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巴甫洛维奇·契(qì)诃(hē)夫 (俄文: Антон 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 ,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俄国作家。生在塔冈罗格市一个破产的小商人家庭。1879年于故乡中学毕业,升入莫斯科大学,攻读医学。1884年毕业,从事医务工作。在大学学习期间就已开始文学创作,从1880年起以安托沙·契洪特 (АнтошаЧехонте)为笔名在幽默刊物上发表滑稽故事。这些篇幅短小的幽默作品中有许多达到了高度的社会概括,有的嘲讽小市民的奴才心理(《小公务员之死》,1883;《胖子与瘦子》,1883;等),有的鞭挞趋炎附势的恶劣风气(《变色龙》,1884;《假面舞会》,1884;等),有的揭露沙俄国家机器的专横暴虐(《普里什别耶夫中士》,1885;等)。1884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麦尔波敏那童话集》;1886年出版《杂烩故事集》;1887年出版《黄昏集》,1888年获得二分之一的普希金奖金。
80年代后半期,契诃夫开始写作“大型”作品,对重大的社会人生问题进行探索(如中篇小说《草原》,1888)。艺术风格也随之发生变化,幽默逐渐让位给严肃的思考或抒情。80年代末, 契诃夫思想探索日益紧张,在创作中反映了俄国知识分子由于找不到正确的人生观而产生的精神苦闷(如《乏味的故事》,1889)。为了解脱思想危机,更好地了解俄国的现实生活,于1890年赴苦役流放地萨哈林岛(即库页岛)考察。旅行归来后,发表长篇报告文学《萨哈林岛》 (1895),揭露了沙俄的司法和惩罚制度。1892年发表的中篇小说《六号病室》对整个专制制度的俄国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深刻地反映了沙俄监狱般的现实。
90年代和20世纪初是契诃夫创作的新时期,他的小说反映生活更加广阔,思想更加深刻,艺术更加纯熟。不仅真实地反映了俄国城乡资本主义关系的成长、农民的破产和贵族庄园生活的没落(《农民》,1891;《女人的王国》;1894;《三年》,1895;《出诊》,1898;《峡谷》,1900;等),而且无情地揭露了小市民的庸俗、民粹派的空想、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和“小事论”以及托尔斯泰式的不抵抗主义(《决斗》,1891;《带阁楼的房子》,1896;《我的生活》;《约纳奇》,1898;《带狗的女人》,1899;等)。从小型三部曲《套中人》、《醋栗》和《爱情》(1898)起,经过一系列中、短篇小说,到最后的短篇小说《新娘》(1903),贯穿一条清晰的思想线索:粉碎精神枷锁,埋葬旧的生活,向往和欢呼另一种新的生活。这反映了随着1905年革命的逼近,俄国社会气氛的变化以及契诃夫本人的思想发展和他对巨大社会变革的预感。
契诃夫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一生写了中、短篇小说400余篇,其中有许多脍炙人口之作,堪称为艺术的典范。他的思想倾向寓于对现实真实的描绘之中,叙述风格冷静客观,作品结构紧凑,行文简洁,语言凝炼。
契诃夫也是一位杰出的剧作家,对戏剧艺术进行了大胆的革新。早在80年代后半期就开始戏剧创作,写有闹剧《论烟草之害处》(1886)、《蠢货》(1888)、《求婚》(1888~1889)以及大型剧本《伊万诺夫》 (1887~1889)等。90年代和20世纪初,契诃夫的戏剧创作达到高度繁荣。《海鸥》(1896)、《万尼亚舅舅》(1897)、《三姊妹》(1901)、《樱桃园》(1903~1904)等剧,标志着俄国戏剧发展的新阶段。这些作品不分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不注重情节纠葛,着重描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他们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状态。情节不是事件发展的链条,而是人物向往行动的历史,从而揭示了社会中间阶层在历史变革前夕的思想情绪。这种社会心理剧包含着两个层次:一是外在的日常现实,一是潜在的象征隐喻。这两个层次统一在总的感情气氛之中。
契诃夫继承了俄国文学的优秀传统,影响了青年高尔基、蒲宁、库普林、安得烈耶夫等一代作家的创作;在世界文学发展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
契诃夫有许多手记本,里面是他在生活中随手记下的瞬间感触,将来作品的腹稿、速写,读书心得,以及从别的作家的书中抄录的拔萃。手记既是他的文学创作备忘录,也是他成熟期作品的索引。在他去世十年后,他的妻子克尼碧尔经过严格的选择和整理,形成这部《契诃夫手记》公诸于世。伍尔夫的丈夫伦纳德曾经与人一起将《手记》译成英文出版。中译本最初于1953 年发行,随着译者贾植芳的偃蹇命运在图书馆尘封近三十年,直至1982 年重新印行,用他的话说,这个译本的命运也是他的生活的命运。 查看详情>>
