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陇其(1630—1692),初名世穮,一作龙其,字稼书,平湖新埭泖口人。出身清寒贫苦,然少有大志,勤奋好学,读书躬行实践,以圣贤为榜样。父陆标锡教导陇其说:“居官不入党,秀才不入社,便有一半身份。”又说:“贪与酷皆居官大戒,”为官则要“笃实务本”。陇其秉承庭训,入仕后以正直清廉自励。清顺治十七年(1660),华亭(今金山县)朱泾周茂滨聘陇其为师,以训其子曛。此外,受业者还有赵凤翔、慎徽等,均成为陆氏高足,有名于时。康熙初,回籍设馆于县城北水洞内富户倪钟瑞家,仍以程朱学说教授徒。康熙九年(1670),登二甲进士。康熙十四年四月授嘉定知县。嘉定县政繁赋多俗侈,陇其到任后整顿吏治,抑制豪强,杜绝浪费,铲除恶俗,惠政不可胜记。翌年,左都御史魏象枢荐举补福建按察使缺,而江苏巡抚慕天颜却言其才干不及,应降级调用。县民闻讯,纷至巡抚衙门前要求陆陇其留任,慕天颜不得不再次疏请部议。康熙十六年二月,被诬告“讳盗”罢官,县民大骇,罢市三天。离任时,惟图书数卷及妻织机一具而已。是日,九乡二十都万余男女,执香携酒,争相送行,拥塞道途。后乡民建生祠以为纪念。次年举博学鸿词,因父丧未能应试。康熙十八年,魏象枢应诏举清廉官,上疏论前部议之非,遂奉旨复职,命守丧3年后任用。康熙二十二年,又在魏象枢荐举下补直隶灵寿知县。该县地瘠民贫,役繁俗薄,且灾情不断。他上任后,发粟赈灾,奖励农垦,减免赋税,推行乡约,肃正士风,在任七年,政绩良多,被誉为“天下第一清廉”。康熙二十九年,被九卿荐为学问优良品行可用者,擢四川道监察御史。上疏言畿辅民情,痛斥“藉捐纳以济国用”,要求减轻赋役。因此击中弊端而与权臣冲突不和,次年夏,部议革职。归田后曾讲学于东洞庭山。后在东泖旁筑尔安书院,四方学者群聚门下。一年后卒。墓葬于泖上画字圩。雍正四年(1726),诏谕从祀孔子庙庭,复入祀贤良祠。乾隆元年(1736)特谥清献,赠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陆陇其在学术思想上以程朱为宗,以“居敬穷理”为要,力辟王阳明为禅学,反对其“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说,把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即所谓“太极”、“天理”)提高到更重要的地位。因此,后世论者以为自明代薛瑄、胡居仁后,惟陆陇其得程朱理学真髓,与陆世仪(1611—1672)并称“二陆”。著作甚丰,流传较广的有《三鱼堂四书大全》、《续困勉录》、《读礼志疑》、《读朱随笔》、《三鱼堂賸言》、《松阳钞存》、《战国策去毒》、《三鱼堂文集》、《松阳讲义》、《古文尚书考》、《读书志疑》、《卫滨日钞》、《问学录》、《学术辩》、《礼经会元注》、《呻吟语质疑》、《礼编》、《先正一隅集》等。此外,在灵寿县任内总纂《灵寿县志》,当时和后世都视为佳作,其所撰《续祁州志》、《续南皮县志》、《续武县志》、《灵寿志论》、《答傅君惟松修志议》等文,颇有影响。
清经学家陆陇其官灵寿 (古松阳地) 知县时与诸生讲论《四书》的讲义。共12卷:《大学》1卷,《中庸》2卷,《论语》7卷,《孟子》2卷,共118章。陇其被清代讲理学的人推为正统,他最重门户之见,力辟王阳明学说,对同时的黄宗羲、孙奇逢、李颙等亦不以为然。凡和朱熹之学稍有不同的人都被他当作叛逆。他说:“今当悉遵朱子,其他种种与朱子背谬者,不可殚述,应悉改正。吾辈今日学问,只是遵朱子之意。朱 子之意,即圣人之意。” (卷1 )陇其痛惜 “自明中叶以来,学术坏而风俗乖” ,提出 “今之为世道计者,必自羞乞播、贱垄断、闢佛老、黜阳儒阴释之学始。而是编之中,亦三致意焉” (自序) 。本书依《四书》各章阐述己意,又援引其他各家之说以评论阐释。所征引计有刁蒙吉、饶双峰等数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说: “其间融贯旧说,亦多深切著明,剖析精密。盖朱子一生之精力尽于《四书》,陇其一生之精力尽于章句集注。故此编虽得诸簿书之余,而抒所心得,以启导后生,剀切详明,有古循吏之遗意。” 有《四库全书》本。 查看详情>>
