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养浩(1270年—1329年),元文学家。字希孟,号云庄。济南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自幼好学有行义。年二十一被荐为东平学正。至元二十九年(1292)辟为礼部令史,历台、省掾吏。大德九年(1305)出任堂邑县尹,复权知博平县事。至大元年(1308)召为太子文学,寻拜监察御史。三年,上《时事书》万余言陈十大弊端,为当国者不容,除翰林待制,复构以罪罢之。仁宗立,召为右司都事,迁翰林直学士,改秘书少监。延祐二年(1315)擢礼部侍郎,知贡举。五年,迁礼部尚书,复知贡举。英宗即位,拜中书参议。以元夕上《谏灯山疏》触怒英宗,又洞察皇族矛盾,遂于六月以父老辞官归养。于历城华不注山鹊湖处筑别墅云庄隐居八年,于时朝廷六下征诏任以吏部尚书、太子詹事丞、淮东廉使、翰林学士等职,皆力辞坚卧不起。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旱人相食,召拜陕西行台中丞救灾,即毅然散家财登车就道,赈生葬死,为民祈雨,出币发粟,全活生灵无数。到官四月未尝家居,鞠躬尽瘁,病死任上。关中人哀之如丧父母。平生与姚燧、陈英、刘敏中、元明善、贡奎、袁桷、虞集、范梈等诗文家交厚。元苏天爵《七聘堂记》称之为“执法牧民为贤令尹,入馆阁则曰名流,司台谏则称骨鲠,历省台则号能臣”。今存政论集《三事忠告》(《牧民忠告》、《风宪忠告》、《庙堂忠告》),见《四部丛刊》三编本;诗文集《归田类稿》二十二卷,见《四库全书·集部》;散曲集《云庄乐府》,见卢前校勘明成化本。《全元散曲》存其小令一百六十一首,套数二套。《太和正音谱》评其曲“如玉树临风”;明艾俊称其曲“言真理到,和而不流”(《云庄乐府引》)。风格属豪放一路。生平事迹见元黄溍《金华黄先生文集》卷八《张公祠堂碑》、元许有壬《至正集》卷三四《张文忠公年谱序》、元苏天爵《滋溪文稿》卷三《七聘堂记》、《元史》卷一七五、明危素《说学斋稿》卷二《张文忠公年谱序》。
《牧民忠告》、《风宪忠告》及《庙堂忠告》三书之合称。元张养浩撰。《牧民忠告》系任县令时著,二卷,分拜命、上任、听讼、御下、宣化、慎狱、救荒、事长、受代、居闲十章。《风宪忠告》为任御史时著,一卷,分自律、示教、询访、按行、审录、荐举、纠弹、奏对、临难、全节十篇。《庙堂忠告》为任参议中书省事时著,分修身、用贤、重民、远虑、调变、任怨、分谤、应变、献纳、退休十篇。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黄士宏合三书为《为政忠告》,有《四部丛刊三编》本。宣德六年(1431)李骥重刻,改名《三事忠告》,有《贷园丛书》本。 查看详情>>
元代诗文别集。张养浩撰。张养浩文集版本较多,主要内容基本相同,但卷数及具体篇目并不 一致。今存有元刊本《张文忠公文集》28卷,还有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周永年刻本《归田类稿》20卷。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曾征集到明刻本《归田类稿》27卷(包括《三事忠告》在内)。《四库全书》的编者认为明刻本“既多漏略,编次亦失伦类”,便以明刻本为底本,别采《永乐大典》中所载的张养浩诗文,“删其重复,补其遗阙”,重新编成《归田类稿》22卷(《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为24卷,与辑本卷数不符)。另外,据孛术鲁翀为《归田类稿》所写的序,可知“其子引偕其妇翁吴肃彦清”曾“执公所辑《归田类稿》三十八卷征序”,而吴师道及张养浩自己为其文集作序时,又说本集为40卷(吴序称为《云庄集》)。明人焦竑《国史经籍志》中著录为张养浩“文忠集十八卷”。《四库全书》本《归田类稿》22卷是比较好的本子,卷首有元统三年(1335)孛术鲁种序,吴师道序,张养浩自序。卷1为经筵余旨、奏疏,卷2为上书、表、与人书,卷3为序,卷4—6为记,卷7为传、哀词、祭文,卷8为杂著,卷9为碑,卷10为神道碑,卷11—12为碑铭,卷13为表志,卷14为赋、拟雅诗,卷15—16为五言古诗,卷17为七言古诗,卷18为五言律诗,卷19—21为七言律诗,卷22为五、七言绝句。清乾隆五十五年刻本内容与《四库全书》本基本一致。但编排略有不同,是依据《四库全书》本编刊的。《归田类稿》收入的诗文,并不限于张养浩归田之后所作,而是于归田之后所类编的一生所写的主要诗文。他的《三事忠告》未编入《归田类稿》22卷或20卷本,他的散曲作品另编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今有传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