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字凤九,一字灵皋,号望溪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
  • 出生日期:1668年5月25日

方苞(1668年5月25日—1749年9月29日),清代学者、文学家。字凤九,一字灵皋,号望溪。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幼颖慧,年未成童,已能背诵《五经》。22岁考取秀才。23岁乡试未第,然文名已噪于一时,人称“韩欧复出”、“昌黎后第一人”。32岁领江南解元。39岁,即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成进士。五十年(1711年)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狱事起,以曾为之作序,被处死刑。因文名颇盛而得到康熙帝的硃谕:“戴名世案内,方苞学问,天下莫不闻。”不仅未予治罪,还允其“以白衣入直南书房”,开始了长达三十余年的仕宦生涯,历康、雍、乾三朝。累官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历充《一统志》馆总裁、《皇清文颖》馆副总裁和《三礼义疏》馆副总裁。博究六经百世之书,尤精《三礼》之学。治经以经世致用为目的,尝著《礼记析疑》、《丧礼或问》、《周官析疑》、《周官义疏》、《仪礼析疑》、《周官辨》、《春秋通论》、《春秋直解》、《春秋比事目录》、《周官集注》。认为经书中自有义理。他说:“凡义理必载于文字,惟《春秋》、《周官》,则文字所不载而义理寓焉。”只要能探明其理,便可以经世致用。他说:“凡名物之纤悉,推说之衍蔓者,概无取焉。……其经纬万端以尽人物之性,……学者必探其根源,……然后能神而明之,随在可济于实用。”义理之精粹者便是程朱理学,即天道性命之学。探求义理之途在于讲习讨论,他说:“朋友讲习之初,必彼此互异,抵隙攻瑕,相薄相持,而后真是出焉。故朱子于志合道同之友,如南轩(张栻)、伯恭(吕祖谦),往复论辩,龃龉者十七八。若好人之同乎己,则介甫(王安石)所以自蔽也。”继而将所求之义理发而为文章,提倡义法。所谓“义”是指“本经术而依于事物之理”,“法”则指文章的布局先后和层次衔接。他说:“《春秋》之制义法,自太史公发之,而后之深于文者亦具焉。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义以为经而法纬之,然后为成体之文。”以“言有物”释“义”,“言有序”释“法”,主张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并重,是一种颇深刻的见解。又说:“韩愈有言:‘文无难易,惟其是耳。’李翱又云:‘创意造言,各不相师。’而其归则一,即愈所谓是也。文之清真者,惟其理之是而已,即翱所谓造言也。而依于理以达乎辞者,则存乎气。气也者,各称其资材而视所学之浅深以为充歉者也。”这里的“是”即为“创意”,包括理之是和辞之是。前者便是上面所说之“真是”,即圣人之道,程朱之理;后者则属“造言”,因“气”而呈现差异。至此,方氏对儒家之义理与古文之义法、辞气之间的交错联结关系已作了充分阐述,体现了他树立的“学行继程朱之后,文章介韩欧之间”的宗旨。他所作古文力尚质素,多征引古义,择取义理于经,尤精义法,言必有物有序,取法韩昌黎,谨严简洁,气韵深厚,世人推为古文巨擘。方氏将儒家道统与文统相结合,开创了新的古文运动,影响极其深远。一传为刘大櫆,再传至姚鼐而形成桐城派。其后刘氏开出阳湖派,姚氏则创湘乡派,均为桐城派之支流,直至清末马其昶以至严复梁启超都受其熏染,绵延达200余年。其著作尚有《方望溪文集》等。

方苞作品

周官集注 [ 方苞 ]

十二卷。清方苞(1668-1749)撰。方苞字凤九、灵皋,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散文学家,古文“桐城派”代表之一。曾为戴名世《南山集》作序,康熙五十年(1711)受《南山集》案牵连入狱,雍正元年(1723)特赦。方苞在雍正期间,任撰《一统志》总裁、《三礼义疏》副总裁、礼部侍郎等。论学以宋儒为宗,其说经皆推衍程朱之学,尤精《三礼》、《春秋》,严于义法。所作散文多为经学及书序碑传。除着有《周官集注》外,还有《周官辨》、《春秋通论》、《春秋直解》、《周官析疑》、《仪礼析疑》、《礼记析疑》、《考工记析疑》、《读经》、《史记补注》、《左传义法举要》、《春秋比事目录》、《删定荀子·管子》、《望溪先生文集》、《删定通志堂宋元经解》、《望溪全集》。方苞认为后儒因《汉志》将《周官》六篇列于礼家,相袭误称《周礼》,故复其本号《周官》。方苞《周官集注》体例仿朱子之例,采合众说,不复标目,全引一家之说,称为“集注”。《周官集注》对诸家明显错误观点,均置之不论;对似是而非者,略为考证;对有推极义类,旁见侧出者,以圈外区别而论。《周官集注》训诂简明,持论纯正,是研究《周礼》较有价值的着作,特别于初学《周礼》者颇有裨益,是方苞研究《周礼》着作中较好的一部。后方苞着《周官辨》十九篇,认为《周官》之文为刘歆窜改,以媚王莽,还引明代《金瑶论》为史事,证明《汉书》王莽事迹,历指某节某句为刘歆所增,持论太高,颇难依据。《周官辨》在严谨正义上不及《周官集注》。《周官集注》版本有《望溪全书》本。 查看详情>>

