第三节,即清明日矣④。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都城人出郊。禁中前半月,发宫人车马朝陵,宗室南班⑤近亲,亦分遣诣诸陵坟享祀,从人皆紫衫,白绢三角子青行缠,皆系官给。节日,亦禁中出车马,诣奉先寺、道者院⑥,祀诸宫人坟。莫非金装绀幰⑦,锦额珠帘,绣扇双遮,纱笼前导。士庶阗塞,诸门纸马铺皆于当街用纸衮迭成楼阁之状。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各携枣、炊饼、黄胖⑧、掉刀、名花、异果、山亭、戏具、鸭卵、鸡雏,谓之“门外土仪”。轿子即以杨柳杂花装簇顶上,四垂遮映。自此三日,皆出城上坟,但一百五日最盛。节日,坊市卖稠饧、麦糕、乳酪、乳饼之类。缓入都门,斜阳御柳;醉归院落,明月梨花。诸军禁卫,各成队伍,跨马作乐四出,谓之“摔脚”。其旗旌鲜明,军容雄壮,人马精锐,又别为一景也。

[注释]

①大寒食:即寒食节。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五云:“清明前二日为寒食节,前后各三日,凡假七日。而民间以一百四日始禁火,谓之私寒食,又谓之大寒食。北人皆以此日扫蔡先茔,经月不绝。”②子推燕:清明节放在门前的一种食品,为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取为此名。高承事物纪原》卷八云:“故俗每寒食前一日,谓之炊熟。则以面为蒸饼样,团枣附之,名为子推。穿以柳条,插户牗间。相缘云,介子推逃禄,晋文公焚山求之。子推焚死,文公为之寒食断火,故民从此物祀之,而名子推。”③及笄:笄,即簪子。及笄,即是指古时候女孩子结发如成人,相当于男孩子的冠礼。女孩子及笄的年龄一般为15岁。《礼记·内则》云:“女子……十有五年而笄。”④寒食第三节,即清明日矣:“节”与“日”二字应当调换一下,为“寒食第三日,即清明节矣”。原本有误。⑤南班:即南班官,见本书卷之六“十四日车驾幸五岳现”一节注⑦。⑥道者院:见卷之六“收灯都人出城探春”一节注⑥。⑦绀幰:天青色的车幔。《隋书·礼仪志》卷五云:“犊车……五品以上,绀幰碧裹,皆白铜装。”这里谓“金装绀幰”,“金装”当为金色装,即铜装。⑧黄胖:土制的泥偶。叶绍翁四朝闻见录》戊集《黄胖诗》有注云:“韩侂胄以春日宴族人于西湖,因土为偶,名曰黄胖。”

[译文]

清明节,通常京城里以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天为大寒食。大寒食的前一天,叫做“炊熟”,人们用白面蒸制飞燕形的枣,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头上,叫做“子推燕”。家中有十五岁的女孩子的,都要在这一天将头发束起来。寒食节的第三天,就是清明节了。凡是新坟都在这一天拜奠祭扫,因此京城里的人们都纷纷到郊外扫墓。而宫中在半月之前就安排人们准备车马拜祭皇陵,皇家宗室及南班官等近亲子弟们,也分别被派遣前往各陵墓进行祭祀。随从全都身穿紫色长衫,白绢三角子青行缠头,这些全都由官府配发。清明节当天,宫中还要派出车马,前往奉先寺、道者院两处,祭祀各宫嫔的坟墓。宫中派出的祭祀车队,全都是青色的车幔,铜饰的车身,锦绣的横额,珍珠的垂帘,一对宫扇遮挡,另有两排纱笼前导。出门祭祀的百姓在各处城门都会驻足观看,而使道路拥挤堵塞。卖纸马的店铺,都在当街用祭祀用品摆放成楼阁的形状,供人观看和购买。郊外四野像集市一般,很是热闹。祭祀扫墓之人,往往就在绿树之下,或田园之间,摆放上杯盘果品,拜祭祝告。京城里的歌舞艺人,遍布于各个园亭中,到日暮才返城,各自携带着枣、炊饼、黄胖、掉刀、名花、异果、山亭、戏具、鸭卵、鸡雏等,这些叫做“门外土仪”。出城的轿子都用柳枝、杂花装饰在轿顶上,四边垂下来,将轿门遮掩起来。从寒食节开始的三天中,城里的人们都会出城上坟,但是要数在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日那天的人最多、景象最为壮观。节日期间,集市上卖的吃食有稠饧、麦糕、乳酪、乳饼等。傍晚,人们缓步进入城门,斜阳辉映着御道两旁的杨柳;乘醉回到自家院,明月的清光洒在庭院满树洁白的梨花上。各类军士及侍卫,各自排列成整齐的队伍,骑马奏乐,四处游玩,叫做“摔脚”。所有这些队伍都是旗帜鲜明,军容雄壮,人马精锐,又是京城里一道独特的景观。

三月一日开金明池琼林苑

三月一日,州西顺天门外开金明池①琼林苑②,每日教习车驾上池仪范。虽禁从,士庶许纵赏,御史台有榜不得弹劾。池在顺天门街北,周围约九里三十步,池西直径七里许。入池门内南岸西去百余步,有面北临水殿,车驾临幸,观争标、锡宴③于此。往日旋以彩幄,政和间用土木工造成矣。又西去数百步,乃仙桥,南北约数百步,桥面三虹,朱漆阑楯,下排雁柱,中央隆起,谓之“骆驼虹”,若飞虹之状。桥尽处,五殿正在池之中心,四岸石甃,向背大殿,中坐各设御幄,朱漆明金龙床,河间云水戏龙屏风,不禁游人。殿上下回廊,皆关扑④钱物饮食伎艺人作场勾肆,罗列左右。桥上两边,用瓦盆内掷头钱⑤,关扑钱物、衣服、动使。游人还往,荷盖相望。桥之南立棂星门,门里对立彩楼。每争标作乐,列妓女于其上。门相对街南,有砖石甃砌高台,上有楼观,广百丈许,曰宝津楼,前至池门,阔百余丈,下瞰仙桥、水殿,车驾临幸,观骑射、百戏于此。池之东岸,临水近墙皆垂杨,两边皆彩棚幕次,临水假赁,观看争标。街东皆酒食店舍,博易场户,艺人勾肆,质库⑥,不以几日解下,只至闭池,便典没出卖。北去直至池后门,乃汴河西水门也。其池之西岸,亦无屋宇,但垂杨蘸水,烟草铺堤,游人稀少,多垂钓之士,必于池苑所买牌子⑦,方许捕鱼,游人得鱼,倍其价买之,临水斫脍,以荐芳樽,乃一时佳味也。习水教⑧罢,系小龙船于此。池岸正北对五殿,起大屋,盛大龙船,谓之“奥屋”,车驾临幸,往往取二十日。诸禁卫班直簪花、披锦绣、捻金线衫袍、金带勒帛之类,结束竞逞鲜新。出内府金枪,宝装弓剑,龙凤绣旗,红缨锦辔。万骑争驰,铎声震地。

