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高尔斯华绥(John Galsworthy 1867年8月14日-1933年1月31日),英国小说家、剧作家。生于伦敦一个富裕家庭, 父亲是名律师。他早年也到牛津大学攻读法律, 毕业后虽获律师资格, 但他对此并不感兴趣, 却到国外旅行了两年, 旅途中结识了作家康拉德, 得到他的鼓励, 专心从事文学创作。1895年开始写作,早期作品署名约翰·辛约翰, 在创作方法上受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影响。1904年发表长篇小说《法利赛人岛》时开始用本名。成名作《有产业的人》(1906)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此后他发表了 《庄园》 (1907)、《友爱》 (1909)、《弗里兰一家》 (1915) 等长篇小说, 其中以《有产业的人》为开端的9部连续性长篇小说为最重要,即《福赛特家史》三部曲:《有产业的人》、《骑虎》 (1920) 和 《出租》(1921);《现代喜剧》三部曲:《白猿》(1924)、《银匙》 (1926)、《天鹅之歌》(1928);《尾声》三部曲: 《女侍》 (1931)、《开花的荒野》(1932)、《河那边》(1933)。这一组长篇小说以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福赛特家族几代人的生活, 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盛哀变迁,是现实主义文学在20世纪的重要成就之一, 也是作家对以狄更斯为代表的英国现实主义传统的成功的继承和发扬。除了作为小说家外,他还作为一名著名的戏剧家,在许多年里与萧伯纳等戏剧家相匹敌。他的主要剧本有 《银盒》 (1906)、《斗争》 (1909)、《正义》 (1910)、《皮肤游戏》 (1920)、《忠诚》(1922)、《逃跑》(1926) 等。像他的小说一样, 他对资产阶级的深刻的揭露和尖锐的抨击在剧本中也表现得非常有力。他的作品在历史的再现和文学创作方面都有一定的认识和借鉴价值。1932年,高尔斯华绥获诺贝尔文学奖,次年去世。
《骑虎》中的故事始于1899年的春天,高尔斯华绥描绘了一场发生在福尔赛族群内部的重大变故。《有产业的人》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维多利亚式大家庭正在走向解体,那种曾经浓厚的自律守旧的家庭氛围也逐渐消失。在“世纪末”风气的撩拨之下,崇尚享乐与消费的人生理念盛行一时。在这种浮躁的社会环境之中,福尔赛人压抑已久的情感以一种不加约束的形式宣泄出来。第一个耐不住寂寞的是达尔第。他突然进入了一个“浪荡时期”,一反福尔赛人小心谨慎的生活哲学,将全部身家性命押注到了赛马之上,豪赌之后连“衬衫都输掉了”,之后他又对一名舞女着了迷,抱着“此时不做,更待何时”的想法,偷了妻子的名贵项圈去讨好这位街头女郎。事情败露,他留下一张“我要开始一个新生活了”的字条,便与情人私奔去了南美洲。索米斯本已独居十多年。然而到了1899年,他的心态突然发生了某种微妙的变化。用作者的话来说,索米斯是受到了“女子的绝色吸引”之后,“思想又蠕动了”,那些“受到挫折而潜藏起来”的欲望又被重新勾起。年轻漂亮的女招待安妮特让他心旌摇荡。情人越是漂亮,没有离婚的索米斯就越是心焦。 查看详情>>
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著名长篇小说三部曲《福尔赛家史》中的第一部,发表于1906年。福尔赛一家祖上是农民,到第三代老乔里恩及6个兄弟4个姐妹时,已积聚了100万财富。一天,长房老乔里恩的孙女琼与工程师波辛尼举行订婚仪式,琼的叔叔索米斯带着妻子伊琳前来祝贺。伊琳是一个穷教授的女儿,为了摆脱冷酷的后母才与索米斯结婚的。但婚后她就后悔了,索米斯虽表面上温文尔雅,而骨子里却是一个冷冰冰没有一点感情的人物,他只奉行追逐财产的原则,被称为“有产业的人”,因此,伊琳的婚后生活很痛苦。在琼的订婚仪式上,伊琳认识了波辛尼。后来,索米斯要在罗宾山建造一所别墅,聘请了波辛尼来担任设计建造工作,在建造山宅过程中,伊琳和波辛尼彼此相爱了。这不仅使琼和老乔里恩感到痛苦与不安,而且对索米斯来说更是一个沉重打击。索米斯以工程造价超过预算为由向法院起诉。波辛尼败诉了,伊琳由于忍受不了索米斯的行为离家出走。然而不久波辛尼不慎被车撞死,孤苦无靠的伊琳只得又忍痛回到索米斯家。6年后,她终于勇敢地离开了索米斯独居,靠教授音乐课维持自己的生活。而老乔里恩最后也谅解了伊琳给自己孙女带来的不幸,在死前给了她一笔能维持独立生活的财产。小说以老乔里恩在罗宾山宅安然去世而告结束。此作是三部曲中最成功的一部,作品深刻揭露了资产者贪婪的本性和被财产、金钱所腐蚀的卑劣灵魂。 查看详情>>
一九二○年五月十二号的下午,索米斯从自己住的武士桥旅馆里出来,打算上考克街附近一家画店看一批画展,顺便看看未来派的“未来”。他没有坐车。自从大战以来,只要有办法可想,他从来不坐马车。在他眼睛里,那些马车夫都是一群没有礼貌的家伙;不过现在战争已经结束,马车又有点供过于求起来,这班人遵照人性的习惯,又开始变得有点礼貌了。虽说如此,索米斯仍旧不痛快他们,心灵深处总把这些人和过去阴暗的记忆看成一个东西;而现在,就如他这个阶级所有的人一样,隐隐又把他们和革命看成一体了。大战期间,他曾经有一个时期相当焦急;和平后有一个时期焦急得还要厉害;这些经历都产生了一种顽强的心理后果。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