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字元镇,号得全居士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
  • 出生日期:1085年

赵鼎(1085年-1147年)字元镇,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崇宁五年进士,累官河南洛阳令、开封士曹参军。高宗即位,除司勋郎官,迁右司谏、殿中侍御史。金兵至江上,陈战、守、避三策,扈从高宗至明州,拜御史中丞。建炎四年,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四),未几,罢职奉祠。绍兴二年,除知平江府,改江东安抚大使、知建康府。三年,移江西安抚大使,知洪州。四年三月,除参知政事,力荐岳飞收复襄阳。半年后,拜尚书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五年,为左仆射,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监修国史。六年,以与张浚论事不合,出知绍兴府。七年,张浚以淮西兵变引咎去位,鼎复入相。举荐胡寅吕本中等十人分布朝列。八年,以反对和议,为秦桧所挤,再出知绍兴府。九年,徙知泉州。十年,提举杭州洞霄宫,责清远军节度副使、潮州安置。在潮五年,杜门谢客,不问时事。十四年,移吉阳军。在吉阳三年,知秦桧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已,乃自撰墓志,绝食而死,年六十三。孝宗朝追赠太傅,谥忠简。

赵鼎为南渡名臣,屹然重望,气节学术,彪炳史书。文章多为制词奏疏,为文浑然天成,本不以词藻争短长(《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六)。其词的成就较高,以北宋亡国为界,词的内容与风格都有较大差别。南渡前,其词往往学五代花间词人,多写春愁、闺怨、美人,如《点绛唇》词“梦回鸳帐馀香软,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醉桃园》词“青春不与花为主,花正开时春暮”,“只有一尊芳醑,留得青春住”,词章婉媚,较花间词人更饶情思(《词苑萃编》卷五引《古今词话》)。南渡后,其词侧重描写现实感受,举凡山河沦陷、国家破亡之痛,扫清妖氛、恢复中原之志,流落他乡的飘泊之感与遭受排斥的怨愤之情,一寓之于词,风格也由柔媚变为刚烈。《满江红》词淋漓尽致地表达词人那种“肠欲断,头应白,空搔首兴叹,暮年离隔”的愤懑不平之感,况周颐谓其词“清刚沉至,卓然名家,故君故国之思,流溢行间句里”(《蕙风词话》卷二),正是对其人品词风的称赏。著有《忠正德文集》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有《得全居士集》三卷(同上书卷二○),原集已佚,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诗文,重编为《忠正德文集》十卷,道光、光绪年间均有重刊本。赵鼎的词在宋代已有刻本《得全词》一卷行世,清代将其词与李光李纲胡铨词合刻为《南宋四名臣词集》。《全宋词》第二册收其词四十五首。《全宋诗》卷一六四五至一六四六录其诗二卷。《全宋文》卷三八○六至三八一四收其文九卷。事迹见赵鼎《自志笔录》、《宋史》卷三六○本传。

赵鼎作品

忠正德文集 [ 赵鼎 ]

宋代诗文别集。 10卷。赵鼎著。赵鼎事迹见《宋史》本传。绍兴五年(1135),赵鼎监修宋神宗、宋哲宗二朝实录成书,宋高宗亲书“忠正德文”4字赐之,因此名集。史称其为文浑然天成,凡军国机事,多其视草,有奏疏诗文200余篇。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作10卷。旧本久佚不传。今本系清初修《四库全书》时,馆臣从《永乐大典》搜辑而成。计有奏议64篇,骈体书启14篇,古今体诗274首,词25首,笔录7篇。又据《历代名臣奏议》增补12篇,仍编为10卷。《四库全书总目》评日:“鼎南渡名臣,屹然重望,气节学术,彪炳史书。本不以词藻争短长,而出其绪余,无忝作者。盖有物之言,有不待雕章绘句而工者。观于是集,可以见一斑矣。“除《四库全书》本外,《乾坤正气集》本分为8卷。 查看详情>>

辩诬笔录 [ 赵鼎 ]

在绍兴八年(1138)罢相之后,赵鼎多次受到奸佞小人的迫害,致使他屡遭迁谪。在其被贬期间,即绍兴十年(1140),朝中大臣诬陷他有“亲奉玉音之语”“纠结保甲以拒勤王之师”“收受贿赂”“挪用公款”“勾结叛将”“汲引亲党”等罪名,髙宗听信后便贬赵鼎潮州安罝。而赵鼎深感冤杆,在《辩诬笔录》中详细论列車情的经过,一件件驳斥,以彰自身清白。“据《四库全书未收书目提要》云:‘足编前有自序,称学术迂僻,与众背驰,所上前后数千章,期间岂无传播失实.风闻文饰之误,不得不辨。其他他细故,无足深较云云。’ 查看详情>>

建炎笔录 [ 赵鼎 ]

杂史。南宋赵鼎撰。3卷。上卷自建炎三年(1129)起至绍兴二年(1132)十一月止,称《己酉笔录》。中卷自绍兴六年八月起至同年九月十七日止,称《丙辰笔录》。下卷自绍兴七年九月至同年十二月十二日,称《丁巳笔录》。是书按年系日,详记朝廷大事,于皇帝迁播、平定苗刘之变等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