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并图 [ 佚名 ]

一卷,佚名,梁张保达题记,尾题大目犍连变文,编号二八五八。 唐五代变文。敦煌卷子写本。今存写本凡九种,七种为残本,一种首尾完整而略有缺漏,一种首尾完整,题名《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并图一卷并序》,结尾有“《大目犍连变文》一卷”和“贞明柒年辛巳岁四月十六日净土寺学郎薛安俊写”字样,当抄写于五代后梁时。内容写目连母青提因隐匿供养诸佛的资财,堕入阿鼻地狱。目连成正果后,不见其母,而得已升天庭的父亲启示,入冥间寻母,见母身受苦刑,援救无术,乃求诸如来。如来率八部天龙,打开地狱,救出青提。目连去王舍城乞得饭食奉献母亲,青提则因贪婪之心未灭,食未入口,即变为猛火。如来嘱目连广造盂兰盆,每年七月十五广济饿鬼,青提始可得救。故事据《佛说盂兰盆经》敷衍而成。敦煌卷子写本另有写目连救母的说唱本,残本,其体制与变文相若,今人拟题为《目连变文》。又有《目连缘起》,亦写目连救母故事。唐代以转变形式演唱目连故事已相当流行,孟棨《本事诗》记有张祜见白居易时,即以《目连变》唱词相答问。后世戏曲、曲艺多有演唱目连故事者。宋有杂剧《目连救母》,明清有《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劝善金科》及宣卷等。近代以目连救母为题材的戏曲,习称“目连戏”。 查看详情>>

看命一掌金 [ 一行 ]

看命一掌金,一卷,唐一行著。唐代一行禅师所著命理方术奇书,收在续藏五十九册 查看详情>>

慧琳音义 [ 慧琳 ]

佛教典籍注音释义书。为别于玄应《一切经音义》,故名。唐僧慧琳著,100卷。《宋高僧传》卷五《慧琳传》说:琳“尝引《字林》、《三仓》,诸经杂史,撰《大藏音义》(即本书)一百卷,起贞元四年(788),迄元和五载(810)绝笔。”另说书成于元和二年(807)。序称:注释佛经“总一千三百部,五千七百余卷”,实际上为1225部,5314卷。是在前诸家字韵的基础上,对玄应、慧范、云公、窥基等所撰音义,加以删补,所引古音韵的典籍更为广泛。书撰成后,于宣宗大中五年(851)奏请入藏。后经变化,一度亡失,光绪初年,从日本得此书。民国初年(1912)始由上海频伽精舍印行。内容精审,非前后诸家音义所能及。其依据以字音释字义的原则,使人由普通义而明其理,因此,开元入藏的佛典,得此书之助,皆可理解。在文字学方面,可用以校勘。在音韵学方面,可为研究古韵和音读者之助。一般学人可用其辑佚或考史。 查看详情>>

唐高僧传 [ 道宣 ]

又称《续高僧传》。唐道宣著。简称《续僧传》。佛教高僧综合传记。三十卷(或作四十卷)。唐道宣撰。成书于唐贞观十九年(645年)。本书写成之后的二十年中,作者又陆续增补改订,最终成为现今流传的本子。因本书是继梁代慧皎《高僧传》所作的传记体佛教史,故名《续高僧传》。明、清藏本均为四十卷,《大唐内典录》、《开元释教录》作三十卷。全书分为十科:一、译经、二、义解、三、习禅、四、明律、五、护法、六、感通、七、遗身、八、读诵、九、兴福、十、杂科。每科后附以作者论述。其“自序”称:“始梁之初运,终唐贞观十有九年,一百四十四载”。自序又称正传三百三十一人(一作三百四十人),附见一百六十人。实际正传为四百八十五人,附见二百十九人。扬州刻经处有单刻本,名为《续高僧传二集》。 查看详情>>

群书治要译注 [ 魏徵 ]

一称《群书理要》。唐魏征、虞世南、褚遂良、萧德言等编。五十卷。书成于贞观五年(631)。太宗李世民欲览前代得失,因命辑录经史诸子有关治道政术者,纂成此编。叙自传说中的五帝至晋历代帝王兴衰事迹,旨在阐明兴邦治国要义。包括经书十卷,十二种;史书二十卷,八种;子书二十卷,四十七种。所本诸书多属唐初善本,有裨校勘。内收《晋书》二卷,为十八家晋史遗文,尤为珍贵。桓谭、崔寔、仲长统、袁准、蒋济、桓范政论,亦赖本书得存梗概。国内久无传本。今本系本日本宽政、天明、尾张诸本刊出,缺卷四、十三、二十共三卷。有《四部丛刊》本等。此为译注本。 查看详情>>