二卷。清陆陇其辑。陆陇其(1630—1692),字稼书,初名龙其,浙江平湖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历任嘉定、灵寿知县,官至监察御史。他为官清廉,鲠直不阿,严于律己,且崇奉程朱理学,贬斥王学,受到清世宗、高宗父子的表彰,成为有清一代第一个从祀孔庙的理学名臣,赐谥清献,追赠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本书是他在任时摘取前人嘉言懿行、有裨国计民生者,手集成帙,死后一直为其家属收藏。道光十九年(1839)由其裔孙陆震刊刻出版,目的在于使天下后世知其一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心”(《跋》)。书分上下两卷,上卷为宋胡太初原本,分尽己、临民、事上、远嫌等十七篇,主要总结了包括用人、立法、理财、刑罚、弭盗等在内的为官之道;下卷详细地叙述了明代万历年间句容县知县陈于王、嘉善县知县李陈玉的政绩及其理政经验,最后收录了刘士林的《治河要略序》,说明作者把治河放在突出的地位。本书初为抄本一册,道光年间刊行,有光绪壬午 (光绪八年,1882)津河广仁堂校本。 查看详情>>
六卷。清陆陇其(1630-1692)撰。陇其字稼书,初名龙其,浙江平湖人。康熙进士,历任江南嘉定、直隶灵寿知县、四川道监察御史等职,后辞官归。学宗程朱。着有《古文尚书考》、《困勉录》、《松阳讲义》、《渔堂文集》等。是编因《三礼》之书多由汉儒采辑而成,其中所载古今典礼,自明堂、清庙、吉、凶、嘉、宾、军、礼以及名物器数,互相考核,多有龈龉不合处,遂取郑(玄)孔(颖达)诸家注疏,折衷于朱熹之书,并旁及《春秋》、律吕等与《三礼》相关资料,悉为采入,务得其中。然其有疑而未决者,则仍缺之,故名“读礼志疑”。陆氏以其覃思,墨守于程、朱,考辨《三礼》黄制、名物、器具,指摘经文之疑,辨正注家之误,多附己意,时有发明。于经文注疏、随文纠正、考核折衷,其用意实非一般。因是书为读书时随手标记笺注,后经其弟子编辑而成,故时有疏误。有《正谊堂全书》本、《学海类编》道光间刻本十二卷、书三时斋丛书本、张清恪合刊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十二卷,附一卷。 查看详情>>
十二卷。清陆陇其撰。此书原名《日钞》,皆陆氏平时札记之文,未分门类。其甥陈济为之排次成编,亦不立标题,而基本有类可寻。一卷至四卷皆说五经;五卷、六卷皆说四书,又附《太极图说》、《近思录》、《小学》数条;七卷、八卷皆说诸儒得失;九卷至十二卷皆说子史,亦间论杂事。全书共359条,所论皆有根据,不为臆断之言,对于古今之事,必欲穷究原委,辨别是非。《四库全书总目》称陆氏“为国朝醇儒第一,是书乃其绪余”。书中对于朱、陆之异同,莫不委曲详明,剖析疑似,而词气平和,未尝严分壁垒,以诟厉相争。该书关于名物训诂、典章制度多所涉及,亦皆精核,凡汉注唐疏为讲学诸家所不道者,亦皆精研覃思,多所取裁。该书有《陆子全书》本、《四库全书》本、三蕉书屋刊本等。 查看详情>>
