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

白话周易 [ 佚名 ]

《周易》是我国三千多年前的一部古典哲学著作,内容博大精深、神妙玄奥,是我国哲学思想的最早起源,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一部古代典籍。《白话周易》对生老病死、伦理道德、思想方法、治军作战、刑事诉讼、婚丧嫁娶、夫妻关系、家庭教育、喜怒哀乐以及革故鼎新等,都作了带有普遍规律性的论断,是我国古代很实用的生活教科书,是把抽象的哲理和具体的社会现实结合起来的典范。在数千年的时光中,《周易》一直被人们推崇备至,奉为千古不易的经典绝学。 查看详情>>

周易正义 [ 孔颖达 ]

易学著作。唐孔颖达撰。是一本诠释王弼《周易注》的著作。全书十卷。《序》称凡十有四卷,《旧唐书·经籍志》、《郡斋读书志》著录同;《新唐书·艺文志》称十六卷,乃讹“四”为“六”;《直斋书录题解》作十三卷,则略去卷首“八论”不计。原来只有单行本,宋人为阅读方便,乃合刻经、注、疏为一本,又依王注本合编为十卷。唐贞观年间,为统一南北学风以加强思想统治,诏儒官孔颖达等撰《五经义赞》,后来又诏改为《五经正义》。所谓“正义”,是就一家之经注作疏解,即六朝人所说的“义疏”或“疏”的著作,因其为国家颁行学校的讲义而称“正义”。南北朝时,王弼《周易注》与郑玄《周易注》并为世之显学:王注显于南朝,郑注显于北朝。孔颖达撰《周易正义》舍郑注而采王注为疏,在于唐初学风虽兼南北,而老、庄、《周易》则以南学为宗。《序》称南朝王注有《义疏》十余家,或“辞尚虚玄,义多浮诞”,或“义涉于释氏”,“背本”“违注”。《正义》便是就南朝十余家《义疏》整理删定写成,“事必以仲尼为宗,义理可诠,先以辅嗣(王弼)为本,去其华而取其实,欲使信而有征”(《序》)。主要版本有《四库全书》本、《十三经注疏》本。 查看详情>>

周易 [ 佚名 ]

儒家经典之一。简称《易》,亦称《易经》。“易”有变易、简易、不易三义。相传周人所作,故名。一说“周”为周密、周遍、周流之义。内容包括《经》、《传》两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为占卜之用。旧传伏羲画卦,文王作辞,说法不一。其萌芽期可能早在殷周之际。《传》包括解释卦辞、爻辞的七种文辞:彖、象、系、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其中彖、象、系各分上、下。共十篇,统称“十翼”,旧传为孔子所作,实系战国或秦汉之际的儒家作品,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周易》以八卦推测自然和社会变化,认为阴阳两种势力的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源,提出“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等富有朴素辩证法的观点,对后世封建社会的哲学思想影响极大。《十三经注疏》中收入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查看详情>>

名家批注周易 [ 佚名 ]

《名家批注周易》以历代名家注疏为基础,配有注释、译文和解说,力图用最浅显的语言解释流传千年的哲理,将《周易》逐卦精解,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可读性强、方便实用的《周易》文本。形象生动地为您解读《周易》。选字注音,并对生僻字重复注音,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阅读。译文和解说,用现代的语言和今人的视角重新解读国学经典。汇集王弼、李鼎祚、孔颖达、程颐、朱熹等历代名家对《周易》的研究成果。 查看详情>>

乾坤衍 [ 熊十力 ]

熊十力哲学著作,1961年自刻,是《十力丛书》之一。《易经》以乾坤两卦始,乾作大始,坤作成物,天地之道理,尽蕴于乾坤。衍即推演求通之义,熊氏自谓学《易》而识乾坤,其功在衍,故名其书为《乾坤衍》。全书分为辨伪、广义两篇。辨伪是辨别六经之真伪。熊氏认为孔子六经,历经小儒篡改,流传至今,已非孔子原本,只有《周易》及《礼记》中的《礼运》、《周官》两篇尚未完全湮没孔子原意。广义就是推演、扩充和弘大《易》之义。熊氏认为,《易经》广大悉备,无所不通,归结起来可分为内圣、外王两层意思。内圣即成己之谓,是要解决宇宙、人生之根本道理;外王乃成物之谓,是要解决社会政治问题。内圣外王在实际中并不能加以区分,即孔子所谓一以贯之。孔子内圣之学之最精微处乃是体用不二,不允许于功用之外求实体,实体已成功用。 查看详情>>

易经古本 [ 廖平 ]

