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群书治要译注 [ 魏徵 ]

一称《群书理要》。唐魏征、虞世南、褚遂良、萧德言等编。五十卷。书成于贞观五年(631)。太宗李世民欲览前代得失,因命辑录经史诸子有关治道政术者,纂成此编。叙自传说中的五帝至晋历代帝王兴衰事迹,旨在阐明兴邦治国要义。包括经书十卷,十二种;史书二十卷,八种;子书二十卷,四十七种。所本诸书多属唐初善本,有裨校勘。内收《晋书》二卷,为十八家晋史遗文,尤为珍贵。桓谭、崔寔、仲长统、袁准、蒋济、桓范政论,亦赖本书得存梗概。国内久无传本。今本系本日本宽政、天明、尾张诸本刊出,缺卷四、十三、二十共三卷。有《四部丛刊》本等。此为译注本。 查看详情>>

女诫直解 [ 张居正 ]

万历六年,神宗大婚,慈圣李太后命张居正为东汉班昭《女诫》一书做直白注解,以供新册封的王皇后阅读。张居正以内阁首辅身份作此注解,以及为某一皇后阅读而作专书,皆称引人注目。李太后命张居正撰写此书,与张居正多年承担辅导万历皇帝的职责有直接关联,亦显示出女训书籍在后宫女子教育,尤其是皇后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此举在神宗大婚,太后从乾清宫搬回慈宁宫后发生,体现了李太后高度倚重张居正辅佐万历皇帝的姿态,具有明显的政治信托象征意义。该书收录于明万历刻本《张太岳文集》卷11,以及清光绪年间重刻《张文忠公全集》中。万历刻本收录该书时并未与之命名,只在卷11中首先说明“上大婚礼成,蒙圣母慈圣皇太后命臣居正直解汉班昭《女诫》,以教宫闱”,然后收录进呈以后万历皇帝所做序言及直解内容。光绪重刻本收录该书时指出,“《女诫直解》,本自为书,不必搀入文集也”,故附于全集最后一册,并单独命名为《女诫直解》,本文所用即为此本。 查看详情>>

十一家注孙子 [ 佚名 ]

军事理论书。分上、中、下3卷。亦名《孙子注解》、《孙子集注》、《校定注释孙子十三篇》、《孙子十家注》、《十家会注》等。春秋孙武撰,三国魏曹操等注,宋吉天保辑。武有《孙子兵法》、操有《曹操集》,均已著录;吉天保生平无考。是书除照录《孙子兵法》原文外,所收注家有曹操、李筌、杜佑、杜牧、王晳、张预、贾林、梅尧臣、陈皥、孟氏、何氏等11家。一说“郑友贤撰——说三十则。盖本有十家注,友贤辑且补之,为十一家也。”余嘉锡《四库全书辩证》则谓:“自曹操至何氏,实十一家,郑友贤谓之十家者,盖注中引及杜佑,乃《通典》之说,佑本不注《孙子》,去佑不数,则十家耳。《书目》谓并友贤十一家者,误也。”《辩证》之说为是。是书本着“注不破经”的原则,对原文详加注解,且举出大量战例加以解说,亦有为注作注者,并多有阐发。如注“兵者,诡道也”句:曹云“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李云“军不厌诈”;梅云“非谲不可以行权,非权不可以制敌”;王云“诡者,所以求胜敌;御众必以信也”;张云“用兵虽本于仁义,然其取胜必在诡诈。故曳柴扬尘,栾枝之谲也:万弩齐发,孙膑之奇也;千牛俱奔,田单之权也;囊沙壅水,淮阴之诈也。此皆用诡道而制胜也”。是书系各家军事思想的汇集,对研究古代军事思想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曾有1961年中华书局影印宋刻本,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铅印本。 查看详情>>

论语译注 [ 杨伯峻 ]

