谕纪泽纪鸿(遗嘱:不忮不求,勤俭孝友)

余即日前赴天津,查办殴毙洋人、焚毁教堂一案。外国性情凶悍,津民习气浮嚣,俱难和叶,将来构怨兴兵,恐致激成大变。余此行反复筹思,殊无良策。余自咸丰三年募勇以来,即自誓效命疆场,今老年病躯,危难之际,断不肯吝于一死,以自负其初心。恐邂逅及难①,而尔等诸事无所禀承,兹略示一二,以备不虞②。

┃ 今译 ┃

我即日就前往天津,查办殴杀洋人、焚毁教堂一案。外国人性情凶悍,天津民众习气浮躁、嚣张,都很难和睦相处,将来因结怨而引发战争,恐怕会激起更大的变故。我此行之前曾反复筹划、思量,也没有什么良策。我自从咸丰三年招募兵勇以来,就立下誓言效命疆场,如今年老而多病,但在此危难之际,断断不肯吝惜于一死,以至于辜负了自己的初心。恐怕遭逢意外的灾祸,而各项事务都还没有向你们托付交代,现在就大略地指示一二,以备不测。

┃ 简注 ┃

①邂逅及难:遭受意外的灾难。

②以备不虞:为了防备预料不到的变故。

┃ 实践要点 ┃

此信中曾国藩因为特殊的机遇而写下遗嘱,后来在南京便没有再写遗嘱。这次他即将往天津,处理该年五月二十三日发生的天津教案,老病之躯,不吝一死,故提前交代后事,同时也较为详细地总结了自己的一生,并给予子女最后的训诫。做父母的,确实有必要提前准备一份类似的遗嘱,一是为了交代,一是为了训诫子孙。

余若长逝,灵柩自以由运河搬回江南归湘为便。中间虽有临清至张秋一节须改陆路,较之全行陆路者差易。去年由海船送来之书籍、木器等过于繁重,断不可全行带回,须细心分别去留。可送者分送,可毁者焚毁,其必不可弃者,乃行带归,毋贪琐物而花途费。其在保定自制之木器,全行分送。沿途谢绝一切,概不收礼,但水陆略求兵勇护送而已。

余历年奏折,令夏吏择要钞录,今已钞一多半,自须全行择钞。钞毕后存之家中,留于子孙观览,不可发刻①送人,以其间可存者绝少也。余所作古文,黎莼斋②钞录颇多,顷渠已照钞一分寄余处存稿。此外黎所未钞之文,寥寥无几,尤不可发刻送人。不特篇帙太少,且少壮不克努力,志亢而才不足以副之,刻出适以彰其陋耳。如有知旧③劝刻余集者,婉言谢之可也。切嘱,切嘱。

┃ 今译 ┃

我若逝世,灵柩自然是先通过运河运回江南,再运回湖南较为便利。中间虽有临清至张秋一段必须改为陆路,但比起全程都是陆路还是容易很多。去年通过海运船只送来的书籍、木器等过于繁重,千万不要全部都带回去,必须细心地分别去留。可以送人的分送他人,可以毁掉的就地焚毁,其中绝对不可遗弃的,才带回去,不要贪图琐碎物件而多花路费。在保定自制的木器,全部分送他人。沿途谢绝一切,也概不收礼,只是在水陆运输之时寻求少量兵勇护送而已。

我历年以来的奏折,让姓夏的小吏选择重要的加以抄录,如今已经抄完一多半了,自然还须继续加以选择抄录。抄录完毕之后存放在家中,留给子孙们观览,不可刊刻送人,因为其中真正值得留存的绝少。我所作的古文,黎莼斋(黎庶昌)抄录了许多,刚刚他已经照抄了一份,寄到我这边作为存稿。此外,黎所未抄的文章,寥寥无几,尤其不可刊刻送人。不只是因为篇帙太少,还因为少壮时期不够努力,志向虽然远大但才力却不足以匹配,刻出来则恰好彰显了其中的短处。如有老朋友劝你们刊刻我的文集,婉言谢绝即可。切记,切记!

┃ 简注 ┃

①发刻:编刊、刻印。

②黎莼斋:黎庶昌,字莼斋,贵州遵义人。曾国藩的门人、幕僚,为曾国藩编定文集、年谱等,后来两度以道员身份出任驻日本国大臣。

③知旧:知交,老友。

┃ 实践要点 ┃

此处交代了遗体与遗物的处理,连遗体回籍的路线都考虑到了。遗物主要就是书籍与书箱,大部分焚毁或送人,小部分带回家。至于遗稿,有少量关于军情、政务等的奏折值得收藏,但不可轻易刊刻;一生所作古文,也即其特别努力的一面,但觉得粗陋,故不要刻集送人。他将物品看得很轻,也将自己的文章看得很轻,这种洒落的态度值得学习。

余生平略涉儒先①之书,见圣贤教人修身,千言万语,而要以不忮不求为重。忮者,嫉贤害能,妒功争宠,所谓“怠者不能修,忌者畏人修”②之类也。求者,贪利贪名,怀土怀惠③,所谓“未得患得,既得患失”之类也。忮不常见,每发露于名业相侔、势位相埒之人④;求不常见,每发露于货财相接、仕进相妨之际。将欲造福,先去忮心,所谓“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将欲立品,先去求心,所谓“人能充无穿窬之心,而义不可胜用”⑤也。忮不去,满怀皆是荆棘;求不去,满腔日即卑污。余于此二者常加克治,恨尚未能扫除净尽。尔等欲心地干净,宜于此二者痛下工夫,并愿子孙世世戒之。附作《忮求诗》二首录右。

