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佶(1660-1720后),字吉人,号鹿原,别号紫微内史、麓原子、鹿眠庵。清朝福建侯官县人。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十七年(1660年)生;少从王士祯、王琬、陈廷敬学;圣祖(玄烨)康熙三十八年(己卯,1699年)中举人,康熙五十一年(壬辰,1712年)钦锡进士,授内阁中书,世宗(胤禛)雍正年间卒,年六十余岁。
林氏藏书很多。藏书室名“朴学斋”。徐乾学为纳兰性德辑刻《通志堂经解》、朱彝尊选《明诗综》时,皆就朴学斋传抄;朴学斋抄本多用黑格,版心下刻“朴学斋钞本”五字。
清代的写刻精本,起始于康熙,盛于乾嘉。这一时期出现许多精本佳椠,都是由名家精心缮写付梓的。吉人善书法,精校勘,手迹尤为至宝。曾手写汪琬撰《尧峰文钞》、陈廷敬撰《午亭文编》和王士祯《渔洋精华录》、《古夫于亭稿》,手写上板,写、刻、印俱精,被文坛和藏书家誉为“林氏四写”,世称精刻本,为公私藏家所重视。
林氏长子正青得鳌峰徐兴公(明末福建有名藏书家,所著、藏书很可贵,遗书五十余种,录其目与跋寄至京邸,吉人一见大喜)随作诗以记其事。诗云:“平生爱书癖,垂老未能释,譬如饕餮人,流涎嗜肥炙,又如聚敛者,铁锱务捃摭;自哂炳烛暮,时光如驹隙,何苦獭祭劳,甘此蠹龁册,结习顾难除。把卷欣然适,每尝语儿辈:胸次勿迫窄,学当贯古今,义须本经籍。圹观前辈贤,孰不典坟索;吾乡海溃隅,见闻终捍格,若非事诗书,何由展寻尺;曩哲谢(肇制)与徐(兴公),勤录肆探赜,精骑裒万余,秘本购千百,市朝忽改移,签帙旋遭厄,瓿(bù)覆图堪虞,部分亦足惜;予是丁盛年,志欲奋大翮,念惟富缥湘,始足淰论核。适有宛羽(徐渤[兴公]的藏书楼)遗,许有十城易,亟脱汝母剑,佐以古玩剧,煌煌二册余,奕奕充余宅,贫儿暴得富,匹夫竟怀壁,环堵古香丛,插架文光射,终藉此先资,乃竟成丽泽,廿年容京华:不至迷阡陌,策勋固在兹,诒谋讵用,儿能绳父志,好尚无颇僻。所敦在芸编,光阴恐虚掷,每当奇书来,老父尝哑哑;昨复致二纸,快意说新获,书是徐氏遗,字是鳌峰迹,图印识收藏,题跋详细释;四十七种书,百十年间隔,一旦归书囊,如揖重来客。老夫闻之喜,懽酌双浮白,遗金纵满籝(竹笼),何如万卷积;久宦辄伤穷,颖秃不耐画,惟有教儿孙,冀永书香脉,儿解藏书好,自受读书益;长林蔚松揪,藤间纷萝薜,老夫怀归来,展书乐晨夕。”从这篇长诗里,可以看出林氏对于爱书藏书的情况,并以遗书胜遗金来鼓励儿孙辈也要爱书。
有四子:正青、在衡、在峨、玉衡。
长子林正青,字洙云,以贡生任小海场盐大使、内阁中书。1962年夏,北京中国书店访得明末刊《读杜诗寄卢小笺》上下两卷,为林正青旧藏。书末有题识云“己亥七月七夕得于叶氏旧书坊,”钤“正青之印”(白方)、“林洙云氏”(朱方小印记)。另有枚如(棋山庄主人)跋云:“洙云姓林,名正青,以贡生任小海场盐大使,内阁中书,佶之子也。予从友人刘筠川处见其瓣香堂(正青藏书室名)未刻残集一巨册,录二十余篇存于筐,盖其中有关闽中掌故者。洙云著述甚多,身后率不及传。”正青亦精于书法,其字体结构,流丽遒劲,酷似乃父之手笔。著有《榕城旧闻》、《榕海诗话》、《小海场志》、《瓣香堂集》等。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