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注解正蒙 [ 李光地 ]

二卷。清李光地(1643-1718)撰。李光地字晋卿,福建安溪人。康熙进士,累官直隶巡抚,文渊阁大学士。着有《周易观彖》,已着录。《正蒙》宋张载着,九卷。取《易》“蒙以养正”之文,故称《正蒙》。其书本无篇次,载门人苏昺等分为《大和》、《参两》、《天道》、《神化》等十七篇。张载提出“虚空即气”的观点,认为宇宙万象,皆由气成,在我国思想史上有重要影响。是书载以精思而成,故义博词奥,虽注本颇多,然多不得其要,加之章句又繁,不免偶有出入,或与程朱之说相矛盾,注者亦莫知所从,不敢置议。光地《注解》疏通证明,多阐述张子未发之意;又于先儒互异之处加注。如“太极之说”与“周子太极不同”。地有升降一条,黄瑞节以为执四游旧说。又如《六经》之中释孟子之过化为不滞于物。释《中庸》之敦化为体厚用神。释《易》继善为不已其善。释《论语》上智下愚为习成。释《中庸》仁者为生安,智者为利。释《论语》空空无知为无思无为。释《易蒙》以养正为养蒙以正。释《论语》先进后进为急行缓行。洋洋盈耳为乐失其次。与朋友其敝之而无憾句,以其字属下。释好勇疾贫章二乱字迷缪。释易险阻为圣德之高坚。释《论语》素绚后素二“素”字异义。释礼禘祫之义用《注疏》旧说,殇祭之义又改易旧说。皆一一别白是非,使读者明白不疑。自明以来诸家注释之中可谓善本。主要有明刘基《正蒙会稿》四卷本,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宏道书院刊续编本,咸丰八年(1858)刊《惜阴轩丛书》本。明刊本。清道光九年(1829)李维迪刊《榕村全书》本。清乾隆三十年《四库全书》抄本。 查看详情>>

正学隅见述 [ 王宏撰 ]

一卷。清王宏撰撰。宏撰认为,对于周敦颐无极之说,陆九渊等相与辩论于前;对于朱熹格物之说,王守仁等相与究诘于后,诸儒聚讼,数百年未休,大抵尊朱者全斥陆、王为非,尊陆、王者则全斥朱子为谬,迄今无持是非之平者,故撰此书以折衷之。该书以为,格物之说当以朱熹所注为是,无极之说,当以陆九渊所辩为是。广引诸书,进行辨正,持论平允,词气平和。凡崇朱学者,称先朝之乱由于学术不正,其首祸为王阳明;崇陆学者,称无极二字出于老子,而为周敦颐真赃实犯。宏撰皆指为太过。他说:“予素信朱子,惟于无极太极之说小异,诚不敢以心之所不安者,徒剿袭雷同,以蹈于自欺欺人之为。”该书有《四库全书》本、《王山史五种》本等。 查看详情>>

正蒙初义 [ 王植 ]