┃ 今译 ┃

我生平略有涉猎先儒们的著作,见到圣贤教人修身,千言万语,而其中的旨要则以“不忮不求”为重。所谓的“忮”,即嫉贤才害能人,妒功劳争宠幸,“怠者不能修,忌者畏人修”(懒惰懈怠的人自己不能修身,妒忌的人害怕别人修身)就是这一类。所谓的“求”,即贪利贪名,老想着土地、实惠,“未得患得,既得患失”(患得患失)就是这一类。“忮”不常见,每每发生在名声功业相近、势力地位相等的人身上;“求”不常见,每每发生在货物财富相互交接、仕途进取相互妨碍的时候。想要造福社会,先要去除“忮”心,所谓“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一个人若是能够把不想害人的心加以扩充,那么仁德就用之不尽了)就是这一类。想要树立品格,先要去除“求”心,所谓“人能充无穿窬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一个人若是能够把不愿意穿墙打洞偷盗的心加以扩充,那么正义就用之不尽了)就是这一类。“忮”如果不去除,心中全是荆棘;“求”如果不去除,满腔都是卑污。我对于这两方面经常加以克治,只恨自己还未能彻底扫除净尽。你们想要心地干净,应当在这两方面痛下工夫,但愿子孙世世都能以此为戒。附上我写的《忮求诗》二首,抄录在下面。

┃ 简注 ┃

①儒先:即先儒,道德纯粹的儒者。

②怠者:懒惰懈怠的人。忌者:嫉妒别人的人。此句语出韩愈《原毁》。

③怀土怀惠:指仅注重个人的利益。“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语出《论语·里仁》。

④相侔(móu):相等,同样。相埒(liè):相等。

⑤穿窬(yú):打洞,跳墙。此句与“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句,语出《孟子·尽心下》。

┃ 实践要点 ┃

曾国藩总结圣贤教人的言语,指出关键在于“不忮不求”四字。所谓不忮不求,是从个人修身的角度克治内心之病。“忮”则嫉贤害能、妒功争宠;“求”则贪图名利、患得患失。若能不嫉妒他人,不贪图名利,人生自然可以简单、快乐。这一点确实说得很精辟。

历览有国有家之兴,皆由克勤克俭所致,其衰也则反是。余生平亦颇以勤字自励,而实不能勤。故读书无手钞之册,居官无可存之牍。生平亦好以俭字教人,而自问实不能俭。今署中内外服役之人,厨房日用之数,亦云奢矣。其故由于前在军营,规模宏阔,相沿未改,近因多病,医药之资,漫无限制。由俭入奢,易于下水;由奢反俭,难于登天。在两江交卸①时,尚存养廉二万金。在余初意,不料有此,然似此放手用去,转瞬即已立尽。尔辈以后居家,须学陆梭山②之法,每月用银若干两,限一成数,另封秤出。本月用毕,只准赢余,不准亏欠。衙门奢侈之习,不能不彻底痛改。余初带兵之时,立志不取军营之钱以自肥其私,今日差幸③不负始愿。然亦不愿子孙过于贫困,低颜求人。惟在尔辈力崇俭德,善持其后而已。

┃ 今译 ┃

纵览历代有国有家的兴旺发达,都是由克勤克俭所致,它们的衰败则正好相反。我生平也经常以“勤”字自我勉励,而其实不能做到真正的勤劳。所以读书没有手抄的小册子,做官没有值得留存的文牍。生平也喜好以“俭”字教人,而自问实在不能做到真正的俭朴。如今官署之中内外服役的人,厨房里头每日所用的钱数,也可以说比较奢侈了。其中的缘故是由于前段时间在军营,规模宏阔,递相沿袭而未有改正,近来因为多病,医药方面的资费,漫无限制。由俭而入奢,容易得好比顺流而下;由奢而反俭,困难得好比登天而上。在两江总督交卸之时,还存着养廉银二万两。我起初不曾意料到还有这么多,然而就这样放手用去,转眼之间立即也就用尽了。你们这些人以后居家过日子,必须学习陆梭山(陆九韶)的方法,每个月要用银子若干两,限定一个成数,另外封好秤出。本月的用完,只准有赢余,不准有亏欠。衙门里头奢侈的习气,不能不彻底地痛加改正。我刚开始带兵的时候,立志不取军营之中的钱财以自肥其私,今日幸好不曾辜负最初的心愿。当然我也不愿意子孙们过于贫困,低声下气地去求人。只要你们这辈人努力崇尚俭朴的美德,将来又能好好地坚持就行了。

┃ 简注 ┃

①交卸:卸职并交付后任。

②陆梭山:陆九韶,字子美,号梭山,陆九渊之兄,宋代学者。

③差幸:还算幸运。

┃ 实践要点 ┃

历代的家训,都强调“勤俭”的重要性,曾国藩的家训也不例外。克勤克俭是兴家的基础。他总结自己如何以勤俭教人且能毕生自勉,这样讲述,后人就更容易体会。现在的父母教导子女勤俭,也当以身作则。

孝友为家庭之祥瑞。凡所称因果报应,他事或不尽验,独孝友则立获吉庆,反是则立获殃祸,无不验者。吾早岁久宦京师,于孝养之道多疏,后来展转兵间,多获诸弟之助,而吾毫无裨益①于诸弟。余兄弟姊妹各家,均有田宅之安,大抵皆九弟扶助之力。我身殁之后,尔等事两叔如父,事叔母如母,视堂兄弟如手足。凡事皆从省啬,独待诸叔之家则处处从厚,待堂兄弟以德业相劝、过失相规,期于彼此有成,为第一要义。其次则亲之欲其贵,爱之欲其富,常常以吉祥善事代诸昆季默为祷祝,自当神人共钦。温甫、季洪两弟之死,余内省觉有惭德②。澄侯、沅甫两弟渐老,余此生不审③能否相见。尔辈若能从孝友二字切实讲求,亦足为我弥缝缺憾耳。

