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名:杰克·凯鲁亚克
  • 性别:
  • 国籍:美国
  • 出生地:马萨诸塞州洛厄尔城
  • 出生日期:1922

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1922~1969),美国小说家。生于马萨诸塞州洛厄尔城的一个信奉天主教的工人家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在美国海军服役,1942年为 《太阳报》 的体育记者,战后从事写作。1952年,他在旧金山南太平洋铁路上当过搬运工,游历过美国各地和墨西哥,也曾去美国博物馆寻根。凯鲁亚克是美国五十年代中期崛起的“垮掉的一代”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共创作了18部小说,大多带有自传性质。他的第一部小说 《小城镇与大都会》(1950)是一部按照风俗和历史事件的编年体例来描写家庭和社会的史诗,当时并未引起社会的注意。《在路上》 (1957)则是在几个星期之内写成的,以后几年没有再修改,小说结构松散,断断续续,描写一群年轻人的荒诞不经的生活经历,反映了战后美国青年的精神空虚和浑浑噩噩的状态。凯鲁亚克的第三部小说 《地下室居民》 (1958)叙述了一群“垮掉分子”在旧金山整日酗酒,纵欲、吸毒的所谓生活。《流浪的达摩》 (1958)题材与上一篇小说相似,但蕴含着某种高深的东方哲理。接着,凯鲁亚克又有两部小说闪电般地问世 《萨克斯医生》 (1959) 和《麦琪·卡西迪》(1959)均包含着作者的自传成份,充斥着失去信仰的年轻人的苦闷,彷徨和消极对抗情绪。总之,凯鲁亚克的作品艺术性稍差,但对社会现实有独到的认识,有助于我们了解当今一部分西方青年的精神危机,加深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性的认识。他本人的晚年生活也很不幸,终因酗酒过度而导致死亡。

凯鲁亚克作品

梦之书 [ 凯鲁亚克 ]

《梦之书》是一本作者从睡眠中醒来之时匆匆记下的梦境集——它们全都是以顺其自然的方式记录的,没有停顿,就像梦里发生的那样,有时甚至是在作者完全清醒之前写下来的——我在小说中写过的人物在这些梦境中再次现身,出现诡异的梦境新环境下(对照下一页的人物表),他们继续演绎着作者一直在写的那同一个故事。 查看详情>>

垮掉的一代 [ 凯鲁亚克 ]

《垮掉的一代》是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一部剧作,叙述凯鲁亚克文学作品中的著名人物,也是他的另一个自我——主人公杰巴克作为一个切入点,在看似漫不经心的对话中,辐射了美国上世纪50年代一大批年轻人的心态。 书中的巴克时时刻刻想抓住生活的实在享受,只追求当下,实则他们的思想在绝对自由的躯体里得到升华,在美国战后的忧伤失望中,予以世人面对现实的勇气。这也是当时美国“垮掉一代”的典型特征。这个剧本从文本与思想上都与杰克·凯鲁亚克的经典作品《在路上》相互辉映。 查看详情>>

科迪的幻象 [ 凯鲁亚克 ]

《科迪的幻象》是美国著名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篇幅最长的作品,被他评价为“一本充满青春气息的书”。该书用实验性的写作手法再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凯鲁亚克和尼尔·卡萨迪(即科迪)的旅行经历,并记载了二人多次真实对话。第一部分让读者了解《在路上》成书的缘起,第二部分是凯鲁亚克和 科迪之间关于垮掉派生活方式的对话实录,第三部分是凯鲁亚克以想象创作的二人对话,回忆了与科迪一起经历的旅行。该书是读者了解他们的观点互相对抗、碰撞的第一手资料。正文后附有艾伦·金斯堡对这部作品的细致解说与评价。 查看详情>>

地下人·皮克 [ 凯鲁亚克 ]

本书包含《地下人》和《皮克》两部小说以及一篇导言构成。《地下人》创作于1953年,1958年出版,讲述了他与爱莲·李之间的跨种族恋爱。《皮克》1971年出版,讲述了小男孩皮克在相依为命的祖父去世后,前往纽约投奔哥哥,而后两人一同巡游美国的故事。安·道格拉斯的长篇导言清晰地勾画了凯鲁亚克的创作生涯及其在文学以及文化史上的地位,对普通读者较难理解凯鲁亚克特有的写作风格的成因和接受史,阐释地尤为详细。这篇导言对读者是很有益的,对出版者在更为充分理解凯鲁亚克及其创作的基础上宣传于读者,也会很有帮助。 查看详情>>

孤独旅者 [ 凯鲁亚克 ]

