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字德涵,号对山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明武功县(今武功镇)人
  • 出生日期:1475

康海(1475--1540),明代文学家,字德涵,号对山,又号浒西山人、泮东渔父、太白山人,明武功县(今武功镇)人。家庭豪富,曾祖、祖父、父亲三代居官。康海聪明勤学,学识超群,在廷试对策中,他从经济、政治、军事、教育、法制、吏制等方面作了创见性的论述,轰动了考场,弘治十五年(1502)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同李梦阳王九思王廷相等号称“十才子”,在明文学史上,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王九思、王廷相称“前七子”,以他在“前七子”中诗文成就甚高,文尤胜,《拟廷臣论》《宁夏事状》《铸钱论》切中时弊,堪称力作,时人比之司马迁。正德元年(1506)太监刘瑾专权,想拉拢他结为同党,他避而不见,借“托古改制”运动上书斥奸党,成为刘瑾一伙权阉奸党的眼中钉。时李梦阳代户部尚书韩文草拟奏章弹劾刘瑾事暴露,被捕入狱。李从狱中给康递了一张纸条,上写“对山救我”。康以状元气度和“前七子”首领身份去见刘瑾,与其据理争辩,刘瑾释放了李梦阳。刘瑾案发处死后,他被疑为刘党。官复原职的李梦阳,既怕牵连自己,又想争夺“前七子”集团领袖地位,不但不为他伸冤,反而加以嫉害,使他遭受株连,丢官落职,被迫回乡。他早年读过曾祖父传给的从燕王朱棣处得到的1700多本词,又在京师馆读过所藏的全部元人杂剧及声律方面的书,免官后,决心“披发箫歌至于终身”。居家30年中,以极大的毅力进行戏剧研究和创作,曾说:“辞章小技耳,壮夫不为吾咏歌舞于泉石间已矣,何以小技为哉!”在其家乡泮东和王九思家乡户县一带,携带歌姬舞女畅饮,自比为乐舞谐戏的艺人,遍访秦中诸伎,登门求教。与王九思、吕泾野等人研究了自秦风、豳风以来的秦声声乐。精通音律,善弹琵琶,有“琵琶圣手”之誉。同王九思合作,创造了“康王腔”(即秦腔),将自己创作的杂剧和曲词配乐用“秦声”演唱,对秦腔剧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吴梅村评价说:“琵琶急响多秦声,对山慷慨称入神。同时渼陂亦第一,两人矢志遭迁谪。绝调康王并盛名,昆仑摩挲无颜色!”死时家徒四壁,惟余乐器300多件。近年在蒲城农民张新文家中发现他的130幅秦腔脸谱手稿。

平生著述甚多,早年有《风俗论》,论述了戏曲在移风易俗中的作用。免官后主要有《武功县志》,杂剧、散曲集《泮东乐府》,诗文集《对山集》及杂著《纳凉余兴》《春游余录》。《武功县志》正德十四年(1519)刊行,体例严谨,言简意赅,考证精细,文笔优美,源出《汉书》,“乡国之史,莫良于此。”体现了他的思想水平和独创精神,被后世奉为“志乘上品”,清代收入《四库全书》。在陕现存的580多例民国以前的地方志书中,它是成书较早、最负盛名的志书之一,后代编纂地方志,多以此志作为范本。杂剧《中山狼》以营救李梦阳蒙受其冤为背景,用艺术形象谴责了忘恩负义之辈,深刻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各种典型人物的特征,批判了东郭先生是非不辨、敌友不分的“仁”和“兼爱”。《中山狼》思想性强、艺术水平高,被列为我国十大古典戏剧之一。其次先后为朋友编订刊行诗文集十多种,撰写序和跋300余篇。

康海作品

正德武功县志 [ 康海 ]

