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天爵(1294-1352)元代官吏,文学家,史学家、理学家。字伯修,学者因其所居称为滋溪先生,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年轻时从学于安熙,为国子学生时,先后师吴澄、虞集、齐履谦,又得马祖常赏识。国子学公试,试题为《碣石赋》,苏文雅驯美丽,考究翔实,名列第一。授大都路蓟州判官,调功德使司照磨。泰定元年(1324),改翰林国史院典籍官,升应奉翰林文字。至顺元年(1330),预修《武宗实录》。至顺二年升修撰,擢江南行台御史。元统初,累拜监察御史,预修《文宗实录》,迁翰林待制,寻除中书右司都事,兼经筵参赞官。后至元间,由刑部郎中改御史台都事,迁礼部侍郎,出为淮东道肃政廉访使,入为枢密院判官,改吏部尚书,拜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复为吏部尚书,升参议中书省事。至正二年(1342),拜湖广行省参知政事,迁陕西行台侍御史。至正四年,召为集贤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因忤时相意,一度罢归。至正七年,拜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至正九年,召为大都路总管。至正十二年,诏仍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总兵于饶、信,卒于军中,年五十九。天爵为官,知无不言,言无顾忌,夙夜谋画,至于须发尽白。他的散文成就高出诗歌,是元末王祎所举元文六家之一,为文词华淹雅,根柢深厚,波澜意度往往出入于欧阳修、苏轼,尤工于叙事。王理在《元文类》序中说:“伯修博学而文,于书无所不读,讨求国朝故实,及近代逸事最详。”他自太学学生至历官翰苑,凡前言往行与当时之可记叙者,均记在简册。其记事平易温厚,详明典核,谨严有法。文集中碑版百馀篇,于元代制度人物,史传阙略者,多可藉以考见。《元史》本传说:“于是中原前辈凋谢殆尽,天爵独身任一代文献之寄。”虞集《赋苏伯修滋溪书堂》诗说:“积学抱沉默,时至有攸行。抽简鲁史存,采诗商颂并。”指出他的学问根柢在于潜心于经史掌故的研究。《元史》称他“为诗尤得古法”。著有《滋溪文稿》三十卷、《元朝名臣事略》十五卷、《刘文靖公遗事》一卷、《治事龟鉴》一卷,编有《元文类》七十卷。今有中华书局点校本《滋溪文稿》。生平事迹见《元史》卷一八三、《宋元学案》卷九一、《新元史》卷二一一。
元苏天爵撰,共15卷。收集元初至元仁宗延祐年间(公元1314—1320年)47个大臣的碑铭、行状、家传等材料,经取舍编纂而成。每段事迹之后均注明出处。当时书名为《国朝名臣事略》。从首卷的元朝开国功臣木华黎到卷末的集贤学士刘因,都是元初到元中期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人物。 查看详情>>
一卷。元苏天爵(1294—1352)撰。苏天爵字伯修,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少师事安熙,吴澄、虞集。泰定元年 (1324),擢应奉翰林文字。至顺元年(1330),参修《武宗实录》,任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武统二年(1334),参修《文宗实录》,迁翰林待制。后任吏部尚书、中书参议,官至江浙行省参政。著有《滋溪文稿》、《名臣事略》、《文类》、《辽金纪元》等书。此书采宋以前的事迹和先儒的议论,其宗旨在于以历史为龟鉴,培养元气,以巩固封建统治。 查看详情>>
元代诗文别集。30卷。苏天爵撰。苏天爵字伯修,真定(今属河北)人。累官肃政廉访使、集贤侍讲学士、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等。其藏书之所名滋溪书堂,故名集。原稿三十七卷。诗七卷,文三十卷。诗稿七卷已佚。文稿三十卷为天爵任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时,属掾高明、葛元哲所编。《四库全书》曾据两淮马裕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卷首有至正十一年(1351)赵汸序,祝蕃《湖广省参政苏公像赞》,商企翁《国子祭酒苏公画像赞》。目录之后有至顺元年(1330)马祖常跋,至正元年(1341)陈旅跋。卷1为词、赞、铭、诗(仅2首),卷2—4为记,卷5—6为序,卷7—21为碑志,卷22为行状,卷23为行状、传,卷24为制诰、祝文表笺、祭文、策问、书,卷25为杂著,卷26—27为章疏,卷28—30为题跋。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