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发展研究专著。吴景超著。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吴景超(1910—),中国当代社会学家。安徽徽州(歙县)人。1923年去美国留学,1923年入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获博士学位。1928年回国后曾执教于金陵大学、清华大学等。主要著作还有《都市社会学》等。本书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以人口密度和职业分布状况为标准,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4类:第一种国家,人口密度颇高,但在农业中谋生的人,其百分数比较低;第二种国家,人口密度颇低,但在农业中谋生的人,其百分数也比较低;第三种国家,人口密度颇低,但在农业中谋生的人,其百分数比较高;第四种国家,人口密度颇高,但在农业中谋生的人,其百分数比较高。第一种国家以英德为代表,第二种如美国加拿大,第三种国家以俄国为典型,中国恰恰属第四种国家。第四种国家有两个特点,一是人口密度比较高,每平方公里在50人以上;二是他们的谋生方法,以农业为主体,农业人口要占70%以上。这类国家的共通之点就是贫穷。要改变中国的贫穷状态,要做到:1.充分利用国内的资源;2.改良生产技术;3.实行公平的分配;节制人口的数量。具体的办法,就是发展都市救济乡村,发展城市工业,吸收一部分农民进城,缓解农村的人口压力,方便交通,扩充金融,救济乡村,从而使中国走上富裕之路。作者的思考,对今日中国的现代化和农村的发展,仍具有参考价值。 查看详情>>
研究专著。今人李长之著。商务印书馆1940年初版,属中法文化丛书之一种。该书是对李白其人其诗的批评,但受西方文论影响,采用了类似作家传记的文体和夹叙夹议兼有抒情的笔调,显示了著者本人的鲜明个性。全书分导论、李白求仙学道生活之轮廓、道教思想之体系与李白、李白从政、李白的文艺造诣、李白之为人等章,不以逻辑推理胜,却极富感悟与启示力。如论李白其人其诗的本质是为生命与生活而奋斗,其价值在于给人以解放,这也就是李白作品充满豪气和生命力的根源;如以道教思想体系一一与李白诗作、行为对照,以说明李白信奉道教之深;如论李白性格之真与重感官享受,李白之寂寞和虚无等。全书文采斐然,尤为重要特色。 查看详情>>
研究司马迁及其巨著《史记》的专著。李长之(1910~1978)著,1948开明书店出版,1984年三联书店再版。本书以优美而富于情意的笔调,从分析司马迁所处的伟大时代入手,追溯了他的家学渊源,讨论了他和孔子在精神和性格上的契合共鸣及距离,详尽地分析了司马迁的经历和这些经历对他的作品的影响。作者认为,司马迁虽然在本质上是浪漫的,但他那种彻头彻尾的反功利精神,反现实精神,不以成败论英雄的态度,都有深深的孔子的影子。司马迁的渊博学识、丰富经历是他创作《史记》的重要条件,而他那种情感浓烈的性格、好奇与爱才,在汉武帝那个严刑峻法的时代,又导致了必然的悲剧,最终因李陵案而遭受腐刑,这一奇耻大辱又使他对社会的黑暗、人世的艰辛有了更深的理解。本书尤其侧重于对《史记》艺术成就的分析,作者早年受德国古典美学的影响较深,从美学的角度对《史记》的风格、结构、语言、韵律都作了详尽的分析,比较强调司马迁的浪漫的自然主义。在全面分析《史记》的思想成就和艺术成就的基础上,作者得出结论,《史记》是中国的史诗,对后世的文学发生过巨大的影响。此外,本书对司马迁的生平、《史记》各篇著作的先后,散佚和补缺,都有不少考证和推断,提出许多发人深思的见解,是一部研究司马迁和《史记》的重要参考书。 查看详情>>
《科学与玄学》是由罗家伦所著,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一场以张君劢、梁启超为代表的玄学派和以丁文江、胡适、吴稚晖为代表的科学派之间的科玄论战。该书以此为背景,著者的意思,以为不问中国有那次论战与否,以下三个基本问题: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玄学?科学和玄学的关系怎样?是有志治一种科学,或有志治一点哲学的人,不能不知道的。所以独立的想综合西洋思想界研究的所得,经过自己一番的反省,用剥蕉抽茧式的讨论法,去说明科学与玄学本身的性质,其所研究的问题,所用的方法,所具的特长,所受的限制等方面想使大家把最近代科学与玄学的地位和关系认个清楚。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仍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查看详情>>