[注释]

①金明池:汴京城新郑门外大街路北的一处人工湖,周长约九里。五代后周时周世宗欲伐南唐,开凿此湖训练水军,演习水战。北宋时成为京城外一处风光秀丽的游赏之地。秦观有《金明池》词,写金明池事,后来“金明池”成为词牌名。宋徽宗时在池边建造一些亭台殿阁,有宝津楼、宴殿、射殿等。②琼林苑:在汴京城新郑门外大街路南,与金明池南北相对,是皇帝宴请新科进士的地方。北宋初大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赐宴新科进士于琼林苑,后成为一种定例,每一科考试放榜之后,都要在琼林苑赐宴,叫“琼林宴”。③锡宴:即赐宴。“锡”是“赐”的通假字。④关朴:赌戏名。见卷之六“正月”一节注①。⑤头钱:进行关扑时,先投一份钱,取得资格,这份钱即是“头钱”。⑥质库:即当铺,又称“解库”。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一有“特质钱为解库”一节,记述宋代质库交易情形颇详尽。⑦于池苑所买牌子:池苑所即“金明池与琼林苑管理处”。“牌子”,即准许捕鱼的证件,相当于现在说“要想钓鱼先到池苑所买门票”。⑧习水教:水军水战的教练或演习。金明池是北宋时京师教演水军的地方。明李濂汴京遗迹志》卷八云:“宋太平兴国七年,太宗尝幸其池,阅习水战。”

[译文]

三月初一日,在城西顺天门外(即新郑门)开放金明池和琼林苑,每天在这里演习皇上车驾到来时的各种礼仪。虽然是皇家禁地,也准许一般士大夫和百姓前来观赏,御史台曾出榜明示,对来这里游玩的官员不得进行弹劾。金明池在顺天门大街以北,周围约九里零三十步,池东西向的最大宽度约七里。进入金明池内,顺着池的南岸往西去约百余步,有一座面朝北而建的临水大殿,皇上常亲临此处,观看比赛夺标、举办赐赏宴会。

以前皇帝驾临时只是在这里用彩色布幔围成一处幕帐,到了政和年间则用土木建造成一座大殿了。又往西去几百步,是仙桥,桥南到桥北长约几百步,桥面由三个拱门相连,如同三条彩虹,大红油漆的栏杆,下面并排有两行桥柱,桥的中央宫门高高隆起,称为“骆驼虹”,远远望去犹如天上彩虹。桥北的尽头,在池的中心建有五座殿,池的四岸都用石头砌成,五殿和南岸的大殿正相对着。殿中的座位,各设置有皇帝专用的帐幔,还有朱红漆、镶金的龙床,河间云水戏龙屏风,同样不禁止游人观赏。五殿上下回廊都有关扑钱物、出售饮食、表演伎艺的各种商贩,艺人勾栏、瓦肆等场所。仙桥上面及桥的两边,都可在瓦盆里投掷头钱,以此关扑钱物、衣服及各种器具。游人来往,凉伞翠盖相接于路,十分热闹。仙桥的南头竖立着一座棂星门,门里边相对搭起两座彩楼。每逢比赛夺标奏乐时,这彩楼上都排列着演奏的妓女。与棂星门相对的街南边,有一座砖石砌成的高台,高台上建有楼观,面积有一百平方丈左右,叫宝津楼。楼前到金明池的正门,宽一百多丈。在宝津楼上可以俯瞰仙桥与水殿,皇上车驾至此,就在这里观看骑射、百戏表演。金明池的东岸,临近和靠近围墙的地方都是垂柳,两边都是彩棚和帷幕,临水位置的彩棚和帷幕可以出租,在此观看夺标比赛。街东边都是酒食店铺、赌博交易场所以及各种伎艺表演的场所。交付在当铺里抵押的物品,不论放了多少天,一到金明池关闭之日,便将所有典当物品没收或出卖。往北去直到金明池后门,就是汴河上的西水门了。金明池的西岸,没有房屋等建筑,但见垂柳轻拂水面,芳草遍铺堤岸,游人稀少,大多数是垂钓之士。钓鱼者须先到池苑所买牌子,才准许进园捕鱼。游人若想得到钓鱼者钓上来的鱼,就要用比市面上高出一倍的价钱买下,还可以在池水旁现场烹调成佳肴,真是难得的美味了。有时在金明池举行水军的教练或演习,操练之后就将小龙船停泊在此处。池岸正北对着五殿之处盖有一座高大的房子,用来停放较大的龙船,叫做“奥屋”。皇上临幸金明池,通常会选择在三月二十日。这一天,禁军各班直的卫士头上簪花、身披锦绣、穿着捻金线的衫袍、腰束金带勒帛之类的打扮,竞相地炫耀着新奇艳丽的军装。而且还要手持内宫的金枪,佩带镶有珍宝的良弓美剑,举着龙凤绣旗,骑的是披挂着红缨锦辔的好马。万马奔腾,铃声震天动地。