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58年出版。本书按照《论语》的篇次,逐章进行注释,并翻译为现代语体文。章节的分合,比较斟酌以往各家的异同后择善而从。文字的校定,广泛利用古今学者成果,取舍缜审。注释的重点是字音词义、语法规律、修辞方式、历史知识、地理沿革、名物制度、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诠释。于疑难之处,有简明的考证,或注明出处,或略举参考书籍,以便读者查究。译文在尽可能不走失原意并保持原来风格下力求流畅明白。古人言辞简略,有时为补足文意而于原文涵义之外增添的词句,加方括弧作为标志。译文参照严复在翻译西文时提出的“信、达、雅”的标准,采取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方法;注意通俗化、大众化,充分照顾到专业工作者以外广大读者的阅读方便。书末附有《论语词典》。《词典》论“词”不论“字”,兼收近于“词”的“词组”;凡见于《论语》本文之词,不论基本词或派生词,习见义或罕见义,一律收录;词条按词头笔划为序排列;词目下,先释词义,再举例句;一词多义,分列义项;每词各义一般均标注出现次数;与“注释”交相为用,详于“注释”者,“词典”仅略言之,而“注释”未备者,“词典”则补充之。由于作者深厚的功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这一富有创造性的整理古籍新方法,达到了预期目标:帮助一般读者比较容易而正确地读懂原著,并给有志深入研究的人提供若干线索,又为自学者提供了提高阅读古书能力的阶梯。该书不但获得大陆众多读者的喜爱,而且受到港台及世界研习汉学者的欢迎,日本东京和京都的大学曾采用此书作为教本。 查看详情>>

荀子注 [ 杨倞 ]

训诂著作。唐杨倞著。20卷。是《荀子》今存最早的古注。汉刘向编定《孙卿新书》为32篇12卷。杨氏以其繁多,改为20卷;次第也有所变更,使其以类相从;更名为《荀卿子》。《荀子》一书此前因简编烂脱、传写谬误,几不可读。杨氏博求群书、旁征方言,其校勘、注释都甚为精洽。 查看详情>>

颜氏家训集解 [ 颜之推 ]

训诂著作。7卷。北齐颜之推著。王利器集解。以卢文弨抱经堂校定本为底本,参校别本,旁以群籍所引颜书,是正文字,勘谬补缺。书后附录各本序跋、颜之推传、颜之推集辑佚。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初版。 查看详情>>

抱朴子内篇校释 [ 王明 ]

校勘注释《抱朴子·内篇》的著作。中华书局1985年增订本,收入《新编诸子集成》第1辑,20卷。王明撰。《序言》部分对葛洪其人及《抱朴子·内篇》的价值有颇为详尽的介绍。《附录》1列清严可均辑《抱朴子·内篇佚文》,《抱朴子·内篇序》(葛洪撰),《抱朴子外篇自叙》,《晋书·葛洪传》。《附录》2收入孙星衍《新校正抱朴子内篇序》、《抱朴子内篇目录》,方维甸《校刊抱朴子内篇序》,《葛洪撰述书目表》。本校释以清孙星衍平津馆校刊本为底本,与其他10余种书籍参校。或采用前人校语,标明出处;或断以己意,迳作校语。《抱朴子》向无注本行世,此书先校后释,注解简明扼要。汇校和注释,于此书均属首次,然已有集大成的性质。 查看详情>>

春秋四传质 [ 王介之 ]

