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质孔说 [ 周梦颜 ]

理学著作,二卷。上卷儒门宗旨,下卷读书管见。质:就正,请评定。作者就《四书》中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仰望孔子之在天之灵予以评定,故名。书前其《告圣庙文》:“小子与先儒,出世虽有后先,同学原无彼此,况道之所在,本原互为商榷。所以古人著书,必日以俟后之君子。其心甚望后人转胜前人,非欲其一代不如一代也”;“爰将《四书》中未发之精蕴,讨论搜罗,以备参考,又录出其假托语言,有乖王化、有倍纲常者,指出数条,共分二卷,名为《质孔说》……仰冀先师夫子在天之灵,默为昭鉴。” 查看详情>>

论语学案 [ 刘宗周 ]

明哲学家刘宗周阐发其理学思想的重要著作,凡十卷。此书为刘宗周讲义之纪录,用语体白话直抒胸臆,故“其论不无纯驳”(《四库全书总目》)。此书主要内容有四:一是以慎独为讲学之宗。《为政以德》章中说:“君子学以慎独,直从声嗅外定根基。一切言动、事为、庆赏、刑成无不日见于天下,而问其所从出之地凝然不动些子,只有一个渊然之象,为天下立皇极而已。”《朝闻道》章中又说:“闻道者,尽性焉已矣”,“然其要只是一念慎独。此一念圆满,决之一朝不为易,须之千古万世不为难,学者省之。”二是重义利之辨。《可以托六尺之孤》章中说:“古人济大事,全靠脚根定,只不从身家名位上起念便是,凡可夺处皆是此等作崇也”,“故君子非有才之难,而诚之难。”《士见危致命》章中又说:“学问只有生死一关为究竟地,寻常只有义利一关最难破解。”三是反对悟“空”。宗周笃信阳明之学,但对王学未流堕入禅学则深加鍼砭,主张“孝”、“悌”即为人性之“良知”、“良能”。他在《其为人也孝弟》章中说:“孝弟是后天最初一脉,为万化之所从出,故学以务本者本此。然孝弟之有本,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者是也,是为良知,是为良能。于此而反求其本,其为天命之性乎!”四是提出性即义理,而非气质。在《性相近》章中他指出:“愚谓气质还他是气质,如何扯着性!性是就气质中指点义理者,非气质即为性也。”有《四库全书》本。 查看详情>>

象山语要 [ 陆九渊 ]

南宋陆九渊(1139—1193)讲学言论汇编。由门人傅子云等编录。陆九渊在讲学中提出了与朱熹格物穷理相对立的主张,他认为心即理,万物由心生,理在心中,应以“立心”求理。在治学方法上提出“自立自重不可随人脚跟学人言语”等。 查看详情>>

朱子学的 [ 邱濬 ]

明邱濬编。其体例仿照《论语》, 多用“朱子曰”引出朱熹语录。书分上 下二卷,上卷又分下学、持敬、穷理、精 蕴、须看、鞭策、进德、道在、天德、韦斋 等十篇,下卷分上达、古者、此学、仁 礼、为治、纪纲、圣人、前辈、斯文、道统 等十篇。上卷十个篇章侧重于由事以 达理,首篇总论为学之道;第二篇、第 三篇论述用功之要;第四篇至第九篇 在于阐述学者由下学人事而上达天理 的不同方法与阶段;第十篇仿效《论 语》的《乡党》篇,列举朱熹的生平行 状。下卷十个篇章侧重于由理而事。 全书归根于道统,道统篇记录了濂、 洛、关、闽之学的来龙去脉,如同《论 语》的《尧曰》篇。《四库全书总目提 要》曾对该书“摹拟《论语》,使之貌似 圣人”仿照《论语》体例的作法有所讥 刺。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齐鲁 书社1995年版)。 查看详情>>

泾野子内篇 [ 吕柟 ]

明吕柟撰。“泾野子”为吕柟号。其学以薛瑄为宗,是书乃其门人所编语录。二十七卷。包括云槐精舍语、东林书屋语、端溪问答、解梁书院语、柳湾精舍语、鹫峰东所语等部分,大抵都系作者长期精研理学所得。《明史·吕柟传》载,作者平生“独守程、朱不变”,是讲求格物致知的。所谓 “其为学,格物以穷理,先知而后行。此书论及内容极广,但其思想大旨仍是批评陆王心学,恪守朱子之学。书中认为心学乃空幻之言,割断了人与天下事之间的联系,所谓“明心见理”,实质上已与裨合于一流。凡 《云槐精舍语》二卷,《东林书屋语》一卷,《端溪问答》一 卷,《解梁书院语、柳湾精舍语》二卷,《鹫峰东所语》十 二卷,附《邵伯舟中语》三卷,《太学语》二卷,《春官外署语》二卷等 查看详情>>