俄国作家契诃夫创作的中篇小说。《在峡谷里》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坐落在峡谷中的叫乌克列耶渥的农民和工人(村里有几个工厂)混居的村子里。契诃夫一开始就为这个故事描绘了一个阴沉的背景:“这个村子里没有断过热病,就连在夏天也是满地泥泞。此地永远有一股工厂的垃圾的气味和用来给花醋加工的醋酸的气味……制革厂常使小河的水发臭,垃圾把草地弄脏,农民的牲口害炭疮病。”而小说的情节,用安·屠尔科夫的话说是“契诃夫作品中情节最阴沉的一篇。”小说的主人公之一老齐布金是个商人,高利贷者。他残酷地剥削着村子里的人。他的杂货店卖坏了的、臭了的食用油、伏特加的腌牛肉,以此积聚了大量的财富。他以自己当暗探的长子阿尼西木为骄傲;也为自己的美丽的能干的儿媳阿克辛尼雅——病弱的聋子小儿子斯捷潘之妻而自豪。他的这个儿媳完全耽溺于料理家务和经营杂货店,她甚至信不过自己的丈夫,不敢把钥匙交给他。长子阿尼西木娶了一个穷姑娘丽巴为妻,她在齐布金家里总感到自己是个外人,是个女工。但是齐布金家发生了不幸,阿尼西木因犯了制造伪币罪而被判服苦役。这场灾祸震惊了父亲,他想分给丽巴刚生下的小儿子一部分财产。但是阿克辛尼雅知道后用开水烫死了小孩,然后又把丽巴从家中赶走。她完全控制了这个家,让老齐布金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度过风烛残年。 查看详情>>
贩卖羊毛的商人库兹米巧夫和替女婿去卖羊毛的神甫赫利斯托弗结伴出门去卖羊毛。库兹米巧夫还顺便带了他九岁的外甥叶戈鲁什卡到外地去读书。叶戈鲁什卡坐在车夫简尼斯卡的身边,为离开母亲一路上哭个不停。他们的马车要日夜兼程,经过一个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作品以“旅行”贯串情节,从一个九岁孩子的视角来观察世界,借自然美和人的生存企求之间的对比、落差以呈现小说主题: 作为生命容器的大自然是如此令人迷恋、陶醉,而这美丽器皿中盛放的竟是无数艰辛、酸楚、命运的粗暴与乖张。 查看详情>>
《不必要的胜利》是契诃夫1882年在莫斯科学习医学时创作的三部中篇小说之一。茨威布希和伊尔卡是一对性格迥然不同的父女。茨威布希用无奈之心去归顺和适应生活,甘心做生活的奴隶。伊尔卡向命运抗争,坚决要做自己的主人。问题就在于此,伊尔卡要为受辱的父亲复仇,却使她自己沦为交际花,并嫁给没落的贵族阿尔土尔·冯·扎依尼茨男爵,落得一身臭名。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文学作品,是一出极具讽刺意味的悲剧,契诃夫在描写人物背景以及行为关系的同时,最主要是为凸现金钱的罪恶性和爱情的改造力。首先谈谈金钱,阿尔土尔为一百万而答应取伊尔卡,给予伊尔卡贵族太太的身份,以便伊尔卡能以平等的地位向戈尔达乌根伯爵夫人施行报复。伊尔卡为复仇,答应用自己的肉体去赚得一百万,使阿尔土尔重新变成名符其实的富有的伯爵。而侮辱伊尔卡父亲的戈尔达乌根伯爵夫人则是为了一百万而嫁给年老的戈尔达乌根伯爵,以壮大自己娘家的家业。在金钱的诱惑下,乡村法官拒绝伊尔卡的上诉;阿尔土尔的姐姐一家设计夺取母亲的遗产;伊尔卡要求追求她的男人们必须抛掷重金才能求得她的一吻。人们为了金钱而各怀鬼胎,不惜改变自己本初的品质,从而变为麻木,自私以及丑陋。 查看详情>>
《契诃夫短篇小说集》所选的作品来自契诃夫创作的前后两个时期。在早期作品中,除了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具有一定现实批判色彩的《变色龙》之外,还有一些轻松诙谐的纯幽默小说。《契诃夫短篇小说集》所选的契诃夫后期小主,以《套中人》是为著名。这篇小说表现了沉闷压抑的时代氛围,讽刺了俄国社会普遍的僵化、禁锢的精神状态。 查看详情>>
《第六病室》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创作的中篇小说。这部小说没有众多的人物。没有复杂紧张的情节。以一间病室为主要场景,以一对知识分子为主人公,以他们的争论作为主要情节,却揭示了深刻的主题思想。知识分子伊凡·德米特利奇·格罗莫夫受尽生活的煎熬,对黑暗残酷的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一次他因为看到一队被押解而过的犯人而深受刺激,一下子明白过来: 自己原来就生活在沙皇俄国这个大监狱里,而且永远无可逃遁。于是他再也不能安然地生活下去了,他每时每刻都感到被压抑得透不过气来,于是被关进了治疗“疯子”的第六病室。医生安德烈·叶菲梅奇·拉京刚来医院时,想在周围建立一种合理健全的生活秩序。但是他深深感到在黑暗的现实里自己是多么软弱无力。于是他干脆采取了逃避生活的途径,躲在家里喝酒,看书,并形成了一种对现实妥协的自欺欺人的哲学。然而残酷的现实,使拉京内心越来越苦闷和矛盾。在和格罗莫夫的争论中他不由自主地被对方的激烈言辞和愤怒的抗议所吸引,渐渐觉悟和清醒过来。但是他很快也被当作疯子关了起来,最终被迫害致死。格罗莫夫和其他人仍然被禁锢着,受着折磨,专制仍在延续。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