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名:德尼·狄德罗
  • 性别:
  • 国籍:法国
  • 出生地:郎格里
  • 出生日期:1713年10月5日

德尼·狄德罗(英语:Denis Diderot,1713年10月5日—1784年7月31日),18世纪法国唯物论的杰出代表,《百科全书》派的领袖。生于郎格里的手工业者家庭。最初受教于耶稣会,后在专科学校和公立中学读书,1732年获巴黎大学文科硕士学位。因择业上有悖父志,被掐断生活供给,只能自己谋生。他为书商搞翻译,为教士写布道文,一边糊口,一边苦读,从事学术研究。1746年匿名发表《哲学思想录》,被当局焚烧。1747年10月被委任为《百科全书》的总编辑。同年发表《怀疑者漫步》, 1949年发表《论盲人书简》,这两本书宣传了他的无神论思想。因此被捕入狱达三个月之久。在狱中仍然坚持写作。他克服重重困难,主持《百科全书》的撰编工作,在他周围团结了一批进步启蒙思想家,被称为百科全书派。1750年发表《发刊词》,1751年第一卷出版,1752年第二卷问世。教会不愿这种启蒙书籍的传播,制造阴谋,使当局查禁了这两卷书。但狄德罗不畏艰险,克服外来的压迫和内部的倒戈,坚持完成这一巨大工作,前后历时25年。1761年小说《拉摩的侄儿》发表。1769年《达兰贝与狄德罗的谈话》问世。1773年至1775年先后发表《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及《驳爱尔维修的著作<论人>》。除了哲学著作,还发表大量小说、戏剧和文学评论。1773年末到次年3月访问圣彼得堡。曾为俄国女皇制订《俄国大学计划》。1784年病世。至死未向宗教妥协,拒绝向牧师忏悔。其主要哲学著作有:《论解释自然》、《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哲学原理》、《达朗贝和狄德罗的谈话》、《驳爱乐维修的著作<论人>》等。

狄德罗用自然状态说和契约论批判封建专制制度。他认为,在自然状态中,没有私有财产,人们只遵从自然法。自由是天赐的东西,谁也不能从自然中取得支配别人的权力。权威产生于暴力和契约。暴力统治是完全不合理的,由契约得来的权力才是合理的。人们不可能把自己的权力完全交给某人。因此,政权是属于人民的公共财产,不属于哪个个人。君主必须遵守自然法国家法,这是他有权威的条件。他不能任意行使权力,处置臣民,否则,人民就可以不服从他的统治。

狄德罗宣称,只要我活着,就不可能相信有所谓上帝。他认为,宗教是一切道德败坏行为和罪行的根,信仰摧残人的“本性”,人的情欲是幸福的源泉。因此,他反对禁欲主义,认为那是人们的精神枷锁。并认为宗教是无知的产物。

狄德罗的唯物主义是比较彻底的,而且包含着一些辩证法因素。他认为,自然是由统一的物质组成的,自然现象是彼此联系的,否认自然有什么目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物质的运动是必然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空间和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每一个个体都有生长和衰亡的过程,“一切都在变,一切都在过渡”,“世界生灭不已”。他以鸡蛋变小鸡的过程为例,驳斥预成论,认为预成论违反理性。他认为,大理石经过多次转化,也可以变成人肉的成分。他以此为例证明,只要具备一定条件,物质便能发展出明显的感觉能力。因此,他否定笛卡尔的心物相互独立的二元论。他认为,感受性是物质的基本性质,思维是人脑的属性。自然现象的繁杂纷纭,是由物质的异质性造成的,自然是“异质元素”组合的一般结果。这是对物质的质的多样性的天才猜测。

狄德罗的认识论是唯物论的反映论。他认为,我们应该在自然中,而不是在自己的头脑中把握物体。自然是认识的对象。“感觉是我们一切知识的来源”。感觉是由外物作用在我们感官上引起的。因此,他指出,只承认自己的感觉,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原则,是荒谬绝伦的。他看到,仅从“理论上”、逻辑上很难驳倒这种谬论,驳倒它要靠实践。他不仅重视感觉经验,同时认为必须借助理性才能解释自然。“一切都归结到从感觉回到思考,又从思考回到感觉。”他认为,我们有三种认识方法,一是对自然的观察,它收集事实;二是思考;它把事实组合起来;三是实验,它验证组合的结果。他主张观察要专注,思考要深刻,实验要精确,认为任何猜测和假设,如果经不住事实的考验,就破产了。他坚持的是经验归纳法。他不懂得科学抽象的意义,认为一切抽象只是语言记号。