廖平撰。一卷。《新订六译馆丛书》本。廖氏认为:“《易》古本非反复系辞,则‘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之道不能显明,失《易》周流不居之旨。”因著是书,以推衍之。书中首先引《系辞传》“《易》之为书也”三节、“《易》之兴也”二节、“书不尽言”二节,以为序例。其次以《乾》、《坤》、《坎》、《离》、《颐》、《中孚》、《大过》、《小过》等八错卦,皆三爻反复为六爻,一卦自为一图;其余五十六综卦,则六爻反复系辞,每二卦合为一图,共计三十六图。最后再将《乾》、《坤》等八错卦分立八图,以见八卦自综之义;又合为四图,以见连反错综之法。按廖氏运用此类图式,表明六十四卦所以反易、不反、变易及错综诸义,图解明显,足资考览。但前代学者所言“《易经》古本”,皆指《汉书·艺文志》“十二篇”旧次第,未有以“错综”诸图当“古本”者。故廖氏此书立名实未切当。书中又言:“合上下经诸卦,有顺逆两读,而每卦又有顺逆两读之法。上经主内,顺行,每卦当由初而上,旧读不误;下经逆行,主外,每卦当由上而初。”黄寿祺先生《易学群书平议》指出:“此说昔儒所无,亦无甚确切之义据,则未免故为新说以矜奇立异矣。”【此书有大量图片,需下载图片才能阅读!】 查看详情>>

四益易说 [ 廖平 ]

一卷。清末民初廖平撰。意在阐明三易之源流。三易即指文王、周公作经,孔子作传。其主要内容有:一,论三易之说出于周礼。认为东汉易学家只提到文王作易,至马、陆才添入周公。又据《礼运》考证孔子之易则承续于商代。并非一脉相承。二,论系辞。据《史记》考证“系辞”实为易大传,为孔子弟子所作。三,论六十四卦卦名意义,以为若要考证经文,必先编定六十四卦次序,而后可以释卦。综观其书,能够溯源穷流,以经证经,多有可取之处。有《六译馆丛书》本。 查看详情>>

周易类 [ 廖平 ]

据光绪《井研县志·艺文志一》,光绪十九年癸巳(一八九三),廖平在九峰书院著有《易类生行谱》二卷,爲四益易学之初阶。其书不用京氏八宫法,每卦内三爻爲生,外三爻爲行,一卦生三,故八。别生二十四子息,八和生二十四子息。外卦则皆一人行。三人行于内爲客,故曰“有不速之客三人来”。因取《左氏》一爻变之例,每卦六变爻,每爻爲一卦,又六变合爲三十六卦。因编爲图,纵横往复,悉有条理。每卦一图,由一图以推三十六图,其辞説不下十数万言,皆关于《易》中义例。但《生行谱》十数万言今均不存,惟现存《例言》一篇。民国四年成都存古书局刊本;民国五年(一九一六)成都《国学荟编》第三、四期刊载。今据《六译馆丛书》本整理。 查看详情>>

周易悬象 [ 黄元御 ]

八卷。清黄元御撰。黄元御字坤载,号研农,昌邑人。早为诸生,因庸医误用药而损害了他的眼睛,于是发愤学医。对于 《素问》、《灵枢》、《难经》、《伤寒论》、《金匮玉函经》都有注释,总有数十万言。大抵自命非凡,想驾御魏、晋以来医者之上,除上自黄帝、岐伯、秦越人、张机之外,罕有能免于被其批判的。未免师心太过,求名太急。惟其诂经乃颇能沿溯古义。其训释以观象为主,其观象以《说卦》为主,而参以《荀九家》之说,也兼用互体。大抵都是缘象以明理,不纠绕飞伏、纳甲之术,也不推演河、洛、先天之说,在近人易说中犹可算是学有根据。只是喜好以己意改古书。其并彖、象传于经,而将《文言》合为一篇,这也是根据郑玄本而来的(郑玄本《文言》自为一篇,见《崇文总目》)。而改乾卦的次序,使之与坤卦以下同,这也是据王弼本六十三卦之例而来的。将《系辞》十九卦之说割裂而转入文言的,在古代只有吴澄有此说(见《易纂言》),这已经是没有根据。至于《系辞》全部改动其次第,并多所删节,又割掇《说卦》以补之,《说卦》更多所改正。直以孔翼为稿本,而笔削其文,别造一经,更不是古法。《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查看详情>>

关氏易传 [ 赵蕤 ]

旧题北魏关朗撰,唐赵蕤注,宋阮逸诠次刊正。一卷。《津逮秘书》本。全书十一篇,大抵就《系辞传》上下之旨为之推衍发挥,而以占卜之道为归。然此书《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皆不著录。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谓:“李淑《邯郸图书志》始有之,《中兴书目》亦载其名,云阮逸诠次刊正。”陈师道《后山丛谈》、何薳《春渚纪闻》及邵博《闻见后录》皆云:“阮逸尝以伪撰之稿示苏洵。”《四库全书提要》据此以为此书“出自逸手,更无疑义”。并指出:“逸与李淑同为神宗时人,故李氏书目始有也。吴莱集有此书《后序》,乃据《文中子》之说,力辨其真,文士好奇,未之深考耳。”黄云眉《古今伪书考补证》云:“又考注者赵蕤,字太宾,梓州盐亭人。博学韬钤,长于经世。开元中召之不赴。著有《长短经》十卷(原注:见《唐书·艺文志》及孙光宪《北梦琐言》)。李白尝师事之(见《唐诗纪事》)。是其人似非注《易》者。且令蕤曾注此书,则此书不载于《隋志》,亦应载于《新旧唐志》,今乃始见于李淑《邯郸图书志》,则此书之产生,必在唐代以后,而阮逸之伪托,更无疑义矣”。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