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

五十二病方 [ 佚名 ]

古代中医著作。1973年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医书中的一种。出土时,此书并无书名,因其中有“凡五十二”种病的字句,所以人们把它起名为《五十二病方》。事实上,全书所涉及的病症达到103种,而所用的治疗方剂总数也达到283个之多,用来治病的药物共有247种。这些病症,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尤以外科病症为多,约占全数的70%左右,述及出血、刀刃伤等症,还载有一些治疗技术如治疗腹股沟疝气。《五十二病方》书中所反映的医疗水平,表明它比较朴素原始,应该是在《黄帝内经》成书之前就已经写成的,也反映我国医学早期的面貌,是先秦时期医疗经验积累阶段的产品。 查看详情>>

青乌经 [ 樗里疾 ]

《青乌经》 风水奇书,主要讲风水堪舆寻龙之术,历史上影响巨大,以致“青乌术”也成了风水学的另一名称。 传说“青乌”原本是中古代堪舆家的名字,叫“青乌子”,商周时期人。《列仙全传》载:“有青乌公者,彭祖之弟子也。身受明师之教,精审仙妙之理,乃入华阴山中学道,积四百七十一岁,十二试之,有三不过。后服金液而升天。”青乌子后来创立了风水之术,认为祖先坟墓位置的选择会影响子孙后代的命运。因此,青乌子被认为是中国第一个风水先生,风水堪舆行中的人也把青乌公奉为祖师,而堪舆术也由此称作“青乌之术”。 有说青乌子是秦国的樗里子,据【史记·索隐】甘茂居渭南阴乡之樗里,号樗里子。但又说甘茂是战国中期秦国名将,下蔡(今安徽凤台)人。曾就学于史举,学百家之说,经张仪、樗里疾引荐于秦惠文王。仅一字之差,其中“樗里疾”是否就是“樗里子”之误呢?此说存疑。 也有说青乌子或为汉时人的。在《青乌序》中,就认为青乌子是汉时人。 反正古代风水史话很多,很难考证哪个说法更准确。考究无结果,最后只能说是史失其名了。 今传《青乌经》是以四言歌诀的形式写作,很可能就是《宋史·艺文志》著录的《青乌子歌诀》。它是古人对环境认识的经验总结,反映了古人对宇宙自然规律的一种认识,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 查看详情>>

地母经 [ 黄帝 ]

《地母经》即《黄帝地母经》,是以六十甲子的循环为排列,一诗一卜,用作预徵该年农作物生产情况的经书。每本黄历通书,基本都载有《地母经》。 查看详情>>

道德经古本篇 [ 老子 ]

经名:道德经古本篇。唐傅奕校定。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
   查看详情>>

鲁班全书 [ 鲁班 ]

鲁班全书是中国古代一本奇异之书,据传为圣人鲁班所作,上册是整人的法术,下册是解法和一些医疗法术。但除了医疗用法术外,其他法术都没有写明明确的练习方法,而只有咒语和符。 查看详情>>

凡物流形 [ 佚名 ]

《凡物流形》是1994年发现的战国道家古佚书,是上博简中的一部重要著作,由曹锦炎整理,现存于上海博物馆,甲本第三简背有“(凡)勿(物)流型(形)”四字,故名。《凡物流形》大概作为早期黄老著作,在继承战国南方道家著作《太一生水》所提出“水(流体)为宇宙之母体和载体的命题”之后,继续深化发展太一(水道)思想。战国时期庄子在《庄子.天地》写道:“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留(流)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性修(修)反德,德至同于初。”这里所谓“流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深刻的意识到“流—物—理—形”这个生成序列,而此“形“乃物(物体)与理(规律)的统一。 查看详情>>

