谕纪泽(以买田起屋为可愧之事)

字谕纪泽儿:

二月初九日王则智等到营,接澄叔及尔母腊月二十五日之信,并甜酒、饼粑等物。十二日接尔正月二十一日之禀,十三日接澄叔正月十四日之信,具悉一切。

富圫修理旧屋,何以花钱至七千串之多?即新造一屋,亦不应费钱许多。余生平以大官之家买田起屋为可愧之事,不料我家竟尔行之。澄叔诸事皆能体我之心,独用财太奢,与我意大不相合。凡居官不可有清名,若名清而实不清,尤为造物所怒。我家欠澄叔一千余金,将来余必寄还,而目下实不能遽还。

┃ 今译 ┃

二月初九日王则智等人到营中,接到你澄叔以及你母亲腊月二十五日的信,以及甜酒、饼粑等物品。十二日接到你正月二十一日的信,十三日接到你澄叔正月十四日的信,知晓了一切。

富圫修理旧屋子,为什么花钱有七千串之多?即使新造一个屋子,也不应该费钱这么多。我生平总以大官人家买田起屋为可愧之事,不料我家竟然也在这样做。你澄叔处理各项事情都能体会我的心意,唯独用钱太过奢侈,与我的意思大不相合。凡是做官,不可以有清官之名,假如名清而实不清,更会令造物主发怒。我家欠了你澄叔家一千多两,将来我必定寄还,而眼下实在不能立即就还。

┃ 实践要点 ┃

曾国藩在老家富圫修屋,因为由曾国潢主持,故较为奢华。于是曾国藩认为花钱太多,其生平以大官之家买田起屋为可愧之事,然而自己家却也未能避免。不过也不好多责怪其弟,只能说欠钱太多一时不能还,将来必还。再说做官,不可有所谓清官之名声在外,若一不小心名不副实,反而会招致祸害。此事也说明了这点。曾国藩一生俭朴,却未能杜绝家人的奢华,故及时进行批评并强调还钱一事。此种精神值得学习。

尔于经营外事颇有才而精细,何不禀商尔母暨澄叔,将家中每年用度必不可少者逐条开出?计一岁除田谷所入外,尚少若干,寄营,余核定后,以便按年付回。袁薇生①入泮②,此间拟以三百金贺之。以明余屏绝榆生,恶其人非疏其家也。

┃ 今译 ┃

你在经营外边的事务上,颇有才干而且精细,为何不与你母亲以及澄叔禀明协商,将家中每年必不可少的用度逐条开列出来?计算一年里除了田谷所有的收入之外,还少了多少钱,寄到营中,我核定之后,以便按年寄回。袁薇生入泮上学,这边打算用三百两表示祝贺。也用此来证明,我屏绝榆生(袁秉桢),是厌恶其人而非疏远其家。

┃ 简注 ┃

①袁薇生:袁秉桢(榆生)的弟弟,当时考中了秀才。这就表明曾家虽厌恶袁秉桢,但不疏远亲家本身。

②入泮:即进学。考中秀才后成为府县生员,要到学宫祭拜孔子,而学宫前有一半圆形水池叫作泮池,故进学也称入泮。

┃ 实践要点 ┃

曾国藩要求纪泽将一年开支报来核定,怕家中再有奢侈浪费之事发生,并说明对待女婿本人以及袁家的态度和背后的理由,这些都是为了锻炼纪泽处理家务的能力。如何处理此类家族之间的事务,也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应当注意的。

余定于十六日自徐起行回金陵。近又有御史参我不肯接印,将来恐竟不能不作官。或如澄叔之言,一切遵旨而行亦好。兹将折稿付回。曾文煜到金陵住两三月,仍当令其回家。余将来不积银钱留与儿孙,惟书籍尚思添买耳。

┃ 今译 ┃

我定在十六日从徐州起程回金陵。近来又有御史参劾我不肯接印,将来恐怕还是不得不做官了。或许正如澄叔所说的,一切遵旨而行也是好的。现在就将奏折稿寄回。曾文煜到金陵住了两三个月,仍旧应当让他回家去。我将来不积银钱留给儿孙,只有书籍还想再去添买一些。