二卷。王介之撰。王介之字石子,号石崖,衡阳(今属湖南)人,明末经学家,清代着名哲学家王夫之之兄。明崇祯时,介之与其弟夫之同举于乡,明亡,遂隐居不仕。除此书外,王介氏还撰有《周易本义质》、《诗经尊序》诸书。此书取《春秋》三传及胡传之异同而断以己意。王氏认为,“《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事屡变,文亦屡易,四传各存其说。而断以义,则《胡氏》精而《公》、《穀》尤正;质以事,则《左氏》有征为可信也。”此即是本书之宗旨。此书有本旧说者,如隐公元年用杨时《答胡康侯书》以驳胡氏“元即仁”之说;有据一传而去取互异者,如隐公元“王正月”既采《公羊》大一统之说,又驳《公羊》王即文王之说;有就四传互质者,如文公四年“逆妇姜于齐”,四传异说,王氏舍《左》、《公》、《胡》而从《穀梁》“礼成乎齐”之说;有专据《胡传》而不尽从者,如定公从祀先公,取胡氏昭公始祀于庙之说,而驳其事出阳虎而不可详之说。要之,王氏之治《春秋》,归之于“君子原心”,“绝恶于未萌”。桓公元年“公即位”,王氏说云:“恶莫憯于意,意者,不可如者也。故《春秋》之法有诛意以殊诸文者矣,未有因其意而为文以执法者也。意动于微而滔天之恶从之以生,圣人笔削以夺其意,所以窒乱源而遏人心之横流也。”《四库》系据抄本收录。 查看详情>>

春秋四传纠正 [ 俞汝言 ]

一卷。清俞汝言撰。康熙十五年,俞汝言《春秋平义》始脱稿,复于此年夏续作此书,以综括《平义》之大旨。此书摘录《春秋》三传及胡安国之失,随事辨正,分为六类:一曰尊圣而忘其僭,计八条;二曰执理而近于迂,计十五条;三曰尚异而邻于凿,计二十三条;四曰臆测而近于诬,计四十三条;五曰称美而失情实,计八条;六曰摘瑕而伤锲刻,计十六条。末附《春王正月辨》一篇,申《左氏》、《公羊》、孔安国、郑玄之说,明周王改时改月,《春秋》正朔皆从周。此书虽名为“四传纠正”,但纠而不正者有之,如隐元年春王正月,胡安国认为“仲尼以夏时冠周月,垂法后世”,固然荒谬,而俞氏纠之曰:“按,春王正月,周制则然,非仲尼始作。匹夫无位而可改正朔乎?欲以正天下而自干僭上之罪乎?”同是臆说。再如僖四年“蔡溃,遂伐楚”。胡氏以为是讥齐桓之专,固是穿凿,而俞氏则以为非讥齐桓,而是“当时诸侯知有霸主,而不知有天子,特借书法以明大义”,亦属附会。正而纠之者亦有,如《左传》载华督夺孔父之妻,齐桓因蔡姬而侵蔡,俞氏皆以为臆测近诬。然臆测者非《左氏》,实俞氏本人耳。《四库》系从俞氏手稿传抄、现存《昭代丛书》本。 查看详情>>

吕氏家塾读诗记 [ 吕祖谦 ]

诗经注本。三十二卷。南宋吕祖谦(1137—1181)撰。祖谦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婺州(今浙江金华)人。曾任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著有《东莱集》等。此书是宋代汉学家的《诗经》代表著作,它坚守序、传、笺、疏,按序说诗。在诗篇正文之前,首列《诗序》。各章之后,分列诸家之说,自毛苌以后,凡引四十四家。书中所称“朱氏曰”者,即所采朱熹早期的见解,其后朱熹疑序,自变前说,吕祖谦则仍坚守毛、郑,成为宋代汉学的最后壁垒。陈振孙称其博采诸家,存其名氏,先列训诂,后陈文义,剪裁贯穿,如出一手,有所发明,则别出之。按汉学诗经学,在《毛诗正义》颁行以后,似已告一段落,宋代汉学家虽然作些零碎修补,少有重大发明。此书语言浅显,条理清晰,可以看作宋代汉学《诗经》注释的普及读本。书中名物训诂,较为详悉,于此尚有参考价值。同时,也是研究宋代诗经学史的重要资料。《吕氏家塾读诗记》有明嘉靖刻本、清嘉庆中听彝堂刊本、《四库全书》本、《经苑》本、《墨海金壶》本、《金华丛书》本、收入《丛书集成初编》和《百部丛书集成》。丛书本以《墨海金壶》本为佳。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