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奇(1112年-1176年),南宋哲学家、经学学者。字少颖,号拙斋,世称三山先生。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生于北宋徽宗政和二年,卒于南宋孝宗淳熙三年。曾师事吕本中,“教之以广大为心,以履践为实”(《宋元学案》卷三十六《紫微学案》)。绍兴十九年(1149)进士。荐除正字,迁尚书郎。时朝庭欲使学者参用王安石《三经新义》之说,之奇斥此书为邪说。上书主张惟不惮于战始能言和,战争所须,当以人才为最急。后除宗正丞,提举闽舶,乞祠家居,寻卒。平生注重讲学,及门弟子常数百人,著名弟子有吕祖谦等。颇究心于经学,于《尚书》、《周礼》皆有解说。亦颇有新意,如考说《尚书》,以“阳乌”为地名,以“三俊”为常伯、常任、准人,皆与前人不同(见《四库全书总目》卷十一)。推重《论语》,谓“《论语》一部,圣人之心体在是。须是不释手看,始得”(《拙斋纪问》,《宋元学案》卷三十六《紫微学案》)。认为《易》所蕴含的原理是自然界秩序的反映,“《易》理无非自然。三百八十四爻,此是一年日数,盖连闺也。”(同上)对王安石新学持批判态度,他说:“前辈所立规模,不可轻变。虽细事,变之亦有其害。”(同上)其学术思想对后来吕祖谦所创立的婺学有一定的影响。著作有《尚书全解》四十卷、《拙斋文集》二十卷,皆收入《四库全书》。另有《观澜集注》三十卷,《四库全书·附录》存目。
四十卷。林之奇(1112-1176)撰。之奇字少颖,号拙斋,谥文昭,福建侯官(今福建闽侯)人。宋经学家、文学家。绍兴进士,官至宗正丞。为官期间,朝廷欲令学者参用王安石《三经义说》,之奇斥其说为邪说异端,不可为训。事见《宋史·儒林传》。之奇平生着述颇丰,除《尚书全解》外,尚有《春秋周礼讲义》、《论语注》、《孟子讲义》、《杨子讲义》、《道山纪闻》、《拙斋集》、《观澜集》等。《尚书全解》又称《三山拙斋林先生尚书全解》。此书系之奇辞官家居期间,博考诸家《书》说编写而成。该书辨析前儒旧说之异同,贯穿史事,持论较为平正,见解亦有独到之处,足成一家之言,夏僎撰《尚书详解》,取于此书者颇多。书前有自序一篇,详述《尚书》始末,然多舛误,阎若璩诸人已有明辨。此书《宋史·艺文志》着录作五十八卷,原书自《洛诰》以下出于伪续,后经之奇孙耕以别本参校证验,厘定为四十卷。版本现存明天一阁抄本、清汲古阁抄本、传是楼抄本、《通志堂经解》本等。 查看详情>>
宋代诗文别集。20卷。林之奇撰。林之奇自号“拙斋”,因以名集。本集卷1至卷2为记闻,即《宋史》本传所谓《道山记闻》;卷3为诗;卷4至卷20为各体文章:表、奏议、札、书、启、史论、策问、记、序、箴、铭、行状、祭文及杂著。卷末附拾遗1卷(为宋、明刻本所无)。最后附有姚同为林之奇所作行实、吕祖谦写的祭文、李㯗所作的哀辞。后2种为《四库全书》本所刊落不载。林之奇是经学家,长于《尚书》。他的文章一般较明白畅达,不事钩棘,也没有沾染“语录”的粗鄙之气。《四库全书总目》指出:“其诗尤具有高韵,如《江月图》、《早春偶题》诸篇,置之苏、黄集中,不甚可辨也。”本集有宋刻本(残存2卷)、明刻本传世,《四库全书》即据影抄宋刻本编入。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