驾幸临水殿观争标锡宴

驾先幸池之临水殿,锡燕①群臣。殿前出水棚,排立仪卫。近殿水中,横列四彩舟,上有诸军百戏,如大旗狮豹、棹刀②蛮牌、神鬼杂剧之类。又列两船,皆乐部。又有一小船,上结小彩楼,下有三小门,如傀儡棚,正对水中乐船。上参军色③进致语④,乐作,彩棚中门开,出小木偶人,小船子上,有一白衣垂钓,后有小童举棹划船,辽绕数回,作语,乐作,钓出活小鱼一枚,又作乐,小船入棚。继有木偶筑球舞旋之类,亦各念致语、唱和乐作而已,谓之“水傀儡”。又有两画船,上立秋千,船尾面戏人上竿,左右军院虞候⑤监教,鼓笛相和。又一人上蹴秋千,将平架,筋斗掷身入水,谓之“水秋千”。水戏呈毕,百戏乐船,并各鸣锣鼓,动乐舞旗,与水傀儡船分两壁退去。有小龙船二十只,上有绯衣军士各五十余人,各设旗鼓铜锣。船头有一军校,舞旗招引,乃虎翼指挥兵级也。又有虎头船十只,上有一锦衣人,执小旗立船头上,余皆着青短衣,长顶头巾,齐舞棹,乃百姓卸在行人也。又有飞鱼船二只,彩画间金,最为精巧,上有杂彩戏衫五十余人,间列杂色小旗绯伞,左右招舞,鸣小锣鼓、铙、铎之类。又有鳅鱼船二只,止容一人撑划,乃独木为之也。皆进花石朱勔⑥所进。诸小船竞诣奥屋,牵拽大龙船出诣水殿,其小龙船争先团转翔舞,迎导于前。其虎头船以绳索引龙舟。大龙船约长三四十丈,阔三四丈,头尾鳞鬛,皆雕镂金饰,楻板⑦皆退光,两边列十子,充为歇泊中,设御座龙水屏风。楻板到底深数尺,底上密排铁铸大银样,如桌面大者,压重,庶不欹侧也。上有层楼台观槛曲,安设御座。龙头上人舞旗,左右水棚排列六桨,宛若飞腾。至水殿,舣之一边。水殿前至仙桥,预以红旗插于水中,标识地分远近。所谓小龙船,列于水殿前,东西相向。虎头飞鱼等船,布在其后,如两阵之势。须臾,水殿前水棚上,一军校以红旗招之,龙船各鸣锣鼓出阵,划棹旋转,共为圆阵,谓之“旋罗”。水殿前又以旗招之,其船分而为二,各圆阵,谓之“海眼”。又以旗招之,两队船相交互,谓之“交头”。又以旗招之,则诸船皆列五殿之东,面对水殿,排成行列,则有小舟,一军校执一竿,上挂以锦彩银碗之类,谓之“标竿”,插在近殿水中。又见旗招之,则两行舟鸣鼓并进,捷者得标,则山呼拜舞。并虎头船之类,各三次争标而止。其小船复引大龙船入奥屋内矣。

[注释]

①锡燕:即“赐宴”,二字皆为通假字。②棹刀:即掉刀。本书卷之五“京瓦伎艺”有“杂剧、掉刀、蛮牌”,可参照。③参军色:宋代杂剧表演中饰演的官人角色。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五云:“优人杂剧,必装官人,号为参军色。”在演出时常执竹竿、念致语、指挥舞队进场退场,又称为“竹竿子”,参见卷之九“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一节。④致语:艺人在表演百戏之前所念诵的献辞,多为赞颂语气的对偶文字,相当于当代文艺演出时报节目的解说词。宋代不少著名文人都曾撰作过这一类的致语,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大家的文集中都有这样的致语。彭乘墨客挥犀》卷十记云:“赵叔平罢参政致政,居睢阳,欧阳永叔罢参政,居汝阴。叔平一日乘女舆来访永叔。……于是欧公自为优人致语及口号。”⑤虞候:宋代官僚雇用的侍从。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九“雇觅人力”一节云:“凡雇倩人力及干当人……虞候、押番、门子……俱各有行老引领。”⑥朱勔:北宋末苏州人,与其父朱冲一同谄事蔡京,被升为防御使,借为皇帝采办花石纲之名在东南一带大肆巧取豪夺,民愤极大。方腊起义就打着诛朱勔的旗号而起兵。靖康元年,宋钦宗将他羁押在循州,又派使者将他斩杀。⑦楻板:即“艎板”。“艎”即是船。

[译文]

皇上的圣驾首先幸临金明池的临水殿,赐宴于朝中各位大臣。临水殿前面搭建有水棚,在此排列站立着仪仗和卫士。靠近临水殿的水中,一字排列着四条彩船,上面有禁军各部表演百戏,如舞大旗、扮狮豹、耍掉刀、蛮牌、神鬼杂剧之类。旁边另外排列的两条船,上面都是乐队。又有一条小船,船上搭一座小彩楼,小彩楼下面有三个小门,楼的外形就像表演傀儡戏的棚子,正对着水面上的乐船。乐队船上先有一位扮作“参军色”的角色上场,向观众致辞,此时随着音乐声起,小船上彩楼的小门开了,从门中走出一个小木偶人。小船上有一个身穿白衣的人在水中垂钓,他的身后有个小童在举桨划船,小船回环旋转数次,钓鱼者和小童对话致辞,音乐声起,钓竿竟钓出一条活小鱼。音乐声再起,小船回到棚子里去了。继而有木偶、筑球、舞旋之类的表演,也各有致辞、相互唱和以及音乐伴奏等,这样的表演叫做“水傀儡”。又有两条彩船,船上竖着秋千架,船尾处表演百戏的演员正在表演登竿,左右有禁军指挥部的虞候监管表演,有鼓笛等乐器伴奏。又有一人表演荡秋千,当秋千荡到和水平一样高时,突然他翻着筋斗飞身入水,这叫做“水秋千”。水戏表演完毕,百戏船和乐队船,还有各船鸣锣鼓、伴奏、舞旗的,与水傀儡船一起分别往两边退去。这时,有小龙船二十只,每条船上有穿红衣的军士五十多人,且各船上设置有旗鼓和铜锣,船头上站有一名军人,舞动彩旗进行引导,这些人是禁军中虎翼指挥的军官。又有虎头船十只,每条船上有一位身穿锦衣的人,手执小旗站立船头上,其余的人都身穿青色短衣,戴着长顶子的头巾,一齐划着船桨,这些人是由百姓和卸任的差役组成的。又有两条飞鱼状的船,船身由五彩描画并且间有镶金,制作的很精巧,上面有身穿杂彩戏衫的五十多人,其间还排列着杂色小旗和红伞,左右有挥旗引导以及敲击小锣鼓、铙、锋等乐器的人。又有两条鳅鱼形状的船,每条只能容一个人划,因为这种船是用一块整木料制造的,都是那位采办花石纲的防御使朱勔进献的。各条小船竞相奔向奥屋,牵引拉拽着一条大龙船来到水殿前面,其他各条小龙船争先围绕着大龙船旋转划行起舞,在前面进行迎导。还有那些虎头船用绳索牵引大龙船。大龙船大约长三四十丈,宽三四丈,头尾的龙鳞、龙鬣,都是雕刻或镂空并加以镶金装饰的,船板的油漆都已失去亮光。船身两边排列着十个小房间,供妃嫔休息时用,中间设有皇上的御座,座后安有龙水屏风。从船板到船底深达数尺,船底上密密排放着铁铸的大银锭形状的铁块,每一块都像桌面那么大,用其压重,使大船身不至于发生倾斜、侧翻。大龙船上建有两层楼的看台和栏杆、门槛、阶梯等,中间设有皇上的御座。龙头上有人挥舞着旗帜,左右两边的水棚中,各排列着六支船桨,划动起来就像龙在水面飞腾一般。大船行至达水殿前,停泊在一旁。从临水殿前到仙桥,预先把红旗插在水里,用以标明水道的距离。前面说到的小龙船,排列在水殿前,东西相对。虎头船和飞鱼船等分布在小龙船的后面,就像两军交战的阵势。不一会儿,水殿前的水棚上,有一名军士用红旗发出号令,小龙船各自鸣锣击鼓划行出阵,船桨划动使船旋转,共同组成一个圆形的阵势,这叫做“旋罗”。临水殿前,又用红旗发号令,这些船分为两队,各自组成圆阵,这叫做“海眼”。又用红旗发出号令,两队船相互交叉行进,这叫做“交头”。之后又见红旗发号令,只见那些船都排列在五殿的东边,面朝着水殿排成行列,这时有一只小船上面站着一名兵士,手里执一长竿,竿上挂着锦彩、银碗之类的东西,这叫做“标竿”,插在靠近五殿的池水当中。又见有红旗发出号令,两列船队在鸣鼓声中齐头并进,先到达终点抢到标竿者得胜,这时观众一齐高呼并手舞足蹈。还有虎头船等各类船只,分三次进行夺标比赛之后,便告结束。那些小船又牵引着大龙船进入奥屋里面去了。