┃ 今译 ┃

“孝友”可以作为家庭祥瑞的象征。凡是人们常说的因果报应,其他事情或许不能完全应验,唯独能够孝悌、友爱就会立即获得吉祥喜庆,反过来就立即获得灾殃祸害,无不应验。我早年长期在京城做官,对于孝悌之道多有疏失,后来辗转在外带兵期间,经常得到几位兄弟的帮助,然而我却毫无裨益于几位兄弟。我的兄弟姊妹各自成家,都有了田宅的依靠,基本都是九弟扶持帮助的。我去世之后,你们对待两个叔叔要像父亲一样,对待叔母要像母亲一样,将堂兄弟们看作手足。凡事都要注意节省,唯独对待几位叔叔家则处处都要从厚,对待堂兄弟要做到在品德、事业上相互勉励,在过失上相互规劝,以期彼此都有成就,这是第一要义。其次,亲近就想要他们高贵起来,爱戴就想要他们富裕起来,常常要以吉祥的善事代诸位昆季默默地祈祷、祝福,自然就会神、人共同敬重。温甫(曾国华)、季洪(曾国葆)两个兄弟的死,我内心总觉得有些惭愧。澄侯(曾国潢)、沅甫(曾国荃)两个兄弟渐渐老去,我这一生不知道是否还能与他们相见。你们如果能够从“孝友”二字上头切实去讲求,也足以为我弥补缺憾了!

┃ 简注 ┃

①裨益:补益;益处。

②惭德:言行有缺失而感到惭愧。

③不审:不知道,不清楚。

┃ 实践要点 ┃

从家族之兴旺发达而言,孝友是家族保有祥瑞的基础。就曾氏家族而言,曾国藩还有遗憾,比如曾国华、曾国葆这两个弟弟之死,故希望子女善待叔父母以及堂兄弟,从“孝友”二字切实讲求。孝友,往往是家庭教育容易忽视的一个方面,故特别应当注意。

附《忮求诗》二首:

善莫大于恕,德莫凶于妒。

妒者妾妇行,琐琐奚比数。①

己拙忌人能,己塞忌人遇。

己若无事功,忌人得成务。

己若无党援,忌人得多助。

势位苟相敌,畏逼又相恶。

己无好闻望,忌人文名著。

己无贤子孙,忌人后嗣裕②。

争名日夜奔,争利东西骛。

但期一身荣,不惜他人污。

闻灾或欣幸,闻祸或悦豫③。

问渠何以然,不自知其故。

尔室神来格,高明鬼所顾。

天道常好还,嫉人还自误。

幽明丛诟④忌,乖气相回互。

重者灾汝躬,轻亦减汝祚。

我今告后生,悚然⑤大觉寤。

终身让人道,曾不失寸步。

终身祝人善,曾不损尺布。

消除嫉妒心,普天零甘露。

家家获吉祥,我亦无恐怖。

(右不忮)

┃ 今译 ┃

附《忮求诗》两首:

要说善行莫大于一个恕,要说德行莫凶于一个妒。

妒忌的人好比妾妇行径,琐琐细细真是无可比附!

自己笨拙妒忌别人能干,自己困顿妒忌别人有遇。

自己如果没有事功可夸,妒忌别人得以多成事务。

自己如果没有朋党之援,妒忌别人得以多人相助。

势力地位假使相互匹敌,畏惧逼迫再加相互厌恶。

自己如果没有好的声望,妒忌别人文章名声昭著。

自己如果没有好的子孙,妒忌别人后人子嗣丰裕。

为了争名总在日夜奔忙,为了争利又在东西疾驰。

只想求得自己一身荣华,毫不顾惜会将他人浊污。

听闻他人得灾总要喜庆,听闻他人有祸总要欢愉。

你若问他为何这个样子,自己也说不知其中缘故。

其实你家神灵也曾来到,还有高明鬼怪也来光顾。

天道其实常常会有回报,嫉恨他人也在自我耽误。

幽明之间总有耻辱汇聚,乖戾之气总有回还相互。

重者灾难落在自己身上,轻者也会减少你的福寿。

如今我要告诫后生小子,悚然之间也得大有觉寤。

即便终身都为他人让路,自己不曾失去一寸之步。

即便终身都为他人祝福,自己不曾损失一尺之布。

假使人人消尽嫉妒之心,普天之下皆可降临甘露。

家家户户都能收获吉祥,我的心头也就没了恐怖。

(以上为“不忮”)

┃ 简注 ┃

①妾妇行:妾妇的行径。奚比数:如何相比。奚,表疑问。

②裕:丰富,宽绰。

③悦豫:喜悦,快乐。

④丛诟:聚集耻辱。

⑤悚(sǒng)然:害怕的样子。

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

岂无过人姿,多欲为患害。

在约每思丰,居困常求泰。

富求千乘车,贵求万钉带。①

未得求速偿,既得求勿坏。

芬馨比椒兰,磐固方②泰岱。

求荣不知餍,志亢神愈忲。③

岁燠④有时寒,日明有时晦。

时来多善缘,运去生灾怪。

诸福不可期,百殃纷来会。

片言动招尤⑤,举足便有碍。

戚戚抱殷忧,精爽日凋瘵⑥。

矫首望八荒,乾坤一何大!

安荣无遽欣,患难无遽憝⑦。

君看十人中,八九无倚赖。

人穷多过我,我穷犹可耐。

而况处夷途,奚事生嗟忾?

