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元曲家。号东篱。大都(北京)人。生卒年不详。他的年辈晚于著名杂剧作家庾吉甫、白朴、关汉卿、而声名与之相埒。马致远虽然没有直接经历过金末元初的大动乱,也不可能有遗民思想,但是他却不断地思索着兴亡演变的历史。他既是一个感情丰富的诗人,又是一个冥思苦想的哲人。与元初其他一些有才华的作家一样,在没有出路的情况下,他把自己的艺术才能贡献给了杂剧创作事业,成为“梨园”中一个知名人物。他度过“二十年漂泊生涯”(〔大石调·青杏子〕《悟迷》套)。元贞时期,他参加了书会,并与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以及李时中合撰《黄粱梦》。这时马致远对历史上的兴亡、人世间的荣辱,日益看破,他向往着归隐的生活。此后他到杭州,曾任“江浙行省务官”(《录鬼簿》),后来退隐田园,过着寄情山水的生活。他的〔中吕·粉蝶儿〕《至治华夷》套曲,可能写于元英宗至治改元(1321)时,周德清在泰定元年(1324)写的《中原音韵自序》中,说马致远已去世,推知马致远卒年约在至治年间。
马致远的杂剧,现存有《半夜雷轰荐福碑》、《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开坛阐教黄粱梦》、《马丹阳三度任风子》、《西华山陈抟高卧》等7种。此外,还有《刘阮误入桃源洞》第四折残曲。散曲现存辑本《东篱乐府》,计有小令104首(《全元散曲》所收略多于此),套数17套,是前期保存作品较多、影响最大的作家。
《汉宫秋》是在长期流传的“昭君出塞”故事的基础上,经过加工再创作而成的。故事内容有很大变动首先,历史上的王昭君本是汉元帝的宫女,当时匈奴王呼韩邪单于来汉求婚,王昭君因不满汉宫生活,自愿请行。西汉元帝竟宁元年,昭君出塞。入匈奴后,与呼韩邪单于生一子。呼韩邪单于死后,根据当时匈奴习俗。她又嫁给新立的单于(呼韩邪单于前妻大阏氏的儿)子),又生2女。马致远不拘泥于史实,将昭君出塞放在匈奴武力胁迫下进行,把王昭君改为汉元帝的爱妃。为了汉室江山,昭君不得不出塞和番,最后在汉匈交界处,投江而死。从而塑造了一个热爱祖国,并在民族矛盾中保持崇高气节的光辉动人的妇女形象。次,马致远将毛延寿写成一个叛国的逆贼,作为戏剧中被谴责的主要对象。最早把毛延寿与昭君出塞故事联系起来的记载见于《西京杂记》,但只是说毛延寿是当时被杀的画工之一,并没有明确说明向昭君索贿的就是毛延寿,更没有毛延寿将昭君画像献给匈奴单于,并唆使单于攻汉的记载。马致远经过加工创作,把矛头指向毛延寿和不能保卫国家的文臣武将,从而寄寓了作者对历史上亡国之臣的批判。
《青衫泪》通过妓女、士子、商人间三角关系的爱情纠葛,反映了元代社会中妓女的生活及其悲惨遭遇《荐福碑》通过剧中主人公的坎坷遭遇,抨击了现实社会中是非颠倒,贤愚不分的黑暗现象,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反映了元代知识阶层的愤懑不平。《岳阳楼》写吕洞宾在岳阳楼度脱柳树精的故事。它和《汉宫秋》都颇为流行。
《黄粱梦》是马致远的重要作品。《黄粱梦》故事。唐代有沈既济所著传奇小说《枕中记》,写吕翁与事,至金元则附会为钟离权度脱吕洞宾教教祖的神圣事迹,流传很广。马致远等梦》与《枕中记》相比较,《枕中记》只是表现“富贵如眼烟云”的虚幻思想,而《黄粱梦》则揭示了统治阶级的丑恶,表现出作者对现实的否定。
《陈抟高卧》、《任风子》也是作者晚年时所写的作品。《任风子》写马丹阳度任屠事,进一步表现了作者与现实生活的决绝态度。
他的散曲表现了愤世厌世的思想,但曲词老健疏放、宏丽,成为豪放派的代表。〔双调·夜行船〕《秋思》和〔越调·天净沙〕《秋思》都是元散曲中最著名的篇章。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中说:“〔天净沙〕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
