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年10月20日-1952年6月1日),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社会学家,实用主义主要代表之一,实用主义美学的创始人。1882年获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884—1894年任教于密歇根大学。1894年任芝加哥大学哲学系系主任。1896年在该校创办实验学校并任校长。还团聚一批志同道合者,形成了美国实用主义的芝加哥学派。1905年起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他把实用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运用于他所涉猎的各个知识部门,包括心理、教育、社会、政治、文化、伦理、宗教等广泛领域,扩大了实用主义的影响,使实用主义在相当长的时期成为美国占主导地位的哲学。还曾先后到日本、中国、土耳其、墨西哥和苏联等国访问、讲学。1919—1921年在中国期间,促进了实用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哲学上早年接受新黑格尔主义,与美国圣路易斯学派刊物《思辨哲学杂志》建立联系。后受詹姆斯影响,转向实用主义。他以改造以往哲学为名,阐发实用主义。这种改造的主要内容就是对经验概念作出新的解释,把它当作既可以是物质(自然)又可以是精神(经验)的,既包含感性又包含思维,既包含理性意识又包含非理性意识的中性的东西。经验把主体和对象、有机体和环境、经验与自然连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它在各种对立之间确立了连续性,从而能消除哲学上的各种对立和各种“二元论”。由此提出所谓经验自然主义。反对把经验看作实体,强调经验不是静止的,而是活动的,是作为有机体的活动着的人和他的环境(自然和社会)之间的一种主动和被动的过程。经验就是生活、实践。人与其他有机体的区别就在于人能够运用思维通过进行探索而自觉地适应环境。为此仿效和发挥皮尔斯的探索理论,提出了思想五步说:出现疑难,产生问题,提出假说,推理演绎,证实假说。这一学说反对柏拉图以来理性派哲学家的抽象的、思辨的方法,也反对包括詹姆斯在内的经验派哲学的狭隘性。强调既要从事实出发,又重视反省和推理的作用,但它归根到底未能摆脱唯心主义。在真理问题上提出工具主义。认为观念、概念、理论、学说既非先天的、绝对的真理,也非实在的反映,而是人们按照自己的需要所提出的应用的假设,即用来适应环境的行为的工具,它们的标准即在是否能起到工具的作用。这与詹姆斯的有用等于真理论基本一致,只是表面上具有较多科学和客观色彩。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要求改造以往各派从抽象概念出发的理论,主张将探索方法运用于社会历史,研究具体情境下的具体的社会历史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特殊的方法。既反对历史唯物主义,又不赞成公开的历史唯心主义,宣扬历史多元论,认为关于社会历史的各种概念、范畴均无确定的、一般的意义,而要针对其所运用于其上的具体的社会历史现象作出不同的解释。各种对立的思想、理论可以并行不悖,只要它们具有实用价值。在政治上既反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也反对法西斯主义和其他形式的极权主义,既反对社会革命论,特别是反对无产阶级的革命论,也反对保守和复旧,要求不断地对社会进行改革,使之不断地进步。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和自由主义。在伦理学上,认为伦理学是一门具有实践意义的价值科学,各种道德观念和理论均应是人应付环境、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工具,道德问题只能在每一个具体的境遇中才能产生和得到解决,但每一种道德境遇都不会重复,每一次都要有一种全新的决定。反对一般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认为道德原则只是一次又一次需要检验的假设,只能在选择的或然境遇里制定,并以效果为转移。在美学上,认为艺术的本质是经验,艺术是一种有条理而完整的愉悦的经验,不应强调它的特殊性而将它远离日常生活;审美经验是日常生活经验的一种,是显得协调一致、均衡和谐的日常经验;美是思维对一种物质的完美活动的经验性反应,这种物质通过自己内在的联系成为一种独特性质的整体;美是一个表示感情的词,是一种典型的情感。反对把艺术神秘化和束之高阁,认为艺术应具有一种社会职责,它不仅参与社会福利,而且对文化和社会理想都发挥作用。主张艺术哲学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是恢复作为艺术作品的精炼的和强化的经验形式与一般认为是构成经验的日常事件、行为和苦痛感受等之间的“承续关系”。主要著作有《我们怎样思想》(1910)、《哲学的改造》(1922)、《人性与行为》(1925)、《经验与自然》(1925)、《逻辑:探索的理论》(1938)、《人的问题》(1946)等。
美国杜威著。由1919年访问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今东京大学)的讲演稿汇集而成。1922年在波士顿出版。该书的主题思想正如书名所示,是按照实用主义的基本观点从各个方面对传统哲学进行批判,论述实现哲学改造的途径。全书分为8章,首先分析了哲学的历史起源,指出不同历史条件和生活环境下,人们的想象、情感和欲望各不相同,便产生了不同的哲学观念。应将哲学史的研究同人类学、原始生活、宗教史、文学、社会制度的研究结合起来。未来哲学的任务是抛弃关于终极的绝对实在的争论而关注社会的信念和理想,即超越唯物唯心等传统的形而上学的争论而使哲学面向生活,面向人的经验世界。这便是哲学改造的根本纲领。书中考察了培根以来的西方哲学的演化;考察了西方科学观念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及它们对哲学的影响;对传统哲学的经验概念和理性概念以及传统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作了批判,提出新的经验概念,即把经验看做有机体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书中还着重批判了旧的认识论和真理论,论证了工具主义的认识论和真理论;批判了传统的道德观念,阐述了工具主义的道德理论;批判了各种传统的社会历史观,主张从具体的境遇、事实出发,遵循历史多元论。中译本由许崇清译,商务印书馆1933年出版。 查看详情>>
著名哲学家杜威写于1934年的一部重要著作。杜威一生著书甚多,但详尽论述美学与文艺的只有该书。从实用主义的哲学立场出发,杜威以审美经验说作为建构其文艺思想体系的核心。首先,他从心理学角度解释审美经验,认为人的经验具有情绪素质,而情绪拥有内在的完整性和完善性,艺术的结构正是情绪特性的反映,所以,和审美素质一样的情绪素质决定了经验是审美的。其次,他用生物学中的平衡说解说审美经验,认为作为有机体的人在敌对的环境中有意识地与环境取得平衡与和谐,便是审美经验。由此,“经验也是艺术的萌芽”,艺术的本质就是生活中的审美经验,即是经验的高度集中,是日常事件、活动和痛苦经历所组成的经验的延续,是生动地再现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经验。另外,杜威从思想经验与审美经验的关系上较正确地强调了想象在艺术思维中的重大作用,认为艺术通过想象创造出形象体系和艺术典型。总之,师承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艺术即经验》,侧重于对审美意识的生理学、心理学的解释方法,极大地影响了当代美国学理论的新自然主义流派。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