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筠(?—778年)唐朝著名道士、文学家。字贞节。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少通经学,工文辞,举进士不第。性孤高,不耐沈浮于时,隐居南阳依帝山,后又入嵩山隐居。拜著名道士潘师正为师,成为道士,传正一之法,苦心钻研,尽通其术。开元中,南游金陵,访道茅山。天宝元年(742),南游天台,与李白、孔巢父等隐居剡中,对酒赋诗,所著诗篇传于京师。玄宗闻其名,遣使征召,献《玄纲》3卷,又举荐李白,玄宗亦遣使征召,同授待诏翰林。众沙门忌妒吴筠受到玄宗的厚遇,高力士平素信奉佛教,在皇帝面前多有谗言。当时李林甫、杨国忠专权祸国,筠预见天下将乱,屡求放还嵩山,未准,乃别立道观。安史之乱前夕,求还茅山,归隐如愿。不久,中原大乱,两京沧陷,江、淮不安,乃东游会稽剡中。大历十三年(778)卒。弟子私谥为宗元先生。据《旧唐书》本传载,有文集20卷,并称其“词理宏通,文彩焕发,每制一篇,人皆传写。虽李白之放荡,杜甫之壮丽,能兼之者,共唯筠乎!”其诗多赞颂神仙高士、宣扬道法,其《览古》、《游庐山五老峰》为登临题咏之作,尚佳。《全唐诗》存录其诗120余首,《全唐文》存录其文《岩楼赋》、《登真赋》、《竹赋》等20余篇。有《宗元集》。
〔正 史〕
吴筠,鲁中之儒士也。少通经,善属文①,举进士不第。性高洁,不奈流俗,乃入嵩山,依潘师正②为道士,传正一③之法,苦心钻仰,乃尽通其术。开元④中,南游金陵,访道茅山⑤。久之,东游天台。筠尤善著述,在剡⑥与越中文士为诗酒之会,所著歌篇,传于京师。玄宗闻其名。遣使征⑦之。既至,与语甚悦,令待诏翰林⑧。帝问以道法,对曰:“道法之精,无如五千言,其诸枝词蔓说,徒费纸札耳。”又问神仙修炼之事,对曰:“此野人之事,当以岁月功行求之,非人主之所宜适意。”每与缁黄⑨列坐,朝臣启奏,筠之所陈,但名教世务而已,间之以讽咏,以达其诚,玄宗深重之。
天宝⑩中,李林甫、杨国忠用事,纲纪日紊(11)。筠知天下将乱,坚求还嵩山,累表不许,乃诏于岳观别立道院。禄山将乱,求还茅山,许之。既而中原大乱,江淮多盗,乃东游会稽(12)。尝于天台、剡中往来,与诗人李白、孔巢父诗篇酬和,逍遥泉石,人多从之。竟终于越中。文集二十卷。其《玄纲》三篇、《神仙可学论》等,为达识之士所称。筠在翰林时,特承恩顾,由是为群僧之所嫉。骠骑(13)高力士素奉佛,尝短筠于上前,筠不悦,乃求还山。故所著文赋,深诋释氏,亦为通人所讥。然词理宏通,文彩焕发,每制一篇,人皆传写。虽李白之放荡,杜甫之壮丽,能兼之者,其唯筠乎?
《旧唐书·隐逸传》卷一九二
〔注 释〕
①属文:属,连接。属文,即作文章。②潘师正:唐初道士,茅山第11代宗师。③正一:道教语。道教认为,一,为万物之本;正一,即永恒不变之义。顾欢《夷夏论》:“道称正一,一归无死。”五代谭峭《化书·道化·正一》:“命之则四(虚、神、气、形),根之则一,守之不得,舍之不失,是谓正一。”④开元:公元713—742年,唐玄宗李隆基年号为开元。⑤茅山:位于江苏省句容与金坛两县之间,原称地肺山,又名句曲山,为我国道教名山之一。⑥剡:郡名,治所在今山东剡城北。⑦征:召,征召(一般指上对下)。⑧翰林:唐人对翰林院供奉官的泛称。⑨缁黄:僧道的代称。和尚穿缁衣,道士戴黄冠,故称“缁黄”。⑩天宝:公元742—756年,唐玄宗李隆基年号。(11)紊:乱。(12)会稽:郡名,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大业至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越州为会稽郡。(13)骠骑:将军名,即骠骑大将军,位在诸将军之上。
一作《元纲论》;全称《宗玄先生玄纲论》; 简称《玄纲》。反映道教成仙思想的论文。载于《全唐文》卷926。吴筠撰。论成仙之道。以天地之性来说明人体的动和静,心宁以通乎道,气运以存其形。所谓的静,就是不受外物的诱惑。道使人生,情使人灭,因此,体悟道性就不能有自觉意识,也不能自苦其志,而是要平和恬淡,对外物应而不取。上、中、下三篇。上篇“明道德”,凡九章;中篇“辩教 法”,凡十五章;下篇“析凝滞”,凡九章。 查看详情>>
唐代诗文别集。吴筠撰。吴筠弟子曾私谥他为宗玄先生。《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为《吴筠集》10卷。现存为鲍廷博知不足斋抄本3卷,附录《元纲论》1卷。《内丹九章经》1卷。前有权德舆序。共载诗赋论119篇。鲍氏跋说:“世无别本。”《四库全书》所收即此本。其《总目》说:“卷末所附《元纲论》三篇,自属筠作。至《内丹九章经》,核之以序,伪妄显然。” 查看详情>>
唐代道教学者吴筠撰。三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本书为吴筠诗文集。卷首有唐礼部侍郎权德舆序,简述吴筠生平,据称吴筠所作诗文「合为四百五十篇」,现《正统道藏》本仅存五言古诗一零八首,赋八篇,论文三篇。其诗赋多赞咏隐士逸人之高风亮节。咏物抒怀,阐扬玄道。或抨击佛教败坏世风,「侮君亲,蔑彝宪」;「噬儒吞道,抑帝掩王」。其论文三篇为全书精华:第一〈神仙可学论〉,论述常人可通过学习而成仙证道。谓清心寡欲以养生,保精养气以和神,则神仙可致。又谓忠孝廉贞之人「死而不忘」。虽肉体已死而道义常存。可见作者融合儒道两家之人生观。 第二〈心目论〉,假设心目辨难,以明「动心者神,乱心者目」。谓人目光外驰,受物利诱惑,以致心乱神劳而形毙。应守虚契无,窒欲解纷,使内心清静,则神生而形和。 第三〈形神可固论〉,论述摄生长生之术。分为守道、服炁、养形、守神、金丹等五章。其说亦以清心和神,保精固气为主旨。吴筠是唐代著名道教学者,以才情著称。其诗文或铺陈敷采,或典雅清新,叙事论理皆文情并茂,堪称佳品。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