于世少所求,俯仰有余快。

俟命堪终古,曾不愿乎外。

(右不求)

(同治九年六月初四日)

┃ 今译 ┃

知足就会感觉天地宽广,贪求就会感觉宇宙狭隘。

难道真的没有过人姿态,欲求多了方才成为患害。

处于简约之时总想丰富,处于困苦之时常求安泰。

富了又想再得千乘马车,贵了又想再得万钉金带。

未得之时总想快速得偿,既得之后又求不要毁坏。

芬芳的馨香要胜过椒兰,磐石的稳固要如同泰山。

谋求荣华总也不知满足,志亢神奋又生奢侈期盼。

一年之中有时暖有时寒,太阳月亮有时亮有时暗。

时运好的时候多有善缘,时运差的时候常生灾害。

各种福分谁也无法预期,各种祸殃偶又纷纷而来。

一句话也动辄招致怨恨,举足之间便会有所妨碍。

戚戚然总怀抱多愁深忧,默默间又精神凋零衰败。

昂首去眺望四下与八荒,天地乾坤还是那么浩瀚!

安逸荣华不会突然昌盛,病患苦难不会快速毁坏。

若要请君看那十人之中,十有八九难免无所依赖。

总是穷的人家多过于我,我家虽穷却还可以忍耐。

何况处在平坦路途之上,又有何事还要愤恨嗟叹?

对那世上人事少些索求,俯仰之间便会多些愉快。

安心等待命运或可长久,任何事情不求本分之外。

(以上为“不求”)

┃ 简注 ┃

①千乘车:一车四马为一乘,诸侯可有千乘车。万钉带:帝王赏赐的金带。

②方:比。

③餍:满足。忲(tài):奢侈。

④燠(yù):暖,热。

⑤招尤:招致怨恨。

⑥精爽:精神。凋瘵(zhài):衰败;困乏。

⑦遽憝(duì):快速败亡。

谕纪泽(清心寡欲以养其内,散步习射以劳其外)

字谕纪泽儿:

接尔初八、初九日两禀,具悉一切。

余以初十日抵天津,途中尚能耐劳耐暑。惟左目益蒙,作字极难,焦灼之至。天津士民与洋人两不相下,其势汹汹。缉凶之说,万难着笔。办理全无头绪,亦断不能轻请回省,且看数日后机缘如何。

┃ 今译 ┃

接到你初八、初九日的两封信,知晓了一切。

我在初十日抵达天津,途中还能耐劳、耐暑。只是左眼更加模糊,写字极为困难,内心焦灼之极。天津的士人、民众与洋人两不相让,都气势汹汹。缉拿凶手的说法,万万难以落实。办理此事真是全无头绪,但也断然不能轻易请求回到省里,暂且看看数日之后的机缘如何吧。

┃ 实践要点 ┃

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时,眼病依旧严重,不过还能耐劳耐暑。唯有教案的办理,则全无头绪,左右为难,此时只能等待机缘而已。

尔病小愈,为之一慰。然吃饭、出恭①二事,生人之定理。尔二事与人迥殊,余每以为虑。目下亦无它法,惟清心寡欲以养其内,散步习射以劳其外,病见则服姜、附等药治之,病退则药即止。如是而已。

┃ 今译 ┃

你的病稍微好了一些,我为之感到欣慰。然而吃饭、排便这两件事,是活着的人必定要做的。你在这两件事上与一般人的习惯不太一样,我总以此为虑。眼下也没有其他法子,只有清心寡欲来调养内部,散步、习射来活动外部,病症出现就服用姜、附子等药物来治疗,病情有所消退就停止服药。如是而已。

┃ 简注 ┃

①出恭:科举考场中设有“出恭”“入敬”牌,士子入厕须先领此牌,后来便称入厕为出恭。

┃ 实践要点 ┃

在此之际,曾国藩还关心着纪泽的身体,强调自然养生之法。吃喝拉撒,都是人活着的基本需求,要与常人习惯相近方好。至于“清心寡欲以养其内,散步习射以劳其外”,就是说内心的各种欲望不可太强,包括读书求知都不可操之过急;还要经常饭后散步,按时参加射箭之类的运动。并辅以少量的药物,就能够保持健康了。对于年轻人来说,在百忙之中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十分必要。

鸿儿等京城寓所应在贡院附近看定,即日专人前去,不可再迟,或写信一托魏世兄亦可。尔母目有努肉①,似可置之不治。余不多及。

涤生手示

鸿儿起行之时,潘师处须送百金。

(同治九年六月十一日)

┃ 今译 ┃

鸿儿等人在京城的寓所,应该在贡院附近看定,这几日就派专人前去,不可再迟,或者写信拜托魏世兄也可以。你母亲眼睛里长了息肉,似乎可以先放着不去治疗。其余不多涉及了。

鸿儿起程的时候,潘先生那边需要送银子一百两。

┃ 简注 ┃

①努肉:即息肉,肌体附生的肉块。

┃ 实践要点 ┃

此处交代了几件琐事,特别是纪鸿,总让他不太放心。

谕纪泽(天津教案,内负疚于神明,外得罪于清议)

字谕纪泽儿:

二十三日接尔二十二日禀。

罗淑亚①十九日到津,初见尚属和平,二十一二日大变初态,以兵船要挟,须将府、县及陈国瑞②三人抵命。不得已从地山之计,竟将府、县奏参革职,交部治罪。二人俱无大过,张守③尤洽民望④。吾此举内负疚于神明,外得罪于清议,远近皆将唾骂,而大局仍未必能曲全,日内当再有波澜。

