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伯峻(1909~1992)语言学家。1909年9月1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市。现为中华书局编审、北京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文物局咨询委员、华中工学院中国语言研究所研究生专题讲座教授。四岁发蒙,十岁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附属小学,之后入修业小学(高小)、修业中学、楚怡中学。中学未毕业,值大革命风暴前夕,到达北京,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入本科中文系,从学于钱玄同、吴承仕、余嘉锡、黄节、陈垣等人,获益较多。而主要收获乃得自叔父杨树达。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至1930年间,北京地下党组织几乎全部破坏,与党失去联系,非常苦闷,开始注释《列子》,同正集释《吕氏春秋》的同班好友许维遹互相协助,交换材料。毕业时,《列子集释》脱稿,交给杨树达。1931年,拜黄侃门下,成为“黄门弟子”。大学毕业后,经同学友好张百川(今名勃川)介绍,到泰山任冯玉祥、李德全夫妇的私人语文教师。不久随冯徙居张家口。1933年离张家口,教中学语文,并写出《中国文法语文通解》,该书以音韵为纲,描述古今虚词的衍变。1935年,应冯玉祥之约到南京,任研究室成员,抗日战争期间,转徙宜兴、无锡、南京、济南、开封、郑州、武汉、长沙、衡阳、桂林、贵阳,然后定居重庆。1940年离开冯玉祥返回长沙,从此与冯断绝联系。为生活计,仍教中学。1948年和地下党取得联系,被调回长沙,重新入党。1949年长沙解放,曾搞新闻,统战工作。1953年申请回学术单位,遂调至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写出《文言语法》,被翻译成日文。不久又完成《论语译注》,为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京都帝国大学采用为教本,香港亦有翻印本。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调到兰州大学中文系,完成《孟子译注》,初版用兰大中文系名义出版。1960年调任中华书局编辑,写出《文言虚词》和《文言文法》。后参加重新组织的二十四史点校小组工作,就吴则虞未定稿加工、删繁、订误、补漏,完成《晋书》校点本。他一生珍惜光阴,刻苦读书,勤于著述,至老不衰。著作有:《中国文法语文通解》(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文言语法》(私营北京群众出版社出版,北京出版社重版)、《论语译注》(1958年,中华书局出版)、《列子集释》(龙门联合书局出版,中华书局重版)、《孟子译注》(1961年,中华书局出版)、《古汉语虚词》(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另有论文多篇,散见于解放前《国文月刊》,解放后《中国语文》等刊物。最新著作有《春秋左传注》、《春秋左传词典》等。
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58年出版。本书按照《论语》的篇次,逐章进行注释,并翻译为现代语体文。章节的分合,比较斟酌以往各家的异同后择善而从。文字的校定,广泛利用古今学者成果,取舍缜审。注释的重点是字音词义、语法规律、修辞方式、历史知识、地理沿革、名物制度、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诠释。于疑难之处,有简明的考证,或注明出处,或略举参考书籍,以便读者查究。译文在尽可能不走失原意并保持原来风格下力求流畅明白。古人言辞简略,有时为补足文意而于原文涵义之外增添的词句,加方括弧作为标志。译文参照严复在翻译西文时提出的“信、达、雅”的标准,采取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方法;注意通俗化、大众化,充分照顾到专业工作者以外广大读者的阅读方便。书末附有《论语词典》。《词典》论“词”不论“字”,兼收近于“词”的“词组”;凡见于《论语》本文之词,不论基本词或派生词,习见义或罕见义,一律收录;词条按词头笔划为序排列;词目下,先释词义,再举例句;一词多义,分列义项;每词各义一般均标注出现次数;与“注释”交相为用,详于“注释”者,“词典”仅略言之,而“注释”未备者,“词典”则补充之。由于作者深厚的功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这一富有创造性的整理古籍新方法,达到了预期目标:帮助一般读者比较容易而正确地读懂原著,并给有志深入研究的人提供若干线索,又为自学者提供了提高阅读古书能力的阶梯。该书不但获得大陆众多读者的喜爱,而且受到港台及世界研习汉学者的欢迎,日本东京和京都的大学曾采用此书作为教本。 查看详情>>
《列子》集释本。八卷。今人杨伯峻撰。成书于民国十一年(1932年),初版于一九五八年。《列子集释》先录《列子》正文,正文下夹句进行注释考证。考释分四类,先录晋人张湛《列子注》文,次录唐人卢重玄《列子解》文,再作有关《列子》本文及张注、卢解的校勘、训释与考据,最后录有唐人殷敬顺所纂与宋人陈景元所补之《列子释文》以及有关《释文》之考证。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收入《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原书撰成于1929至1932年之间,1958年曾由龙门联合书局排印出版。该书以清代汪继培校刻的《湖海楼丛书》本为底本,参照影印宋本、元本、《道藏》本等古本,择善而从,参校撰成。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