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莱(1297—1340),字立夫,自号深山道人,婺州浦江(今属浙江)人。七岁能文,早年有志于政事,延祐间复科举,以《春秋》贡于乡,试礼部不第。出游海东州。历蛟门峡,过小白华山,登盘陀石,著《观日赋》以见志。归后居同县陈士贞家。后以茂才荐,署饶州路长芗书院山长,未行病卒,年四十四。著有《尚书标说》、《春秋世变图、》《古职方录》、《楚汉正声》、《乐府新编》等书。他的学生宋濂等人认为他经义玄深,文辞贞敏,故私谥为“渊颖先生”。他与黄溍、柳贯并受业于方凤之门,再传而为宋濂,开明代文章之派。柳贯一生极少称许人,却每每赞莱为绝世之才,甚至自叹不如。吴莱喜论文,认为作文如用兵,既要有法度,又要不为法度所缚,千变万化而不乱。其文雄深宏博,张纶《林泉随笔》称赞说:“雄深卓绝,真先秦、两汉间作者。”黄溍也发表了类似评论。所传文多为学术论著,富有论辩色彩。少量传记和游记于简约中略呈古硬,如《甬东山水古迹记》。《观日赋》和《大游赋》也很有名,直逼汉人。诗多古体歌行,少近体律绝,当是受其师黄景昌影响,黄偏爱古乐府,贬近体诗。吴莱欣赏韩愈诗,胡应麟说他的诗“大篇气骨可观,而多奇辟字”,这正是学韩的一种表现。他又学孟郊、贾岛,《早秋偶然作寄宋景濂》诗有“自来闲作诗,瘦岛与穷郊”句,可见他是有意识地学唐代韩孟诗派的险怪诗风。由于他专宗韩孟诗派,所以在元代诗坛上风格鲜明,缺乏创新是其弱点。他也学韩诗的散文化,有的诗如《问五脏》近似押韵散文。其歌行气势纵横,奇气四溢,有的写得迷离恍惚,令人惊悸,以参差的句式,整齐的节奏,出奇的想像,显示其特色,如《泰山高寄陈彦正》。清王世禛就是以“奇”字来概括其歌行的,又将它与杨维桢的古乐府相提并论,即《论诗绝句》所说“铁崖乐府气淋漓,渊颖歌行格尽奇”。其小诗则写得平易而有深意,如《题赵大年林塘晚秋图》,诗意委婉,语含讥刺。有《渊颖集》十二卷,附录一卷,他的遗稿甚多,宋濂择其有关学术议论之大者,编为此集,有青田刘基序。生平事迹见集中附录宋濂《渊颖先生碑》、《渊颖先生私谥议》、《元史》卷一八一、《金华贤达传》卷一○、《金华先民传》卷二、《(万历)金华府志》卷一六、《元儒考略》卷四、《宋元学案》卷五六、《蒙兀儿史记》卷一三七、《新元史》卷二一一。
元代诗文别集。12卷。吴莱撰,吴莱私谥为“渊颖先生”。《四库全书》曾据两江总督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本集为吴莱门人宋濂所编,卷首有3序:至正十二年(1352)胡翰序、刘基序、胡助序。后2序未署年月,均应作于至正年间。卷1为赋,卷2-4为诗,卷5-12为文。其中影响较大的《观日赋》风格近于汉赋,延祐七年(1320)以《春秋》举荐但未中选,吴莱东游昌国,于盘陀石观日出并作此赋以明志。吴莱的诗仅为3卷,但很受诗评家重视,清人王士禛《论诗绝句》说:“铁崖乐府气淋漓,渊颖歌行格尽奇。耳食纷纷说开宝,几人眼见宋元诗。”(第16首)他还提到“吴立夫长句瑰玮有奇气”(《选古诗凡例》)。吴莱的文,以18岁时所作《谕日本书》(应即指《论倭》)较有名,“人谓其有终军、王褒之风”(胡翰序),被认为古之能言善辩者也不过如此。胡助评其为文时说:“他人恒苦其浅陋,立夫独患其宏博也。”宏博正是他为文的特点。本书目录之后,有吴莱之子吴士谔所写的1则附记,据此可知本集编成于至正二十六年(1366),由宋濂据其家藏文集选编成书。本集有元代原刊本传世,并曾影印编入《四部丛刊》,是比较常见的善本。另外,《金华丛书》之中也收入了《渊颖集》,《丛书集成》曾据以排印行世。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