元人周德清《中原音韵·自序》斋丛说》均称马致远为“元曲四大家”之一。和正音谱》将其“列群英之上”,称“其词典雅清丽人王世贞称其《秋思》套“放逸宏丽,而不离本色国维以其比诗中李商隐,词中欧阳修,“白篱,高华雄浑,情深文明”(《宋元戏曲史》)以为元杂剧中王实甫、关汉卿、马致远“三家鼎立”(《曲学通论》),“东篱又以清俊开宗”。总之,马致远是以其艺术风格领袖一种流派的作家,对明清戏曲有着重要的影响。
元杂剧剧本。简名《荐福碑》。末本。马致远撰。剧叙范仲淹与张镐是幼年的朋友,范奉旨到江南访贤,临行宋公序嘱其为女访婿。范仲淹访张镐,见其在张浩家课馆为生,便劝他入朝为官,并给了他3封引见书信。张镐投递第一封信给黄员外,黄次日急病死亡;张镐投第二封信,到黄州时,收信人刘仕林已死去。张镐于是灰心,无意去投第三封给扬州太守宋公序的信。范仲淹举荐张镐为县令,使者误传旨意与张浩,张浩乘机去赴任。张镐归途中遇雨,在古庙题诗讥骂龙神。张浩冒名上任,路遇张镐,派仆人去杀张镐,仆人了解真相后放走了张镐,张浩又要杀仆人灭口,恰为宋公序撞见,带了张浩和仆人进京。张镐困居荐福寺,长老拟将寺内颜真卿书碑文拓几本卖钱,资助他进京,却因张镐曾题诗得罪龙神,龙神将碑击碎。张镐欲自杀,急难中遇见范仲淹。范带张镐进京,中了状元。宋公序也带了张浩来到。于是杀张浩,赏仆人,张镐娶宋公序之女为妻。关于荐福碑的传说,宋人《冷斋夜话》、《续墨客挥犀》等书中均有记述,本剧增饰了张镐两次投书失败,又被人冒领官职的情节,进一步突出了穷通得失皆由天定的宿命论观点。今存主要版本有继志斋刊本、脉望馆校《古名家杂剧》本、《元曲选》本、《酹江集》本。 查看详情>>
简名《岳阳楼》。杂剧剧本。元马致远作。四折一楔子,末本。仙人吕洞宾望气得知岳阳郡中将有神仙得到度化,便来到,以一锭墨换酒喝,醉后便睡。楼下有一千年老柳树已成精,杜康庙前有一株白梅花也已成精。梅精在岳阳楼上作祟,柳精前往巡查,唯恐梅精伤人。吕洞宾遇到柳精,劝他出家修道,但柳精苦于自己土木形骸未得人身,不能成道。吕洞宾让他投胎楼下卖茶人家为男,梅精则投胎为女,即为郭马儿与贺腊梅,三十年后再来度化。二人长大后结为夫妻,在岳阳楼下开茶坊。吕洞宾两次前来度化,郭马儿并不醒悟。吕洞宾第三次来到岳阳楼,郭马儿已改为卖酒,吕洞宾喝了他的酒,给他一把剑,让他杀妻出家。郭马儿并不珺得杀妻,但带剑回家后,贺腊梅的头颅忽然掉落,郭马儿便将吕洞宾告到官府。吕洞宾却说贺腊梅未死,一唤之后,她果然来了。众问官要判郭马儿诬告罪,郭马儿急忙向吕洞宾求救,这时才发现众问官原来皆是八仙变幻而成。郭马儿自悟到前生是一株老柳,贺腊梅前生则是一株梅花,二人跟随吕洞宾入道成仙。 查看详情>>
简名《陈抟高卧》。“西”一作“太”或“泰”。杂剧剧本。元马致远作。四折,末本。本事据《宋史·隐逸传》、宋庞觉《希夷先生传》、魏泰《东轩笔录》增饰而成。五代时神仙陈抟隐居避乱,借算卦之机指明赵玄朗和郑恩二人未来有君臣之命,汴梁为其兴龙之地。后赵玄朗果然做了皇帝,即宋太祖,请陈抟入朝享受荣华富贵,赐衣冠道号。陈抟不愿做官,向他诉说学仙的种种好处。汝南王郑恩在陈抟住处备下酒食,并送去美女,陈抟不沾酒,也不为美色所惑,郑恩佩服不已。后来陈抟返回西华山隐居修道。《陈抟高卧》中的一些曲词,写得十分出色,像第四折[双调·新水令]:“半生不识晓来霜,把五更打在老夫头上。笑他满朝朱紫贵,怎知我一枕黑甜乡,揭起那翠巍巍太华山,这一幅绣帏帐。”造语豪俊潇洒,恰切地表现出陈抟在抛却名利后闲逸的心态和融入大自然的舒畅情怀。 查看详情>>