┃ 实践要点 ┃

曾国藩强调,与其把钱财留给后人,不如用这些钱多买点书留给子孙,这也是其晚年的一条重要训诫。如今的父母,也应该考虑如何留下精神财富,以馈后人。

沅叔屡奉寄谕严加诘责,劾官①之事,中外多不谓然。湖北绅士公呈请留官相,幸谭抄呈入奏时朝廷未经宣布。沅叔近日心绪极不佳,而捻匪久蹂鄂境不出,尤可闷也。此信呈澄叔阅,不另致。

涤生手草

(同治六年二月十三日)

┃ 今译 ┃

你沅叔屡次接到寄来的谕旨严加诘责,弹劾官文的事情,中外人士多半不以为然。湖北的绅士上了公呈请求留住官相(官文),幸好谭抄公呈入奏的时候朝廷未曾宣布。你沅叔近日心绪极为不佳,而捻匪在湖北境内蹂躏了许久还不出去,尤其让人郁闷。此信呈送给你澄叔一阅,不另外致信了。

┃ 简注 ┃

①劾官:时任湖北巡抚的曾国荃(沅叔)弹劾湖广总督官文(官相)一事,大多官员并不支持,故此处说其心绪不佳。

┃ 实践要点 ┃

把曾国荃遇到的烦心事告知家人,是为了大家庭的和谐与相互体谅。

谕纪泽(纪鸿志趣不庸鄙,将来或终有成就)

字谕纪泽儿:

二月十六日接正月初十禀,二十一日又接二十六日信。得知是日生女,大小平安,至以为慰。儿女早迟有定,能常生女即是可生男之征,尔夫妇不必郁郁也。李宫保①于甲子年生子已四十二矣。惟元五殇亡,余却深为廑系。家中人口总不甚旺,而后辈读书天分平常,又无良师善讲者教之,亦以为虑。

┃ 今译 ┃

二月十六日接到正月初十的信,二十一日又接到二十六日的信。得知此日你生了个女儿,大小平安,非常欣慰。生儿生女的早晚都有定数,能够多生女儿就是可以生男孩的征兆,你们夫妇不必郁郁寡欢。李宫保(李鸿章)在甲子年生儿子的时候已经四十二。只是元五早夭,我非常挂念此事。家中的人口总不太兴旺,而且后辈读书的天分平常,又没有良师善于讲解并教导他们,也以此为虑。

┃ 简注 ┃

①李鸿章原配夫人周氏生子李经毓早夭,后继室赵小莲生李经述时,李鸿章已经四十二岁。

┃ 实践要点 ┃

此主要就生男生女一事,对其儿子和儿媳进行宽慰,并且以李鸿章为例加以说明,希望他们不要过于介怀。

科一①作文数次,脉理全不明白,字句亦欠清顺。欲令其归应秋闱②,则恐文理纰缪,为监临以下各官所笑;欲不令其下场,又恐阻其少年进取之志。拟带至金陵,于三月初八、四月初八学乡场③之例,令其于九日内各作三场十四艺④,果能完卷无笑话,五月再遣归应秋试。科一生长富贵,但闻谀颂之言,不闻督责鄙笑之语,故文理浅陋而不自知。又处境太顺,无困横⑤激发之时,本难期其长进。惟其眉宇大有清气,志趣亦不庸鄙,将来或终有成就。

┃ 今译 ┃

科一(曾纪鸿)作文多次,条理全不明白,字句也不够清晰、顺畅。想让他回家参加今年的秋闱,又恐怕文理上多有纰缪,被监临以下的各官笑话;想不让他下场考试,又恐怕阻碍了他少年人的进取之志。打算带他到金陵,在三月初八、四月初八,效仿乡试考场的体例,让他在九日之内各作三场十四艺,果真能够做完试卷而且没闹什么笑话,就五月再让他回乡参加秋试。科一生长在富贵之中,只能听到一些谀颂的话,不曾听到督责、鄙笑的话,所以文理浅陋而不自知。又因为处境太顺,没有以困顿、挫折进行激发的时候,本来就很难期待他有什么长进。唯独因为他眉宇之间大有清气,志趣也不算庸俗、鄙陋,将来或许终究会有成就。

