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名:梁汝元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永丰(今江西永丰)人
  • 出生日期:1517

何心隐(1517~1579),明代泰州学派重要思想家。原名梁汝元,字柱乾,号夫山。永丰(今江西永丰)人。嘉靖举人,闻王艮良知之学,遂弃科举,从学于艮之再传弟子颜山农,学“心斋立本之旨”。认为大学之道必先齐家,便在家族中兴办“聚和堂”,“身理一族之政,冠婚丧祭赋役一切通其有无,行之有成”,推行乌托邦式社会理想。由于反对官吏征收苛捐杂税,被捕充军贵州,经友人程学颜帮助才出狱。后北上京师(今北京),因参与弹劾严嵩的政治活动,又不容于首辅张居正,被迫改名换姓,“踪迹不常,所游半天下”。他好危言危行,不愿明哲保身。后到湖北孝感讲学,因反对当权者毁书院、禁讲学,受到追缉。万历七年(1579年)被捕,死于湖北武昌狱中。时人莫不称冤。李贽称他为“圣人”、“英雄莫比”。他学宗王阳明,以心为万物之本。主张人为天地之心,说“而仁,则人心也。心则太极也”。但他反对宋儒“无欲”之说,主张“育欲”。认为有心即有欲,欲色、欲货、欲声、欲味与欲仁、欲义一样,皆出自人的本性。指出欲不能无而只能寡。“欲惟寡则心存,而心不能以无欲也。……欲生欲义,欲也。舍生而取义,欲之寡也”。通过节与和的寡欲培养人们正当的情欲,从食色货利“与百姓同欲”,到“欲治国、欲治家、欲修身、欲正心、欲试意、欲致和在格物,……以育欲也”。肯定了人们自然情欲的合理性,具有反封建理教的叛逆倾向。他在《原学原讲》中提出,学问之道,不离日用事物,“即事即学也,即事即讲也”,主张实事实学,反对空谈性命。他还提出“无父无君非弑父弑君”的论点。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了抨击。他的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某些特色。著作有《爨梧集》、《何心隐集》。另有《四书究正注解》、《重庆会稿》和《聚和堂日记》等,均佚。

何心隐作品

文摘 [ 何心隐 ]

仁义之人,人不易而人也。人则仁义,仁义则人。不人不仁,不人不义。不仁不人,不义不人,人亦禽兽也。仁义之人,人不易而人也。必以仁为广居,而又必广其居以象仁。自旦至昼,必好仁,必为仁,必恶不仁,必不牿亡于旦昼所为之不仁。必以义为正路,而又必正其路以象义。自旦至昼,必好义,必为义,必恶不义,必不牿亡于旦昼所为之不义。人之情则然也,人之才则然也,人之良心则然也,人之远于禽兽则然也。斯仁人也,斯义人也。自旦而昼,自昼而夜,气自冲然而广,气而仁也。气自毅然而正,气而义也。非禽兽之气也,气而人也。气以充乎其才者也,才以干乎其情者也,情以畅乎其心者也。心以宅乎仁,由乎义,以仁义乎人者也。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