┃ 今译 ┃

二十三日接到你二十二日的信。

罗淑亚十九日到达天津,初见还算是比较和平的,二十一二日开始一变其最初的态度,用兵船来要挟,必须将知府、知县以及陈国瑞三人抵命。不得已而依从地山(崇厚)的办法,最终将知府、知县参奏革职,交付六部治罪。二人都没有大的过错,张太守(张光藻)尤其符合民心所向。我这次的举动,真是内负疚于神明,外得罪于舆论,远近的人都将要唾骂了,然而大局仍旧未必能够委曲求全,近日之内应当还会再有波澜。

┃ 简注 ┃

①罗淑亚:即Julien de Rochechouart,时任法国驻华代办,后任法国驻华公使。

②陈国瑞:字庆云,湖北应城人,时任提督。天津市民动乱时,他为之叫好,故法国人要其抵命。

③张守:指时任天津知府张光藻。后来与时任知县的刘杰,都被革职充军发配黑龙江。

④尤洽民望:办事很符合民心所向。

┃ 实践要点 ┃

曾国藩处置天津教案过于软弱,听从崇厚之计,违心地将无大过错的府、县官员参奏革职,并答应法国赔款等要求,于是被时人视为卖国。他在此封家书之中也作了剖析,认为内负疚于神明,外得罪于清议,还因为此事而目昏头晕,心胆俱裂。

吾目昏头晕,心胆俱裂,不料老年遘①此大难。兹将渠来照会及余照复抄去(折片另札行总局,嘱诸公密之),尔可交与作梅转寄卢、钱②及存之③一看,以明隐忍为此,非得已也。

日来服竹舲药,晕症已减。惟目蒙日甚,断难久支,以后亦不再治目矣。余自来津,诸事惟崇公④之言是听,挚甫⑤等皆咎余不应随人作计,名裂而无救于身之败。余才衰思枯,心力不劲,竟无善策,惟临难不敢苟免,此则虽耄不改耳。此谕。

涤生手示

(同治九年六月二十四日)

┃ 今译 ┃

我现在目昏头晕,心胆俱裂,不料人到老年还会遭遇此次的大难。现在将他们来的照会以及我的照会再抄去(折片另外有信札给总局,嘱咐诸公保密),你可以交给作梅(陈鼎)转寄卢(定勋)、钱(鼎铭)以及存之(方宗诚)一看,用以证明如此隐忍,也是不得已。

近日来服用竹舲先生的药,头晕之症已经减轻了。只是眼睛模糊的问题日益严重,恐怕难以支撑很久,以后也不想再治疗眼睛了。我自从来到天津,各种事务对崇公(崇厚)都是言听计从,挚甫(吴汝纶)等人也都怪我不应该完全顺应他人的旨意行事,以致身败名裂。我才能衰弱、思想枯竭,心力也不够坚强,最后也没想出好的计策,只有临难而不敢苟且退缩的态度,即便到了耄耋之年也没有改变。此谕。

┃ 简注 ┃

①遘(góu):遭遇。

②卢、钱:指直隶布政使卢定勋、按察使钱鼎铭。

③存之:方宗诚,字存之,安徽桐城人。曾国藩为直隶总督时,曾推荐其任枣强县令。

④崇公:完颜崇厚,字地山,号子谦,满洲镶黄旗人,时任三口通商大臣。

⑤挚甫:即吴汝纶。当时在曾国藩的幕府中,他也不认同崇厚的计策。

┃ 实践要点 ┃

曾国藩此处强调保留相关证据,以说明自己的隐忍,实有不得已之处。惟有临难不敢苟免的态度,即便到了耄耋之年,也依然没有更改。这种精神,其实还是值得学习的。

谕纪泽(眼疾偏方四种,聊以自解)

字谕纪泽儿:

十六、十七日接尔信并对笔①一包。前此已带笔来,吾偶忘之,遂复索取。昨日已写毕矣。

余日内胃口尚开,十四五仍水泻,十六七稍见干涩。医者谓系脾虚发泄,心脾两脉俱虚,阴分尤亏。余以真虚则难补,只好听之。惟眼蒙日甚,不能不治,又不欲服眼科习用之药。医者云,一贵轮睛②;二闻鼻药,鹅不食草③等三味,研末如鼻烟闻之;三服蒺藜④作茶;四以羊肝蒸药末吃:皆偏方也,聊以自解而已。腿软之症,想系衰年常态,不复施治。

┃ 今译 ┃

十六、十七日接到你的信以及对笔一包。此前已经带过笔来,我偶尔忘了,于是再次索取。此事昨日已经写过了。

我近日胃口还算开了一点,十四五日仍有点水泻,十六七日稍见干涩。医生说是因为脾虚而发泄,心脾两脉都有些虚弱,更有几分的阴亏。我以为是真正的虚证难以补益,只好听之任之了。只有眼睛模糊的毛病一日比一日严重,不能不治,又不想服用眼科所常用的药物。医生说,一是贵在轮睛;二是闻一闻鼻药,将鹅不食草等三味药,研制成粉末,如同鼻烟一般闻闻;三是将蒺藜当作茶一般服用;四是用羊肝蒸药末来吃:都只是偏方,聊以自我安慰而已。腿软的病症,想必是衰老的常态,不用再考虑用什么办法来医治了。