元杂剧剧本。简名《任风子》。马致远撰。末本。剧写终南山下甘河镇任屠,浑名任风子,有神仙之分。马丹阳拟度他成仙,先劝化镇上人都不要吃荤,屠户们因而折了本,纷纷往告任风子,并推其持刀去杀马丹阳。任屠不听妻子劝阻,夜入马丹阳家,反为护法神所杀。任向马索头,马令其自摸,则头仍在,于是猛省,决意随马丹阳修道。任屠妻劝其回家,任写了休书,又摔死儿子,立意出家。马丹阳使六贼来考验任屠,又叫任儿子的鬼魂来索命,任屠一一忍耐住了,于是成仙。剧中情节原本《金莲正宗记·马丹阳传》中度脱屠者刘清的故事,纯是宣扬宗教。但因作者富于才情,又是散曲大家,故其中部分曲词典雅清丽,有抒情诗的格调,为元明戏曲家所推崇。现存主要版本有:《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本、脉望馆抄校本、《元曲选》本、《酹江集》本。元刊本仅载曲词和简单科白。 查看详情>>
杂剧。马致远作。简称《汉宫秋》。奸臣毛延寿怂恿汉元帝选天下美女以充后宫,王昭君之父不肯行贿,毛延寿画像时故意给王昭君像画上破绽,使其落入冷宫。一天夜里,元帝在居宫听到琵琶声而和王昭君相遇而相爱,王昭君得以揭穿毛延寿的奸谋,毛逃入番邦,献上画像,番王遂指名索取王昭君,元帝惧怕番兵之威,不得不忍痛割爱,王昭君大义凛然,愿以自己的青春解救国家危难,走到国界处投河而死,番王为之感动,献出毛延寿,与汉和好。夜深人静,元帝思念心切,梦见王昭君归来,忽然一声雁鸣,惊破残梦,只见萧萧落叶,灯暗长门。作者借历史题材,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现实,成功地塑造了王昭君这个具有高度爱国主义精神的坚贞妇女形象。作者不拘于史实,将元帝的爱情和王晤君的爱国交融在一起,结构紧凑,特别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突现人物性格,语言俊美。近人王国维说: “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出其口。” 查看详情>>
一作《开坛阐教黄粱梦》。简名《黄粱梦》。杂剧剧本。元马致远、 李时中、花李郎、红字李二合作。四折一楔子, 末本。剧本取材于唐传奇《枕中记》。写书生吕 洞宾应举,宿邯郸黄化店。钟离权来店欲度吕 出家,吕不从。时店母方炊黄粱,饭未熟而吕倦 睡入梦:中举拜兵马大元帅。入赘高太尉家,生 子女二人。领兵西征蔡州,饯宴上饮酒吐血,发 誓断酒。军中受贿卖阵,归家获罪,刺配沙门 岛,因誓断财。归家时睹妻有奸,休还母家,从 此断色。流放途中率儿女跋涉山谷,投一老妪 家,妪子醉归,摔死洞宾子女,复追杀洞宾。洞 宾惊醒而黄粱未熟。洞宾酒色财气皆绝,遂悟 人生虚幻,随钟离入道,终成正果。南戏有《吕 洞宾黄粱梦》,明杂剧有谷子敬《枕中记》,传奇 有苏汉英《梦境记》、汤显祖《邯郸记》,皆演此 故事。有《古名家杂剧》本、《元曲选》本及法译 本等。 查看详情>>
元杂剧剧本。简称《青衫泪》。马致远撰。旦本。谓吏部侍郎白居易,结识长安善弹琵琶的妓女裴兴奴。时值唐宪宗盛精图治,认为文臣中多尚浮华,各以诗酒相胜,不肯尽心职守,且以白居易、柳宗元等人为最,故将白居易远谪江州。裴兴奴则立志守节,不肯再接他人。江西浮梁茶商刘一郎来长安做买卖,看中兴奴。遂与鸨母定计,造一假书,言白居易病死江州。兴奴在鸨母的威逼下,嫁茶商远去。白居易之友元稹官拜廉访使,采集民风,路过江州。月夜,与居易江上小宴,闻有弹琵琶者。唤过相见,方知是兴奴。兴奴复归居易。元稹回朝,奏明唐宪宗,认为白居易无罪远谪,理应召回,宪宗允之。元稹亦将白、裴相爱之事奏上,请求圣裁。宪宗让兴奴上殿诉其原委。最后亲断:兴奴归于白居易。虔婆与刘一郎伪造书信,诬人身亡,虔婆杖60,刘一郎流窜远方。此剧据白居易《琵琶行》演绎而成,但思想意义已大为削弱。且白谪江州之由与史实不符,与《琵琶行》中情节亦多有出入。此剧楔子在第一、二折之间,与通常杂剧体例不同。明人顾大典《青衫记》传奇,即本此剧增饰而成。现存主要版本有《改定元贤传奇》本,脉望馆校《古名家杂剧》本,顾曲斋刊本,《元曲选》本,《柳枝集》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