驾幸琼林苑

驾方幸琼林苑,在顺天门大街,面北,与金明池相对。大门牙道,皆古松怪柏。两傍有石榴园、樱桃园之类,各有亭榭,多是酒家所占。苑之东南隅,政和间创筑华觜冈,高数十丈,上有横观层楼,金碧相射,下有锦石缠道,宝砌池塘,柳锁虹桥,花萦凤舸,其花皆素馨、末莉①、山丹、瑞香、含笑、射香②等闽、广、二浙③所进南花。有月池、梅亭、牡丹之类,诸亭不可悉数。

[注释]

①末莉:即“茉莉”。古籍中“茉”字通写作“末”。②射香:即麝香草,郁金香的别名。见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十四“草三·郁金香”。③二浙:如今的浙江省在唐代为浙江东道和浙江西道,南宋时为浙东路和浙西路,简称“二浙”。

[译文]

皇上圣驾幸临的琼林苑,在顺大门(即新郑门)大街上,苑门面朝北与金明池相对。琼林苑大门前的官道两侧都是古松怪柏。行道两边有石榴园、樱桃园之类的园林,园内各有亭阁台榭,不过大多都是属于酒家的。徽宗政和年间在琼林苑的东南角建了一处高冈,此冈高几十丈,名叫华觜冈。冈上有横向观眺用的高层楼阁,金碧辉煌,相互映照。冈的下面是花石铺砌的人行小道,还有用上等石材砌岸的池塘,垂柳轻笼虹桥,繁花萦绕凤舸。苑中那些花都是素馨、茉莉、山丹、瑞香、含笑、郁金香等由福建、两广、二浙等地进献来的南方花卉品种。岗上的月池、梅亭、牡丹园之类的亭台,难以一一记述下来。

驾幸宝津楼宴殿

宝津楼之南有宴殿,驾临幸,嫔御车马在此。寻常亦禁人出入,有官监之。殿之西有射殿,殿之南有横街,牙道柳径,乃都人击球之所。西去苑西门,水虎翼巷。横道之南,有古桐①牙道,两傍亦有小园圃台榭。南过画桥,水心有大撮焦亭子,方池柳步围绕,谓之“虾蟆亭”,亦是酒家占。寻常驾未幸,习旱教②于苑大门。御马立于门上,门之两壁,皆高设彩棚,许士庶观赏,呈引百戏。御马上池,则张黄盖击鞭如仪。每遇大龙船出,及御马上池,则游人增倍矣。

[注释]

①古桐:即梧桐。梧桐古代亦称胡桐,方言读为古桐。②旱教:即步军操练。

[译文]

宝津楼的南边是举行宴会的大殿。皇上驾临,随行的嫔御及车马都停留在此处。平时也禁止行人出入,并有官员进行监管。宴殿的西边有一座射箭用的殿堂,在射殿的南边有一条横街,街两侧是砖镶的牙道和柳荫小径,这里是京城里的人们玩马球的场所。往西去是琼林苑的西门,有水虎翼巷。在横道的南边,有梧桐遮荫的砖镶人行道,道两旁也有格局较小的园圃、台榭。往南过了画桥,池水中心是大撮焦亭子,四方形的水池被路边的柳树围绕,叫做“虾蟆亭”,也被酒家占有。平常圣驾不过来的时候,禁卫军的步军就在琼林苑的大门口进行操练。皇上临驾的时候,御马挺立于琼林苑门前。大门两边的围墙处,都架设起高高的彩棚,准许士大夫和普通百姓观赏为皇上献演的各种百戏。皇上乘御马进入金明池,就张起黄罗盖伞并击鞭鸣响,一切都按礼制进行。每逢遇到大龙船出来,以及皇上乘御马来金明池时,游人就会成倍地增多。