孝经注 [ 李隆基 ]

唐玄宗李隆基注。开元十年(722),玄宗训注《孝经》颁于天下及国子学。天宝二载(743),重加修订,亦颁天下。天宝四载九月,以御注刻石于太学,谓之《石台孝经》。《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皆著录为1卷。天宝五载,元行冲奉诏作疏,增为2卷。宋至道三年(997),宋太宗诏命李沅、杜镐纂《孝经正义》又增1卷。咸平年间(998~1003),以邢昺续理其事。邢昺系据元行冲疏释校定敷衍,约而修之,而成后世通行之本。明万历监本、崇祯汲古阁本、清乾隆武英殿校刊本、阮元校刊本皆作9卷。玄宗《孝经注》,会合韦昭、王肃、虞翻、刘劭、刘炫、陆澄六家之异同,芟去其烦乱,撮取其义理允当者而成。唐玄宗注意到,提倡孝道,有利于社会秩序的安定,使“上下臣人(民)和睦无怨”(《孝经·开宗明义注》)。以事亲尽孝而移情于君,则可以尽忠,有利于巩固封建皇权的统治地位。故“圣人知孝之可以教人也,故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于是以顺移忠之道昭矣,立身扬名之义彰矣”(《孝经注序》)。《孝经注》的内容,于此处可见一斑。 查看详情>>

群书治要 [ 魏徵 ]

唐魏徵(580—643)撰。五十卷。魏徵字玄成,唐代杰出政治家、史学家。曾任谏议大夫、秘书监等职,以善谏著称。曾主持编写多种史书和类书。《群书治要》原本五十卷,成书于唐太宗贞观五年。辑录了经、史、诸子中有关治乱兴衰的文字。起于上古,终于晋代,凡采用经书十二种十卷,史书八种二十卷,子书七种二十卷。多为唐初善本,有极高的校勘价值。如所收《晋书》二种,为唐修《晋书》以前十八家《晋书》遗文。桓谭、崔寔、仲长统、袁准、蒋济、桓范等人的政论,也赖此以存梗概。由于该书有保存文献之功,成为清人辑佚之渊薮。原书佚于北宋,今本系清乾隆年间由日本传回,缺第四、十三、二十共三卷。版本主要有《宛委别藏》本、《连筠簃丛书》本、《粤雅堂丛书三编》本、《四部丛刊》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查看详情>>

荀子注 [ 杨倞 ]

训诂著作。唐杨倞著。20卷。是《荀子》今存最早的古注。汉刘向编定《孙卿新书》为32篇12卷。杨氏以其繁多,改为20卷;次第也有所变更,使其以类相从;更名为《荀卿子》。《荀子》一书此前因简编烂脱、传写谬误,几不可读。杨氏博求群书、旁征方言,其校勘、注释都甚为精洽。 查看详情>>

来子 [ 来鹏 ]

来鹄,又作来鹏,豫章人。少有大志,广学权谋机变之术,得鬼谷子真传,又能为政,有汉张子房之风也。咸通年间,举进士不第。后入韦保衡幕中。韦不纳其言,转投田令孜,认为主公。然其心早在帝侧也。故帝招之即应。乾符元年三月,帝拜其为帝师。后封豫章国公,食邑千户。谥“文忠”。按谥法,经纬天地曰文,虑国忘家曰忠。来公有经天纬地之才,归帝后鞠躬尽瘁,助帝平定中原,开拓疆土,故曰:“文忠”。曾作七律《寒食山馆书情》,以遣羁旅愁怀,当时传为佳作。其诗作思清丽,然怀才不遇,辗转飘泊,故其诗多写羁旅之思、落魄之感,间有愤世嫉俗之作。有《来子》。《全唐诗》存其诗二十九首。来鹄的作品有诗集一卷,但今已不传。 查看详情>>

原鬼 [ 韩愈 ]

唐韩愈著。认为有鬼存在,但在通常情况下,“鬼无声也,无形也,无气也。”每当“有忤于天,有违于民,有爽于物”,即违背了封建伦常的时候,鬼就会“有形于形,有凭于声以应之,而下殃祸”。还认为鬼无恒态,其活动分为三种类型,即“有动于民而为祸,亦有动于民而为福,亦有动于民莫之为祸福。”韩愈崇信鬼神,老而愈笃。收入《昌黎先生集》。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