宗教哲学学术论文集,作者是蒙文通。本书主要讲述作者对宗教哲学的研究,收入论文十余篇。其中包括深受近代唯识派大师欧阳渐推崇并在当时产生重大影响的两篇佛教方面的文章,以及道教、道家研究的若干篇文章。可以看作蒙文通宗教研究的论文总集,也是他宗教哲学研究成果的代表。 查看详情>>
现代钱穆著。讲述中国两千多年学术思想发展演变的著作,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前八章专言经子,内容包括孔子与六经、先秦诸子、秦之焚书坑儒、两汉经学今古文之争、晚汉之新思潮、南北朝隋唐之经学注疏及佛典翻译、宋明理学等,扼要叙述上自春秋孔子,下至晚明心学各个时期的学术思想及其变迁轨迹。第九章专论清代考证学。将清代学术分成清初诸儒之学、乾嘉考据之学和晚清今文经学三个阶段,反对把有清一代的学术思想笼统地概括为考证学。在论吴学、皖学的治学风格时,称“吴学务反宋,而转陷尊古。皖学初本阐宋,后乃为诤宋。吴以革命始得承统,皖以承统始而达革命”。最后一章为最近期之学术思想,叙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东方文化派、学衡派、科玄之争、戴季陶论孙中山三民主义等。收入台湾出版的《钱宾四先生全集》。 查看详情>>
中国经济学家、教育家王亚南的著作。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系统剖析传统官僚政治的著作。1948年10月,由上海时与文出版社初版印行。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再版。共分17篇,曾分篇连载于上海《时与文》杂志上。本书以历史和经济分析为基础,对官僚政治这一官僚主义发展最成熟的形态本身的基本矛盾——官民对立关系作了慧眼独具的剖析,从而为探索官僚主义的根本克服办法提供了启示。官僚政治确曾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并作用于一切国家的某一历史阶段。作者提出从“技术”和“社会”两方面去认识官僚政治。官僚主义的作风和流弊,是属于技术层面的。作为一种社会体制的官僚政治,是由封建制到资本制的历史过渡阶段的必然产物。“官僚政治是专制政治的副产物和补充物”“人治是官僚政治固有的基本特征或规律”。中国古典官僚政治形态的特殊表象,分别体现在它的以下三种性格中:一是延续性,二是包容性,三是贯彻性。作者从分析中国官僚政治的社会经济基础入手,指出“专制的官僚的政体必须建立在地主经济封建制基础之上”。儒家学说的天道观念、大一统主张和纲常教义的“三位一体”是中国官僚政治得以巩固的思想基础。两税制和科举制是支持官僚政治高度发展的两大杠杆。建立在地主经济基础上的集权的专制官僚政治使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传统农村封建社会经济基础的逐渐瓦解和都市的市民经济形态的发展,使传统的旧官僚政治不断走向覆灭。一个新的代替官的或官僚的人民时代,就是让人民普遍地自觉自动起来,参加并主导政治革新运动,这才是官僚政治真正寿终正寝的时候。全书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框架,结合当时中国的经济社会实际,解答了英国科技史家、生物化学家李约瑟向他提出的“中国官僚政治”话题。 查看详情>>
作品荟萃了陈寅恪、梁启超、王国维、辜鸿铭、蔡元培、夏丏尊、李叔同、闻一多、徐志摩、陶行知、郁达夫、朱自清、林徽因等大师及其相关的文字。从不同视角反映了大师们的生活、读书、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历史观。一段文字代表一段人生,代表一段历史。作品字字珠玑,充满智慧、哲思,有滋有味儿 。《国学有滋有味》一改国学严肃、高深的固有印象,所选取的文章贴近学习、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读者从中也可以看到大师们活泼的另一面。论求学,开篇有梁启超高屋建瓴地讲解为什么要求学;继而有华罗庚以曾经身处困境依然发奋求进的经历,鼓励读者要正确认识困难。论交友,有弘一大师与夏丏尊的十年遗书之托;有胡适、郁达夫、林徽因对徐志摩的深深怀念;有辜鸿铭与胡适、林语堂与鲁迅之间纵有误会也胸怀磊落。论家庭,有梁实秋述说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代沟;有朱自清面对五个儿女时的痛与快乐;有蔡元培宁愿改变以往的观点,转而相信逝者有知的丧妻之痛。这些沉默的文字背后,相信读者能感受到国学大师们谆谆教诲之殷切、倾心相交之赤诚及克服困难之笃定。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