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名世(1653.3.18~1713),清代文学家。字田有,一字褐夫,号忧庵。清顺治十年(1653)三月十八日生于安徽桐城,二十岁始“谋授徒以养亲”,二十八岁补县学生,三十三岁得选为贡生。翌年冬,入京师国子监,得以结交太学及京师诸名士,后多客游他方,足迹远涉燕赵、齐鲁、河洛、吴越等地。四十九岁,购置田宅于桐城南山,欲归隐。五十三岁,应顺天乡试,中第五十九名举人。五十七岁,会试中式第一,殿试一甲第二名及第,授翰林院编修。五十九岁,获罪《南山集》案而入狱。康熙五十二年(1713)二月十日赴难于京师。早年往来于燕赵、齐鲁、河洛间,致力搜集明代史事遗书,遍访明故老传闻,拟著明史。后因行世已久的《南山集》多采用方孝标《滇黔纪闻》中所载南明桂王时史事,并多用南明朝代年号,被御史赵申乔参劾,戴名世以“大逆”罪下狱,两年后处死。此案牵连数百人,当时方孝标已死,亦被戮尸。
戴名世论文主张以“精、神、气”为第一要义,语言文字次之(《答张、伍两生书》)。他认为文章之所以能传神,关键在于“义理”(《有明历朝小题文选序》)。他与桐城派方苞交往甚密,论文主张对桐城派古文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名世文章以史论、史传、游记、序跋为主。他称自己的古文“多愤世嫉俗之作,不敢示时人,恐以言语获罪”。“二十年来,搜求遗编,讨论掌故,胸中觉有百卷书,怪怪奇奇,滔滔汩汩,欲触喉而出。……将欲入名山中,洗涤心神,多吸沆瀣,息虑屏气,久之乃敢发起凡例”(《与刘大山书》)。他的史论言辞犀利,议论精辟。如《老子论》、《范增论》、《抚盗论》、《史论》等。名世最佳的散文首推史传文学与游记。史传文学如《朱铭德传》、《杨刘二王合传》、《杨维岳传》、《左忠毅公传》等。或赞颂抗清义士,或歌颂入清隐居不仕,品节高尚的志士仁人,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文章风格“浩瀚纵横,雄浑悲壮”(萧穆《戴忧庵先生事略》)。游记散文如《游天台山记》、《龙鼻泉记》、《雁荡记》等,“空灵超妙”(方宗城《桐城文录序》),文笔清丽生动。
他的咏史诗也很有特色。《古史诗箴》110首,分别题咏自远古到明末的人物、史实。《承畴降虏》写洪承畴降清。《维扬大节》咏史可法。《天下己任》咏顾炎武。《郑氏抗节》咏郑成功。显现了诗人的强烈的民族意识。诗风沉痛悲壮,激越奋励,充满郁勃不平之气,且长于议论。著有《南山集》、《古史诗箴》等。
戴名世著。见《南山集》,收于《清代散文选注》。作于康熙十八年(1679),时作者以教书餬口,生活困顿,遂写此文以抒不平之气。唐代韩愈曾作杂文《送穷文》以抒愤。此文进一步发挥为穷鬼作传。开头写曾依附于韩愈的穷鬼,九百年后来附于被褐先生(即作者),于是使他“穷于言”、“穷于行”、“穷于辩”、“穷于才”、“穷于游”,动辄得咎,“蒙尘垢”,“忧众口”,一生潦倒。然而穷鬼向他指出,“穷”于先生亦有功:“吾能使先生歌,使先生泣,使先生激,使先生愤,使先生独往独来而游于无穷”,说明“穷”能锻炼自己愤世嫉俗的倔傲的性格。最后,写穷鬼的功效已成,隐身而去。全篇借为穷鬼立传,揭露社会的黑暗,世态的炎凉,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磊落孤愤之慨,表现了对现实的抗争态度。文中采用寓言手法,寓庄于谐,笔墨淋漓酣畅,曲尽激愤之情。 查看详情>>
呜呼,自古南渡灭亡之速,未有如明之弘光者也!地大于宋端,亲近于晋元,统正于李,而其亡也忽焉!其时奸人或自称太子,或自称元妃,妖孽之祸,史所载如此类亦间有,而不遽亡者,无党祸以趣之亡也。党祸始于万历间,浙人沈一贯为相,擅权自恣,多置私人于要路;而一时贤者,如顾宪成、高攀龙、孙丕扬、邹元标、赵南星之属,气节自许,每与==相持。而高、顾讲学于东林,名流咸乐附之,此东林党祸所自始也。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