┃ 简注 ┃

①对笔:指品种配套、成对出售的笔。

②轮睛:指闭目并反复转动眼球,有利于眼睛的保健。

③鹅不食草:一种菊科天胡荽属植物,可以治疗鼻塞。

④蒺藜:一年生草本,果入药能平肝明目、散风行血。

┃ 实践要点 ┃

曾国藩晚年得了类似白内障的眼病,中医确实束手无策。此处说的“轮睛”,鹅不食草、蒺藜果、羊肝之类的鼻药,传统中医认为有补肝明目之功效,然而对于白内障而言则确实也就是偏方而已,只能“聊以自解”,几乎完全无效。所以曾国藩对于中医中药自始至终都是不太信任,这次信中说的也有道理。

全不看书则寸心负疚,每日仍看《通鉴》一卷有余。

法国之事,总署奏明仍归余与毛司空①筹办。俟丁中丞②、李中堂到后,余责日分,或可回省也。名已裂矣,亦不复深问耳。此谕。

涤生手示

(同治九年七月十七日)

┃ 今译 ┃

完全不看书,则心里总有一种负疚感,每日仍旧看《资治通鉴》一卷多。

法国的事情(指天津教案),总署奏明仍旧归我与毛司空(毛昶熙)筹办。等丁中丞(丁日昌)、李中堂(李鸿章)到了之后,我的职责日渐分明,或许可以回到省里了。名声已经败坏,也就不想再深究了。此谕。

┃ 简注 ┃

①毛司空:毛昶熙,字旭初,河南怀庆人。时任工部尚书,故雅称“司空”。

②丁中丞:即丁日昌,字持静,广东丰顺人。曾任江苏巡抚、福建巡抚、节制沿海水师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等。

┃ 实践要点 ┃

正当天津教案处理之际,曾国藩病重,清廷派江苏巡抚丁日昌协同办案,又派工部尚书毛昶熙也到天津会办。然而正当中法双方僵持之际,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杀,于是曾国藩回任两江总督,李鸿章北上担任直隶总督继续处理天津教案。就声名和责任而言,他看重的还是责任,故而会有此遭遇,这一点值得同情。

谕纪泽纪鸿(日课四条: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故《大学》之“诚意”章两言慎独①。果能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力去人欲,以存天理,则《大学》之所谓“自慊”②,《中庸》之所谓“戒慎恐惧”③,皆能切实行之。即曾子之所谓“自反而缩”④,孟子之所谓“仰不愧”“俯不怍”⑤,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⑥,皆不外乎是。

┃ 今译 ┃

一为“慎独则心安”。自我修养之道,最为困难的就是养心。心中既然知道有善、知道有恶,然而不能够实在地用自己的力量为善去恶,就叫作“自欺”。心中自欺与否,他人是无法知道的,而只有自己知道,所以《大学》之中的“诚意”章两次说到“慎独”。果真能够喜好善如同喜好美好的事物,厌恶恶如同厌恶难闻的气味,努力去除自私的欲望,保存天理,那么《大学》所说的“自慊”,《中庸》所说的“戒慎恐惧”,就都能够切实践行了。就是曾子所说的“自反而缩”,孟子所说的“仰不愧”“俯不怍”,以及“养心莫善于寡欲”,都不外是这样的意思。

┃ 简注 ┃

①两言慎独:指《大学》的“诚意”章,“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一句两次出现。

②自慊(qiè):自足,自快。

③戒慎恐惧:语出《中庸》“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指在他人看不见、听不到的状况之下也要心存敬畏。

④自反而缩:自我反省而无愧。语出《孟子·公孙丑上》。

⑤仰不愧、俯不怍:即“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语出自《孟子·尽心上》。

⑥养心莫善于寡欲:修养人心没有比减少欲望更好的办法。语出《孟子·尽心下》。

┃ 实践要点 ┃

慎独、主敬、求仁、习劳四条日课,也即曾国藩所谓的圣人之道,儒家传统的修己治人之道。“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要做到心底无私,以及内在的专一与外在的整齐严肃,这是儒家修己之道的精华。此处对“慎独”进行了一番讲解,以便子弟认识其重要性,并加以落实。

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①之时。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②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 今译 ┃

所以能够慎独,内省之时就不会愧疚,可以面对天地、质问鬼神,一定不会有“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的时候。人的内心没有任何感到愧疚的事情,则心中泰然,心灵常会快活满足、宽广平和,这是人生第一重要的自强之道,第一重要的寻乐良方,也是守护身心的首要任务。

┃ 简注 ┃

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言行举止若是内心感到不满意,就会气馁了。语出《孟子·公孙丑上》。

②天君:即人心。

┃ 实践要点 ┃

补充上文,慎独可以内省而不疚,内心泰然,人生自强之道由此开始,还是很有道理的。

二曰主敬则身强。敬之一字,孔门持以教人,春秋士大夫亦常言之,至程、朱则千言万语不离此旨。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①,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②,“笃恭而天下平”③,敬之效验也。程子谓“上下一于恭敬,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气无不和,四灵毕至。聪明睿智,皆由此出。以此事天飨帝”④,盖谓敬则无美不备也。

┃ 今译 ┃

二为“主敬则身强”。“敬”这一个字,孔子门下用以教人,春秋时期的士大夫也经常说起,到程、朱之时,则千言万语都不离这个要旨。外在而言主静、纯一,外在而言整齐、严肃,这些是“敬”的工夫;“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是说“敬”的气象;“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这是说“敬”的效验。程子说的“上下一于恭敬,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气无不和,四灵毕至。聪明睿智,皆由此出。以此事天飨帝”,大体就是说“敬”如果做好了,则一切美好无不具备。

┃ 简注 ┃

①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出门办事如同接待贵宾,役使百姓如同举行祭祀大典,要有诚敬之心。语出《论语·颜渊》。

