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别:
  • 国籍:英国
  • 出生地:奥地利维也纳
  • 出生日期:1889年4月26日
  • 逝世日期:1951年4月29日

路德维希‧约瑟夫‧约翰‧维特根斯坦(Ludwig Josef Johann Wittgenstein,1889年4月26日—1951年4月29日),英国籍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维特根斯坦1889年4月26日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一个犹太人家庭,后入英国籍。1908~1911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学航空工程。1912~1913年在剑桥从学于B·罗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奥军中服役并被俘。1920~1926年曾在维也纳附近从事乡村小学教师等职业。1926~1928年在维也纳期间,与M·石里克、F·韦斯曼等人有交往。1929年回到剑桥大学,同年6月获哲学博士学位,1930年成为三一学院研究员,并在G·E·摩尔的赞助下任该校哲学讲师,1939年接替摩尔的教授职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自动离开讲坛到医院服役。1944年再次回到剑桥。1947年未到退休年龄就辞去教授职务。此后,在爱尔兰乡村专门从事哲学研究。1951年4月29日在剑桥去世。主要著作有:《逻辑哲学论》(1922)、《哲学研究》(1953)、《关于数理基础的意见》(1956)、《蓝皮书和褐皮书》(1958)、《1914~1916年的笔记》(1961)、《论确定性》(1969)、《哲学语法》(1974)、《关于颜色的意见》(1977)、《心理哲学评述》(第1卷,1980)等。在哲学上,维特根斯坦反对传统哲学,即反对“形而上学”。他认为,传统哲学充满无意义的假命题,充满无法证实和无法分析的抽象命题,传统哲学所说的都是不应当说的、无意义的话,是“形而上学”,应当抛弃。一般认为,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可分为前期和后期。其前期哲学思想属逻辑分析哲学,《逻辑-哲学论》一书,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在这一时期,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是人的一种自然的、形象化的能力,语言是人类用来表现事物的一种形象,语言就是世界的图象,就是事实的图象,这就是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图象学说,他用这个学说回答语句为何能表述实在世界中的事实,并回答关于命题的性质问题。在他看来,图象反映命题与事实、语言与实在之间关系的本质,同时也反映命题的本质。维特根斯坦在其后的哲学思想中,抛弃了图象说及其在此基础上所建立的逻辑原子论,代之以语言游戏论。在这一时期,维特根斯坦用“游戏”作为考察语言的模型。认为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也就是用语言做游戏。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的早期,不信任日常语言,认为它不准确,容易造成混乱。他试图用“理想语言”代替日常语言。而在其哲学研究的后期,他为日常语言辩护,认为只要坚持日常语言的日常用法,就可以消除语言造成的混乱。并且认为,哲学的任务正是在于描述语言的日常的实际用法。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论,体现了他的重视日常语言的立场。该学说分析了人们的日常语言活动,论述了日常语言的约定性、系统性、灵活性、多样性、家庭相似性和日用性。同时,又根据语言的这些性质,着重从语言的功能和使用,论述了语言的意义问题。维特根斯坦的前期哲学对逻辑实证主义有决定性影响。他的后期哲学对日常语言哲学和科学哲学中的历史主义有较大影响。

维特根斯坦作品

哲学研究 [ 维特根斯坦 ]

维特根斯坦著,1953年出版。该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由693节组成,下卷由14节组成。该书是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代表作,也是分析哲学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以全新的方法处理语言的意义问题,对于分析哲学中用逻辑分析的方法研究语言意义转到注重生活实践,注意语言的日常用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维特根斯坦放弃了早期以逻辑分析语言,提示其真实结构的方法。他从观察人们使用语言的实际情况入手,把使用词的整个过程想像成是一些游戏中的一种,孩童通过这种游戏学习他们的母语。作者把这些游戏称为“语言游戏”,有时把简单语言说成语言游戏。在这种语言游戏中包含有无数多种句子,这些句子也有无数多种用法。这种多样性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人们会看到一些新的语言,新的语言游戏,而另外一些则要被人遗忘。提问、感谢、咒骂、问候-把语言中工具的多样性和它们使用的多样性,把词类和句子的多样性与逻辑学家关于语言所说的话作比较,结果是很有趣的。语言游戏的多样性在于词的用法是多样的,维特根斯坦把词比作各种工具借以说明它们功用的各不相同。语句也是游戏中最根本的因素是遵守规则。每一种遵守规则的方式都是一种解释,但我们应该把“解释”一词局限于用对于规则的一种表达来代替另一种表达。哲学问题是形而上学问题,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语言的误解。既然语言的意义在于用法,那么当语言休息时,即在不使用时,哲学问题就产生了。如果我们尊重语法的用法,不以形而上学的方式使用语言,就不会出现问题。哲学不可以干涉语言的实际用法,它最终只能描述语言的用法。 查看详情>>

逻辑哲学论 [ 维特根斯坦 ]

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生前出版的唯一的一本著作,也是他早期哲学的代表作。1921年出版。这本书可以说是一部“奇书”,因为它既无章节,又无论述,整部书都是排列有序的格言式的短句。全书宗旨可以用作者在书中写下的一句名言来表示,那就是:“凡不可说的,应当沉默。”维特根斯坦一反过去哲学家们那种苦苦思索本体问题的做法,而把整个哲学问题归结到语言问题上。他认为一切所谓哲学问题之所以存在,乃是因为我们日常语言的背离逻辑,因而他要致力于建立一种完善的语言,研究出能够完善地表达我们的思想的符号体系之逻辑基础,一句话,就是划分清楚什么是可说的,什么是不可说的。在这本书中,作者有两次提到美学问题,一次是说“美”、“善”跟大多数哲学命题一样,毫无意义;另一次是说,美学和伦理学一样是先验的,不能表述的。根据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观点,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分析美学的代表人物将美一词看作不能说的命题,应该对它保持沉默;关于美的问题仅仅限于日常语言中的一种具体运用的形容词或感叹词而已,美、善一类命题属于语言批判之外的东西,所以是无须探讨的。维特根斯坦的这一套理论对于美学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观念,即摆脱对美的本质、规定性的研究,把这些当作“不可说的”,而将研究美学变为研究某种态度与日常语言运用的关系问题。追随维特根斯坦的方法和观念的人如莫里斯·韦兹(Morris Weitz)、肯尼克(W.E.Kennick)、保罗·齐夫(Paul Ziff)等等,形成了西方当代美学中分析美学一派。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