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

驾登宝津楼,诸军百戏①呈于楼下。先列鼓子十数辈,一人摇双鼓子,近前进致语,多唱《青春三月蓦山溪》也。唱讫,鼓笛举。一红巾者弄大旗,次狮豹入场,坐作进退、奋迅举止毕。次一红巾者,手执两白旗子,跳跃旋风而舞,谓之“扑旗子”。及上竿打筋斗之类讫,乐部举动,琴家弄令,有花妆轻健军士百余,前列旗帜,各执雉尾蛮牌②木刀,初成行列拜舞,互变开门夺桥等阵,然后列成偃月阵。乐部复动《蛮牌令》,数内两人,出阵对舞,如击刺之状,一人作奋击之势,一人作僵仆。出场凡五七对,或以枪对牌、剑对牌之类。忽作一声如霹雳,谓之“爆仗”③,则蛮牌者引退。烟火大起,有假面披发、口吐狼牙烟火、如鬼神状者上场,着青帖金花短后之衣,帕金皂裤,跣足,携大铜锣,随身步舞而进退,谓之“抱锣”。绕场数遭,或就地放烟火之类。又一声爆仗,乐部动《拜新月慢》曲,有面涂青绿、戴面具金睛、饰以豹皮锦绣看带之类,谓之“硬鬼”。或执刀斧,或执杵棒之类,作脚步蘸立,为驱捉视听之状。又爆仗一声,有假面长髯,

展裹绿袍、靴简如钟馗像者,傍一人以小锣相招和舞步,谓之“舞判”。继有二三瘦瘠,以粉涂身,金睛白面,如髑髅状,系锦绣围肚看带,手执软仗,各作魁谐④趋跄,举止若排戏,谓之“哑杂剧”。又爆仗响,有烟火就涌出,人面不相睹。烟中有七人,皆披发文身,着青纱短后之衣,锦绣围肚看带,内一人金花小帽,执白旗,余皆头巾,执真刀,互相格斗击刺,作破面剖心之势,谓之“七圣刀”。忽有爆仗响,又复烟火出,散处以青幕围绕,列数十辈,皆假面异服,如祠庙中神鬼塑像,谓之“歇帐”。又爆仗响,卷退次,有一击小铜锣,引百余人,或巾裹,或双髻,各着杂色半臂,围肚看带,以黄白粉涂其面,谓之“抹跄”。各执木棹刀⑤一口,成行列,击锣者指呼,各拜舞起居毕,喝喊变阵子数次,成“一”字阵,两两出阵格斗,作夺刀击刺之态百端讫,一人弃刀在地,就地掷身,背着地有声,谓之“扳落”。如是数十对讫,复有一装田舍儿者入场,念诵言语讫,有一装村妇者入场,与村夫相值,各持棒杖互相击触,如相殴态。其村夫者以杖背村妇出场毕,后部乐作,诸军缴队⑥杂剧一段,继而露台弟子杂剧一段,是时弟子萧住儿、丁都赛、薛子大、薛子小、杨总惜、崔上寿之辈,后来者不足数。合曲舞旋讫,诸班直常入,祗候子弟所呈马骑,先一人空手出马,谓之“引马”。次一人磨旗出马,谓之“开道旗”。次有马上抱红绣之球,系以红锦索,掷下于地上,数骑追逐射之,左曰“仰手射”,右曰“合手射”,谓之“拖绣球”。又以柳枝插于地,数骑以刬子箭⑦,或弓或弩射之,谓之“蜡柳枝”⑧。又有以十余小旗,遍装轮上而背之出马,谓之“旋风旗”。又有执旗挺立鞍上,谓之“立马”。或以身下马,以手攀鞍而复上,谓之“騗马”⑨。或用手握定镫裤,以身从后鞦⑩来往,谓之“跳马”。忽以身离鞍,屈右脚挂马騣,左脚在镫,左手把鬃,谓之“献鞍”,又曰“弃鬃背坐”。或以两手握镫裤,以肩着鞍桥,双脚直上,谓之“倒立”。忽掷脚着地,倒拖顺马而走,复跳上马,谓之“拖马”。或留左脚着镫,右脚击镫离鞍,横身在鞍一边,左手捉鞍,右手把鬃存身,直一脚,顺马而走,谓之“飞仙膊马”。又存身拳曲在鞍一边,谓之“镫里藏身”。或右臂挟鞍,足着地,顺马而走,谓之“赶马”。或出一蹬,坠身着鞦,以手向下绰地,谓之“绰尘”。或放令马先走,以身追及,握马尾而上,谓之“豹子马”。或横身鞍上,或轮弄利刃,或重物、大刀、双刀百端讫,有黄衣老兵,谓之“黄院子”数辈,执小绣龙旗前导,宫监马骑百余,谓之“妙法院”。女童皆妙龄翘楚,结束如男子,短顶头巾,各着杂色锦绣捻金丝番段窄袍,红绿吊敦束带,莫非玉羁金勒,宝镫花鞯,艳色耀日,香风袭人,驰骤至楼前,团转数遭,轻帘鼓声,马上亦有呈骁艺者。中贵人许畋押队,招呼成列,鼓声,一齐掷身下马,一手执弓箭、揽缰子,就地如男子仪拜舞山呼讫,复听鼓声,騗马而上。大抵禁庭如男子装者,便随男子礼起居。复驰骤团旋、分合阵子讫,分两阵,两两出阵,左右使马,直背射弓,使番枪或草棒,交马野战,呈骁骑讫,引退,又作乐。先设彩结小球门于殿前,有花装男子百余人,皆裹角子向后拳曲花幞头,半着红,半着青锦袄子,义襕束带丝鞋,各跨雕鞍花驴子,分为两队,各有朋头一名,各执彩画球杖,谓之“小打”。一朋头用杖击弄球子,如缀球子方坠地,两朋争占,供与朋头,左朋击球子过门入孟为胜,右朋向前争占,不令入孟,互相追逐,得筹谢恩而退。续有黄院子引出宫监百余,亦如“小打”者,但加之珠翠装饰,玉带红靴,各跨小马,谓之“大打”。人人乘骑精熟,驰骤如神,雅态轻盈,妍姿绰约,人间但见其图画矣。呈讫。

[注释]

