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公元673年~公元727年),唐朝僧人。中国唐朝著名天文学家和释学家,本姓张,起初名叫遂,魏州昌乐(今河北魏县)人,襄州都督、郯国公张公谨的孙子。他的父亲张擅,曾担任武功令。
一行自幼聪敏,涉猎经史,尤其精通历象、阴阳、五行之学。当时道士尹崇十分博学,平日收藏了很多典籍。一行向他借阅扬雄的《太玄经》,几天后还回。尹崇问:“这本书意旨深奥,我研究了多年,也没有通晓,你怎么这么快就送还了呢?”一行说:“已经探求到它的含义了。”随即拿出自己所撰写的《大衍玄图》和《义决》一卷给尹崇看。尹崇大惊,和他谈论书中的深邃之处,十分叹服,对别人说:“这是颜子再生啊!”一行因此声名远播。武三思仰慕他的学问和操行,请求和他结交,一行躲开了。不久,一行出家为僧,在嵩山隐居,师从沙门普寂。睿宗即位后,敕令东都留守韦安石依照礼节前去征召他。一行以生病为由,拒不接受任命。后来,一行步行到达荆州当阳山,师从沙门悟真学习梵律。
开元五年(717),玄宗命令一行的族叔礼部郎中张洽带着敕书,前往荆州强行请他出山。一行到达京城后,被安置在光太殿,玄宗几次前去那里,询问安国抚人之道,一行言辞恳切直率,毫无保留。开元十年,永穆公主出嫁,敕令有司依照太平公主的旧例,安排此事。一行认为高宗晚年,只有一女,应该特别礼遇。而且太平公主骄横僭越,并最终因此获罪,不应该引以为例。皇上听从了他的话。
一行尤其精于著述,撰有《大衍论》三卷,《摄调伏藏》十卷,《天一太一经》和《太一局遁甲经》《释氏系录》各一卷。当时,用《麟德历经》推算历法渐渐不够精密,皇上敕令一行参考前代的诸家历法,改撰新历,又命令率府长史梁令瓒等人和工人一起创造黄道游仪,用来考察七曜的行度,互相加以证明。于是一行借鉴《周易》的大衍之数,建立起推演之法与之相应,改写成《开元大衍历经》。开元十五年,一行去世,年仅四十五岁,皇上赐以谥号“大慧禅师”。
当初,一行的从祖东台舍人张太素,撰写《后魏书》一百卷,其中《天文志》没有完成,一行续写完毕。皇上为一行撰写碑文,亲自写在碑石上,又拿出库钱五十万两,为他筑塔。第二年,玄宗前往温汤,路过塔前,停下马匹,让有品级的官员靠近塔前,诉说他秋日出游的本意,又赐绢五十匹,用以在塔前栽种松柏。
当初,一行为了探求大衍之法,求访老师,到达天台山国清寺,看见一个庭院,有古松十几棵,门前有流水经过。一行站在门屏间,听见院僧在庭院中进行推算,又听见他对徒弟说:“今天应该有弟子远道而来求教推算之法,现在应该已经到达门前,没有人引他进门吗?”随即又推算一次,又对徒弟说:“门前的流水应当倒向西流,弟子也就到了。”一行应声走进庭院,跪拜请求传法,全部学完后,门前的水果然倒向西方流去。道士邢和璞曾经对尹愔说:“当初,汉朝的洛下闳编制历法,曾说:‘八百年后会误差一天,到时候必定有圣人修正。’今年期限已到,而一行编撰《大衍》修正了洛下闳的误差,那么洛下闳的话就是真的!一行不是圣人又是什么呢?”
全称《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义释》,简称《大毗卢遮那成佛经义释》、《毗卢遮那经义释》或《大日经义释》等。佛典注疏。唐开元十三至十五年(725-727)一行述记。十四卷。是作者协助善无畏译《大毗卢遮那经》(即《大日经》)的注释书。书前有温古序称,《大日经》译出后,一行“尚虑持诵者守文失意……又请三藏(指善无畏)解释其义,随而录之”,使读者不致惑于经文中之“隐伏”。现存本后有日僧慈勇于宝历六年(1756)重刻跋文,称本书传至日本已有八百多年,“现行印本差脱颇多,错谬不鲜”,故与多种善本校雠后,重加订正,校勘记随文附见。此外,据本书后日僧圆珍记录,本书尚有十卷、十一卷、二十卷本,其书名又称《义记》或《疏》,然内容大同小异。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查看详情>>
华严经海印道场九会请佛仪,一卷,唐一行,慧觉依经录,宋普瑞补注,明木增订正,读彻参阅,正止治定,钱谦益序,毛凤苞序,佚名序(缺末页)。嘉与后目合併。 查看详情>>
全一卷。唐代一行撰。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经之初列举虚空藏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与宿曜有关之诸尊印明及九曜真言、九执曜天印、二十八宿印、能吉祥真言、北斗七星真言等;终则引述金刚大成就经吉祥成就品,宣说修行息灾护摩、禳除恶宿曜之法。然所引之金刚大成就经不详。 查看详情>>
梵名Brahma -horanavagraha 。全一卷。唐代僧一行(683~727)撰。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图像部分收于第九十二册。本经为密教有关星宿仪轨之经典。内容解说拜祭九曜星宿之诸种作法,如祭祀之方位、供物、所持之真言等,并举出相应于各种年岁之星宿与吉凶之关系等。附有九曜星图形。 查看详情>>
简称《大日经疏》、《大疏》等。佛典注疏。唐一行撰。二十卷。是汉译《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即《大日经》)的注释书。有再治本,题为《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义释》,略称《大日经义释》、《义释》,十四卷。两本内容大同小异。今本末附三句五转问答一段,《义释》本或标题《大日经钞记》。文前《义释》本并有温古《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义释序》一卷。释文是在善无畏解说的基础上,征诸显密经论,加以融会贯通而成。凡强调师说之处,标明“阿阇梨言”;属自己独立解释,则标明“今谓”、“私谓”。卷六并列阿阇梨所传曼荼罗图位,后世称“经疏曼荼罗”。疏中广采经论,旁征博引,凡引据经论仪轨七十余种一百八十余次,包括大小乘三藏及密轨外典,其中引据较多是《智度》、《中论》、《般若》及唯识经论和《瞿醯》、《苏悉地》等密典。疏中对经文教义多所发挥,由此建立密宗理论体系。疏文认为,“真言门住心品”统论全经大意,经的主题即是阐明如实观察、证知自心实相,而心实相即是诸法实相,即是菩提。又认为如实证知心实相,即遍知一切心相均从缘起,极无自性,亦即悬悟自心本不生际,即空即假即中。疏文还认为,此经全部内容包含在“三句”义中,而“三句”义中又悉摄一切佛法,故疏判此经即是“如来遍演之一切乘自心成佛之教”。疏对第二品及其后诸品的密法修行,也以浅略、深秘两释的方法作了理论化的解释,使密教仪轨更具佛教理论色彩。 查看详情>>
全一卷。唐代一行撰。又作大威德万爱法、焰曼德迦万爱如意法。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为杂密轨,大威德法。首先细说六面六臂六足、乘水牛之像,图示所成就法、一印真言、曼荼罗及法成就之地符、天符。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