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名:西蒙娜·德·波伏娃
  • 性别:
  • 国籍:法国
  • 出生地:巴黎
  • 出生日期:1908年1月9日

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 ,1908年1月9日-1986年4月14日),又译做西蒙·波娃瓦。法国现代最杰出的存在主义女权作家、学者。波伏娃1908年生于巴黎,1929年获巴黎大学哲学学位,并通过法国哲学教师资格考试。1943年第一部长篇小说《女宾》问世,1945年出版《他人的血》反法西斯主题小说,1946年到1949年期间创作《第二性》西方女权主义经典著作,1949年出版后,在西方世界引起极大反响。此外,创作有《人总是要死的》《名士风流》《一个循规蹈矩的少女回忆》 《年富力强》 《时势的力量》 《了结一切》等作品。极为关心人的生命存在状况 (即本体论问题),从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死存亡的关系考察精神与肉体的融合与撞击。孤独感刺激波伏娃思考人的身体与思想、死亡和存在的偶然性。运用爱的特例表明情感与永恒难以相互转化。爱的双方为了追求对方的超越把希望都寄托在无法超越的处境与自我和他人的关系上,以超越他人作为晋升自我的阶梯。然而,超越是有限度的。使用绝对自由的特权任意逾越,以实现自我的永恒,这种过于理想化的行为表面看似超越,实质等于水中捞月。认为人既无法实现意识和情感的超越,又不能寄希望于永恒,最后是走向无尽的孤独。在个体生命观上是悲观的,在个体价值的实现和对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是绝望的。文本渗透着人是什么,人怎样生存,人应该如何生存这些问题,成为思维中从不停息的主旋律。

波伏娃作品

名士风流 [ 波伏娃 ]

法国作家西蒙·波伏娃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54年。小说主要讲述了法国知识分子在二战后为法国的前途进行求索的故事。1944年的圣诞节之夜,功成名就的作家亨利在家里举行聚会,庆祝战争的胜利,讨论国家的前途。他们是思想文化界、政治界的一些风流人物。他的老师兼挚友迪布勒伊是位有影响的政治家,他成立了一个独立性较强的左派组织,并把亨利创办的《希望报》纳入到这个组织中。战后两大阵营进入冷战,国际形势紧张,亨利和迪布勒伊发生了分歧。最后,由于两人的信念一致,走到了一起,亨利娶了迪布勒伊的女儿,迪布勒伊的妻子也因不切实际的婚外情又回到家里。综观整部作品,作者通过对主人公的工作及家庭生活的展示,真实地反映出二战后法国知识分子对国家前途的彷徨、求索的急切心情,揭示了当时法国社会内部两大阵营的矛盾与冲突。该作获得1954年法国龚古尔文学奖。 查看详情>>

第二性 [ 波伏娃 ]

法国存在主义思想家、文学家西蒙娜·德·波伏瓦著,1949年出版。本书以十分坦诚的态度,大胆而深入地探讨女性的人生和地位。指出妇女之所以屈从于男子,成为男人的第二性,是由长期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力量和传统势力造成的,而不是由女性先天的特质决定的。因此,任何人都不应阻止妇女选择独立自主的、真正体现自己价值的生存方式。论证了身体的构造不能决定人命运的观点,指出作为自然人的男性与女性的差别,包括某些已被人们公认为常理的差别,都是荒谬的成见,是历史上男女不平等的产物。在西方社会中,虽然妇女权利得到法律承认,但只是抽象意义上的权利,因为在现实社会中,妇女的权利常常被传统习俗所限制。作者颇有见地的提出了妇女运动的新战略:必须重新分析女权运动,坚决摒弃迄今为止两性之间无价值的争论,切实有效地提高全体妇女的自主意识,打破一切社会成见及自身的心理偏见,争取完全独立和男性完全同等的权利。只有这样,妇女才能获得自由、尊严及独立的人格。作者由于在书中为改善妇女处境提出的某些观点,触犯了宗教信念,而受到罗马教廷的指责,并把该书列为禁书。但该书问世后,轰动一时,受到好评,被誉为“有史以来讨论女人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甚至被尊为现代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经典。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