┃ 简注 ┃

①科一:曾纪鸿的乳名。曾国藩以“甲科鼎盛”四字为子侄辈取乳名(行名),如曾纪泽叫“甲三”,曾纪寿叫“鼎三”等。

②秋闱:明清时期的乡试,一般子、卯、午、酉八月,也即秋季举行,故称秋闱。

③乡场:即乡试考场。

④三场十四艺:同治时期的乡试考三场,共十四篇诗文。第一场,考试“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第二场,考试“五经”文五篇;第三场,考试经史、时务策五道。

⑤困横:陷入困顿,遭受横阻、挫折。

┃ 实践要点 ┃

所有父母都希望子女出人头地,身为晚清重臣的曾国藩也不例外。虽说曾国藩的两个儿子后来也都有成就,但是他们在科举考试中的表现却并不出色。再说当时曾纪鸿快二十岁了,写不好作为科举基础的八股文,曾国藩也害怕孩子进入考场,所以决定将曾纪鸿带到南京亲自管教。“养不教,父之过。”寻找背后的原因,他认为自己给孩子提供的家庭环境太过优越,正是导致孩子种种毛病的温床。但是,曾国藩并没有对孩子丧失信心,而是强调其眉宇之间的清气,且志趣不俗,也就是说看到了孩子的优点。在此信中,强调孩子的成长环境不可太过优渥,不可听不到督责,以及父母应当亲自带孩子等,都值得现在做父母的借鉴。

余二十岁在衡阳从汪师①读书,二十一岁在家中教澄、温二弟,其时之文与科一目下之文相似,亦系脉不清而调不圆。厥后癸巳、甲午间②,余年二十三四聪明始小开,至留馆③以后年三十一二岁聪明始大开。科一或禀父体,似余之聪明晚开亦未可知。拟访一良师朝夕与之讲《四书》、经书、八股,不知果能聘请否?若能聘得,则科一与叶亭及今为之未迟也。

┃ 今译 ┃

我二十岁在衡阳跟从汪先生(汪觉庵)读书,二十一岁在家中教导澄、温两个弟弟,这时候写的作文也与科一眼下的作文相似,也是脉络不清晰而文句不圆熟。其后的癸巳、甲午年间,我到了二十三四岁聪明才初开,到了留馆以后的三十一二岁聪明开始大开。科一或许禀承了父亲的本质,像我一样聪明才智比较晚才会开启也未可知。打算寻访一位良师,朝夕给他讲解《四书》、经书、八股文,不知果真能够聘请到吗?如果能够聘到,那么科一与叶亭(王镇镛)现在开始努力也还不迟。

┃ 简注 ┃

①汪师:指曾国藩当年的塾师汪觉庵。

②癸巳、甲午间:指道光十三(1833)、十四年间。

③留馆:清代翰林院庶吉士必须在庶常馆学习三年,期限到后参加散馆考试。考试等优等者留馆,还有下次考试升迁的机会;考试次等者则分到各部作主事或外放作知县。

┃ 实践要点 ┃

曾国藩教育子女,总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举例比照,故认为纪鸿可能与自己相似,属于大器晚成的人,因此还准备聘一名师来教其子。做父母的,确实应当从长远来看孩子,从自己的经历来看孩子,如果坚信其必有所成,那就不会太过焦虑了。

余以十六日自徐州起行,二十二日至清江,二十三日过水闸,到金陵后仍住姚宅行台。此间绅民望余回任甚为真切,御史阿凌阿至列之弹章,谓余不肯回任为骄妄,只好姑且做去,祸福听之而已。澄叔正月十三、二十八之信已到,暂未作复,此信送澄叔一阅。

