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棫[yù](约1100-1154年),宋音韵训诂学家。字才老。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进士。召试馆职,不就。宋高宗绍兴(1131-1162年)中为太常侍丞,因触怒奸相秦桧,被免职。后任泉州通判,卒于任。吴氏博通音韵,精于训诂。朱熹称赞说:“近代训释之学,唯才老为优。”在古音研究上,吴氏与陆德明观点相近,认为古人韵缓(用韵较宽),创古韵通转之说。著《韵补》五卷,荟萃群籍,援引先秦韵文及诸家音训以求古音,开古音研究的先河。依吴氏认为相通的韵归类,古韵可以分为“东”“支”“鱼”“真”“先”“萧”“歌”“阳”“尤”九部。但具体内容与他研究的界限并不符合,就字论字,也不符合古音,引用欧阳修、苏轼、苏辙的诗为证据,更缺乏时代观念。又著《毛诗叶韵补音》十卷,意在补充陆德明《经典释文》叶音的不足。凡《诗》中以今音读来不押韵的,都以叶音通之。原书已不传,但多为朱熹《诗集传》所采用。王质《诗总闻·闻音》亦载其说,影响甚大。又著《楚辞释音》《字学补韵》《书稗传》《论语指掌》《考异续解》等书,都不传。《福建通志》卷一百八十七、《宋元学案》卷二十二、《宋史翼》卷二十四载有他的事迹。
研究上古音著作。宋吴棫撰。5卷。首创协韵之说。音韵学专著。成书于南宋初年。吴棫,字才老。约生于宋元符三年(1100年),卒于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福建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宣和六年进士,曾任太常丞,泉州通判。南宋音韵训诂学家。著《毛诗叶韵补音》、《楚辞释音》、《韵补》等。现仅存《韵补》。《韵补》卷一为上平声,卷二为下平声,卷三为上声,卷四为去声,卷五为入声。此书据古人用韵推206韵之古音相通关系。取《书》、《易》、《诗》等先秦经典、诸子文章、《楚辞》、汉魏诗赋、唐宋至欧苏文集凡50种,录其韵字,依206韵次序分列。上平、下平、上、去、入各为一卷。收录的字有两类:一是用韵不见于《集韵》诸书的;二是虽见于韵书而训义不同,“或诸书当作此读而注释未收者”。吴氏就206韵论其古音之相通,收录的字也就列于所相通数韵的第一韵中。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