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名:恒,字仁甫
  • 性别:
  • 祖籍:河曲隩州(今山西曲沃)
  • 朝代:元代
  • 出生日期:1226年

白朴(1226年-约1306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祖籍河曲隩州(今山西曲沃)。元代著名杂剧作家、诗人。父白华,字文举,号寓斋,金贞祐三年(1215)进士,官至枢密院判官。白氏世为郡中望族,并有浓厚之文学氛围。白华以诗名世,有《寓斋集》;伯父贲为词赋科进士,有《茅亭诗》;叔父宝莹则是位诗僧。白氏兄弟与当时文人如赵秉文李冶、李献卿、程钜夫、李俊民、王鹗刘祁、萧贡、邓文原吴澄、杨果等均有交往,尤与著名诗人元好问为至交,两家子弟,每举元稹、白居易长庆故事,以诗文相往来。白朴生当金元相交之世。金天兴元年(1232),蒙古兵围汴,金主出奔,白华亦随同前往。次年春汴城失陷,七岁的白朴于乱兵中“仓皇失母”。时元好问亦在城中,因与蒙军主将张柔为亲戚,于退兵后得许北上,遂携白朴流寓聊城,寄居冠氏,约有四年时间。白华于金亡后先降宋,后又归元,至真定投靠史天泽。元好问亦送白朴姊弟至此,遂居于真定。白朴身经国破家亡之难,遂有“满目山川之叹”,乃采取洁身自守之退隐人生态度。他在此期间闭门读书,多得元好问指教,并与剧作家侯克中李文蔚史樟等往来。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史天泽屡荐其出仕,均被白朴拒绝,并于本年夏秋间弃家出游。此后乃飘流寓居大江南北十五年。他先由真定南下,滞留于九江。然后至怀州(今河南沁阳)杨果处。至元十三年(1276)重寓九江,其间曾两游洞庭,约两年后还九江。又于此滞留二载,然后至金陵,即终身定居于此,过着漫游山水、吟诗作文的平静生活。晚年曾一度北返,并屡游杭州、镇江诸处。元成宗大德十年(1308)他还曾到扬州,其后行年已不可考。后因其子为官,赠嘉议大夫、太常卿。

白朴一生创作颇丰。计有杂剧十六种,现存者三种:《裴少俊墙头马上》、《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存有残曲者二种:《韩翠颦御水流红叶》、《李克用箭射双雕》;存有剧目者十一种:《高祖归庄》、《阎师道赶江江》、《唐明皇幸月宫》、《汉高祖斩白蛇》、《秋江灯月凤凰船》、《萧翼智赚兰亭记》、《十六曲崔护谒浆》、《祝英台死嫁梁山伯》、《楚庄王夜宴绝缨会》、《苏小小月夜钱塘梦》、《薛琼琼月夜银筝怨》。其散曲作品有小令三十七首与套数四首。并有词集《天籁集》二卷,收词二百馀首。白朴主要以杂剧名世,其创作在元代极负盛名,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太和正音谱》曾列其剧作为“古今群英乐府”第三,并评道:“风骨磊落,词源滂沛;若大鹏之起北溟,奋翼凌乎九霄,有一举万夫之志,宜冠于首。”后明清两代关马郑白并称,已成曲家定论。今观白朴剧作,则以明丽典雅胜。其代表作为《墙头马上》与《梧桐雨》二剧。前剧叙爱情故事俊俏明丽,后者抒人意心态凄楚悱恻。故明人孟称舜论曰:“《梧桐雨》摹写明皇玉环得意失意之状,悲艳动人;《墙头马上》说佳人求偶处亦自奕奕动神。真大家手笔也。”(《新镌古今名剧·柳枝集》)其词作虽不如其曲,然亦有可读之作,故王博文序其《天籁集》曰:“读之数过,辞语遒丽,情寄高远,音节协和,轻重稳惬。凡当歌对酒,感事兴怀,皆自肺腑出,予因以天籁名之。”其生平事迹见王博文《天籁集序》(见《天籁集》卷首)、钟嗣成录鬼簿》、臧懋循元曲选》、隋树森全元散曲》。

白朴作品

裴少俊墙头马上 [ 白朴 ]

一作《鸳鸯简墙头马上》。简名《墙头马上》。杂剧剧本。元白朴作。四折,旦本。系据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增饰而成。裴尚书之子裴少俊休妻而留下女。千金回家后父母亡故。少俊骑马路过总管李世杰花园,和李女李千金隔墙以诗赠答,遂相爱慕而私奔,居裴家后花园7年,并生一子一女。后被裴尚书发现,强令少俊中进士后,去接她回来,她坚决不回。裴尚书夫妻去恳求,她仍不允。最后由于两个孩子的哭声打动了她,她才与少俊团圆。剧中塑造了大胆追求爱情的少女李千金的形象。她有别于其他杂剧中的大家闺秀:率真、泼辣,敢于蔑视封建礼教而私奔,还敢于为自己的行为辩护,没有闺阁女子的犹豫和软弱,而具有民间市井女子的性格特征。清代梁廷柟批评她出语“浅露”、“无状”,然而这正是这一人物可爱的地方。全剧富于喜剧性,通过戏剧冲突展示人物性格,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剧本唱词优美,刻画人物细腻动人。 查看详情>>