①百戏:见本书卷之六“立春”一节注②。②蛮牌:即盾牌。③爆仗:即爆竹。古代过年时用火燃竹子发出爆炸的响声,用来驱邪,称为爆竹。后来发明了火药,就用纸卷火药制成炮,称为爆仗或炮仗,或者沿用古名仍称为爆竹。④魁谐:即诙谐。“魁”是“诙”字之误。⑤棹刀:即“掉刀”。本书卷之五“京瓦伎艺”有“杂剧、掉刀、蛮牌”,可参照。⑥缴队:即结队,“缴”或即是“结”字之误。⑦刬子箭:箭头扁平如铲形的箭。⑧蜡柳枝:原本为“蜡”或作“躤’字,即用扁平的箭头射断柳枝。程大昌演繁露》卷十三云:“壬辰三月三日,在金陵预阅李显忠兵马司兵,最后折柳环插球场,军士驰马射之。其矢镞阔于常镞,略可寸余,中之辄断,名曰躤柳。”⑨騗马:也作“骗马”,马上的一种技艺,即骑者以身下马,以手攀鞍而复上。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引张元一嘲武懿宗诗云:“长弓短度箭,蜀马临阶骗。”《全唐诗》卷八六九有此诗,“骗”字作“騗”。《新唐书·百官志一·刑部》云:“乐工、兽医、骗马、调马、群头、裁接之人皆取焉。”⑩鞦:也作“鞧”,络于牛马股后的革带。“鞦”字作此义时不可简化为“秋”。騣:马的颈项部位。宫监马骑:皇宫里太监管理的马队,和禁军的马队不在同一编制。义襕:襕,古代服装,从后身围向前面约束裙腰的称为襕裙。义襕大概是襕裙的一种。下节“驾幸射殿射弓”中有“黄义襕”,卷之九“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一节有“金带义襕”等多处,可参考。(zhàn):马背上衬托马鞍的垫子。朋头:即队长。缀球子:即球子。大概是球子上有镶缀的图饰,又称缀球子。孟:每一队被攻击的靶点,相当于现在的足球门。宫监:即上文所谓的“宫监马骑”,亦即方才进行表演的女子马队。

[译文]

皇上登上宝津楼,禁军的百戏就在楼下进行献演。最先列队出场的是十多名击鼓手,其中一人摇动着双面鼓,走上前去进行致辞,大都是唱《青春三月蓦山溪》一曲。唱罢,鼓、笛齐鸣。一裹着红头巾的人舞动着一面大旗入场,接着是舞狮、豹子的入场,在进行了各种坐起行止、进退及极速奔跑等动作之后退场。接着又有一位头裹红巾的人手拿两面白旗,跳跃着打着旋子起舞,这叫做“扑旗子”。在爬竿、翻筋斗之类的表演结束之后,乐部开始奏乐,琴师弹起令曲,同时有身着花色衣服、身体强壮矫健的军士一百多人,队前排列着旗帜作为前导,其他军士们各执雉尾、盾牌、木刀,开始排成队列进场行礼起舞,之后队列变换成开门、夺桥等阵势,然后又排成偃月阵。乐部又演奏起《蛮牌令》一曲,队列中有两人走到阵前相对而舞,样子犹如在互相击刺,一人作奋起攻击的姿势,一人作被刺中僵卧倒地状。大约有五七对军士出场进行像这样的表演,或者是用长枪对盾牌,或者是用剑对盾牌等。忽然发出如空中霹雳的一声巨响,这叫做“爆仗”,随着响声持盾牌的军士迅速退场。随即烟火齐放,并有戴着面具、披散头发、口吐狼牙烟火、装扮成鬼神模样者上场,身着青色帖金花短后襟的上衣,帖金黑色长裤,赤着脚,拿着一面大铜锣,晃动着身体随着舞蹈的跃动而进退,这叫做“抱锣”。这个角色绕场数圈,或者就地放了一通烟火。又一声爆竹响后乐部奏起《拜新月慢》曲子,此时有一帮面涂青绿颜色、戴着面具、金色眼睛的人上场,身上用豹皮锦绣条带装饰着,这叫做“硬鬼”。有的手持刀斧,有的手拿棍棒等,脚尖点地地站立,做出如同对鬼怪进行驱赶、捕捉、观察、探寻的样子。又是一声爆竹响起,有戴着面具、长胡子、身穿绿袍、脚蹬快靴,模样像钟馗的角色上场,旁边一人用小锣以配合着进行舞蹈,这叫做“舞判”。接着有几个身材很瘦的人上场,他们身上涂着粉,白色的面孔和金色的眼睛,模样像极了骷髅,腰里系着锦绣兜肚和条带,手里拿着软仗,各自做出诙谐、踉跄的滑稽动作,犹如在排戏似的,这叫做“哑杂剧”。又听一声爆竹响,有烟火就地涌起,人们即使离的很近也看不清对方。在烟中有七个人,他们都披散着头发、身上刺着文身,身着青纱短后襟的上衣,腰里围着锦绣兜肚和条带。其中一人头戴金花小帽,手执白旗,其余的都戴头巾,手握真刀,互相格斗击刺,做出破面、剖心的样子,这叫做“七圣刀”。忽然又听到爆竹响,并有烟火涌起,烟火慢慢散去的地方用青色帷幕围绕,排列站着几十人,都戴着面具身穿异服,样子犹如祠庙里的神鬼塑像一般,这叫做“歇帐”。又响一声爆竹,这些人携着帷幕依次退场。接着有一人敲着小铜锣,引领着一百多人进场,有的裹着头巾,有的梳着双髻,各穿着杂色的坎肩,腰里围着兜肚条带,脸上涂有黄色和白色的脂粉,这叫做“抹跄”。他们每人手里都拿着一把木刀,排成行列,敲锣者呼喊着指挥,各自跪拜起舞之后,随着敲锣者的喊声交换阵势数次,又排成“一”字阵,然后是两两出阵进行格斗表演,做出夺刀、击刺等各种动作,只见一人的木刀抛在了地上,身体就地摔倒,脊背着地发出沉重的声响,这叫做“扳落”。像这样数十对进行表演之后,又有一个装扮成农夫模样的人入场,先是朗诵一段祝词,之后又有一个装扮成村妇模样的人入场,和农夫相遇,各持木棍互相攻击,如同打架一样。最后农夫模样的人用木棍背着村妇出场。此时乐部又开始奏乐,各军士联合演出了一段杂剧,紧接着露台的戏班子也演出一段杂剧。这些艺人中比较出名的有萧住儿、丁都赛、薛子大、薛子小、杨总惜、崔上寿等,其他的就不能一一提及了。禁军各部人员伴着舞曲跳一番舞之后,一些年轻人牵来表演所用的马匹。先是由一人空手骑马遛一趟,这叫做“引马”。接着有一人挥舞着旗帜骑马出场,这叫做“开道旗”。之后又有一人骑在马上,怀抱一个红绣球,球上系着一根红锦索,将球抛到地上,由飞奔的马托着前行,后面有几个骑手追赶着,并用箭射绣球,左边的叫“仰手射”,右边的叫“合手射”,这叫做“拖绣球”。又有柳枝插在地上,几名骑手将刬子箭,或用普通弓箭或者弩箭射柳枝,这叫做“蜡柳枝”。又有一人将十多面小旗子插在一个圆轮上,背着圆轮骑马上场,这叫做“旋风旗”。又有人手执旗帜站立在马鞍上表演,这叫做“立马”。有的人飞身下马,之后又用手攀着马鞍重新上马,这叫做“騗马”。还有的人用手抓牢马镫,身体在马后鞦带处跳上跳下,这叫做“跳马”。而忽然间使身体离开马鞍,弯曲着右脚挂在马鬃上,左脚却还在马镫里,左手抓牢马鬃,这叫做“献鞍”,又叫“弃鬃背坐”。或者用两手握牢马镫套,用肩膀顶住马鞍,双脚朝上竖起,这叫做“倒立”。忽然飞脚着地,人被倒拖着顺马而跑,再跳上马,这叫做“拖马”。也有人将左脚留在马镫里,右脚从马镫中脱出,人离开马鞍,把身体横在马鞍的一边,右手抓牢马鞍,左手抓牢马鬃,稳住身子后伸出一只脚,顺马而跑,这叫做“飞仙膊马”。又有人将身体弯曲在马鞍的一边,这叫做“镫里藏身”。或者用右臂夹紧马鞍,两脚着地随马而跑,叫做“赶马”。或者一只脚脱开马镫,坠下身子挂在绊带上,用手向下抓地,这叫做“绰尘”。还有人放开手让马先跑,然后再飞身追上,抓住马尾纵身上马,这叫做“豹子马”。还有的将身体横在马鞍上,轮番耍弄利刃,或耍弄重物、大刀、双刀等。各种表演完了之后,有身着黄衣的老兵,叫做“黄院子”的几个人,手执绣龙的小旗在前面引导,由内宫的皇家马队的一百多匹马组成的阵列出场了,这叫做“妙法院”。骑在马上的姿容秀美的女孩子们装扮成男子模样,都是头裹短头巾,身着杂色锦绣捻金丝番段窄袍,红绿颜色的吊敦束带,所有的坐骑都是玉羁金勒,宝镫花鞯,美艳之色光耀白日,香风袭来使人心醉。马队奔驰至宝津楼前,然后绕场数圈,随着乐部的鼓声,马上也有献演马戏的表演。宦官许畋担任领队,指挥表演的女兵排成队列,鼓声响起,一齐翻身下马,一手拿着弓箭,一手揽着马缰,各在原地像行男子的礼仪一样跪拜高呼万岁,之后又听鼓声响起,便飞身上马。大抵皇宫之中的宫女身着男装者,其规矩大致是要随男子的礼仪行事。女子马队又奔驰转圈、分、合阵型表演之后,分为两个阵营,两两出阵。左右催动坐马,在马上挺直身体射箭,或挥动北番的长枪、杆棒,在马上交锋,尽呈骁武雄健英姿。表演之后退场,音乐声又起。宝津楼前面预先设置有五彩绾结的小球门,这时有一百多名身穿花衣的男子,都是头上裹着角子向后拳曲的花幞头,一半人身穿红锦袄子,一半人身穿青锦袄子,义襕束带丝鞋,各自跨骑一匹雕鞍花鞯的驴子。分作两队,各有队长一名,各持彩绘的球杖,这叫做“小打”。一方的队长用球杖击球,球一旦落地,两队就开始竞相争抢,抢到者又传给队长,左边一队以击球进入右队球门为胜,右边一队则向前奋力争抢,不让球入球门。这样两只队伍互相追逐,最后得胜一方领取奖赏谢恩之后退场。接着,有黄院子引领宫女马队一百多人,也如“小打”的规则一样,只不过宫女都是满头珠翠装饰,腰束玉带,脚蹬红靴,各骑一匹小马,这叫做“大打”。女骑手们的骑技精到纯熟,疾驰如神,姿容优雅轻盈,婀娜绰约,美艳绝伦,人世间也只能从图画中才能看到她们这样优美的形象了。至此全部表演结束。

