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1899年8月13日-1980年4月29日),美国电影导演。生于英国伦敦一个信奉天主教的商人家庭。1955年加入美国籍。早年在电报公司和广告公司任职,后为影片设计字幕,担任助理导演、编剧和美工师。1925年独立导演第一部影片《娱乐场》。在英国第一部有声片《讹诈》(1929)中初显其巧妙的故事设计、多变换的摄影角度、蒙太奇及音画对位等方面的精湛技艺。1940年,赴美国,以《蝴蝶梦》一片开始了在好莱坞的辉煌事业。40年代的杰作《春闺疑云》 (1941)、《疑影》(1943)和《爱德华大夫》(1945),奠定了无人能够取代的“悬念大师”的地位。50年代,他进一步致力于将作品主题和风格融为一体,着眼于影片的结构,使之没有一个多余细节,每个细节都是整个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创造出独特的电影表达方式。杰出作品有《列车上的陌生人》(1951)、《后窗》(1954)、《晕眩》(1958)和《西北偏北》(1959)等。60年代以后,他试图拓宽自已的表现领域,但取得成功的依然是表现极端强烈恐怖和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为基础的作品,如《精神病患者》 (1960)、 《群鸟》 (1962)和《玛尔尼》(1964)等。构成他作品的基本成分是恐惧、性欲和死亡。他在电影美学方面受到德国表现主义和苏联蒙太奇理论的影响。1992年英国《画面与音响》杂志评选世界电影史上十位最佳导演,希区柯克在评论家和导演两大投票系列中均榜上有名。主要作品还有: 《山鹰》 (1926)、 《房客》 (1926)、 《下坡活》(1927)、《不正经的女人》 (1927)、《耳环》(1927)、 《农民之妻》 (1928)、 《爱尔斯特里的呼声》 (1930)、 《裘诺与孔雀》 (1930)、 《谋杀案》(1930)、《欺诈》(1931)、《怪僻的富翁》(1932)、《来自维也纳的华尔兹舞》(1933)、《知道太多事情的人》(1934)、《三十九级台阶》(1935)、《破坏》(1936)、 《年轻的姑娘》 (1937)、 《失踪的女人》(1938)、 《牙买加旅店》 (1939)、 《外国记者》(1940)、《史密斯夫妇》(1941)、《破坏者》(1942)、《救生船》 (1944)、 《美人计》 (1946)、 《绳索》(1948)、《舞台上的决斗》(1950)、《我承认犯罪》(1953)、《电影谋杀案》(1954)、《捉贼记》(1955)、《哈里的纠纷》(1955)、《弄错的罪犯》(1957)、《撕破的帷幕》 (1966)、 《黄玉》 (1969)、 《暴怒》(1972)、《祖坟》(1976)。
对于很多人来说,“希区柯克”绝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悬疑”、“惊悚”和恐怖的代名词。希区柯克认为:“每个人生来就具有悬念癖,作家就是把悬念兜售给他们,使他们知道迫切想知道的事情。”在制造悬念这一点上,他无疑是个天才。阅读希区柯克的推理小说,就像在做一道高难的智力题,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步出现的将是什么。那些藕断丝连的蛛丝马迹,巧妙地穿插在人物的对话之中,在你还迷失其中之时,慢慢织就一张巨大的网,还原出事情的本来面目。 希区柯克是悬念大师,是推理大师,也是心理大师,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深刻地洞察到人生的荒谬和人性的脆弱。通过他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最深处;而在最深处的角落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希区柯克那犀利的、略带嘲讽又满怀温情的目光。 这位有着电影界的悬念推理小说大师,熟练地把悬疑、惊悚、理性和幽默融合在一起,讲述了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让人读后欲罢不能。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