董秀英花月东墙记 [ 白朴 ]

简名《东墙记》。杂剧剧本。元白朴作。五折一楔子,生旦轮唱。写书生马文辅与董秀英相爱而私自结合,最终大团圆的故事。共五折一楔子。 剧情是:书生马文辅与董秀英由双方父亲自幼定亲,马文辅父母双亡之后家道中落,前往松江府问亲,投宿于董府隔壁一人家。秀英游园散闷,恰巧马文辅立于东墙赏花,二人一见钟情。秀英相思成病,又闻马文辅月夜琴声,由丫环从中传递书信,两人私下结合。此时董父已死,董老夫人知道此事后,坚持不招白衣女婿,立逼马文辅赴京应试。马文辅一举考中状元,夫荣妻贵,最终团圆。 查看详情>>

天籁集 [ 白朴 ]

二卷。白朴撰。前有至元十二年(1275)西溪老人王博文子勉序,谓与白朴有三十年之旧,时会于江东。白朴言“作诗不及唐人,未可轻言诗。平生留意长短句,散失之馀,仅二百篇。愿吾子序之”。后经兵燹散失。洪武七年(1374),白朴孙白溟得之姑孰士大夫家,传写失真,字多谬误。经江阴孙大雅考订,序而归之,见洪武九年孙大雅序。清初朱彝尊编《词综》,憾未得白朴只字。康熙三十九年(1700),六安杨希洛从白朴裔孙白驹处得《天籁集》,由朱彝尊析为二卷,遂付刊行世。末附《摭遗》一卷,皆掇拾他书所载套数小令。朱彝尊跋云:“兰谷词源出苏辛,而绝无叫嚣之气,自是名家。元人擅此者少,当与张蜕庵称双美,可与知音道也。”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卷一九云:“是书环溪王皜手书上版,书法秀美,如铁画银钩,雕镌亦精,堪与林鹿原手书《渔洋精华录》相伯仲。其朱竹垞序、像赞及诸跋,以行书隶书上版,印记套朱,实清初精刻本中之至精者。”光绪十八年(1892),王鹏运借皕宋楼所藏杨希洛刻本,刊于《四印斋所刻词》。王鹏运跋云:“此本从皕宋楼藏书移钞,即杨刻也。仁甫词洵如《提要》所云,清隽婉逸,调适韵谐,足与张玉田相匹。乃沈晦越数百年,始得竹垞、希洛为之表襮,而别集孤行,流传极鲜。其由显而晦,又将二百年矣。杨刻卷首有仁甫小像,末附摭遗,为所制曲,兹刻皆未之及。卷中讹阙,以无可校正,悉仍其旧云。”《全金元词》据四印斋本入录,上卷四十八首,下卷五十六首,共一百四首。间以丁氏善本书室藏钞本《天籁集》校正。 查看详情>>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 白朴 ]

杂剧剧本。元白朴著。明李开先《词谑》说:“《梧桐雨》中中吕,白仁甫所制也,亦甚合调;但其间有数字误入先天、桓欢、监减等韵。”清李调元《雨村曲话》说:“元人咏马嵬事无虑数十家,白仁甫《梧桐雨》剧为最。。”清梁廷楠《曲话》说:“《梧桐雨》与《长生殿》亦互有工拙处。《长生殿》按《长恨歌传》为之,删去几许秽迹;《梧桐雨》竟公然出自禄山之口。《长生殿·惊变》折,于深宫欢燕之时,突作国忠直入,草草数语,便尔启行,事难急遽,断不至是;《梧桐雨》则中间用一李林甫得报、转奏,始而议战,战既不能而后定计幸蜀,层次井然不紊。”近人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说:“明以后,传奇无非喜剧,而元则有悲剧在其中。就其存者言之:如《汉宫秋》、《梧桐雨》、《西蜀梦》、《火烧介子推》、《张千替杀妻》等,初无所谓先离后合,始困终亨之事也。”王国维《录曲余谈》说:“余于元剧中得三大杰作焉。马致远之《汉宫秋》,白仁甫之《梧桐雨》,郑德辉之《倩女离魂》是也。马之雄劲,白之悲壮,郑之幽艳,可谓千古绝品。今置元人一代文学于天平之左,而置此二剧于其右,恐衡将右倚矣。”近人吴梅《瞿安读曲记》说:“此剧结构之妙,较他种更胜,不袭通常团圆套格,而以夜雨闻铃作结,高出常手万倍。惟杨妃秽迹,直言不讳,殊非隐恶扬善之道。顾元剧中关目排场等事,素不深究,亦未便以此绳纠也。”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