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岩(1832年~1905年),清医学家。字伯度,号鹿起山人。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咸丰六年(1856年)以副车人赀为比部主事,于京邸患寒痢,几为庸医所误,从此有志于医。披览医著,精研医理。为人疗病,亦获良效,且有医名。后历任山西祁县,安徽舒城、盱眙县令,归里后复研读医籍。集诸家学说以明证因脉治,参以己见,著《六气感证要义》一卷(1898年)。谓外感之证,不外乎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又于药用有心得者,方义有见及者,并印以附。历时六载,撰成《本草思辨录》四卷(1904年),收药一百二十八味,依《本草纲目》编次。各药与张仲景医书诸方相印证,兼采他说,阐析药性、归经及配伍运用。其时西医东渐,周氏对部分中医自弃其学、扬西抑中之现象深恶痛绝。认为中医之弊,不在守旧而在于弃旧,故推崇清代崇古尊经之名医徐大椿、陈修园、尤在泾等,极力诋毁王清任,而谓唐容川“持中西之平,阐造物之秘,洵为有功医学”。其谓西医“遗气化而究形质”,与唐容川“持中西之平”观点相仿。于阐发古医经、本草,则卓有见地。
本草类著作。清周岩撰。四卷。岩字伯度,山阴 (今浙江绍兴) 人。清末医家,对《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颇有研究,著有《六气感证要义》等。周氏认为“方之不效,由于不识证者半,由于不识药者半。识证矣而药不当,非特不效,抑且贻害”。提出“辨本草”为“医学之始基”,故以《伤寒论》、《金匮要略》书中常用药物为主,于光绪三十年(1904)撰成此书。约十一万四千字。卷首绪论,对当时医界不重视“经典”,“贱中医贵西医”等观点进行抨击。继之对一百二十八种常用药进行辨析。卷一载石膏、赤石脂等十八种。卷二载木香、郁金等四十六种。卷三载生姜、干姜等十七种。卷四载沉香、乌药等四十七种。周氏论药,或据《本经》、或据《伤寒》、《金匮》,兼采众家之长,又善抒发己见,有一定参考价值。有光绪三十年山阴周氏微尚室刊本,一九三六年《珍本医书集成》本,一九六○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