《孤独旅者》是凯鲁亚克一些已出版的和未出版的小说片段的合集,这些文字均关注这样一个主题:旅行。描写了形形色色的有趣的人和城市。与凯鲁亚克以数字般的精确再现都市人的孤独。在他笔下,工业化社会中“单向度的人”的生活使每个人都如机械一般准确。在这部松散的遗作中,“流浪者宣言”,制度、法律、婚姻都是人类因为害怕孤独而做出的无奈的选择;愤怒则是一种对此充满了进攻性和欢乐的力量;互助、友爱、平等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而商业、科技、管理都只是获取幸福生活的工具。 查看详情>>

达摩流浪者 [ 凯鲁亚克 ]

《达摩流浪者》是杰克·凯鲁亚克的一部自传性小说,“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这句话,就出自本书。故事的背景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讲述“我”(雷蒙)与贾菲的交游以及“我”的几次穿梭于北美大陆的旅程(贾菲的原型为加里·斯奈德,美国著名诗人、作家)。“我”与贾菲一见如故,谈论诗歌、女孩,参加朗诵会,涉足人迹罕至的险峰,“我”着迷于贾菲对许多事物的见解,并在贾菲的建议下前往喀斯喀特山脉深处的孤凉峰担任林火瞭望员。除了与贾菲的交游,小说中也有“我”独自搭车横穿美国大陆以及纵贯美国西海岸的精彩旅程,当中不时伴随着“我”对于孤独、自由、真理的思考。这部小说具有对生活的感人热情,故事更有凝聚力,讲述了两个年轻人对佛法或真理的激情探寻。他们的冒险集中在对禅的追求,这最终引导他们攀上内华达山脉,去体悟孤独之道。所谓“达摩流浪者”,就是将自己放逐于天地人世间,追寻自由、感悟人生真谛人们。 查看详情>>

杜洛兹的虚荣 [ 凯鲁亚克 ]

凯鲁亚克生前最后一部半自传体小说,也是他思想最成熟时期完成的作品。书中集中回忆了作者青年时期在不同城市、不同领域的经历,在回忆的同时,凯鲁亚克在文中穿插叙述了多年积累下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活的领悟,可以说是他留给世人一份宝贵的财富。《杜洛兹的虚荣》 记录了1935年到1946年间年轻的凯鲁亚克(杜洛兹)在洛厄尔和纽约的生活,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商船、海军基地、监狱等地的冒险经历,并体现了出身贫寒家庭的凯鲁亚克在青年时期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以及他不向世俗妥协、向往自由的桀骜个性。书中的第一部分讲述了凯鲁亚克(杜洛兹)作为一名优秀的橄榄球运动员在洛厄尔和纽约的求学经历;第二部分记录了他因和哥伦比亚大学橄榄球队的教练不和而毅然退学之后在不同地方流浪、做工和出海的经历;最后一部分叙述了他回到纽约与一群避世份子结交并相互影响的故事。 查看详情>>

巴黎之悟 [ 凯鲁亚克 ]

从蒙帕纳斯黑帮酒吧里风韵不存的法国女人到与作者同名的陌生法国“贵族”,旅程中的每个人每件事都令凯鲁亚克深深着迷,他认为自己从中获得了“垮掉的一代”眼中最高境界的人生体验:“顿悟”。全书秉承了凯鲁亚克一贯的写作风格,用天马行空的联想和充满激情的笔触写出了独特的旅行感悟。 本书被称为巴黎版的《在路上》,为凯鲁亚克后期的作品。小说以半自传体的风格、用第一人称讲述了作者去巴黎和布列塔尼探寻家族历史的十日之旅。 查看详情>>

吉拉德的幻象 [ 凯鲁亚克 ]

凯鲁亚克的半自传体小说,展现了他在“垮掉派之王”标签下不为人知的温情一面。书中讲述了他年幼夭折的哥哥吉拉德生前身后的往事。之所以题做“幻象”,是因为作者把对童年场景的回忆与想象融合在一起,刻画了一个圣洁而敏锐的吉拉德形象:他短暂的生命中虽然承受着疾病带来的巨大苦痛,但他的智慧和品德却始终感染着身边的人。这一形象对凯鲁亚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引发他对生存意义的深刻反思。 查看详情>>

大瑟尔 [ 凯鲁亚克 ]

本书是凯鲁亚克后期的半自传体小说,主人公杜洛兹是一位作家,是“垮掉的一代”所崇拜的偶像。他受邀去加利福利亚的海滨胜地大瑟尔度假,希望能亲近大自然并远离那些狂热的崇拜者。可事与愿违,他看到的大自然让他有压迫感,他甚至幻想海浪拍击堤岸的声音是对他种种罪恶的抨击。酗酒过度的杜洛兹在经历一番疯狂的风流韵事之后,精神几近崩溃,这也使他对垮掉派的理想落败进行痛苦的反思。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