驾幸射殿射弓

驾诣射殿射弓,垛子前列招箭班二十余人,皆长脚幞头,紫绣抹额,紫宽衫,黄义襕,雁翅排立,御箭去则齐声招舞,合而复开,箭中的矣。又一人口衔一银碗,两肩两手共五只,箭来则能承之。射毕,驾归宴殿。

[译文]

皇上圣驾前往射殿射箭,射殿垛子前站着招箭班的弓箭手二十多人,全都是头戴长脚幞头,紫绣抹额,身穿紫宽衫,黄义襕,像大雁飞行时那样在两旁整齐排列。皇上的箭射出去时,卫士们便齐声呼叫、跳跃,两手合起来又张开,此时箭已射中靶子了。又有一人口中衔着一个银碗,两肩、两手上共放有五个银碗,射过来的箭都能用碗接住。射箭完毕,皇上圣驾回到宴殿休息。

池苑内纵人关扑游戏

池苑内,除酒家艺人占外,多以彩幕缴①络,铺设珍玉、奇玩、匹帛、动使、茶酒、器物关扑。有以一笏②扑三十笏者。以至车马、地宅、歌姬、舞女,皆约以价而扑之。出九和合③有名者,任大头、快活三之类,余亦不数。池苑所进奉鱼藕果实,宣赐有差。后苑作④进小龙船,雕牙缕翠,极尽精巧。随驾艺人池上作场者,宣、政间张艺多、浑身眼、宋寿香、尹士安小乐器,李外宁水傀儡,其余莫知其数。池上饮食:水饭、凉水菉豆⑤、螺蛳肉、饶梅花酒,查片⑥、杏片、梅子、香药脆梅、旋切鱼脍、青鱼、盐鸭卵、杂和辣菜之类。池上水教罢,贵家以双缆黑漆平船,紫帷帐,设列家乐游池。宣、政间,亦有假赁大小船子,许士庶游赏,其价有差。

[注释]

