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关于泉品之茶书,1卷,田艺蘅撰。汇集历代论茶与水的诗文,并分类归纳为九种水性,于1554年写成。全书一卷,是书主要记载煮茶的各种水品。书中将水品分为十类:一源泉、二石流、三清寒、四甘香、五宜茶、六灵水、七异泉、八江水、九井水、十绪谈。书中内容多半前人已经谈及,不出《水品》、《茶经》之外,文字也多旧文,没有什么标新立异的看法。其中重点论述严格择水与烹茶的关系。 查看详情>>
明代许次纾撰。次纾,钱塘(今杭州)人。全书约4700字。共分36则,即产茶、今古制法、采摘、炒茶、岕中制法、收藏、置顿、取用、包裹、日用置顿、择水、贮水、舀水、煮水器、火候、烹点、秤量、汤候、瓯注、荡涤、饮啜、论客、茶所、洗茶、童子、饮时、宜辍、不宜用、不宜近、良友、出游、权宜、虎林水、宜节、辨讹、考本。内容主要为评论江南各种名茶,茶叶采制及品饮的历史演变,藏茶、品茶的宜忌及上述具体方法等。其中以介绍炒茶较为详细。姚绍宪为之作序。 查看详情>>
一卷。宋黄儒撰。黄儒,字道辅,建安 (今福建建瓯县) 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著有《品茶要录》。是书皆论建茶,分为十篇,一采造过时,二白合盗叶,三入杂,四蒸不熟,五过熟,六焦釜,七压黄,八清膏,九伤焙,十辨壑源沙溪。书前后各有总论一篇,主要阐述茶的采制烹试各有其法,低昂得失,论辩甚详。为防茶病,故详列病状以示人,以便识别。其著书用意别于其它茶录。现存《说郛》本、路有钞本、明新安程百二刊本、《夷门广牍》本、清钞本、《四库全书》本等。 查看详情>>
《茶经》为唐代陆羽所著,大概成书于唐上元初年,陆羽隐居湖州苕溪之时。《茶经》既反映了唐代茶业的兴盛,又是中国茶学的拓荒之作,也是后世茶书的楷模。全书共十篇,在《一之源》、《二之具》等前六篇中,陆羽详细介绍了茶的起源及鉴别方法、制造饼茶的器具、煎茶与饮茶的器具、煎茶的方法、茶的饮用方法等内容。在《七之事》中,主要收集了大量陆羽之前的茶史资料;《八之出》中,主要介绍了唐代茶业的主要产地,并分级品评。这都为后人研究唐代茶业的发展提供了详细的资料。《茶经》以其丰富的内容对中国乃至世界茶史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本书译注,以陶氏影宋《百川学海》本《茶经》为底本,并校以多种版本,以求详实、准确。译注者在对原书进行校勘的基础上,对各种术语、名词作了科学的注释,并有白话文翻译,以帮助读者理解这部古代科技著作。本书还收录了宋代蔡襄的《茶录》和宋代《品茶要录》,一并解释、翻译,希望读者能够对中国茶业的发展和饮茶习俗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查看详情>>
宋代茶文。北宋欧阳修作。约600字,主要描写浮槎山之水品质极佳,而张又新《煎茶水记》中未予列入,于是“颇疑”张又新的评水方法,十分赞同陆羽的评水原则:“山水上,江次之,井为下。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同时,倡导“听山溜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的“山林之乐”。 查看详情>>
一卷,程淯宣统三年(1911)撰,较详地记述西湖龙井茶的土性、栽植、培养、采摘、焙制、烹瀹、收藏,以及产额、特色等。《龙井访茶记》未印行。民国时期,阮毅成在友人处偶见清末御史赵尧生书录手卷,即予抄录,辑人《三句不离本“杭”》。今已为《中国古代茶叶全书》(浙江摄影出版社版)收入。 查看详情>>
论茶文集。清代程雨亭撰。成书于清光绪二十三年 (1897),有 《农学丛书》石印本。程氏于光绪二十三年任职皖南茶局,此书系辑选其撰写的有关茶叶的禀牍文告汇编而成。全书约一万四千字,主要有“请南洋大臣示谕徽属茶商整饬牌号禀”、“请禁绿茶阴光详稿”等。前有光绪戊戌年 (1898) 罗振玉序。 查看详情>>
论茶专著。清代陆廷灿撰。成书于清雍正十二年 (1734),有寿椿堂刊本。陆氏曾在主要产茶区福建崇安县任候补主事,“值制府满公,郑重进献,究悉源流,每以茶事下询。查阅诸书,于武夷之外,每多见闻”(凡例),历经数年,创为初稿,回故里后订辑成书。全书约七万字,分上中下三卷,附录一卷,并以陆羽 《茶经》列卷首,依 《茶经》分为十目。上卷续《茶经》的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中卷续 《茶经》的四之器。下卷又分上中下:下之上续《茶经》的五之煮,六之饮; 下之中续 《茶经》 的七之事,八之出; 下之下续 《茶经》的九之略,十之图。另以历代茶法作为附录。自唐至清数百载,产茶之地,制茶之法,烹饮之器,多有变法。陆氏所续,虽是多种古书资料摘要分录,但征引繁富,颇切实用,补辑考定,足资参考。书前有雍正乙卯年(1734)黄叔琳序及陆廷灿所作凡例。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