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言(1761~1802),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字皋文,武进(今江苏常州)人。祖上三代秀才,惠言4岁丧父,靠母、姊艰难维持,14岁即为童子师。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举本省乡试,教习景山官学,期满,适母病逝,即归丁母忧。七次参加礼部考试,始于嘉庆四年(1799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编修,3年后病卒。
他精通《周易》、《仪礼》,为乾隆时著名经学家,著有《周易虞氏义》、《虞氏消息》、《虞氏义礼》、《易候》、《易事》、《易言》、《周易郑荀义》、《周易别录》、《义图条辨》等。早年好为词赋,曾专攻骈文,后又致力古文,与恽敬创“阳湖派”。“阳湖派”为矫桐城派狭窄之陋,推崇韩愈的“明道”主张,提倡模仿诸子百家及唐宋古文,思想较解放,但理论及创作均不及桐城派影响大。惠言又为“常州词派”创始人,是继朱彝尊后词坛盟主。鉴于“浙江词派”一味拟古,寄兴不高而提倡“意内言外”、“比兴寄托”,“其缘情造端,兴于微言,以相感动,极令风谣里巷男女哀乐,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回要渺,以喻其致。盖诗之比兴,变风之义,骚人之情,则近之矣。”(《词选·自序》)于嘉庆二年(1796年)辑《词选》,选唐宋四十四家词为常州词派范本。由于他们极力寻求微言大义,不免有穿凿附会之弊。惠言词作多为身世之感和君国之忧,气势雄健,寄托深远,亦有词旨隐晦,难于索解之作。著有《茗柯文集》,《茗柯词》等。其弟张琦,清代名医,亦常州派词人,有云“超俊不让乃兄”,著《立山词》等传世。
张惠言是清嘉庆以后流行的常州词派的创始人。他自作词数量并不多,今存仅46首,但他所编《词选》一书当时却流行于世,产生较大的影响。《词选》刊行于嘉庆二年,选录唐五代和两宋词共44家116首,其中多选唐五代词,而少选南宋词,取舍标准与此前主盟词坛、标举南宋的浙派明显不同。在《词选序》和词评中,张惠言提出了比较系统的论词主张。他认为词非小道,上承风、骚,竭力提高词的文体地位,强调词作应富有内容,“意内而言外”,要体现“比兴寄托”,“缘情造端,兴于微言,以相感动”。他提倡“低回要眇”的词风,而反对浙派词人追求的“清空醇雅”。他的主张系针对浙派词风行世已久的弊病而来,对转变词坛风有着积极影响,故一时响应者颇众,流风余绪绵延至晚清。但他的词评也有勇于立论、疏于考史之弊,好言词中有政治寄托,每失之穿凿附会。他的词作能实践其论词主张,陈廷焯称其词“全自风骚变出”(《白雨斋词话》)。其词如〔木兰花慢〕《杨花》、〔水调歌头〕《春日赋示杨生子掞》等篇于写景咏物之际,寄托遥深,感慨系之,不失为佳作。
张惠言早年工骈文词赋,其大赋主要学汉魏,词藻富赡,富于气势,代表作有《游黄山赋》、《黄山赋》等;其小赋主要学六朝,托意幽深,抒情蕴藉,代表作有《望江南花赋》、《邓石如篆势》等。中年后从友人钱伯坰、王灼(刘大櫆学生)处接受桐城派的影响,又与同里恽敬共治唐、宋古文,欲合骈、散文之长为一体,开创了阳湖派。他的《送钱鲁斯序》和《文稿自序》言其为文本末,颇能反映阳湖派的文论主张。其散文特点是散行中时夹骈语,较桐城派散文富于词彩。
著有《茗柯文编》4卷,《茗柯词》1卷,并编有《词选》、《七十家赋钞》。近人龙榆生著《论常州词派》,其中搜集不少有关张惠言词作的研究资料,可供参考。
词论。 清张惠言(1761—1802)撰。一卷。惠言有《词选》已著录。此编系今人唐圭璋辑录张氏《词选》中评语而成,又附《词选序》、《重刻词选原序》、《词选后序》等六文而成。计收张氏对十二位词人三十三首词之评语,约万余字。张氏精于词学,《词选》一书尤名重词坛。于各家词作之评语中,多有高见。评温庭筠词达十二首,提示简要明达,使温词朦胧晦涩处豁然清晰。然亦有囿于陈说处。如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张氏难脱“刺明微也”、“暗时也”、“爱君不忘也”之陈说,并谓“此词与考槃诗极相似”,殊为失当。附录诸篇,为严整论文,颇有价值。有一九八六年中华书局《词话丛编》本。 查看详情>>
清词别集。张惠言撰。1卷。收词46阕。张惠言反对当时统治词坛的浙江词派末流那种无病呻吟和单纯咏物之作,提出填词应该效法“诗之比兴”之义、“意内而言外”和“缘情造端”(《词选序》)的主张,强调词要有一定的社会内容,抒发真实感情。《茗柯词》多抒写江南乡思、别绪、恋情和咏吟景色,反映的生活面并不广,有的流于晦涩,这与他的词论并不相符。但善于选择适当的形式表现内容,创作态度严肃,格调高雅,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如〔水调歌头〕5首,开倚声家未有之境,沉郁疏快,全自风、骚变出。〔木兰花慢〕《杨花》借杨花寓作者怀才不遇、飘零沦落的感叹。“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相见欢〕),信手拈来,却能寄意于其中。他的词语言清丽,韵律和谐,委婉而含蓄,形成一种沉郁凄怆,深美闳约的艺术风格,为一代所宗。词集版本甚多,通行的有《四部备要》本,《清名家词》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茗柯文编》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