二卷。清陆陇其 (见《古文尚书考》)撰。陆氏为灵寿知县时,于官事之暇,取其所著《问学录》、《日记》二书,摘选其中切要之语,录为一编,以示学者。灵寿乃古松阳地,故以“松阳钞存”为名。共七十五条,分道体、为学、处事、教学、辨学术、观圣贤六门。篇幅虽小,而多论学之语。如论道体谓“周子 《太极图》全是知天命之学”,论为学谓 “张子《西铭》从《孟子·尽心》一章来”,辨学术谓“罗念庵在阳明之后,深知阳明末流之弊,而欲以主静功夫救之”,“至若李见罗亦深言阳明末流之弊,而取止至善为宗旨,只是将阳明之良知,改头换面耳,非有二也,其学又在念庵、景逸之下也”,等等。多论及明代及清初学术。该书原本七十八条,张伯行曾为刊行,删其与《问学录》相重复者,仅存二十八条,殊失陆氏本义。后为杨开基重编,分为六门,仍以原条次序注于本条之下,以存其旧,而别以己见附识于后。并于书前作序,称《问学录》为陆氏中年之书,此本为晚年手定之书,极论张伯行刊本为非。又有陇其之孙申宪所作之跋,亦谓伯行所刻陇其遗书四种之中唯《读礼志疑》、《读朱随笔》 为足本,此书及 《问学录》均删节失真。该书有《四库全书》本、《当归草堂丛书》本、《西京清麓丛书》 续编本等。 查看详情>>
十二卷。《外集》六卷。《附录》一卷。清陆陇其撰。陆陇其,字稼书,浙江平湖人。康熙进士,历任知县和行取御史。与陆世仪并称“二陆”,学宗程朱,以“居敬穷理”为主,力辟王阳明“致良知”说。认为王学之弊,“至于荡轶礼法,蔑视伦常”,“以禅之实而托于儒,其流粤固不可胜言”。强调“论太极” 目的,“不在乎明天地之太极,而在乎明人身之太极”。著有《困勉录》、《古文尚书考》等。是集为其门人侯铨所编。凡杂著四卷,书一卷,尺牍一卷,序二卷,记一卷,墓表、志铭、圹记、传共一卷。外集六卷,则汇编其奏议、条陈、表策、申请、公移而终之以诗,陆陇其行状之类亦并附。目录之末,有其侄陆礼征跋,言陆陇其平生不屑为诗、古文、词,尤以滥刻文集为戒,故死时手边没有留下传世的文稿。至康熙四十年(1701),礼征乃旁搜广辑,汇成是集,而指示侯铨分类编次。陆陇其没后九年,此集乃出。其文既非陆陇其所手定,则其中或有未定之稿,或属偶然涉笔,不欲自存,均未可知。然陆陇其学问深醇,即使信手之作,也大抵合于文法。综观陆陇其一生,并非只以讲明心性为一室之坐谈。其两为县尹,一为谏官,政绩亦卓卓可纪。而侯铨等编定文集时乃以奏议、公牍确然见诸行事都别为外集。徒知以太极论冠篇,欲使陆陇其接迹周子,而以其循绩别为外集。尊空言而薄实政,这恐怕不能合于作者的心愿。该书有《四库全书》本。 查看详情>>
清陆陇其撰。是书为陆氏读《朱 子大全集》时,对《正集》三十卷至《别 集》卷所做的读书心得。共四卷。卷 一从《朱子大全集》卷三十至卷三十 八,卷二从《朱子大全集》卷三十九至 卷四十五,卷三从《朱子大全集》卷四 十六至卷五十七,卷四从《朱子大全 集》卷五十八至卷一百、《朱子别集》卷 一至卷八。每卷先摘录各篇精蕴,后 加案语引申其义。以阐发和维护朱熹 为志,故于儒释出入之辨、陆(九渊)王 (阳明)蒙混之弊,皆依朱熹之意节取 发明,剖析疑似,分别异同。陆氏于朱 熹之书能融会贯彻,潜心体察,虽语言 简短,但能深识朱熹用意。 查看详情>>
陆陇其生前并未编撰名为“家训”的书,但留下了许多家训类的著作、文章。该书第一部分为专著《治嘉格言》,全称《陆清献公治嘉格言》,共一百七十五篇,是陆陇其任嘉定知县期间为教化士民而写,旨在“禁奢靡、变风俗”,“以德化民”,上至教孝、教悌、婚嫁宾祭等大端,下至饮食服御等琐事,凡“人生日用之所必资者”均有论及。如《治嘉格言》原序所说,陆陇其爱民如子,“视四境如一家”,“若父诏兄勉,一一代为之筹”,此书实可作为家训看待。附录一选自《三鱼堂文集》与《外集》,包括《读朱子白鹿洞学规》《跋读书分年日程后》《崇明老人记》《翁养斋教子图跋》等。第二部分选自《三鱼堂文集》,是陆陇其与大儿子陆定徵、三儿子陆宸徵、弟弟陆武修、侄子陆礼徵、女婿李枚吉与曹星佑的书信;另有写给叔叔陆元旂、曾叔祖陆蒿庵的十四封书信,对象虽是长辈,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家训,但其中涉及家族子弟教育、陆陇其个人为官处事的经历等,可以作为陆陇其家训思想的补充资料,所以一并选编在后。附录二则为与弟子书信,包括与赵鱼裳、赵旂公、席汉翼、席汉廷、周好生等人的七封书信。附录三则为相关传记资料。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