②修己以安百姓:以恭敬之心修养自己从而使得百姓安乐。语出《论语·宪问》。

③笃恭而天下平:笃厚而恭敬之至则自然天下太平。语出《中庸》第三十三章。

④“上下一于恭敬”至“以此事天飨帝”:此句为程颐所说,收录于《近思录·存养》,“四灵毕至”处语句略有不同。本节大意也来自《近思录》该条。四灵,指麟、凤、龟、龙四种灵畜。事天飨帝:祭祀天地祖宗。

┃ 实践要点 ┃

此处强调“敬”字的意义,同时对圣贤关于主敬的言语进行了一番讲解,也是为了让子弟更好的理解。

吾谓敬字切近之效,尤在能固人肌肤之会、筋骸之束。“庄敬日强,安肆日偷”①,皆自然之征应。虽有衰年病躯,一遇坛庙祭献之时,战阵危急之际,亦不觉神为之悚,气为之振,斯足知敬能使人身强矣。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

┃ 今译 ┃

我说“敬”字最为贴近的功效,尤其在于能够巩固肌肤、筋骨的连接交汇之处。“庄敬日强,安肆日偷”(庄重敬畏日益强健,安逸恣肆日益怠惰),都是自然的征验、效应。虽然有着衰年的病躯,一旦遇到坛庙祭祀供奉之时,战斗布阵危急之际,也不禁神为之悚动,气为之振作,据此足以知道“敬”能够使人身体强健。如果人不分多少,事不分大小,一一恭敬对待,而不敢松懈怠慢,那么身体的强健,又有什么可疑的呢?

┃ 简注 ┃

①庄敬日强,安肆日偷:此句语出《礼记·表记》。偷,苟且,怠惰。

┃ 实践要点 ┃

主敬对于强身更为重要,此处举例说明了其中的功效与道理。现代人如果能够自觉注意主敬,也当有利于身体健康。

三曰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即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①。若但知自了②,而不知教养庶汇③,是于天之所以厚我者辜负甚大矣。

┃ 今译 ┃

三为“求仁则人悦”。凡是人的出生,都是得了天地之间的理而成为人的性,得了天地之间的气而成为人的形,我与民众、万物,就其大的根本而言,本来就是同出一源。如果只是知道自己的私心,而不知道仁爱民众、万物,那就是对大本、一源之道的悖逆和弃绝。至于高官厚禄,高居众人之上,就有了拯救民众之饥苦的责任。读书而学习古人,粗略地知晓一些大义,就有了“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的责任。如果只知道自己顾自己,而不知道教养民众,那对上天之所以厚待于我则是一种莫大的辜负。

┃ 简注 ┃

①即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此句指“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语出《孟子·万章上》。

②自了:自己只顾自己。

③庶汇:庶类,众生。

┃ 实践要点 ┃

“求仁则人悦”,强调的“仁民爱物”,也即博爱的精神,不可自私、自了。这种情怀的培养,对于一个人来说极为重要。

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①数语。立者自立不惧,如富人百物有余,不假外求;达者四达不悖,如贵人登高一呼,群山四应。人孰不欲己立、己达,若能推以立人、达人,则与物同春矣。

┃ 今译 ┃

孔子门下教人,最为重要的就是求仁,而其中最为关键的,主要在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这几句话。能有所立的人,自立而不会忧惧,如同富人各种物品都有多余的,不需要向外索求;能够通达的人,四面通达而不会违悖,如同贵人登高一呼,群山四应。人,谁不想要己立、己达,如果还能够推己及人,让他人也有所立、有所达,那么就是与万物而同春了。

┃ 简注 ┃

①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此句指“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语出《论语·雍也》。

┃ 实践要点 ┃

此处进一步指出,要做到“求仁”,先要立人、达人,故曾国藩解释了如何从己立、己达而使得他人也有所立、有所达的过程。

后世论求仁者,莫精于张子①之《西铭》。彼其视民胞物与②,宏济群伦,皆事天者性分当然之事。必如此,乃可谓之人;不如此,则曰悖德曰贼③。诚如其说,则虽尽立天下之人,尽达天下之人,而曾无善劳之足言,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 今译 ┃

后世讨论求仁之道的,没有比张载的《西铭》更为精炼的了。他将民众看作自己的同胞、万物看作自己的同类,以宏阔的心态来救济所有的人,都是侍奉上天的人的分内之事。必定如此,方才可以称为人;不如此,那么就是悖逆仁德之贼。诚如他所说,那么虽然使得天下之人都有所立,天下之人都有所达,然而并未觉得有什么善行、功劳值得多说,还会有人把不悦归到他身上吗?

┃ 简注 ┃

①张子:即张载,字子厚,陕西凤翔人,北宋理学家。

②民胞物与:即“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是说天下的人都是我的同胞,天下的物都是我的同类。语出《西铭》。

③曰悖德曰贼:即“违曰悖德,害仁曰贼”。语出《西铭》。

┃ 实践要点 ┃

此处对《西铭》“民胞物与”的思想进行了论述,也是对上文的补充。培养子女博大的胸怀,在现在的教育之中,其实也是特别重要的,遗憾的是现代人多半不重视,等到想起来则已经晚了。

四曰习劳则神钦。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一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①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羞,衣必锦绣,酣豢高眠②,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

┃ 今译 ┃

四为“习劳则神钦”。凡是人的性情,没有不喜好安逸而厌恶劳苦的,无论是贵贱、智愚、老少,都贪图安逸而害怕劳苦,这是古今相同的。人一日所穿的衣服、所进的食物,与一日所做的事情、所用的力气如果相称,那么旁人就会赞美他,鬼神就会称许他,认为他是自食其力的人。比如,农夫、织妇终年辛勤劳动,最后只收获了数石的粟、数尺的布,但是富贵的人家终年安逸享乐,不经营任何行业,然而吃的必须是珍羞,穿的必须是锦绣,吃饱喝足睡大觉,一呼百应,这是天下最不公平的事,是鬼神所不称许的,这难道能够长久吗?

