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朱子礼纂 [ 李光地 ]

清李光地研究朱子理学思想的一部重要参考书。五卷,清李光地(1642—1718)撰。李光地字晋卿、原庵、号榕村,福建安溪人。康熙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文渊阁大学士。在官以清勤自律,任内曾举荐施琅平定台湾,为陈鹏年辨诬,赞成恢复张伯行官职,救方苞,且治河有功。晚年任文渊阁大学士时奉敕校理编辑的有《朱子大全》、《性理精义》、《周易折中》等,是康熙间颇有成就的儒学家。收集了散见于朱熹《文集》、《语类》、书信中关于“礼”的论述,并对其进行了分类编纂,共五类,即《总论》、《冠昏》、《丧》、《祭》、《杂仪》。此书收录虽然不无遗漏,有失朱子之意,但以一人之力集成此书,已事属不易。 查看详情>>

船山思问录 [ 王夫之 ]

船山之学博涉多方,若要对其思想有一个鸟瞰式的把握,《思问录》可作首选。此书分为内外二篇,内篇是对自家基本哲学观点的陈述,外篇则是申说对具体问题的看法。《思问录》是船山学说主要观点的浓缩,可与《张子正蒙注》互相发明。 查看详情>>

耻言 [ 徐祯稷 ]

二卷,清徐祯稷撰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南扶山房重刻本一册山大。本书是《儒林宝训丛书》之一,收录了前人撰写的山居琐记。以帮助读者了解儒家先哲箴言语录的概貌,领略历代儒生学士奇言妙语的风采,汲取中华仁人志士劝世化俗言论的思想精华。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此书,能够与千古圣贤共赴心灵之约,找到自己终身奉行的人生格言。 查看详情>>

荆园小语 [ 申涵光 ]

《荆园小语》一书充满了智者对人生的细心体会,所点拨之处都是容易被人忽略却又不可忽视的细节,文辞细腻,发人深思,是人生处世的哲学与方法的经典汇集。 查看详情>>

王学质疑 [ 张烈 ]

清代批评王阳明学说的著作。一卷,附录一卷。清初张烈著。张烈(1622—1685),字武承,号孜堂。大兴(今属北京市)人。康熙进士。曾任内阁中书、翰林院编修、右春坊右赞善。参与修《明史》,分纂明孝宗、明武宗两朝。全书分《心即理也》、《致知格物》、《知行合一》、《杂论》、《总论》等五篇。据作者自序称:早年笃信修习王守仁心学,“沈浸于宗门者十五、六年”,后渐觉其非,遂以程朱之学为宗。此书主要以程朱理学观点对王守仁的《传习录》 查看详情>>

四书近指 [ 孙奇逢 ]

明清之际孙奇逢著。二十卷。其中《大学》一卷、《中庸》二卷、《论语》十二卷、《孟子》五卷。《自序》言尊刘因《四书精要》和鹿善继《四书说约》。“吾四十年领其教旨,亦尝窃以教我子弟”。后在顺治十六年(1659年)七十六岁时将讲稿编成此书。“圣贤立训无非修己治人亲师取友理财折狱用贤远奸郊天事神明理适用,总之皆学也,故两论遂章皆点学字,学庸两孟以学字统括之,此近指一编之义”(《凡例》)。《四库全书总目》说:“是编于四子之书,挈其要领,统论大指,间以先儒之说以证异同。”“奇逢之学,兼采朱陆”。以心学观点解释《论语》,说“仲尼之道”,虽犹天而“可阶而升”,“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有圣人出,心、理自同,亦吾之心而已。心以天地万物为体,操功却在日用饮食之间”(《自序》)。强调圣贤“生知之人,亦不废学”。其解“仁”为“人心,心不违仁,心才得正”。又说:“仁者原与天地万物相流通,而礼则灿然秩叙流动充满于天高地下之间,盖仁不可见,而可见者礼也。”“礼与仁非二物也,克与复非两功也,欲尽礼还而仁即在,故一日克复而天下归仁。”《四库全书》有辑录。 查看详情>>

平书订 [ 李塨 ]

介绍清王源经济思想的著作。十四卷。清李塨撰。成书约在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撰者事迹参见“《颜李丛书》”条)《平书订》是李塨对王源的《平书》的订正。《平书》意为“平天下之书”。原稿分三卷,列为分民、分土、建官、取士、制田、武备、财用、河淮、刑罚、礼乐十目,共十五篇。《平书》未单独刊行,其作者王源将其稿交李塨订正。李塨订《平书》,删去一篇,改篇为卷,共十四卷。每卷先列出《平书》的内容,然后依附李塨的意见,即今传之李塨的《平书订》。现存版本有1879年《畿辅丛书》的《颜李遗书》本, 1923年曰存学会《颜李丛书》本,1935年商务印书馆 《丛书集成初编》本。 查看详情>>

传家宝 [ 石成金 ]

《传家宝》乃清代文人石成金编著。石成金字天基,号惺斋,扬州人,生于清代顺治十六年,卒于乾隆初年。《传家宝》分为四集,每集八卷,共计三十二卷。此书虽非儒、释、道大乘之作,亦非《菜根谈》之类的禅机妙语,但却有以事论理之功。本书着重于世事人伦之道,诸等根智,皆可阅读受益。对于修道者,有助于修身养性;对普通人,可利于平泰安康;对愚顽执迷者,可起规劝教诲之用。本书作者,性情慈善,聪颖才智,《传家宝》一书对世俗民风不无教化作用,对人心不无裨益,故应被后人所尊重。最后本人要说的是,本书既然不属于正宗的理学书籍,读者也就大可不必拘其理、论究竟,只要随其心,或消遣、或舒怀、或惕厉而已矣。 查看详情>>

大学翼真 [ 胡渭 ]

《大学》研究著作。清胡渭撰,七卷。渭初名渭生,字朏明,一字东樵,浙江德清县人,其潜心经义,学有根底,有《禹贡锥指》。此书卷一分四目:①《大学音义》;②《先王学校之制》;③《子弟入学之年》;④《乡学之教》。卷二分三目:①《小学之教》;②《大学之教》;③《学校选举之法》。卷三分三目:①《大学经传撰人》;②《古本大学》;③《改本大学》。所论引证精核,考定详明,非空泛游谈之论可比。卷四以下为胡渭所考定的《大学》本,其论主朱熹,力辟王(阳明)学改本之谬。以经为一章,传为八章,“诚意”章以下与其他各种版本相同。认为《大学》 “古本不分经传,朱子始别首章为经,余皆为传,确不可易” ,故书名为 “翼真” 。本书力辟王阳明改本之误,指出其说法多为似是而非之论。 查看详情>>

庭训格言 [ 康熙 ]

又作《圣祖仁皇帝庭训格言》,1卷。玄烨述,胤禛纂辑。雍正八年 (1730) 成书,有 《四库全书》本行世。该书为玄烨第四子胤禛称帝后回忆其父平素对其所谈之言论,共246条,计3万余字,因系人子侍奉尊亲时即 “视膳问安之暇”,严父 “提命谆谆”教诲之言,故称《庭训格言》。但《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及《圣祖仁皇帝圣训》均未载。是弥足珍贵的玄烨语录集。其内容丰富,几乎无所不言及。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