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字子微,又号白云子
  • 性别: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
  • 出生日期:639

司马承祯(639-735年),字子微,又号白云子,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唐代道士、道教学者、书画家。他是北周晋州刺史、琅琊公司马裔的玄孙。他自幼好学,不屑于做官,于是当了道士。他侍奉潘师正,得到他传授的符箓及辟谷导引服饵之术。潘师正特别欣赏他,对他说:“我跟着陶弘景学习道教法术,到你已经是第四代了。”司马承祯曾经遍游名山,最后留在天台山,隐居于天台山玉霄峰,自号“天台白云子。”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并称“仙宗十友”。武则天听说他的名声,将他召到京城,亲手下敕书褒奖他。他将要返回时,又敕令麟台监李峤在洛桥之东为他饯行。

景云二年(711),睿宗下令他的哥哥司马承祎到天台山,将他追召到京城,并向他问询阴阳术数等事。司马承祯回答说:“道经的主旨是‘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睿宗问:“治理自身直至无为,就会清高,治理国家而无为,会怎样呢?”司马承祯回答说:“国家就如同身体。《老子》说:‘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私焉,而天下理。’《易经》上说:‘圣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以此知道天不说话而有信,不为而有所成。无为就是治国之道。”睿宗感叹说:“广成子的话,就是这个意思啊!”司马承祯坚持要告辞返回山中,睿宗于是赐给他宝琴一张和霞纹帔,放他回去,朝中词人赠诗给他的有一百多人。

开元九年(721),玄宗又派人将他请进京城,厚加赏赐。次年,玄宗到达西都,司马承祯又请求返回天台山,玄宗赋诗给他送行。开元十五年,又召他到京城。玄宗命令司马承祯在王屋山自己选择一处好地方,置建坛室来居住。司马承祯上奏说:“现在五岳的神祠,都是山林之神,并非真正的神。五岳都有洞府,各有上清真人降任其职,山川风雨阴阳气序由此得到治理。请求为他们另立斋祠之所。”玄宗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敕令在五岳各山建筑一座真君祠,祠庙的形象制度,都由司马承祯按照道经创意而成。

司马承祯十分擅长篆隶书法,玄宗令他用三种字体抄写《老子经》,他于是订正文句,抄写后进献给玄宗。玄宗将司马承祯在王屋山的住所命名为阳台观,亲自题写匾额,派使者送给他。又赏赐给他绢三百匹,作为补充药饵的费用。

这一年,司马承祯在王屋山去世,终年时年九十六岁。他的弟子上奏说;“他去世的那天,有双鹤绕坛飞翔,还有白云从坛中涌出,缭绕上升直至与天相接,而师傅的面色就和活着的时候一模一样。”玄宗甚为感叹,于是下诏说:“已故王屋山道士司马子微,内心依从高超之道,理解玄妙悠远之事,遍游名山和各个神仙洞府。他在世时逍遥得意,死后返回其根本,长眠在空无所有的地方。他高尚坚贞,应给予褒奖,以光耀道教名册。特追赠他为银青光禄大夫,号真一先生。”并为他亲自书写碑文。

司马承祯作品

天隐子 [ 司马承祯 ]

唐司马承祯撰。一卷。阐述道家养生术的具体过程和方法。分《神 仙》、《易简》、《渐门》、《斋戒》、《安处》、《存想》、《坐忘》、 《神解》等篇。该书着重阐述人如何长生成仙的问题。 《神仙》曰:“人生时禀得虚气,精明通悟,学无滞塞则谓 之神,宅神於内,遗照於外,自然异于俗人,则谓之神仙。”强调内修内省,以静坐结合行气吐纳为法,进入遐想的极乐世界。 查看详情>>

坐忘论 [ 司马承祯 ]

