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名: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
  • 性别:
  • 国籍:瑞士
  • 出生地:科诺芬根
  • 出生日期:1921年1月5日

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Friedrich Dürrenmatt,1921年1月5日—1990年12月14日),瑞士德语小说家、剧作家。生于伯尔尼州附近科诺芬根一个牧师家庭。1935年随家迁往伯尔尼州,并在本州和苏黎世学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对美术也较感兴趣,毕业后曾在苏黎世《世界周报》担任过美术和戏剧编辑, 这时他写了些尝试性的戏剧和小说。1947年,他的第一个剧本《写在书上》在苏黎世演出,轰动一时,作者随即走上文坛,从事专业创作。1950~1952年他在《瑞士观察家》杂志连载了他最早的两部 “犯罪小说”:《法官和他的刽子手》和《嫌疑》,也得到好评。此后发表的小说还有 《隧道》(1950)、《择偶记》(1955)、《抛锚》(1956)、《诺言》(1958)等。50~60年代是他创作的鼎盛时期, 除了上面提到的小说, 他还创作了 《双重人》、《深秋夜话》等广播剧, 接连发表了剧本《罗慕路斯大帝》(1949)、《密西西比先生的婚事》 (1952)、《天使来到巴比伦》 (1953)、《老妇还乡》 (1956)、《物理学家》 (1962) 等。三幕喜剧《天使来到巴比伦》交织着美丽的童话和历史传说色彩, 显示出作者非凡的想象力和戏剧才能。《老妇还乡》描写已成为亿万富翁的女主人公45年后重返故乡复仇的故事, 揭露了金钱万能的丑恶现实, 也使作家闻名于世。被称为“现代的经典剧”的《老妇还乡》和《物理学家》进一步加强了他在西方文坛的地位。《物理学家》是一部构思巧妙的哲理剧, 上演后轰动欧美剧坛, 成为西方剧坛的保留剧目。这两部剧作奠定了他在当代西方剧坛的重要地位。60年代以后他还创作了几部喜剧,如《流星》(1965)、《一颗行星的图象》(1971)、《期限》 (1975)、《参与者》 (1973)、政治性小说《崩溃》(1971)及由小说《抛锚》改编成的同名喜剧(1979)。由于健康原因和剧场工作繁忙, 他此后发表的作品较少。他还写过一些戏剧理论剧作,如《论喜剧》(1952),《戏剧问题》 (1955)、《弗里德里希·席勒》(1960) 等。

迪伦马特作品

隧道 [ 迪伦马特 ]

《隧道》讲的是一个荒诞的故事:某个对危险异常敏感的大学生,乘一列开往苏黎世的火车从家返回学校。这趟线他每周往返。列车途径一条隧道。四周的乘客们处之泰然,而这个小伙子却发现了异常,这个隧道似乎比记忆中的要长。他找列车员、列车长询问,并穿过客车来到行李车,尽管列车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冲出黑暗的隧道,驶入金色的阳光里,但这隧道却始终没有尽头。他和车长又爬到了车头,发现司机已跳车,而列车正以未有过的超高速往前狂奔,更确切地说,是沿着两条铁轨,向未知的深渊里掉。小伙子和列长则处在列车的最底层,身子压在机车的挡风玻璃上。“没有办法。上帝让我们跌落,我们只好往他那儿冲去”。小说在这里结束了,后事呢?不得而知。应该说,这篇作品中是不难理解的,虽然荒诞,并且缺少通常所谓的结局。因为它的情节异常简略,没有什么枝蔓,而人物则更单纯,除对危险的本能惧怕外,未见其它深层的情愫。翻开这篇小说,读者便很自然地被作者引上他的轨道,沿着“象征”这条隧道,如作品的主人公一般,跌入作者思想的深邃处。这掉进灾难深渊的列车,不难让人联想到人类社会,而渎职的司机、麻木的乘客,刻板的车长,也很容易使人看出他们所代表的各社会阶层。作者想揭示的、是人类社会的堕落,即人们双手创造的发达的科学和严密的社会组织、正将人们引入深渊,纵然有个别人省悟、竭力挽救,但这一切已纳入程序,任何努力都是徒然。 查看详情>>

法官和他的刽子手 [ 迪伦马特 ]

著名的贝尔拉赫探长是无可非议的主角,为主持公道、惩治犯罪而施展才华,从容面对上司的冷谈、重病的折磨、世俗的偏见,成为维护法律的一把利剑。故事讲述侦探长贝尔拉赫为追究大罪犯加斯特曼的罪行,多年跟踪,斗智斗勇,然而因为种种原因,狡猾的加斯特曼总是成功脱逃。直到这一次,探长的得力助手施密特被人枪杀,他自己的生命也因为胃病而来日不多,于是他精心设计,让凶手杀了加斯特曼,此后又揭穿了凶手,最终凶手在羞愧中自杀。 查看详情>>

老妇还乡 [ 迪伦马特 ]

瑞士剧作家迪伦玛特的三幕悲喜剧。主人公是位63岁的老妇,女大财主克莱尔·扎夏娜西安。她出生在欧洲中部的一个小城居伦。45年前,她与一位青年伊尔相好,怀孕后横遭遗弃。她去控告伊尔,伊尔用一瓶白兰地收买了两个伪证人,他们作假证说与克莱尔睡过觉,克莱尔于是败诉,从此流落他乡,沦为妓女。如今,她重返故乡,立意报仇。此时的小城居伦正面临一场经济危机,女大财主将莅临故乡,给人们带来了希望。老妇人克莱尔前呼后拥出现在车站上,抬来一口黑棺材和一头黑豹。市长派小商人伊尔去向财主求授。伊尔自恃与克莱尔有段旧情,一口答应。女财主答应捐助10个亿,一半用于振兴工业,一半平分给全市居民。但有一个条件,她要用这些钱换取一条人命。在宣布这消息的大会上,女财主公布了伊尔过去的罪行。于是人们开始大捞实惠。伊尔越来越明白人们要以他作牺牲了。伊尔向市长、警察局长、牧师求救,都未奏效。他想远走高飞也不行了,而克莱尔正在加紧策划谋杀伊尔。市长给伊尔送来手枪,要他悄悄结束自己的生命。伊尔要求召开审判会,会后在市民们的围堵中,被克莱尔雇来的刽子手夺去了性命。于是,女财主让人抬着装有伊尔尸体的黑棺材,称心满意而去。此剧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万能的现象,在最怪诞的剧情中道出了一定的哲理,艺术上则采用悲喜剧手法,取得很强烈的戏剧效果。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