陕西地方志。 明康海(1475—1540)纂修。三卷。海字德涵,号对山,陕西武功人。弘治进士,授修撰。为明中叶文学家、诗人。是志成于正德十四年(1519),约二万字。记事止正德十三年。正文分地理、建置、祠祀、田赋、官师、人物、选举志七门, 无细目。“艺文”则附见诸门各条之下。全志文简事賅。如田赋志对田赋、人口、商税、物价、物产皆有详记。官师志善恶并书,共记五十余人。康氏开文学家修志之始,所载多关国计民生、人心习俗,于当时及后世均有较大影响。此志刻本极多,有正德十四年、雍正十二年(1734)刻本, 《四库全书》、台北《中国方志丛书》等二十余种版本。另有乾隆二十六年(1761)玛星阿刻本附清孙景烈评注。高峰《陕西地方志考略》(《陕西图书馆》1982年创刊号)及向景安《陕西方志考略》(《陕西地方志通讯》1982、2)于此志均有论述,李之勤《陕西方志提要。正德(武功县志)》 (《陕西地方志通讯》(1982、2)等可资参考。 查看详情>>

中山狼 [ 康海 ]

明代杂剧,全名《东郭先生误救中山狼》。康海作。康海之师马中锡曾写过传奇小说《中山狼传》(一说为宋代谢良所作),康海之同学王九思写有《中山狼院本》(一折),情节均大致相近。但以康海之杂剧写得最好,影响也比较大。剧情略谓:战国晋赵简子猎干中山,一狼带箭而逃。墨者东郭先生见狼哀求,出于兼爱之心,将狼藏入书袋中以瞒过赵简子。但事后,狼却要拿东郭先生充饥。东郭先生无奈,求问“三老”。老杏、老㹀都说狼应该吃他。最后问到藜杖老人,老人设计骗中山狼重新钻入书袋,并命东郭先生用剑将狼刺死。剧本成功地塑造了以忘恩负义著称的中山狼形象。当它面临危机、身陷绝境之时,摇尾乞怜,低声下气,说尽了好话。一旦危险过去,就露出残忍面目,要吃掉自己的救命恩人,并反诬恩人“欺心”,要“谋害”它,“把恩情反成仇敌”。从而曲折地对封建社会作了鞭笞,对尔虞我诈、忘恩负义、反目成仇、恩将仇报的不道德行径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批判。这种道德上的背信弃义最能激起人们的义愤。此后,“中山狼”就成了忘恩负义的代名词。 查看详情>>

对山集 [ 康海 ]

诗文别集。十卷。明康海撰,清孙景烈编。刊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对山集》分文体编次:卷一、策,卷二、书,卷三、卷四、序,卷五、记,卷六、碑,卷七、墓志,卷八、墓志、铭、祭文、行状,卷九、赋、琴曲、四言诗、五言古诗,卷十、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排律、七言律诗、五言绝句。计文八卷,诗二卷,共为十卷。康海是“前七子”的重要成员。提倡复古运动,反对当时台阁体的那种雍容典雅、空洞无物的文风,并强调独创。从内容上看,《对山集》中有不少抨击时政、关心人民疾苦的作品,有一定的价值。但由于受刘瑾事件牵连而罢官,使得他的后期创作受到影响。一些作品情调低沉,特别是诗歌流露出更多的消极颓废情绪,缺乏积极意义。有的作品力图效仿杜甫直抒胸臆的特色,任情挥洒,缺乏锤炼,情是真情,但艺术上却有不足处。给人的感觉是率真冗长,似乎是不经意而成的作品。由于康海强调创作要有真情,同时又注意独创性,所以作品仍能逸气往来,翛然自异,比起李梦阳等人的摹拟、剽窃来显得高明多了。康海诗文集的版本较多,明代有张太微的选本和万历年王世懋的选本。清代有《康对山先生集》,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马逸姿重编四十五卷本;《对山集》,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孙景烈编十卷本,卷首有明万历九年王世懋所撰《对山集原序》,此本较完善。《四库全书》著录即此本。十九卷。此集为张太微所编。《对山集》又有孙景烈删定十卷本,已收入《四库全书》。其集自明以来有四种刻本,既明张太微选本、王世懋选本、清马氏康熙中编全集本及乾隆二十六年(1761)孙景烈删定本。而十九卷本较完备。此集今有明嘉靖间刻本传世,现藏北京图书馆。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