礼记析疑 [ 方苞 ]

四十六卷。清方苞撰。苞字凤九,号买皋,晚号望溪,安徽桐城人。康熙进士。曾为戴名世《南山集》作序,康熙五十年(1711)以《南山集》案入狱。后得赦,命入值南书房。雍正时,曾任一统志馆总裁,皇清文颖馆副总裁。乾隆时累官至礼部右侍郎。以散文着称于世,为桐城派创始人。所作散文多为经说及书序碑传之类。着有《仪礼析疑》、《方望溪文集》、《周官集注》等。是书以融汇旧说、辨诸家是非,断以己意而成。如《文王世子》,以大司成郡大司乐,辨《注疏》以《周官》大乐正为大同乐,师氏为大司成之非。在《郊特性》中断言、凡经传中言郊礼而有献荐者,皆为祭稷之事。其论至为明晰。又如论《丧服小记》“慈母与丧母不世祭”一条,以为“庶子之子立祢庙,则可以祭父之生母”;论“士不摄大夫,士摄大夫为宗子”一条,以为“大夫以公事书,而家人摄祭,则义当使亲子弟,虽无爵者可摄,无摄以宗子之义也”等,均有所见,可称礼家之一解。说解虽有武断之处,然无伤于宏旨,多有可取之处。是书亦有被当世以为不可训者,即为随意删削经文,其《父王世子》一篇所删尤甚。有《望溪全书》本、《抗希堂十六种》本,作四十八卷。 查看详情>>

望溪集 [ 方苞 ]

八卷。清方苞撰。方苞论文推崇韩柳,力求雅洁,所作《左忠毅公逸事》、《狱中杂记》、《周官集注》等篇,颇著名。其古文杂著,生平不自收拾,稿多散失。此集为告归后门人弟子始为搜集成编,大抵随得随刊。故前后颇不以年月为诠次。方苞于经学研究较深,集中说经之文最多。大抵指事类情,有所阐发。其古文则以法度为主。他认为:“周、秦以前,文之义法无一不备;唐、宋以后,步趋绳尺而犹不能无过差。”此以所作上规史、汉,下仿韩、欧。虽大体雅洁,而变化太少,终不能超越古人界限,自辟门户。然其所论古人矩度与为文之道,颇有见地。虽蹊径未除,而源流极正。有 《四库全书》本。 查看详情>>

方苞集 [ 方苞 ]

十八卷。清方苞撰。刘季高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分读经 ,读子史 ,论说 ,序 ,书后题跋 ,书 ,赠送序 寿序 ,传 ,纪事 ,墓志铭等。 查看详情>>

仪礼析疑 [ 方苞 ]

十七卷。清方苞撰。方苞《三礼》之学,《周礼》较深,晚年自称“治《仪礼》十一次,用力良勤。《仪礼析疑》旨在举出《仪礼》可疑者录出经文而详辨之,对无疑者则不录经文。发明处不少,如《士相见礼》之辨,用《周礼》以通之;《聘礼》公答再拜之辨,则细心体认,合乎经义。亦有未尽详考者,如《士冠礼》“缁布冠缺项”。然《仪礼析疑》全书析疑《仪礼》考证较为详核,对研究《仪礼》有一定参证价值。版本有《望溪全书》本、《抗希堂十六种》本。 查看详情>>

钦定四书文 [ 方苞 ]

四十一卷。清方苞 (1668—1749)等奉敕编撰。方苞,字凤九,号灵皋,晚号望溪。安徽桐城人。康熙进士,雍正时曾充一统志馆总裁。乾隆时累官至礼部右侍郎,系桐城派创始人,与刘大櫆、姚鼐并称 “桐城三大家”,著述颇多。有 《方望溪全集》、《钦定四书文》(简称 《四书文》)。包括化治、正嘉、隆万、启祯及国朝五集。乾隆元年 (1736)清政府为了科举考试和进一步禁锢人民思想的需要,令方苞等人编撰此书,目的是“俾学者童而习之,日以义理浸灌其心,庶几学识可以渐开而心术归于正也”(《序》)。全书所选文章之主旨必在“制义”,方氏以为明时文章大体四嬗,故划为化 (成化)治 (弘治)、正 (正德)嘉(嘉靖)、隆 (隆庆) 万 (万历)、启 (天启) 祯 (崇祯)四个间断共四百八十六篇明人文章,并按四书之体例,依次编纂排列。“每篇皆抉其精要评论于后”(《序》)。书中有强烈的维护封建统治阶级政治的色彩,其分类也未必恰当,是为之弊。然其 “文章必随时而改”、“文必清真雅正”等观点则是可取的。该书最早版本是乾隆五年 (1740)刊印本,后有四十一年、四十四年重新校刊本,《四库全书》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