涤生手示(宝应舟中)

徐寿衡之长子次子皆殇,其妻(扶正者)并其女亦丧,附及。

(同治六年二月二十五日)

┃ 今译 ┃

我在十六日从徐州起程,二十二日到清江,二十三日过了水闸,到金陵之后仍旧住在姚宅的寓所。这边的士绅、民众盼我回任两江总督的心情甚为真切,御史阿凌阿等人弹劾我的奏章,说我此前不肯回任两江总督都是因为骄傲、狂妄,只好姑且去任这个职务,祸福也就听之任之而已。你澄叔正月十三、二十八的信已经收到,暂时未作回复,此信送你澄叔一阅。

徐寿衡的长子、次子都早夭了,他的妻子(扶正者)以及女儿也已去世,附及。

┃ 实践要点 ┃

此处交代自己的行程,让家人放心。对于自己的祸福,包括外人的毁誉,听之任之,也是正确的态度,因为原本就由不得自己。

谕纪泽(纪鸿用心太过,体弱生疾)

字谕纪泽儿:

三月初十日罗登高来,接尔二月初六之信。十五日接二月十九日禀,具悉一切。余以初六日至金陵,初八日专差送信与澄叔,此外常有信与沅叔,不知尔常得知其详否?

鸿儿自今年以来长有小病,自二月二十六七以后常服清润之药。三月初八九作三文一诗,十一二日作经文五道,盖欲三四月试考二次,令五月回家乡试也。十四日作策三道,是夜即病。初意料其用心太过,体弱生疾。十五日服熟地①等滋阴之剂,是日竟日未起。十六日改服参、蓍、术、附等补阳之剂,不料壮热②大作,舌有芒刺,竟先伏有外感疫症在内。十七日改服犀角、生地等清凉之剂,亦未大效。现在遍身发红,疹子热尚未退。鸿儿之意因数日吃药太杂,自请停药一日。余向来坚持不药之说,近亦不敢力主,择众论之善者而从之。鸿儿病不甚重,惟体气弱,又适在考试用心太过之后,殊为焦虑。

┃ 今译 ┃

三月初十日罗登高来了,接到你二月初六的信。十五日接到二月十九日的信,知晓了一切。我在初六日到金陵,初八日有专门的差人送信给你澄叔,此外也常有信给你沅叔,不知道你是否经常得知其中详情?

鸿儿自从今年以来常有些小病,自从二月二十六七以后也常服清润肺部的药物。三月初八九日所作的三文一诗,十一二日所作经义论文五篇,大概想在三四月间模拟考试两次,五月回家参加乡试。十四日作了策论三篇,当夜就生病了。起初估计是他用心太过,体弱而生病。十五日服用了熟地等滋阴的药剂,当日一整天都没有起床。十六日改为服用参、蓍、术、附等补阳的药剂,不料高热发作,舌上也有芒刺,竟然起先已有外感的疫症潜伏在内了。十七日改为服用犀角、生地等清凉的药剂,也没有大的收效。现在遍身发红,疹子的热度还未消退。鸿儿的意思是因为数日以来吃药太杂,所以自己请求停药一日。我向来坚持不用药的说法,近来也不太敢力主用药,而是选择众人的议论之中最善者而从之。鸿儿的病不太严重,只是身体的气息较弱,又正好在考试用心太过之后,我很是焦虑。

┃ 简注 ┃

①熟地:中药名,又称熟地黄或伏地,地黄的块根,其作用主要为滋阴。

②壮热:指病人自己觉得极热,体温较高,所谓以阳热内盛而蒸达于外。

┃ 实践要点 ┃

曾纪鸿得病之后,曾国藩对于服药一事多有关注,其总的原则还是不服药,因此纪鸿提出吃药太杂,停药一日,曾国藩即表示认同。当时纪鸿的病症不是很重,得病的主要原因是用心太过而体弱,先滋阴后补阳,反而加重了病情,全身发红,还出了疹子,所以不如停药,或少用医药而以养心为上。曾国藩对孩子生病的情况了解得如此之细,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尔母信来,欲带眷口仍来金陵。余本欲留尔母子在富圫立家作业,不令再来官署。今因鸿儿抱病,又思接全家来署,免得两地挂心。或早接或迟接,或令鸿儿病痊速归,旬日内再有确信。