十七卷。清王植撰。王植有《四书参注》已着录。《正蒙》是张载的重要着作,原只数万言,而其弟子苏炳将这部书分为十七篇,相续成为今存本的样子。这是一部哲学着作,它与《西铭》、《易说》构成了张载的哲学体系。张载提出了“太虚”这一表示物质特性的范畴,在朴素唯物主义发展的道路上,是一个进步。他说:“气坱然太虚。升降飞扬未尝止息,《易》所谓‘纲缊’,庄生所谓‘生物以息相吹’,‘野马’者与?此虚实动静之机,阴阳刚柔之始(《正蒙·太和篇》。又说:“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凝释于水,知太虚即气,则无无”(《太和》)。这就是说,世界的本体是元气,这种气是无形的(不能直接用眼睛看到它),气的聚合、分解(散)都是暂时的现象(客形)。太虚就是气,不是在气之外还有一个太虚。《正蒙》注释很多。是书,诠释《正蒙》。冉祖、李光地、张伯行之注,列于程朱诸说之后,并采张子《经学理窟》、《语录》、《性理拾遗》相参证,而又各以己见参订于后。其大旨谓张子见道原。从儒释异同处入。故其言“太虚”皆与释氏对照。又谓太虚有三义。又谓程朱多不满此书“太虚”二字。然晰其旨,殊涂同归,正不必执程朱诸论以毁谤。又谓《诗笺》、《书序》、《礼疏》、《旧说》张子所用颇多。今人习见习闻,皆程朱遗泽,遂咤而怪之。当时能破门户之见的,其谓张子自注。又谓十七篇为苏昺所传,张子所,李光地本多割裂,其辨析皆为不苟,称张伯行注出于他人之假名,非所自着,云云,亦足资考证。有明刘玑《正蒙会稿》,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宏道书院刊续编咸丰八年(1858)刊《惜阴轩丛书》本。清王植《正蒙初义》十七卷,清乾隆三十年《四库全书》抄本。民国二十四年(1935)太平洋书局《船山遗书》本,1956年古籍出版社本,1975年中华书局本。 查看详情>>

论语译文注解 [ 孔子 ]

儒家一部重要经典,凡二十篇。每篇均以文中前两个字或三个字命名。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根据直接纪录和传闻整理的孔子及其著名弟子言行的汇编。内容有孔子的谈话、言论、答弟子问、生活行为以及弟子之间的相互谈论。此为《论语》白话文。 查看详情>>

人生问题发端 [ 傅斯年 ]

傅斯年著。载1919年1月《新潮》月刊第1卷第1号。中心是宣扬实用主义的人生观,认为“供给人生的发达与成功的是有用,有用就是真;损害人生的发达与成功的是无用(包括有害),无用就是假”。认为实用主义的观点是“拿人生解释人生,是现在思想潮流的趋势”。文章批判中国传统的人生观,认为传统人生观念的核心是“遗传的伦理主义”,“他以为人为道德而生,——为圣人制定的道德而生”,这是“硬拿着全没灵气的人生信条,当做裁制人生的一切标准”。反映了作者当时主张批判封建伦理,提倡个性解放的思想。 查看详情>>

孟子译注 [ 孟子 ]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60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与《五经》。 查看详情>>

荀子译注 [ 荀况 ]

《荀子》是战国时期荀子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哲学著作。《荀子》全书一共32篇,其观点与荀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在前27篇中,也有几篇,如《议兵》、《大略》等可能是他的学生整理而成的。《荀子》一书今存三十二篇,除少数篇章外,大部分是他自己所写。他的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赡警炼,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查看详情>>

庄子译注 [ 庄子 ]

《庄子》是道家的一部重要著作,十余万言,由庄子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研究中国哲学,不能不读《庄子》;研究中国文学,也不能不读《庄子》。 查看详情>>

白话管子 [ 管仲 ]

《管子》是先秦时期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内容很博大,大约成书于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时代至秦汉时期,内容很庞杂,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管子》一书的思想,是中国先秦时期政治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经大法。 《管子》 基本上是稷下道家推尊管仲之作的集结。即以此为稷下之学的管子学派。《汉书·艺文志》将其列入子部道家类 ,《隋书·经籍志》列入法家类。《四库全书》将其列入子部法家类。清代史学家章学诚说:《管子》 ,道家之言也。据中国日本学者统计《管子》 全书几乎各篇都有《老子》的语言片段与哲学思想。内容博大精深,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前475~前221)至秦汉时期,汉初有86篇﹐今本实存76篇﹐其余10篇仅存目录。包括儒家、法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其中以黄老道家著作最多,其次法家著作18篇,其余各家杂之。 查看详情>>

老子全译 [ 老子 ]

《老子全译》是对《老子》的介绍。《老子》后人又称《道德经》,是一部讲哲理的古籍,又是韵文。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