狄德罗作品

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 [ 狄德罗 ]

长篇小说。法国狄德罗著。作品采用对话体形式,没有统一的情节结构。于雅克和他主人出外漫游的一路闲谈中,穿插路上的一些见闻和人物讲述的故事,描写下层人民蒙受的苦难、地方权贵的为非作歹以及上层贵族和反动教会的荒淫腐败,广泛揭露了18世纪法国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雅克机智能干,却是个宿命论者,每当发生荒唐可笑的事件,便用上他那句“一切都是上帝安排的”口头禅来自我安慰,实际上也是黑暗现实对宿命论的绝妙讽刺。平民雅克精力充沛,而主人老爷却昏庸无能,离开雅克寸步难行。作品通过主仆的鲜明对比及他们之间的一场争论,证明主人必须要有雅克,而雅克可以不要主人,蕴含了新兴资产阶级必将取代封建贵族阶级的寓意。 查看详情>>

哲学思想录 [ 狄德罗 ]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Denis Diderot,1713~1784)的重要哲学著作。1746年在巴黎匿名发表。全书共62节,从讨论情感在人生活中的作用开始,进而讨论了宗教、上帝、神迹及宇宙论的生成问题。狄德罗在这本书里,是从自然神论的观点来论述问题的。他否定基督教的创世说,反对固定安排和终极论的观点,对天体演化有所预见。不过他仍然承认有神的存在,认为是神给宇宙以推动,使整个宇宙有计划、有条理,按照自然的规律运动起来。不过,神不能创造宇宙,它只能给人以慰藉,产生道德效果。书中把机械论和目的论结合起来,坚持以理论为指导,驳斥了神创说和神迹说,认为这些东西是有人别有用心的捏造,是不足为信的。狄德罗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怀疑论,认为信仰需要充分的证明。对无神论也取一种赞赏的态度。狄德罗的这种思想摆脱了神学的羁绊,鼓励人们研究自然,这是他唯物主义思想的初期表现形式。书中提出的这些观点,虽然还不够成熟,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于反对宗教神学,宣传唯物主义,起过重要的作用。 本书中译文由陈修斋译,载于1956年三联书店出版的《狄德罗哲学选集》,1983年由商务印书馆再版。 查看详情>>

拉摩的侄儿 [ 狄德罗 ]

18世纪法国作家狄德罗的哲理小说。 主人公是作曲家若望·菲力普·拉摩的侄儿,作品主要由“他”与作者(“我”)的对话构成。拉摩的侄儿是个潦倒的音乐家,流落于酒吧,或充任家庭音乐教师,借以糊口,最后沦为贵族富翁家的食客,靠阿谀逢迎、出卖尊严来换取一点施舍,而当他稍微顺利的时候又衣冠楚楚、神气十足。他一方面有很强的理智和清醒的自我认识,痛感自己的懒惰、卑下和堕落,却又仍然过着那种作践人格、可怜可悲的生活,无力自拔也不愿解脱。他有很高的艺术才能,知识丰富,见解深刻,对社会的不公、金钱的罪恶、风气的败坏都能作出尖锐深刻的评论,但自己也要去做“最蛮横无耻的流氓”,采用卑劣的手段去攫取个人利益,否认一切信仰和道德原则,奉行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 拉摩的侄儿是一个十分复杂、充满矛盾的人物,他对社会现实有不满和批判,但自身又是这个社会结出的恶果,一个极端个人主义者。这正是当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复杂尖锐的矛盾的反映。作品因其深刻的剖析而被恩格斯称为“辩证法的杰作”。 查看详情>>

修女 [ 狄德罗 ]

法国作家狄德罗长篇小说, 1760年成书,1796年作者逝世后才正式发表。 小说女人公苏珊自幼被父母强行送进修道院,心灵遭受巨大痛苦和折磨。她不堪修院中穿苦衣、受鞭刑的可怖生活,设法逃出人间地狱,在巴黎隐名埋姓,当了女工,但生活比修道院中略胜无几。 《修女》一方面涉及到宗教内幕,一方面又接触到社会问题。苏珊是个私生女。她的悲苦经历是对资产阶级家庭财产关系的一种控诉。小说还对禁欲主义进行了批判。苏珊说:“修道院比囚禁盗匪的监狱还要可怕4百倍”,那里窒息人性的苦修,会把一个个无辜少女活活“修”死。但作品中有对教会上层分子的美化,这无形削弱了批判的份量。 小说以修女苏珊自述方式写成,读来生动亲切。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