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名: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尔巴哈
  • 性别:
  • 国籍:德国
  • 出生地:巴伐利亚的兰茨胡特
  • 出生日期:1804年7月28日

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尔巴哈(Ludwig Andreas Feuerbach,1804年7月28日—1872年9月13日),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生于巴伐利亚的兰茨胡特。1823年进海德堡大学神学系,1824年转入柏林大学哲学系,1826年转到爱尔兰根大学,1928年获博士学位,随后在该校任讲师。1830年由于发表《论死与不死》,揭露基教督教义的虚伪,受到宗教人士的攻击,后被迫离开大学讲坛。1837年迁居布鲁克堡村。1860年全家迁居纽伦堡,1870年参加德国社会民主党。1872年4月13日逝世,葬于纽伦堡。他最初是个黑格尔主义者,后来经过人本主义走向唯物主义。他的历史功绩,就在于在唯心主义长期统治德国之后,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他肯定自然离开意识而独立存在;时间、空间和机械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人是自然的产物,是思维和存在的统一体,因此人能认识客观世界和客观规律;坚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他从人本主义出发,批判了宗教神学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指出自然宗教的神和基督教的上帝不过是人的自我异化的产物,是人的自身本质的虚幻反映,神学的秘密就在于人本学;黑格尔的哲学,就是“思辨神学”,“是理性化和现代化的神学”,因此,黑格尔哲学同宗教神学一样,都是“颠倒的人本学”,应当抛弃。但由于他的唯物主义是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把人理解为脱离具体历史和社会关系的抽象的、自然的人,因此造成了他的哲学的许多严重缺陷:他批判了有神的宗教,但又鼓吹一种新的“爱的宗教”,宣扬超阶级的“人类之爱”;他虽然较深刻地批判了宗教神学,但并不理解宗教产生的社会、阶级根源及其本质,因而也就不能指出克服宗教的途径;他把客观世界只看作是认识的对象,而不是首先把它看作是实践的对象,因而不了解革命实践活动的意义;他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但却连同辩证法也给抛弃了。总之,他的哲学仍然没有摆脱旧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批判地吸取了其中的唯物主义“基本内核”,摒弃了其中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杂质,创立了辩证物唯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主要著作有:《黑格尔哲学批判》、《基督教的本质》、《未来哲学原理》、《宗教的本质》、《宗教本质讲演录》等。

费尔巴哈作品

宗教的本质 [ 费尔巴哈 ]

19世纪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的宗教哲学著作。1846年出版。费尔巴哈概述了宗教,尤其是自然宗教即多神教的本质,明确提出神学就是人本学和自然学的论点。他认为,人的依赖感是宗教的基础。自然是人生存的基础和依赖的最初对象,是宗教的原初对象。人依赖的自然对象各不相同,自然宗教因而也就有众多的神。人把自然看作是具有人性的东西,而后又崇拜它。自然宗教的本质同样是人的本质的异化,神是人把自己的本质依附于个别的具体的自然对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当人由物理实体变为政治实体时,当君王的占有,决定统治着、支配着人的时候,自然宗教就为精神宗教即——神教(基督教)所代替。他还阐明了自然的存在不是以神的存在为前提,而是神的存在以自然的存在为前提,说自然是由一个最高最完满的精神实体创造的,是世界上最矛盾、最颠倒和最荒唐的事情。自然存在、发展的根据就在它自身之内。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