┃ 简注 ┃

①韪(wěi):是,对。赞美。

②酣豢(huàn)高眠:终日吃饱喝足睡觉。

┃ 实践要点 ┃

“习劳则神钦”,是再度强调做人必须勤劳俭朴,为一身计、为天下计,都要习劳,而不要逸乐。曾国藩还举了富贵人家与农夫、织妇的例子作为对比,强调其中的不公平,这必定不为鬼神所称许。所以,若不能勤俭,则必定不能长久。

古之圣君贤相,若汤之“昧旦丕显”①,文王“日昃不遑”②,周公“夜以继日,坐以待旦”,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无逸》③一篇,推之于勤则寿考,逸则夭亡,历历不爽。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炼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大禹之周乘④四载,过门不入;墨子之摩顶放踵⑤,以利天下: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故荀子好称大禹、墨翟之行,以其勤劳也。

┃ 今译 ┃

古代的圣君贤相,如汤的“昧旦丕显”(天未亮就起来思考如何光大德业),文王“日昃不遑”(从早忙到晚而没空从容吃饭),周公“夜以继日,坐以待旦”(夜晚继续着白天的工作,又坐着等待天亮),都是无时无刻不以勤劳来自我勉励。《尚书·无逸》一篇,推论及勤劳就会长寿,安逸就会夭亡,历历不爽。为了一身计,那么必须操习各种技艺,磨炼筋骨,困而知之勉而行之,用心于危机、忧虑,而后可以增长智慧与才识。为了天下计,那么必须视他人受饥受溺为自己受饥受溺,还有一个人尚未获得拯救,就以为是自己的遗憾。大禹周游巡视天下四年,过家门而不入;墨子从头顶到脚跟都受到损伤,以利益天下:都是对待自己极其俭朴,而救济民众又极其勤劳。所以荀子喜好称颂大禹、墨翟的行为,就是因为他们的勤劳。

┃ 简注 ┃

①汤之“昧旦丕显”:商汤天未亮就起来,思考如何光显德业。

②文王“日昃不遑”:周文王从早到晚忙碌,没空从容吃饭。

③《无逸》:即《尚书·无逸》,记述周公对成王的教诲。

④周乘:周游巡视。

⑤摩顶放踵:从头顶到脚跟都被磨伤。形容不辞辛劳,舍己为人。

┃ 实践要点 ┃

此处列举了古往今来众多因勤劳而成功的人物,来进一步说明勤劳对于人生成败的重要性。

军兴以来,每见人有一材一技、能耐艰苦者,无不见用于人,见称①于时。其绝无材技、不惯作劳者,皆唾弃于时,饥冻就毙。故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能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祇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②。是以君子欲为人神所凭依,莫大于习劳也。

┃ 今译 ┃

湘军兴起以来,经常看到有某种能力某种技能、能够耐得住艰苦的人,无一不被他人重用,被时人称道。至于完全没有什么才华技能、不习惯于劳动的人,都被时代唾弃,饥饿冻僵而死。所以说,勤劳就会长寿,安逸则会夭亡;勤劳就会有所长而被重用,安逸则会无所能而被抛弃;勤劳就能做到博施济众有功于世而神灵也会钦佩敬仰,安逸则会无补于人而神鬼也不愿享受香火。所以说,君子想要为人与神所信赖、依靠,最重要的莫过于“习劳”。

┃ 简注 ┃

①见称:受人们称赞。

②歆:飨,祭祀时神灵享用祭品与香火。

┃ 实践要点 ┃

“勤则寿,逸则夭”,自古以来,历历不爽。故曾国藩又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勤劳则人神钦仰,而安逸则被唾弃、抛弃,希望自家的子弟能有自己的才华、技能,靠自己的勤劳过自己的日子。

余衰年多病,目疾日深,万难挽回。汝及诸侄辈身体强壮者少。古之君子修己治家,必能心安身强而后有振兴之象,必使人悦神钦而后有骈集①之祥。今书此四条,老年用自儆惕②,以补昔岁之愆③;并令二子各自勖勉④,每夜以此四条相课,每月终以此四条相稽⑤,仍寄诸侄共守,以期有成焉。

(同治九年十一月初二日)

┃ 今译 ┃

我自己晚年多病,眼疾一日日加深,极难挽回。你们以及几个侄辈身体强壮的较少。古代的君子修己治家,必定能够心灵安泰、身体强健,然后才会有家业振兴的迹象,必定使得人能欢悦、神能钦佩,然后才有丰收聚集的祥瑞。我如今写下这四条,是老年人用以自我警惕,从而弥补昔日的过失;并且让两个儿子各自勉励,每天夜里用这四条来自我考核,每个月底又用这四条相互检查,也寄给几个侄儿共同遵守,以期将来有所成就。

┃ 简注 ┃

①骈集:聚集。

②儆惕:警觉,警惕。

③愆(qiān):罪过,过错。

④勖(xù)勉:勉励。

⑤相稽:相互查核。

┃ 实践要点 ┃

此四条内外夹持、推己及人,身而心、心而身,家而国而天下一以贯之的道理都讲明了,一一做去,做到几分是几分,至少也可成为俯仰不愧的君子。可以说曾国藩此则家训的讲解,是对于儒家修齐治平思想,从成人角度的精辟概括,很值得反复体悟。现在的教育,往往重智不重德,而品德方是人生成败的根本,故此类家训,值得特别重视。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