①缴:即“结”字,误作“缴”。参见前节“驾登宝津楼诸军里百戏”注⑥。②笏:关扑术语,输赢的计算单位。关扑,见本书卷之六“正月”一节注①。③出九和合:关扑术语,聚众赌博时赢家得胜的方式。④后苑作:皇宫内苑里的作坊,是宫廷“内诸司”之一。见本书卷之一“内诸司”。⑤菉豆:即绿豆。“菉”是“绿”的通假字。⑥查片:即山楂片。因“查”字亦写作“楂”。

[译文]

琼林苑的金明池里面,除了酒家、艺人占用的房舍、场地外,大都用彩色帷幕交错连接着,并在幕内铺设各种珍玉、奇玩、布匹、玩赏物件、茶酒器物等进行关扑买卖。偶尔还有以一笏扑得三十笏的人。各种物品,如车马、房产、歌姬、舞女,都可以酌定价钱而用于关扑。出九和合比较有名的,有任大头、快活三等人,其余的就不一一提及了。琼林苑里金明池所进奉的鲜鱼、莲藕及水果等,皇上赏赐给群臣,多少不等。后苑作坊进献的小龙船,以象牙雕刻、镂刻的翡翠玉饰作为装饰,工艺极尽精巧。随驾的艺人在金明池里进行表演的,在宣和、政和年间非常著名的有张艺多、浑身眼、宋寿香、尹士安演奏小乐器,李外宁表演水傀儡,其余的难以计数。金明池边出售的饮食有:水饭、凉水绿豆、螺蛳肉、饶梅花酒、山楂片、杏片、梅子、香药脆梅、旋切鱼脍、青鱼、咸鸭蛋、杂和辣菜等。金明池上水军操练之后,富贵人家用双缆黑漆平底船,上面挂有紫色帷帐,带着家中的乐伎来池上游玩。宣和、政和年间,也有出租大小游船的,准许士大夫和普通百姓到金明池游览赏玩,租船的价格高低不一。

驾回仪卫

驾回则御裹小帽,簪花乘马。前后从驾臣寮①,百司仪卫,悉赐花②。大观初,乘骢马至太和宫前,忽宣小乌③,其马至御前,拒而不进,左右曰:“此愿封官。”敕赐龙骧将军,然后就辔,盖小乌平日御爱之马也。莫非锦绣盈都,花光满目,御香拂路,广乐喧空,宝骑交驰,彩棚夹路,绮罗珠翠,户户神仙,画阁红楼,家家洞府。游人士庶,车马万数。妓女旧日多乘驴,宣、政间惟乘马,披凉衫④,将盖头背系冠子上。少年狎客,往往随后,亦跨马,轻衫小帽。有三五文身恶少年控马,谓之“花褪马”。用短缰促马头刺地而行,谓之“鞅缰”。呵喝驰骤,竞逞骏逸。游人往往以竹竿挑挂终日关扑所得之物而归。仍有贵家士女,小轿插花,不垂帘幕。自三月一日至四月八日闭池,虽风雨亦有游人,略无虚日矣。

是月季春,万花烂熳,牡丹、芍药、棣棠、木香,种种上市。卖花者以马头竹篮铺排,歌叫之声,清奇可听,晴帘静院,晓幕高楼,宿酒未醒,好梦初觉,闻之莫不新愁易感,幽恨悬生,最一时之佳况。诸军出郊,合教阵队。

[注释]

①臣寮:即臣僚。“寮”之亦同“僚”。②赐花:皇帝对臣僚或近侍赏给真花或绢花使戴在头上,表示恩赐,这种做法在北宋比较流行。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一记云:“国朝燕集,赐臣僚花有三品。……此盛朝之故事云。”③小乌:宋徽宗心爱的一匹小黑马的宠名。关于这匹马,除《东京梦华录》之外,其他的宋人笔记也有记述。百岁寓翁《枫窗小牍》卷上记云:“徽庙尝乘骢马至太和宫前,忽宣平日所爱小乌马至御前,马足不肯进,左右鞭之,益鸣跳不如调训。时圉人进曰:‘此愿封官耳。’上曰:‘猴子且官供奉,况小乌白身邪?’敕赐龙骧将军,帖然就辔。”④凉衫:宋代习俗,士人骑马外出时,在朝服外面又蒙一件浅青黑色的外罩,称为凉衫。高承《事物纪原》卷三云:“近岁京师士人朝服乘马,以黪衣蒙之,谓之凉衫,亦古遗法也。”这里说妓女出行也披凉衫,可见并非只有士人如此。

[译文]

圣驾回宫时,头戴便帽并插着簪花,乘坐御马,前后是护驾的臣僚、百官及仪仗侍卫等人,全都被赐给簪花。大观初年,皇上骑着青骢马至太和宫前,忽然呼唤爱马“小乌”,而这马来到皇上面前却停步不前。侍卫说:“这小马是希望被封官。”于是皇上特赐小乌为“龙骧将军”,然后小乌就服帖地接受缰绳了,皆因小乌是皇上平日最宠爱之马。圣驾返宫的队伍锦衣绣裳,充盈于京城,花色光影耀人眼目,御香缥缈掠过道路,乐声响彻天空,车马交相往来,彩棚排满夹道。绮珠翠,户户似神仙居所;画阁红楼,家家如仙居洞府。游人无论是士大夫或普通百姓,车马往来数以千万。妓女往日大都是骑驴,宣和、政和年间一律骑马了,她们身披凉衫,将披巾背到身后,系在帽子上。那些年轻的风流子弟,常常跟在她们后面,也骑着马,穿着轻衫,头戴小帽。有三五个文身的轻浮少年子弟勒马追随,叫做“花褪马”。他们用短缰绳迫使马头贴地而行,这叫做“鞅缰”。这些人大声地吆喝着、奔跑着,竞相比赛似的纵马飞奔。游人中常常有人用竹竿挑着、挂着一整关扑所得的东西,乘兴而归。还有那些富贵人家的仕女,乘坐小轿,头插着花,幕帘也不放下。从三月初一日到四月初八日金明池关闭,即使刮风下雨也是游人不断,几乎没有一天是空闲的。

三月季春,万花烂熳,牡丹、芍药、棣棠、木香等各种名花纷纷上市。卖花的人用马头竹篮依次铺排开各种鲜花,唱着喝着的卖花声,清奇悦耳。晴天里仍挂着帘子的安静小院,清晨遮帷的高楼,宿酒还未醒来,好梦还做得正香,当听到叫卖声,无不感到新愁又添,旧怨再起,令人惆怅不已。这个月里,禁军各部又要列队出城,进行操练了。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