┃ 今译 ┃

你母亲有信来,想要带着家眷仍旧来金陵。我本想留你们母子在富圫建立家业,不让再来这边的官署。如今因为鸿儿抱病,又想接全家来官署,免得两地挂心。或者早接或者迟接,或者让鸿儿的病痊愈之后快速回家,十天之内会有确切的消息。

┃ 实践要点 ┃

此处针对曾纪鸿生病的情况,向曾纪泽交代了一些家务事的处理方式。

余身体平安,但以见客太多为苦。鄂省军事日坏。杏南①殇难,春霆又两次奏请开缺。沅叔所处极艰,吾实无以照之。甲五侄处,余近日作信慰之。尔六叔母所须绫、书、温印等物,亦于下次专人寄回。此信呈澄叔一阅,不另书。

涤生手示

(同治六年三月十八日)

┃ 今译 ┃

我身体平安,但是总以见客太多为苦。湖北省的军事情况日渐恶化。杏南(彭毓橘)遇难,春霆(鲍超)又两次奏请开缺军务。你沅叔所处的境地极其艰难,我实在没有办法照应他。甲五(曾纪梁)侄儿那边,我近日写信慰问他了。你六叔母所需要的绫、书,以及你温叔(曾国华)常用的印章等物件,也将在下次派专人寄回。此信呈送你澄叔一阅,不另外书写了。

┃ 简注 ┃

①杏南:彭毓橘,字杏南,湖南湘乡人,湘军将领,曾国藩的表弟。平定捻军战死后,赠内阁学士,加骑都尉世职,并为三等男爵。

┃ 实践要点 ┃

此处交代曾国荃、曾国华两家相关的琐事,可见兄弟和睦也是曾国藩始终关注的,这对一个家族的兴衰来说极为重要。

谕纪泽(诗文趣味约有二种:一曰诙诡,一曰闲适)

字谕纪泽儿:

十八日寄去一信,言纪鸿病状。十九日请一医来诊,鸿儿乃天花痘喜①也。余深用忧骇,以痘太密厚,年太长大,而所服十五六七八九等日之药,无一不误。阖署惶恐失措,幸托痘神②佑助,此三日内转危为安。兹将日记由鄂转寄家中,稍为一慰。再过三日灌浆③,续行寄信回湘也。

┃ 今译 ┃

十八日寄去的一封信,说了纪鸿生病的状况。十九日请了一位医生前来诊治,鸿儿乃是天花(出痘子)。我深为担忧、惊骇,因为所出的痘太过密厚,年纪也太大,而且在十五六七八九等日所服用的药,无一不是错误的。整个官署的人都惶恐而手足无措,幸好托痘神的保佑,这三日之内转危为安了。现在将日记从湖北转寄到家中,也稍能作为一个安慰。再过三日水痘灌浆,我会接着再寄信回湖南的。

┃ 简注 ┃

①天花痘喜:天花,又称出痘子,由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痊愈后可终身免疫,故此处称“痘喜”。

②痘神:民间信仰的神明,传为主司麻豆之神,又为护佑儿童的司命之神。

③灌浆:本指谷类作物开花受精后将营养输送入种子,此处指疮疤化脓出水后病毒去除。

┃ 实践要点 ┃

曾国藩听从其祖父之教导“不信地仙”,然而因为其长子纪桢为天花病亡,故此次纪鸿出痘,还是敬奉痘神。此后并作有《礼送痘神祝文》,又以二千金修金陵痘神庙,又作门联,也是舐犊情深了。

