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佼(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30年)战国时学者。晋国人,一说鲁国人。名佼。原为商鞅门下食客,商鞅曾师之,并参与谋划变法。商鞅被杀后,逃亡入蜀。其学术思想,“非先王之法,不循孔子之术”(刘向《孙卿子叙录》)。提出“执一以静,令名自正,令事自定,赏罚随名”(《尸子·公事》)的主张。强调“夫论贵贱,辩是非者,必且自公心言之,自公心听之,而后可知也”(《尸子·广译》)。在名实关系上,认为“墨子贵兼,孔子贵公,皇子贵衷,田子贵均,列子贵虚,料子(即宋钘)贵别囿”,虽“其学之相非也数世矣”,但去其私,则“兼、公、虚、均、衷、平易、别囿一实也,则无相非也”(同上)。认为天子执一,各家都不蔽于私,“名”虽异而其“实”一,就可取消相非的辩论。这种名实观从属“正名定分”的法术理论。有综合贯通各家学说的倾向,为杂家学派的开创者。著有《尸子》,已佚。有清汪继培辑本。
先秦杂家著作。据刘向《别录》说,作者尸佼,战国晋人,商鞅之客。“商君被刑,佼恐并诛,乃逃入蜀,自为造此二十篇,凡六万余言。”其书久佚,经清人辑集整理,现存2卷,上卷13篇,下卷佚文数十则。全书思想以尊尚儒家为主,以仁义忠信为基调,有时也采用道家、名家观点,对当时各派大体一视同仁。以文章论,其中佳言卓论,雄词华章,往往散见。明人王浚川说:“予爱其精深闳博,光辉焕烨,亦可充味古者之一脔耳。”(《诸子汇函》卷9)如《劝学》篇,专谈学习和修养,连用譬喻,叠引例证,恳切笃实,平易周到,可与《荀子·劝学》比美。有些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意蕴深厚,见解精辟,发人深省。如“范献子游河”,说明政治清明,上下同心,即使有少数仇敌,也不足惧。否则,身边也可能出现敌人。又如外科名手医竘,多次为秦王、张仪治病皆愈,其经验在于病者“委制”,即充分信赖任其所为。作者进而推论,治国亦须委制,然后得治。其中哲理朴素亲切,值得玩味。此为尸子白话译文。 查看详情>>
战国时尸佼作。《汉书·艺文志》杂家类著录“尸子二十篇”,谓尸佼为鲁人。《史记·荀卿列传》“楚有尸子”。裴骃集解引刘向《别录》说:“楚有尸子,疑谓其在蜀。今按《尸子》书,晋人也,名佼,秦相卫鞅客也。卫鞅商君谋事划计,立法理民,未尝不与佼规之也。商君被刑,佼恐并诛,乃亡逃入蜀;自为造此二十篇书,凡六万余言,卒,因葬蜀。”书已散佚。唐《群书治要》卷36,录有《劝学》等13篇。清汪继培辑有14篇与若干片断,较为完善,但已非原书。其中存有先秦佚说甚多。其学术思想,“非先王之法,不循孔子之术”(刘向《孙卿子叙录》)。提出“执一以静,令名自正,令事自定,赏罚随名”(《尸子·公事篇》)的主张。但有兼综、贯通各家学说的倾向,提出:“墨子贵兼,孔子贵公,皇子贵衷,田子贵均,列子贵虚,料子贵别囿。其学之相非也数世矣,而巳皆弇(同掩)于私也。……若使兼、公、虚、均、衷、平易、别囿一实也,则无相非也。”(《尸子·广泽篇》)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