素女经 [ 佚名 ]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此书言“房中”之术。中国自古即讲求房术,《汉书·艺文志》列此类著述入“方技略”;班固云:“方技者,皆生生之具也。”又云:“房中者,情性之极,至道之际,是以圣王制外乐以禁内情,而为之节文。传曰:‘先王之作乐,所以节百事也’。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及迷者弗顾,以生疾而殒性命。”此说足以代表汉儒对房中术的认识与重视。所谓“素女”,据高诱称,是“黄帝时方术之女”;而《素女经》之见于载籍,最早当推晋葛洪《抱朴子》之《遐览篇》。此前,东汉张衡《同声歌》有“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此后,南朝陈徐陵《答周处士书》有“优游俯仰,极《素女》之经文;升降盈虚,尽轩皇之图艺”;而清姚振宗《三国艺文志》“道书”类著录《玄女经》一卷、《素女经》一卷,《隋书·经籍志》“医方”类有《素女秘道经》一卷,注云“并《玄女经》”。由以上推知,此经成书或在东汉,至隋唐之世仍有流传。两唐《志》则均不著录,是宋人已无由得见;此后亦遂绝迹中土,不料却藉日本之遣唐使携入东瀛。叶德辉云:“日本宽平中《见在书目》有《素女经》一卷……虽未见有刊本,而载在彼国永观二年丹波康赖所撰《医心方》廿八卷中。”遂由叶氏录出刊行,其事始末略见其附于卷首之《新刊素女经序》。本书从医疗和养生的角度研究性学,认为“知交接之术”、“得阴阳之道”可以“男致不衰,女除百病”,从而“延年益寿”。有《双楳景闇丛书》本。 查看详情>>

鬼门十三针 [ 扁鹊 ]

鬼门十三针是中国古代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针 灸治疗方法,它起初是一种法术,是中国玄家、医家 的不传之学,在针灸学领域享有至高的地位。它所 蕴含的玄学思想博大精深,医学理论深奥难懂,经过 1000 多年的发展,该针法取长补短,吸取了古往今 来各类针灸学的精华之法,根据人体穴位的特异性, 遵循不同穴位的针灸机理对症下针,疗效迅速独特。 查看详情>>

难经 [ 扁鹊 ]

中医医经类著作,又名《黄帝八十一难经》。相传战国秦越人撰。秦越人,人称扁鹊或卢医。约生活于公元前5世纪。据文献考证成书年代约在《内经》之后,《伤寒论》之前。《难经》的作者,唐以后历代注家多认为是秦越人。本书以问难形式阐述中医基本理论和某些疑难问题。总设八十一篇,故名《八十一难》。第1~22难论述脉诊,其中提出“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切于临床实用,对后世影响深远。第23~29难主论经脉流注始终、经脉长度、营卫度数、奇经八脉及所主病证。第30~47难主论脏腑、对三焦、肾与命门提出新见解。第48~61难主论疾病的证候、诊断及四诊。第62~68难论述脏腑井俞诸穴。第69~81难论述针刺补泻之法。此外《难经》还首次提出了“七冲门”、“八会穴”和“伤寒有五”等新观点。全书文字简要,理奥趣深,辨析亦颇精微,在祖国医学经典中每每与《内经》相提并论。在古今中外均有较大影响。历代刊本和注本颇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吕博望《注众难经》、杨玄操《集注难经》、丁德用《补注难经》、滑寿《难经本义》、熊宗立《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张世贤《图注八十一难经》、徐大椿《难经经释》、黄元御《难经悬解》、日人丹波元胤《难经疏注》等。现存明刻本,及1940年黄竹斋校本等。 查看详情>>

黄帝四经 [ 佚名 ]

秦汉道家著作。《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黄帝四经》四篇。《隋书·经籍志》“道经部”称:“汉时诸子,道书之流有三十七家”,“其时黄帝四篇,老子二篇,最得深旨”。隋时已佚。今有人考证即马王堆出土的四篇古佚书:《经法》、《十六经》(原曾误称为十大经)、《称》、《道原》(见唐兰《黄帝四经初探》)。作者的真实姓名已无法考定。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