尔与澄叔二月二十八日之信顷已接到。尔七律十五首圆适深稳,步趋①义山,而劲气倔强处颇似山谷。尔于情韵、趣味二者皆由天分中得之。凡诗文趣味约有二种:一曰诙诡之趣,一曰闲适之趣。诙诡之趣,惟庄、柳之文,苏、黄之诗,韩公诗文,皆极诙诡,此外实不多见。闲适之趣,文惟柳子厚游记近之,诗则韦、孟、白傅均极闲适。而余所好者,尤在陶之五古、杜之五律、陆之七绝,以为人生具此高淡襟怀,虽南面王②不以易其乐也。尔胸怀颇雅淡,试将此三人之诗研究一番,但不可走入孤僻一路耳。

余近日平安,告尔母及澄叔知之。

涤生手示

(同治六年三月二十二日)

┃ 今译 ┃

你与澄叔二月二十八日的信刚才已经接到。你的七律十五首写得圆适而平稳,效仿义山(李商隐),而在劲气、倔强之处很像山谷(黄庭坚)。你对于情韵、趣味这两方面,都是在自己的天分之中所得。凡是诗文的趣味,大约有两种:一是诙谐奇诡之趣,一是闲适自在之趣。诙谐奇诡之趣,只有庄子柳宗元的文章,苏轼、黄庭坚的诗,韩公(韩愈)的诗与文,都是极为诙诡的,此外就实在不多见了。闲适自在之趣,文章只有柳子厚(柳宗元)的游记接近,诗则有韦应物孟浩然、白傅(白居易)都极为闲适。然而我所喜好的,还是陶渊明的五古、杜甫的五律、陆游的七绝,并且认为人生应当具有如此高远、淡泊的襟怀,即使南面为王,也不能替代其中的乐趣。你的胸怀颇为雅淡,试着将这三人的诗研究一番,但是也不可走入了孤僻一路。

我近日身体平安,告诉你的母亲以及澄叔知道。

┃ 简注 ┃

①步趋:亦步亦趋,效仿。

②南面王:南面称王,古人以坐北朝南为尊。此句意出《庄子·至乐》:“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

┃ 实践要点 ┃

关于诗文趣味,曾国藩提出诙诡之趣、闲适之趣两种。前者文为庄子、柳宗元,诗为苏轼、黄庭坚,以及韩愈诗文;后者文为柳宗元之游记,诗为韦应物、孟浩然、白居易。至于陶渊明的五古、杜甫的五律、陆游的七绝,更具有“高淡襟怀”,所谓“南面王不以易其乐也”,故希望纪泽多琢磨此三人之诗,同时又要避免走入孤僻之途。现代人读古诗文,这些观点依旧可以参考,特别是追求“高淡襟怀”更是极为重要。

谕纪泽(老年求去褊心忮心,少年不宜妄生意气)

字谕纪泽儿:

接尔三月十一日省城发禀,具悉一切。鸿儿出痘,余两次详信告知家中。此六日尤为平顺,兹钞六日日记寄沅叔转寄湘乡,俾全家放心。余忧患之余,每闻危险之事,寸心如沸汤浇灼①。鸿儿病痊后,又以鄂省贼久踞臼口、天门,春霆病势甚重,焦虑之至。

┃ 今译 ┃

接到你三月十一日省城发出的信,知晓了一切。鸿儿出水痘,我两次详细写信告知家中了。这六日特别平安、顺利,现在抄出这六日的日记寄给你沅叔转寄回湖南,好让全家人放心。我在忧患之余,每当听说危险的事情,内心就如同沸汤浇灼一般。鸿儿的病痊愈之后,又因为湖北省内的贼军长久盘踞在臼口、天门,春霆(鲍超)的病势又很重,等等,焦虑之极。