格物通 [ 湛若水 ]

理学著作。明湛若水撰。一百卷。编为六条,称为六格,一格为一类问题。其中《平天下格》四十四卷,《治国格》十四卷,《齐家格》十三卷,《修身格》九卷,《正心格》三卷,《诚意格》十七卷。除《正心格》外,其余五格又分若干细目。全书条目清楚,一览便知要义。旨在阐发儒家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学说。对诸子到明代的儒家思想都有比较具体的介绍和准确的概括,内容广泛,思想精纯,堪称儒家思想的百科性著作。 查看详情>>

东溪日谈录 [ 周琦 ]

明周琦撰。琦字廷玺,马平人。成化辛丑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员外郎。琦之学出於薛瑄。是编记所心得,分十三类。凡性道谈二卷,理气谈一卷,祭祀谈二卷,学术谈一卷,出处谈一卷,物理谈一卷,经传谈三卷,著述谈一卷,史系谈二卷,儒正谈一卷,文词谈一卷,异端谈一卷,辟异谈一卷。《广西通志》载其著《日谈录》十八卷,又著《儒正篇》论薛河东之学。今考儒正,即此书之第十五卷,非别有《儒正篇》也。前有吕景蒙序,谓书刻於嘉靖丁酉。而此本乃系传写。或其版已佚,后人录存之欤?琦为人以端直谨厚,见重乡里,其书亦一本濂、洛之说。不失醇正。盖河东之学虽或失之拘谨,而笃实近理,故数传之后,尚能恪守师说,不至放言无忌也。 查看详情>>

准斋杂说 [ 吴如愚 ]

二卷。南宋吴如愚撰。此书亦久无传本,唯散见于《永乐大典》中。清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共得四十余篇,皆为研究理学之文,基本上恢复原貌。据《行状》记载,早年留心于道教,凡三四年既而幡然醒悟,尽弃所学而不用。刻意讲论儒学,其学术思想初亦涉于禅学。他在书中解 《大学·格物》以 “正”为 “训”,明王守仁 《传习录》所谓“格物如孟子格君心之格”,其说实为吴如愚在此书中所独创,后又为王守仁继承发扬。他虽似欲独行一家之言,但基本学术观点仍以程朱理学为宗。他曾说:“塞乎天地者皆实理,行乎万世者皆实用。惟尽心知性则实理融而实用贯。” (出处同上)故其用功致力,实以体用兼备为主,而不坠于虚无。书中剖析义理,无不发挥深切。如 “天理人欲”之辨,他认为,“天理人欲说者多分而言之,谓天理为善,人欲为不善。殊不知天理初不外乎人欲,而人欲中固未尝无天理也”。“当知人欲之与天理合之则一而公,公则无不善。违之则二而私,私则斯为不善矣。”书末提出的修身处事方法,亦较实际,而不虚无。如《四益箴》谓:“身有四益、不可不志,爱物、亲仁、观书、省事。”《四训箴》谓: “家有四训,不可不佩,敬上、恕下、周外、和内。”《四宜箴》谓:“时有四宜,不可不审,约言、简出、谨文、节饮。”在宋末诸儒中,吴如愚的所论较为平实。所以,今本虽略有残缺,仍不失为研究宋末理学思想发展的可贵资料; 而对研究阳明学派的学术源流亦有参考价值。有 《四库全书》本,《墨海金壶》本,《珠丛别录》本。 查看详情>>

迩言 [ 刘炎 ]

理学著作。南宋刘炎撰。十二卷。此书共十二章,分别为 《成性》、《存心》、《立志》、《践行》、《天道》、《人道》、《君臣》、《治道》、《今昔》、《经籍》、《习俗》、《志见》。全书立言醇正笃实,且合于人情,近于事理,无迂阔难行之说,亦没有刻核过高之论。如认为,“井田”、“封建”,形成非一日之功,破坏亦非朝夕之故,不必拘泥其制,能存其意,亦可以为治。 查看详情>>

丽泽论说集录 [ 吕祖谦 ]

理学著作。宋吕祖谦著,吕乔年编。是吕祖谦门人杂录其师学说的汇辑。十卷。祖谦所创书院名丽泽,故名。其中《易说》、《杂说》各二卷,《诗学拾遗》、《周礼说》、《礼记说》、《论语说》、《孟子说》、《史说》各一卷。吕祖谦生前讲学由其门人记录,但因所记多有舛误,故告戒弟子不可传习。卒后,其记录广为流传,而又无所是正。故其弟吕祖俭广为搜录,加以整理。吕祖俭子吕乔年在其父的基础上加以补缀,始成此书。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