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铉翁(约1213~1297年),号则堂,眉山(今属四川)人,大酉孙。以荫补官,累官知常州,迁浙东提点刑狱。入为大理少卿。以秘阁修撰充绍兴府长史。咸淳八年,兼权知绍兴府、浙东安抚提举司事。九年,知镇江府(《至顺镇江志》卷一五)。召为枢密都承旨。知建宁府兼福建转运副使。德祐元年,知临安府、两浙西路安抚使,迁户部侍郎兼枢密都承旨。二年,赐进士出身,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元兵围临安,丞相吴坚、贾馀庆檄告天下守令以城降,铉翁独不署。旋充祈请使赴元,被留。宋亡,置瀛州十年,改馆河间,以《春秋》教授弟子,为诸生讲宋兴亡之故。至元二十一年完成《春秋集传详说》三十卷(存)。元成宗即位,放还,赐号处士,又数年卒。其学长于《春秋》,对乡人苏轼、张栻颇为推崇,而其学问渊源,则出自陆九渊。其立言大旨,皆归于敦厚风俗,随事推阐,未尝滉漾恣肆。其词意真朴,文不掩质,异乎南宋末年纤诡繁碎之格(《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五)。其诗如《寄江南故人》等,易世悲歌,每为前人称道(吴师道《家则堂诗卷后题》、木讷《归田诗话序》、《诗筏》)。著有《则堂集》十六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则堂集》六卷,有清乾隆翰林院抄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彊村丛书》录其《则堂诗馀》一卷。《全宋词》第四册录其词三首。《全宋诗》卷三三四三至三三四四录其诗二卷。《全宋文》卷八○六六至八○七二收其文七卷。事迹见《宋史》卷四二一本传、《嘉靖建宁府志》卷五。
三十卷。家铉翁撰。家铉翁字则堂,眉山(今属四川)人,宋元之际经学家。宋时以荫补官,后赐进士出身,官至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元兵至,丞相檄告天下守令以城降,铉翁独不签名。宋亡不仕,元成宗即号“处士”,以寿终于家。此书作于宋亡之后。时铉翁在瀛州以《春秋》教授子弟,积十年之力而成此书。书成之后,寄与其友潘从大藏之。家氏认为,鲁史是史,而《春秋》则非史,《春秋》乃一王法,因此,主于垂法,而不主于记事。其或详或略,或书或不书,“大率皆予夺抑扬之所系,而宠纲奥旨绝出语言文字之外,皆圣人心法之所寓”。又云:“圣人之书有常法,而不可以定例求也。自三传以来诸儒百家不原书法以求圣人之意,每以凡例而律圣人之法,甚失甚大,读《春秋》始当首辨也。”其书之体例,据《自序》称:“三传之是者取焉,否则参稽众说而求其是。众说或尚有疑,夫然后以某鄙陋所闻具列于下。”卷首为《纲领》,计六条十篇。一是原《春秋》所以托始;二是推明夫子行夏时之意,三是辨五始,四是评三传,五是明霸,六是以经正例。此六条乃家氏“区区积年用意之所在”。此书初刻于元泰定二年(1325),今存,清有《通志堂经解》本。 查看详情>>
诗文别集。全名《则堂先生文集》,又名《则堂文集》、《瀛洲集》。六卷。宋家铉翁撰。元吴师道《吴正传先生文集》卷一七有《家则堂诗卷后题》,未云见其集。其集之刊行时间或较晚。其集,《文渊阁书目》卷九著录,谓一部六册,完全。《箓竹堂书目》卷三著录,谓六册。《国史经籍志》卷五著录,谓十六卷,明《内阁藏书目录》卷三同。《千顷堂书目》卷二九著录,谓十八卷。知其集明末清初犹存。清修《四库全书》时,其集不见,乃自《永乐大典》辑出,编为六卷:卷一至卷四收制、记、序、说、书后、跋、箴、赞、偈、疏、祭文等各体文共八十四篇;卷五至卷六收四言诗二首、五古六首、七古三十三首、五绝一首、七绝四十六首、七律九首、词三首、骚体二首。有清宣宗道光二十八年(1848)东武刘氏嘉荫堂抄本、清知白斋抄本(缺第五、第六卷)、影印《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彊村丛书》有《则堂诗馀》一卷。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