古代养生术书。唐司马承祯著。分总论和信教、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等七条。吸收了佛释的正心和止观学说,阐发道教修仙理论。主张修仙时要收心、守静、简事、真观、去知识、绝欲望,应物而不为物累,“与道同身而无体”(《得道》),以达“形同槁木,心若死灰”(《泰定》)的境界。也就是修道的七个步骤和层次,集中讲坐忘收心,主静去欲的问题。认为学道之初,要须安坐,收心离境,不着一物,入于虚无,心于是合道。因为境为心造,只有收心,使其一尘不染,超凡脱俗,不断清除为凡尘所染之心,才能向“静”和“虚无”的心体回归。故收心的关键在于主静去欲。 查看详情>>

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颂 [ 司马承祯 ]

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颂,唐代上清派宗师司马承祯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赞颂类。卷首有作者自序,称赞《升玄护命经》义理玄深,并撰五言颂诗数首以发挥经义。按原经已袭取大乘佛教中观理论,讲述有无、色空之说。司马承祯颂诗则更进一步,取佛教天台宗心性之说释经。谓太上于此经中为众生直指心源真性,此真性乃随身自有,勿须外求。若不执有无,双泯空色,六根清静,性不染物,则「忘形归恍偬,神鬼不能窥」。从本篇可见隋唐道教重玄哲学汲取佛学愈加深入。 查看详情>>

服气精义论 [ 司马承祯 ]

道教修炼著作。唐代司马承桢撰。收入《云笈七签》。共九篇:《五牙论》言服食五牙之法,五牙即五方五行之生气,其法以思神、服气、诵咒为要诀,认为服食五牙可通润五脏,滋养精气;《服气论》详细介绍辟谷服气之法,认为气乃胎形之本元,本元充实,可以延命,故保全元气为摄生之要;《导引论》言行气导引之法;《符水论》言吞符诵咒治病益气之法;《服药论》言服食草药以安和脏腑、治润气液之法;《慎忌论》言养生禁忌,认为人的饮食起居应该符合阴阳气运;《五脏论》言宣行经脉,安和脏腑,保养精气之法;《服气疗病论》言气功治病之法;《病候论》言据精神气色之症候诊断内病之法。全书多根据《黄帝内经》等医书的理论,论述养生延年之道,教以祛病治病之法,为道教养生的重要作品。今《道藏》本将此书一分为二。序文及前二篇为《服气精义论》,收入洞神部方法类;后七篇为《修真精义杂论》,收入洞真部众术类。 查看详情>>

上清含象剑鉴图 [ 司马承祯 ]

《上清含象剑鉴图》,原题「天台白云司马承祯进」。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灵图类。按「含象鉴」、「景云剑」,皆为唐玄宗时上清派宗师司马承祯铸造,其形制、铭饰取象天地阴阳。鉴可以照见人物,剑用于收鬼摧邪。本篇内载含象鉴、景云剑之图形铭饰,各有序文一段,略叙二物命名取象之旨及其功用。篇末附唐明皇御批并诗、北宋景德二年(1005)吴及《进司马天师铸含象鉴表》,以及《铸剑镜法并药》、《炼砂成银法》。此数条当系后人辑录。盖唐司马承祯曾以剑、镜二物进献明皇,北宋吴及又以之上表进献宋真宗。全书编成应在宋代。 查看详情>>

上清侍帝晨桐柏真人真图赞 [ 司马承祯 ]

一卷。唐司马承祯录。桐柏真人王子晋得道连环图画11幅及图解和赞词。 查看详情>>

修真精义杂论 [ 司马承祯 ]

修真精义杂论,唐代道士司马承祯撰。本书原为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之一部分,即该书九篇中的后七篇。今《正统道藏》本分出单为一书,收入洞真部众术类。本书七篇目次及内容为:〈导引论〉,言行气导引之法。 〈服药论〉,言服食草药以安和脏腑、治润气液之法。 〈符水论〉,言吞符诵咒治病益气之法。 〈慎忌论〉,言养生禁忌,认为人之饮食起居应符合阴阳气运。 〈五脏论〉,言宣行经脉,安和脏腑,保养精气之法。 〈服气疗病论〉,言气功治病之法。 〈病候论〉,言据精神气色之症候诊断内病之法。
各篇多先依从《黄帝内经》等医书,论述卫生保养之道,其次详述摄养治病之法。是为唐代道教气功养生术之重要著作。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