┃ 简注 ┃

①沸汤浇灼:热水淋漓而焦灼之状。

┃ 实践要点 ┃

此处提及纪鸿的水痘之病和鲍超病重的消息。曾国藩在听说危急之事后,总是“寸心如沸汤浇灼”,可见其仁爱之心。

尔信中述左帅密劾次青,又与鸿儿信言闽中谣歌之事,恐均不确。余闻少荃言及闽绅公禀留左帅,幼丹实不与闻。特因官阶最大,列渠首衔。左帅奏请幼丹督办轮船厂务,幼已坚辞,见诸廷寄矣。余于左、沈二公之以怨报德①,此中诚不能无芥蒂②,然老年笃畏天命③,力求克去褊心忮心④。尔辈少年,尤不宜妄生意气,于二公但不通闻问⑤而已,此外着不得丝毫意见。切记,切记。

┃ 今译 ┃

你在信中说到左帅(左宗棠)秘密弹劾次青(李元度),又在写给鸿儿的信中说到闽中的谣歌之事,恐怕都不太准确。我听少荃(李鸿章)说到闽中的士绅们写信挽留左帅,幼丹(沈葆桢)确实不曾听说。只是因为官阶最大,将他列在首衔了。左帅奏请幼丹督办轮船厂的事务,幼丹已经坚决请辞,此事见于廷寄。我对于左、沈二公的以怨报德,心中诚然不能毫无芥蒂,但是老年人应当笃实地敬畏天命,力求去除狭隘之心、嫉妒之心。你们这一代的少年,尤其不应该妄生意气,对于此二公不通音讯即可,此外不能带有丝毫的个人意见。切记,切记!

┃ 简注 ┃

①以怨报德:即恩将仇报。左宗棠、沈葆桢都因为曾国藩的推荐得以官至巡抚,然而左曾指责曾氏兄弟金陵城破时虚报军功等,沈则在江西巡抚任上与曾争夺厘金等,二人都与曾国藩有过意气之争。

②芥蒂:心中的怨恨、不满或不快。

③笃畏天命:君子“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语出《论语·季氏》。曾国藩晚年以后特别敬畏天命。

④褊(biǎn)心:心胸狭窄。忮(zhì)心:嫉恨、妒忌之心。

⑤不通闻问:不通音讯,不相往来。

┃ 实践要点 ┃

此处提到左宗棠秘密弹劾李元度,奏请沈葆桢(幼丹)督办福州轮船厂被坚辞等事,曾国藩提醒纪泽,虽然左、沈二人以怨报德,然而应当克去褊心忮心,不得有丝毫意见。这里真正强调的是,年少之人不可妄生意气,同时也借此指点与人相处的方法。现在做父母的,也可以适当谈谈自己待人处事的成败得失,好让孩子从中得到启发。

尔禀气太清。清则易柔,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清则易刻,惟襟怀闲远,则可化刻为厚。余字汝曰劼刚,恐其稍涉柔弱也。教汝读书须具大量,看陆诗以导闲适之抱,恐其稍涉刻薄也。尔天性淡于荣利,再从此二事用功,则终身受用不尽矣。

鸿儿全数复元。端午后当遣之回湘。此信呈澄叔一阅,不另具。

涤生手示

(同治六年三月二十八日)

┃ 今译 ┃

你的天赋之气太清。清就容易导致柔弱,唯有志趣高坚,方可变柔弱为刚强;清就容易导致刻薄,只有襟怀闲远,方可化刻薄为忠厚。我给你取字为“劼刚”,就是担心你稍微有点柔弱。教你读书必须要有大量,常看陆游的诗用以引导闲适的怀抱,也是担心你稍微有点刻薄。你天性淡于名利,再从这两个方面用功,那就终身受用不尽了。

鸿儿完全复元了。端午节后应当让他回湖南。这封信呈给你澄叔一阅,不另外写信了。

┃ 实践要点 ┃

此处指出纪泽的禀气太清,也即太轻,不厚不刚,有着“柔”“刻”等毛病。如何变化气质呢?曾国藩的办法很多,一个就是在名字上做文章,改字“劼刚”,也即他人称呼其字的时候,即提醒其要“刚”起来;另一个就是读诗,读陆游之诗,导以闲适之抱。这两种方法,其实现代人也可以尝试,比如给孩子取一个小名,或写一个座右铭;选取特定的诗文经常诵读,则更容易做到并且更有意义。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